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舟山《菩提凈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4日 16:04 來源:CCTV.com

  編導:張飏 攝像:李斌

  他是一位僧人,卻有二十年不住寺廟,不穿僧服;七十一歲高齡時,他在佛前發下宏願,要重現“海天佛國”的景象。臨終前他留下的遺言,讓後輩人感慨良多。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僧人?在他的生前身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普陀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供奉觀音菩薩的道場,在這個“海天佛國”的200多座寺庵裏,供奉著各式各樣的觀音塑像。

  但是,在普陀山西南面的這座廟宇裏,供奉的卻不是觀音菩薩,而是普陀山一位已經圓寂五年多的僧人。這是全島中惟一一個供奉僧人的廟宇。每到這位僧人的圓寂日,普陀山的僧尼都會來到這裡,燃上一炷香,獻上一束花,以表達對他的深切懷念。有人説,他是普陀山的中興祖師,今天普陀山的繁盛都得益於他的功德。還有人説,現在普陀山擔負重要職位的僧人大都是傳承了他的衣缽。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僧人? 在他的生前身後又有著怎樣不平凡的經歷呢?

  1979年10月28日,一艘小船載著一位老人登上了普陀山。此時的普陀山破敗不堪,惟一留下的一尊唐代的觀音頭像表示著這裡曾經是一座佛教名山。面對眼前的景象,老人百感交集,想起普陀山千年的輝煌,他心緒難平。

  這位老人就是原普陀山法雨寺的方丈妙善和尚,而此時,在他的身上穿的不是僧服,而是一件普通的藍色中山裝。

  “五朝恩賜無雙地,四海尊崇第一山”,主剎普濟寺山門外的這副對聯概括了普陀山受到的崇敬。觀音道場的崇高地位與獨特的海山風光,使普陀山仿佛是上天賜給人間的一方凈土。然而,普陀山並不可能遠離塵世,歷史的每一次動蕩都會帶給它強烈的衝擊。 明洪武年間,東南沿海地區倭寇活動十分猖獗,普陀山一度為倭寇盤踞,寺廟被佔,僧人全部被驅趕出山。

  清朝初年,荷蘭殖民者佔領台灣,還經常騷擾東南沿海地區,普陀山也經常遭到劫掠。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那場浩劫,使普陀山又一次遭受劫難。觀音佛像幾乎百分之百被砸。寺院僧尼除四十多個老弱病殘、無家可歸者允許留居外,絕大多數僧侶被遣散回原籍勞動,許多人被迫還俗。

  1960年10月23日,時任法雨寺代理方丈的妙善等108位僧尼被遷到了浙江余姚的蘆山寺集中勞動。在那個蒙難的歲月裏,妙善和尚沉默寡言,只管埋頭勞動。他先後擔任過記工員、生産隊長、農場管委會副主任等職務,在管理、財務各方面增長了許多知識。

  在當地人們的眼中,他是和善慈祥的“吳伯伯”。稱“吳伯伯”,是因為他俗姓吳。


  這是1958年妙善和尚拍攝的一張照片。妙善俗名吳敬亭,江蘇如皋人。十六歲那年,他到一家商店去當學徒。店家虔誠信佛,他也與佛結下了因緣。二十四歲時,他剃度出家,取法名“心慈”,字“妙善”。

  1979年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作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也在開放之列,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妙善被邀請回山,負責普陀山修復開放工作的。

  採訪:惟航法師 普陀山佛教協會副會長

  79年宗教政策落實之後,我們舟山市委去請他,到余姚請我師父,我師父也答應他,因為還沒有坐滿,判他二十年,他沒有坐滿二十年,差幾天時間,他跟他講,説我坐滿二十年再來。

  在佛教的教義中,行住坐臥都可以修行。二十年的勞動,在妙善看來也是一種修行,他絲毫沒有怨言。第二天,妙善和尚換上了昨夜還在趕制的僧裝,重顯比丘相。

  這是1979年妙善接待一個日本代表團時留下的照片,也是他重新穿上僧裝後留下的第一張照片。這一年,妙善七十一歲了。一個年過古稀的老人能擔負起普陀山中興的重任嗎?

