首頁 > 健康頻道 > 2004年世界人口日 > 正文

梅花香自苦寒來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2日 15:30)

  我們西郝各莊村民王貫春的妻子白玉如,二胎就要臨産了。家人都在暗地裏猜測:是男的還是女的?玉如她當然希望生個男孩。因為頭胎是個女孩,這次如果再生個女孩,王家就“絕後”了。不少人也都認為,女兒就像一瓢潑出去的水,將來指望不了。王貫春卻想得開,生男生女都行。女孩子只要有能力,也照樣能為國家服務,父母的晚年生活也一樣可以依靠女兒。而王貫春的母親是個上了年歲的老人,當然希望生個孫子。

  事與願違,玉如偏偏生了個女孩。

  玉如和婆母,立刻像秋後霜打的莊稼,蔫了。王貫春馬上給母親和妻子做思想工作:我們把兩個女兒培養成對國家有用的人,我們的晚年生活照樣可以依靠女兒,所謂“絕後”是一種封建觀念。過去,為革命犧牲的先烈,有的根本就沒結婚,他們就沒有想到過自己的後代。村裏還有位雙烈屬,在抗日戰爭時,老人家把兩個兒子都送上前線,小兒子當時就沒有結婚,不幸的是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另外,村裏還有位84歲的老人,不就是依靠一個女兒嗎?可人家過得不也很幸福嗎?母親和妻子很快想通了。王貫春和白玉如決心送兩個女兒上學,要把她們培養成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他們的大女兒瑞傑和二女兒瑞娟,陸續上了小學、中學。一開始,上學的開支家庭還能維持,可自從瑞傑考上中專後,上學的開支大了,夫妻倆感到有困難了。當瑞娟考上青島建築工程學院時,全家人雖然高興極了,可玉如卻一夜未合眼,愁的早晨就白了一縷頭髮。瑞娟上大學一年最少也得一萬元。再加上瑞傑的費用,一年少説也得一萬五、六千。這對土裏刨食的莊稼人來説,真是天大的困難。懂事的瑞娟説:“我不想上大學了,咱家沒這麼多錢,還是集中力量供我大姐吧。”父親王貫春馬上反對:“就是天塌下來,有你爸頂著,你也得上大學。我和你媽晚年還指望你啊!”爸爸的話堅定了瑞娟上大學的信心。她決心刻苦學習,為父母爭氣。這一年,王貫春夫婦生平第一次為培養兩個女兒向親戚借了一萬元的債務。

  從此,夫妻倆起五更睡半夜,一年365天,天天不休息,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在那寒冷的"三九"天,王貫春去集上出售辣椒,為了省一頓飯錢,他下午三點回到家才吃中午飯。在兩個女兒上中專和大學期間,玉如沒有添過一件衣服,都是把兩個女兒穿破了的衣服拿來縫縫補補又穿上。夫婦倆對女兒的學習要求特別嚴格,瑞傑的學習成績總在班上前三名;瑞娟也因為成績突出,年年得到學院的獎學金,還評上了優秀學生幹部。

  就這樣艱苦的十幾年過去了,王貫春的兩個女兒陸續畢業了。父母為兩個女兒上學,前前後後借了四萬元的債務,現在還在還債。

  眼下,瑞傑在天津上班,瑞娟在上海工作。最近,瑞娟來信請父母去上海跟她一起生活;叫父母好好休息休息,也享受享受大城市的生活。可是,因為奶奶需要人照顧,眼下父母不能前去。但夫婦倆望著瑞娟的來信,激動得熱淚盈眶。那是幸福的淚,那是自豪的淚。

  西郝各莊的村民聽説女兒要把王貫春夫婦接走的事,很多人都豎起大拇指,羨慕地説:“還是人家有頭腦,把兩個女兒都培養成了人才,將來的生活説不定比我們有兒子的還幸福啊!”

  (作者:天津市寶坻區郝各莊鎮西郝各莊 王雨霖)

責編:吳曉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