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蕪湖《渡江傳奇》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9日 17:29 來源:CCTV.com

  編導:袁興旺 攝像:趙志偉

  一場改變中國命運的決戰,為什麼選擇蕪湖作突破口?一張小小的圖紙,為什麼成為決定整個戰局的關鍵?一支偵察尖兵深入敵後,出生入死,他們擔負著什麼樣的特殊使命?半個世紀前的一部影片使他們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電影的背後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在江蘇省檔案館珍藏著一份珍貴的圖紙,它記錄了56年前舉世聞名的渡江戰役中一段充滿傳奇的往事。大多數人是從拍攝于上世紀50年代的一部電影了解了這段故事,而真實的歷史卻比電影中的情節更加驚心動魄。這裡是千里長江蕪湖段,它波瀾壯闊,滾滾而東去。

  1949年 3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在東起江蘇江陰,西至江西九江的千里長江沿線,以東、中、西三個集團呈犄角之勢分別展開。其戰略突破口就選擇在蕪湖——為什麼選擇蕪湖呢?從地形來説,長江下游以蕪湖江面最為狹窄,寬度不到 3000 米; 從戰略上來説,蕪湖離南京只有 90 公里,離上海不到 200 公里,一旦蕪湖失守,將直接威脅國民黨的政治中心南京和經濟中心上海。

  整個長江它是呈東西走向的,大家都知道是東西走向的,但是在蕪湖這個地方有個特殊的地形,它到了蕪湖這個地方就産生了一個回流,就變成了南北走向,它就到上面就有一個東西梁山,也就是我們所稱為天門,就把長江死死地扎住了,所以攻破了蕪湖,也就攻破了長江下游的門戶了。然而雙方都洞若觀火,國民黨長江防線投入總兵力 70 萬,而在狹窄的蕪湖沿線就部署了 5 個軍的 16 萬軍隊,全部美式重炮,如果解放大軍在此渡江,恰好被籠罩在敵軍炮火的覆蓋範圍之內。如何解決這個矛盾?

  於是,一張繪有敵炮兵陣地火力部署的江防圖,將成為決定整個戰局的關鍵。27軍軍長聶鳳智決定,組建一支尖兵部隊率先渡過長江,插入敵後偵察,繪製江防圖。

  這支尖刀部隊的故事是如此不同尋常,以至於 5 年以後,上海電影製片廠以他們的故事為原型,拍攝了中國老百姓家喻戶曉的影片《渡江偵察記》,影片裏智勇雙全的偵察連長李春林以及老班長吳老貴、偵察員小馬、周長喜,還有女遊記隊長劉四姐等,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給幾代中國觀眾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

  在上海的一家醫院裏,我們輾轉見到了當年的偵察分隊隊長章塵,他就是電影中偵察連長李春林的原型。老人臥病在床,但回想起當年聶鳳智軍長那擲地有聲的命令,老將軍至今記憶猶新。

  章塵在最短時間內組建了一支 300 多人的偵察分隊,全是從各師挑選出來的精幹偵察員。隊員們個個身懷絕技,有的擅長攀岩,有的擅長"抓舌頭",有的擅長喬裝打扮,但是當章塵把他們帶到長江邊上, 一個意外的情況出現了。北方的戰士不是在水網地區(生長的),所以對這個水感到恐懼。章塵做出了一個不得已的決定:“十天之內必須學會游泳”!早春的沿江地帶,河水冰冷刺骨,每次都是張雲鵬第一個跳進水裏。張雲鵬是電影中老班長吳老貴的原型,是戰士們最敬重的老大哥。他就&&下到大木盆裏去,一下就翻過來了,把身上濕的呀,回來渾身都凍冰了,我説好呀,你穿上玻璃大褂了,真是不錯了。這些身懷絕技的人果然創造了奇跡,十天之內, “旱鴨子”們全都變成了熟悉水性的“浪裏白條”。

  繁昌縣荻港鎮十里場,今天已經是繁忙的航運碼頭。1949年 4 月 6 日晚上,偵察分隊就是從這裡踏上江南的土地。在電影中,李春林帶領8名勇士駕著一條小船幾乎是神不知鬼不覺地偷渡到長江南岸。而實際上,當晚9點半,300多名偵察隊員是乘著20多條船,分成四個箭頭齊渡。戰士們全神貫注地環視江面,小心翼翼地劃著船槳,離敵岸只有300米了,敵人的碉堡、鐵絲網的輪廓隱約可見。這時,對岸突然響起了密集的槍炮聲。這個時候那是極度緊張,當時我站在船頭,就發出命令,全速前進,戰士就拿著鐵鍬當作木槳劃。