  一個七十一歲的老人在佛前發下宏願,要恢復“海天佛國”的景象。然而,面對著一片廢墟,他能實現普陀中興的願望嗎?

  二十年後重回普陀山,妙善老和尚心緒難平。他深切地感到,普陀山佛教的興衰與國運竟如此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國家承平,普陀興盛,國家多難,普陀遭殃。他在佛像前發下宏願,一定要重現普陀山觀音道場的生機與活力。

  1980年3月,普陀山佛教協會恢復,妙善大和尚被推舉為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統籌管理全山佛教事務。惟航法師是普陀山佛教協會的副會長,1980年他來普陀山的時候才17歲,他跟著妙善走過了那段艱難的日子。

  採訪:昂惟航法師 普陀山佛教協會副會長

  當時我師父在的話,那時候也是七十多歲,我們也跟著我師父,我們寺廟來講叫山坡,大家去勞動,我師父&&去,我來的時候就十七歲,我就跟他一起去勞動,到碼頭來,挑東西,裝瓦片,裝陶,我們經常跟我師父在我師父身邊做這個事情。

  修復工作繁複而沉重,妙善決定先從幾個大寺的修復開始。這是普陀山第二大寺廟法雨禪寺,它背山面海,佈局嚴謹,恢弘氣派,被認為是普陀山上最美的寺廟。

  法雨寺最獨特的是九龍殿, 九龍殿的內殿頂上,盤著九條活靈活現的木龍,而它的外殿頂全部用琉璃黃瓦鋪就。

  一座寺廟何以有這樣的氣派?原來殿中的九條木龍和殿頂的琉璃黃瓦本是明朝皇宮裏的舊物. 是康熙皇帝下昭將它移到普陀山的。

  妙善與法雨寺有著深厚的感情。上世紀五十年代,他在代理法雨寺方丈時,還募集到海外的資金,對法雨寺的九龍殿等進行過一次修復。

  信光法師是法雨寺現任住持,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第一次來普陀山朝山的時候,就遇到了妙善大和尚。

  採訪:信光法師 法雨寺現任住持

  “1987年,當時我來普陀山朝山的時候,那時候我沒有打算住在普陀山,可是我一進入普濟寺,我第一個碰到的就是妙善老和尚。那個時候我不知道他是大和尚,他穿的很簡樸,他那個時候穿一件灰色的大褂,而且非常慈悲的,慈祥的,非常熱情的。我那個時候還是個小孩子,他就問我,你從什麼地方來啊,怎麼怎麼的,那個時候就跟妙老結下了一個因緣。”

  因為這個因緣,信光留在了普陀山。之後,在妙善的鼓勵下,信光先後去新加坡、斯裏蘭卡等國家留學七年時間,如今,他可以用流利的英語和外國遊客交流。

  你可以給我們解釋一下嗎?

  五蘊皆空而眾生觀自在。“五蘊皆空”的意思就是整個世界,包括我們的身體,都來自五種元素。

  在人們的記憶中,妙善老和尚一向慈祥和善,但信光法師清楚的記得,妙善老和尚發火的情景。一次,妙善去工地檢查,隨從的一個小侍者隨手摘了一片小樹葉。妙善發現後,用拐杖指著小侍者的鼻子嚴厲地訓斥了一頓。

  在妙善的心中,普陀山不是一般的風景旅遊區,而是海天佛國,菩提凈土,一草一木都不能隨意損壞。為了切實建設好、保護好普陀山,他借鑒在農場當生産隊長時的經驗,提出了全山寺廟統一管理的制度。

