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頻道 > 2004年世界人口日 > 正文

從計劃生育走向計劃懷孕
——上海市計劃生育協會副會長 劉永良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8日 14:43)

  人口問題是全球性問題,由於全球人口迅猛增加,已引起全世界關注。1974年,世界人口達40億;1987年,世界人口達50億。根據目前預測,世界人口1998年將達到60億,2000年 將達到68億,2050年100億,2100年117億。大有“人口爆炸”的趨勢。為此,全球範圍內敲 起了人口警鐘,並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呼籲各國要控制人口增長。為了 控制人口過快增長,許多國家都實行了計劃生育。  

  我國人口問題更為突出,目前人口已將近12億。在耕地面積只佔世界7%的國土上,卻養育著22%的世界人口。預計到2000年我國人口將達13億。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實 行計劃生育成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  

  我國計劃生育政策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歸納一句話,就是每一個家庭都要按照政策做到有計劃地生育。  

  有計劃地生育就是要控制自己的生育行為,採取科學的避孕方法,避免意外生育。一旦避孕失敗,或者未採取避孕措施發生了意外懷孕,就要採取人工流産的方法,以避免意外生 育。但是從上海的實際情況來看,廣大育齡人群的生育觀念正在發生變化,計劃生育率已接近100%。98%的婦女發生意外懷孕這後,都能主動採取人工流産這一補救性措施。在這種情 況下,我們有責任保護廣大育齡婦女的健康,仍然把人流當作一種補救性措施,並非上策。因為人工流産對婦女身心健康是有一定影響的,比如,可能引起子宮頸與子宮損傷、繼發性不孕,甚至發生感染、敗血症、子宮穿孔等危險。生育始於懷孕,生育能計劃,懷孕也應能 計劃。為此,上海市計劃生育委員會亮出了新目標——計劃懷孕,從計劃生育走向計劃懷孕 。  

  計劃生育與計劃懷孕的差別在於,計劃生育控制的環節在生育這一點上,在生育之前採 取一切避孕措施,避孕失敗之後,或者沒有避孕措施發生意外懷孕後,採取補救措施,如人 工流産等,為的是不發生意外生育。只要不發生計劃外生育,就達到了目的。而計劃懷孕控 制的環節在懷孕這一點上,不僅要求不發生計劃外生而,而且還要求不發生計劃外懷孕。也就是説,在需要懷孕的時候就懷孕,不需要懷孕的時候就不懷孕。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正確選擇受孕時機,人為控制懷孕,做到計劃懷孕是完全可能的。一般認為,科學地選擇受孕時機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原則:  

  (1)最佳受孕、生育年齡 婦女最佳生育年齡為24~30歲。過早,會影響青年人的學習和成長;過遲,又可能影響卵子的質量,並增加分娩困難。  

  (2)身體狀況 男女雙方在疾病的急性期、慢性病的不穩定期和活動期,均不宜受孕。因為此時受孕對母體和胎兒健康均不利。新婚期間比較勞累,不宜立即懷孕(所謂“坐床喜 ”)。待新婚3個月以後,生活規律正常了,再考慮懷孕為佳。  

  (3)心理狀態 當男女雙方處於情緒不佳、壓抑狀態或精神受到刺激時,均不宜受孕。若能選擇在雙方身體和心理狀態都處於最佳狀態時受孕,即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心情舒暢 、情慾旺盛時受孕,則有利於優生。  

  (4)無外界不良因素影響如有酗酒嗜煙、應用某些藥物、接觸射線、放射性核素等情況時,均不宜懷孕。否則,將不利於精卵發育,增加胎兒畸形的機會。  

  計劃懷孕是通過有效的避孕來實現的。目前,避孕藥物、藥具很多,每對夫婦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選用,最好能掌握2種或2種以上的避孕方法,因時而宜地加以使用。

責編:吳曉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