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抱起團兒來養貉(2005.9.1)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2日 13:43 來源:CCTV.com

  這是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的清河村,它距離通遼市區只有十幾公里,村民們歷來都以種植玉米為主要收入來源,是個傳統的北方小村莊。但是,這兩年清河村的名氣越來越大,甚至還有不少人從全國各地特地來到清河村,為的就是要看看這清河村養的貉子。

  科爾沁區清河村村委會主任 崔樹山:“你看這小玩意兒,這傢伙真是不輕啊。到長大的時候,有這麼大,這麼粗。它這個胎毛馬上就要脫了,開始長貉針,貉子身上貉針是貉針,貉絨是貉絨。一隻貉子最大有20斤重,皮張有1.1米左右。”

  1999年,崔樹山在河北留史的皮毛批發市場親眼目睹了養貉子有利潤空間。第二年,他就購進了10組30隻種貉開始試養。每組種貉一隻公貉,兩隻母貉,一隻母貉每年可以産崽七、八個,多的十幾個,現在,崔樹山家的貉子數量已經超過了1000隻。


  在崔樹山家看到貉子飼養管理簡單,成本也比較低,同村的王泉也決定試試。於是,2001年,他投資1萬兩千元,購買了9組種貉,開始飼養貉子,沒想到當年就收回成本,還略有盈餘。這下,一開始還在觀望的村民們紛紛效倣,村裏養貉子的人越來越多,養貉子也成了清河村的又一個收入來源。

  養殖戶:“效益挺好,一年兩萬多元吧,純利潤。”

  養殖戶:“哪年都凈賺一點,最少的兩萬多。”

  科爾沁區清河特種養殖協會秘書長 王泉:“貉子就是啥呢?週期短,見效比較快。它屬於皮毛動物,從每年4月份開始産仔,到11月份小雪時分就可以打皮上市。”


  到2001年年底,全村的貉子養殖戶達到了39家,還有不少村民也準備加入養貉子的行列。於是,王泉和崔樹山一起于2001年12月16日發起成立了清河特種養殖協會。通過這個辦法把村民組織起來,進行貉子的規模化生産。由王泉擔任協會的秘書長,崔樹山則當選為會長。

  科爾沁區清河特種養殖協會秘書長 王泉:“這個貉子,我們養了5年,它主要特點就是週期短、見利快,採食量也小,而且經濟價值也比較高,一張皮春天賣的春皮還300多元,現在一張皮漲到480元。”

  協會成立後,村裏一些想養貉子卻沒有資金的人,通過協會這個組織也都實現了願望。

  養殖戶 于海潮:“養貉子那時候我也沒錢買,看別人養得挺好,我呢,幹著急買不上。


  當時協會剛剛成立,還不能給於海潮直接提供資金上的幫助,但協會統一銷售貉子皮的承諾卻能讓于海潮養的貉子全部賣出去,並能賣個好價錢。於是,于海潮在協會的協調下,用自己家的三間瓦房跟別人換了13組種貉,租房飼養,一年後,他又用賣貉子掙來的錢重新買了房子。

  養殖戶 于海潮:“那時候只有貉子沒有房子,現在還有貉子,還有房子,還有錢了”。

  村民陳鳳珠由於妻子身有殘疾,家庭生活比較貧困,想養貉子也是沒錢。協會就擔保給他貸款購買了兩組種貉。通過繁殖,2004年發展到9組種貉,産崽120多只,銷售種貉 25組,皮張 43張,純收入達到3萬多元。

  養殖戶陳鳳珠:“去年純利潤3萬多元。”


  作為協會的負責人,王泉從各種信息渠道了解到:貉子皮毛絨豐富,顏色美觀,保暖性強,是製成裘皮大衣的衣領、帽子等的重要原料,而且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毛皮生産、養殖與加工中心,毛皮大都出口到俄羅斯、韓國等地,市場前景相當不錯,到今年8月,貉皮的價格已經漲到每張480元。

  雖説貉子皮價錢好賣,可是對於剛開始養貉的人,還是有所顧慮。

  養殖戶董巧玲:“這東西的習性我們一點也不了解,以前也沒搞過養殖。”

  養殖戶: “就是怕養好了沒人要或咋的,那就麻煩了。”


  清河村所飼養的貉子學名叫烏蘇裏貉,原産于西伯利亞東部,適合在我國北方寒冷乾燥的氣候條件下生長。相對來説,養貉的飼養比較簡單,用貉子專用飼料,配以小魚等動物性飼料,加上水混合,每頓喂上二兩即可。最關鍵的環節是每年冬季的貉子配種,如果這個環節的養殖技術沒有掌握,處理的不好,將直接影響到來年母貉的産仔數量和質量。所以,協會專門成立了7個人的服務隊,挨家挨戶為新的養殖戶進行指導。

  養殖戶曹秀雨:“當時不懂它,我們以前沒弄過這個,協會就幫忙,每家每戶都派人,每家都有1個人,每天都來指導,直到把貉子的種配完。”

  養殖戶越來越多,貉子吃的小魚需要的量也隨之增加。今年春天,協會&&,組織養殖戶們集資30多萬元購置了一個冷藏集裝箱。

  科爾沁區清河特種養殖協會秘書長 王泉:“從大連港口買回來的魚放在冷藏箱裏邊冷藏,養殖戶需要的時候就隨時到這裡來取。“


  解決了養殖技術和飼料的問題,那養好了貉子,能不能賣個好價錢?這是養殖戶們最為關心的,每到銷售季節,聯絡皮毛商就成了協會的主要工作。

  科爾沁區清河特種養殖協會秘書長 王泉:“到銷售季節,我們協會把皮商聯絡到協會來,起到橋梁的作用,讓養殖戶把皮張採皮完了以後,到協會集中銷售,不出現壓等壓價現象,咱們增加透明度,協會還不收費。”

  也有的養殖戶不通過協會,而是讓皮商到自己家裏私自收購,出現壓價的現象,影響了全村貉子皮的統一價格。因此,維護協會的信譽非常重要,去年,協會會長崔樹山還為此拒絕了毛皮商給的好處。

  養殖戶董巧玲:“多給他1.8萬元,他不要。既然他不要,皮商也不好説什麼,最後我們那些皮張,皮商起碼多賣我們每張皮幾十元。協會統一收購的價格,那些皮商就不敢瞞我們。”


  能夠以合理的價格賣出貉子皮,協會的仲介作用固然重要,但是清河村養貉子的規模才是掌握話語權的關鍵,目前,全村共有養殖戶109戶,貉子存欄數1萬兩千隻,2004年全村貉子的純收入超過100萬元,預計到2005年底,全村將有150戶養殖戶,2萬隻貉子。

  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清河特種養殖協會有了更大的打算。

  科爾沁區清河村村委會主任 崔樹山:“我有啥想法呢?想建個皮毛交易市場。皮商到這兒收,一張皮子差價五六十元,甚至有的上百元。要是在當地加工,老百姓一張皮子直接增收40、50元。”

  而在做當過醫生的王泉眼裏,貉子渾身是寶,還有很大的增值空間。


  科爾沁區清河特種養殖協會秘書長 王泉:“你像貉子肉,《本草綱目》第51卷論述,貉子肉甘溫無毒,具有溫補作用,另外,貉油,就是脂肪,還是化粧品的原料,貉膽可以代替熊膽入藥,這些副産品我們都沒有開發,下一步發展我們要搞一搞毛皮的深加工,還有副産品開發這塊。”

責編:肖闊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