  採訪:戒忍法師 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 普陀山全山方丈

  “過去我們普陀山有兩百多座寺庵,都是分散管理,我們妙老從1980年開始,他提出了全山一盤棋管理,建立了全山統一管理的制度,實行了三統一管理辦法,就是説人事統一,經濟統一,寺廟的修建佈局統一,正因為有這三個統一的法寶,普陀山這二十多年來,寺廟的建設,佛法的弘揚,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實行全山統一管理制度,破除了千百年來寺廟之間門戶之見,保證了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情況下,集中全山力量辦大事。1989年10月16日,普陀山佛教協會舉行了盛大的“寺庵修復、佛像開光”典禮,同一天,妙善大和尚被推舉為普陀山全山寺庵方丈,這也是普陀山歷史上第一位全山方丈。

  妙善以垂老之軀,率領全山僧尼,經過十年的艱苦勞動,普陀山重新恢復了廟宇莊嚴,梵音處處的景象。


  這是普陀山最有特徵的地理標誌---南海觀音銅像。它是由妙善老和尚發起建造的。普陀山是供奉觀音菩薩的道場,但卻沒有一個標誌性的形象,妙善老和尚的提議立刻得到了各方的廣泛支持。

  為了尋找到修建觀音銅像的合適位置,八十多歲的妙善老和尚拄著拐杖,足跡踏遍了幾乎普陀山的每一處地方。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從勘探現場到打地基,老和尚就跑了不下200趟。

  妙善在出家前有過經商的經歷,以後又當過生産隊長,所以他的心算能力特別強。在基建工地上,他常常用手中的拐杖來丈量尺寸,指出問題,這讓許多工程人員也佩服不已。

  採訪:惟航法師 普陀山佛教協會副會長

  “你現在所看到的普陀山,沒我師父真的不行,他人很慈悲,做事情非常細,像建南海觀音(銅像),圖紙都是他晚上自己畫的,平面圖,有的平面圖都是他自己畫的,他雖然文化不是特別高,但這方面非常懂。”

  1997年10月30日,共花資4000多萬元修造的南海觀音銅像建成,普陀山舉行了隆重的佛像開光儀式。妙善老和尚將象徵著菩提甘露的凈水灑向人們,向天下所有的人表示祝福。南海觀音銅像是普陀山全面復興的標誌,也成為了千年佛國永久的象徵。南海觀音銅像莊重慈祥,面向大海佇立,仿佛是隨時傾聽著人們的呼喚。

  在年輕一代的僧人心中,他是普陀山的中興祖師。在孩子的眼中,他是和善慈祥的老爺爺。他在臨終前留下的遺言,更讓後人長久深思。

  伴隨著悠揚的晨鐘,普陀山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在普陀山年輕一代僧人的心中,妙善大和尚留給普陀山的不僅僅是恢復建設了許多寺廟,佛像,更重要的是他奠定了普陀山未來發展的文化根基。

  這座隱藏在林蔭中的寺廟叫隱秀庵,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隱秀庵含蓄而精緻,由妙善老和尚提議創辦的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就設在這裡。

  採訪:凈閔法師 隱秀庵監院 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

  他説未來的世紀就是一個高科技,高文化的世紀,如果我們佛教界不再教育和文化上著手,是肯定不行的。凈閔法師是隱秀庵的住持,也是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所長。他出身於在書香門第,喜歡讀書鑽研,就是這個緣故,在籌建文化研究所的時候,妙善老和尚選擇了他,並讓他去負責隱秀庵的建設。

  採訪:凈閔法師 隱秀庵監院 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

  “當時妙老囑託我一定要多上心,多去現場看,因為將來我們會把研究所遷到隱秀庵去,從那時候開始,我就經常跑隱秀庵的工地。”

  老和尚慧眼識英才,在凈閔法師的主持下,隱秀庵的建築在中國傳統寺院風格的基礎上,吸收了日本等國家寺廟建築的精華,精緻而又樸素,被人們譽為普陀山的精品寺院。以隱秀庵建設的成功為起點,凈閔法師又擔負起了全山寺廟的統一規劃工作。

  妙善曾多次講到,下個世紀將是文化的世紀,佛教也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在他的提議和努力下,普陀山佛教學院于1998年成立。