  王德清帶領的船隻劃在最前面,遭遇到敵人猛烈的阻擊。他説:“我們有個任陸臣同志,他是個解放戰士,他打得挺猛,拿著機關槍打,最後他犧牲了,犧牲了王傳寶又過來,拿著機關槍又接著射擊,我起來拿著竹竿去捅,去撐船,這一撐船把這兒打了,在這打的,在這出來了。”經過 20 分鐘的激戰,戰士們終於強行登陸。而老班長張雲鵬卻第一個落入水中,被江水無情地卷走,他沒能踏上江南的土地,就永遠地告別了戰友。上岸以後清點人數,除了犧牲的戰士,另外還有 19 名戰士失蹤,生死不明,偵察分隊中惟一懂得測繪的于建民也失散了。大隊長章塵心頭不由一沉, 他預感到這個任務的完成將面臨著超乎想象的困難。 他一咬牙,命令隊員急行軍 80 裏,務必在拂曉前趕到獅子山, 這裡將是他們偵察的重點地帶。就在這一天深夜,一個神秘人物來到了蕪湖,此人就是國民黨軍統安徽站少將站長唐玉昆,他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出現在蕪湖呢? 這是1949年 4 月 8 日國民黨《中央日報》刊登的一條消息。顯然,敵人已經掌握了偵察分隊渡江的情況,而且唐玉昆非常明白:這支偵察分隊的出現,和即將發動的渡江戰役有直接的關係。 唐玉昆就是電影中那個狡詐的敵情報處長的原型,這個人物曾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玉昆動作很快,他除了佈置各縣保安團展開地毯式的搜索,還調動了蕪湖的特務網蒐集情報,這個特務網甚至深入到了各個鄉村。 塵帶著隊員們尋找制高點準備繪製江防圖,但他嗅到了空氣中這種緊張的氣息。敵人的防守明顯嚴密起來了。情況緊急而危險,所以不得不採取一些非常的手段。凡是上山挖筍的農民,我們抗日戰爭的辦法,準進不準出,來一個扣一個,來一個扣一個,和尚廟裏有個大房子,就一起把他安置到那裏。這裡果然是一個危機四伏的地區!第一次偵察就發生了意外。 中午時分,山下響起了一陣槍聲。原來,唐玉昆派出的繁昌縣保安團正在搜山。戰士們立刻做好了戰鬥準備。這時,負責在北邊山口處警戒的一位班長,帶著一個農民模樣的人來找章塵。

  有一個老百姓給我們送了一個信來,當時署名是繁昌縣保安團的一個營長,少校營長,他摸不清我們的情況,那個名片上就寫了你們是何部,到何處去行動,要我們告訴他。當時我們臨時黨委幾個人就緊急磋商,我們判斷了一下,他是地方部隊,不是國民黨的主力軍,他現在還摸不清我們是解放軍還是國民黨的部隊,他摸不清,我們就商量採取一個拖的辦法。章塵一面命令負責偵察的人員抓緊行動,一面派出二連副指導員徐萬禮與敵人週旋。我們那個副指導員徐萬禮,小夥子挺精神的,挺漂亮的小夥子,就把國民黨的衣服穿上了,穿著國民黨的衣服,戴著大檐帽,打扮成軍官樣,説我們是(國民黨軍) 88 軍的搜索連,説你們怎麼打槍,你打壞我們一個兵,我們扒你團長的皮。保安團雖然將信將疑,但又怕得罪了“正規軍”而擔待不起,於是不停地在山下打槍。 經驗豐富的章塵分析,敵人還有可能是想拖住我們,等待援軍到來,如果真正的 88 軍來了,勢將寡不敵眾,看來必須儘快撤離。 ——撤往哪呢? 章塵決定,偵察分隊冒雨緊急趕往塌裏牧村,希望與熟悉地形的地下黨取得聯絡,另外派小分隊深入敵人前沿陣地,近距離偵察敵情,繪製地圖。隊員裏跑得最快的高錦堂主動請纓,要求承擔這一任務。

  長江沿岸地區,蘆葦密布。高錦堂率領的小分隊日夜兼行,悄悄地潛入了敵人的前沿陣地。雖然離敵人很近了,但由於沒找到制高點,無法觀測到敵人的炮陣方位。

  偵察員們發現,在敵人陣地對面有一個陡峭的山崖,在那裏或許能獲得更加開闊的視野。渾身本領的偵察兵們搭起了十幾個人的人梯,攀上了崖頂。果然,敵人的炮兵陣地盡收眼底。但可惜的是,還是被巡邏的哨兵發現了,聽到槍聲,大隊的敵軍蜂擁而來。