  普陀山佛學院尼眾班學生準備上課了,這些從全國各地寺廟裏通過考試擇優錄取的學生,不僅要學習佛教史、佛經和儀軌,還要學習古代漢語、西方哲學、以及英語、法律、電腦等課程。幾年來,普陀山佛學院共為佛教界培養輸送了400多名有知識、有文化的佛教人才。妙老的苦心現在終於有了結果,普陀山的未來就在這些年輕的僧尼的身上。

  這是普陀山佛學院尼眾班的學員在排練一個讚頌觀音菩薩的節目,為即將到來的觀音文化節做準備。這些年輕的僧尼雖然無緣見到妙老,但他們已經切身體會到了長者留給後世的恩澤。

  “僧裝、素食、獨身”,這是中國漢傳佛教的傳統,妙善老和尚一直都以這個標準要求自己。他也要求其他僧人,在海天佛國菩提凈土裏,調心修行,在潮漲潮落間領悟佛法的真諦。僧人沒有孩子,但妙善老和尚很喜歡孩子。每一次,有居士帶著孩子來看他,他都十分歡喜,一定要和孩子單獨照相。他一生布衣素食,生活簡樸,卻常常將廟中所得的香火錢捐獻出來,賑災濟困,建校育人。

  這是舟山市一所全免費的寄宿制學校——千荷實驗學校,在這裡上學的都是社會特困家庭的孩子。

  採訪:千荷學校校長 王臻虹

  “我們現在有391位學生,其中26位是孤兒,256位是單親家庭的學生,還有109位是父母病殘,傷殘等等。當普陀山的僧眾得知這一情況後,他們決定幫助這些孩子,普陀山佛教協會捐資一千萬元,幫助學校的建設。在佛教的世界裏,荷花象徵著純潔與智慧,學校取名千荷,一方面感謝佛教協會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這些孩子們,在美麗的山海風光中,在社會的關愛下,健康成長,像美麗的荷花一樣綻放。

  採訪:戒忍法師 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 普陀山全山方丈

  “妙老一直在生前想辦寄宿學校,因為當時條件的限制沒有實現,妙老圓寂後,我們在2001年實現了妙老的願望。今天,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法師專程來到學校,看望學生,了解學校的情況。

  採訪:戒忍法師 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 普陀山全山方丈

  你們就是不説,我從你們精神狀態來看,我就知道你們很好。謝謝誇獎。

  採訪:千荷實驗學校校長 王臻虹

  “他們這幾位成績都很出色,這兩位成績都很出色,還代表我們學校假期裏去北京參加夏令營活動---我上北京看大學,你可以給大師介紹介紹。”

  採訪:千荷實驗學校學生 裘娜

  “就是那個時候,我們一起去北京,到北京很多地方都玩過了,還去了北京好多著名的大學,比如清華、北大我們都去過了。然後去了長城、故宮,了解了一下我們中國古代的文化,然後又去了一些比較現代的,比如科技館。那邊東西很多,都是我們中國現近代的發明啊,那裏都很好玩的。”

  只要你們考大學,我們佛教協會肯定會全力幫忙,所以我們期望你們考上高級大學、名牌大學。

  轉眼二十年過去了,妙善老和尚重振普陀山觀音道場的願望終於實現。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病重期間他留下遺言:我們是中國的和尚,要做中國和尚的事。

  2000年2月26日下午,妙善大和尚在梵唄聲中圓寂于普陀山,享年92歲。在佛教的十方世界裏,中國人最熟悉、最親近的就是觀音菩薩,人們用音樂、歌舞、戲劇等各種形式讚頌觀音菩薩的莊嚴與慈悲。 在中國民間的傳説中,觀音菩薩在成為菩薩前,是妙莊王的三女兒妙善公主。也許這只是一種巧合,妙善大和尚的字號正好和觀音菩薩成道前的名字相同。


  這是普陀山僧尼在觀音成道日舉行的傳燈活動。傳燈儀式,象徵著心火傳遞,佛法相續。妙善老和尚雖然離去了,但普陀山的佛教事業就像這盞盞心燈將一輩輩地傳下去。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