  小分隊趕快撤離,由於人員少,機動靈活,很快擺脫了敵人。但繪製江防圖的計劃再一次夭折了。 而另一頭,偵察分隊在塌裏牧村與地下黨接上了頭。地下黨建議,到張家山去,那裏地形有利,便於繪製地圖。在張家山,偵察分隊仍然使用了在獅子山的老辦法,把進山的人員暫時扣押看管起來。然而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還是發生了。

  這個時候村裏跑了一個人,當時國民黨地方的諜報員,他每個村都有諜報員,這樣對我們不利。觸到了唐玉昆的諜報網! 事不宜遲,章塵下令馬上撤離。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出山的大路被敵人封死,偵察分隊被四面八方的敵人包圍了!

  電報剛發出去,一發炮彈落在了電臺附近,電臺被炸毀,譯電員也犧牲了。這並不是電影的藝術創造,而是一個年輕戰士生命的真實寫照。強行突圍等於以卵擊石!怎麼辦?

  章塵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派人穿插到村子裏,讓老百姓家家戶戶開鍋燒水。裊裊炊煙在半山腰上升騰。 敵人又被迷惑住了,他們以為偵察分隊還滯留在村裏。於是敵人開始向村莊方向移動,而偵察分隊則早已在嚮導的引導下,抄小路悄無聲息地撤離了。

  此時在27軍軍部,與偵察分隊突然失去聯絡的聶鳳智焦急萬分:難道偵察分隊已全軍覆沒?情勢緊迫,聶鳳智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發起試探性進攻,先奪取西梁山。這面陡峭而孤立的山峰就是西梁山,它靠近長江北岸,又扼守江心。在西梁山,我軍經歷了渡江戰役中最慘烈的一場血戰。

  文史學者姚仕合告訴我們:“這裡有一個國民黨炮兵的主陣地,那麼當這裡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攻勢猛烈的時候,這裡的哨兵就用指揮旗指揮這邊炮兵往哪打,那麼我們這兒打一炮以後,這裡的炮成倍地成十倍以上的炮火,就往我們炮兵陣地轟。這是遺留下來的一個彈坑,當時我們這個戰鬥非常激烈,戰鬥非常激烈,269團主攻團這一個團當時有14 個連隊的建制,我們這個戰鬥下來以後,14個連隊只剩下2個連隊是完整的,我們1500 多名烈士就犧牲在這個小頭山附近。”

  西梁山戰役的失利,給了聶鳳智一個教訓,在摸不清對方火力配置的情況下就貿然強渡是斷然行不通的,聶鳳智不得不把希望再次寄託在偵察分隊身上。身在長江南岸的章塵,也在焦急地徘徊, 連續幾天的偵察毫無進展,而發動總攻的日期卻就在眼前。 這個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驚喜到來了,商人打扮的于建民突然出現在他的面前!于建民是隊裏惟一的測繪隊員,在登陸的時候就已經失散,那麼于建民是怎麼跑回來的呢? 于建民失蹤這幾天的經歷完全可以用“峰迴路轉”來形容。 在偵察分隊渡江的那天晚上,于建民所在的班一上岸就被敵人打散了。幸好他沒穿軍裝,乾脆化粧成一個老百姓,趁著夜色逃出敵人的追捕,躲到了附近的一個小村子裏。

  在電影中,化粧成民工的偵察員,看到敵軍一個連長在研究一份江防圖,這個連長在江邊釣魚時,被吳老貴和小馬拖入水中,從而奪得了江防圖。但實際上這是一個虛構的情節,在百萬軍隊對壘的嚴峻局面下,小小的連長是不可能掌握屬於高級機密的江防圖的,至少師以上軍官才有。那麼江防圖究竟是如何搞到的呢?

  于建民被抓來修工事的地方竟然是敵人最核心的炮兵陣地,給他分派的活是給炮位打樁子!繪圖能手于建民此時不可能拿出紙和筆,只能把敵人炮兵方位以及掩體工事都牢牢地印在腦子裏。 黃昏的時候,趁看守的哨兵戒備鬆懈,于建民溜進了旁邊的蘆葦蕩裏。幾經週折,化粧成商人的于建民終於找到了大部隊。儘管于建民繪製的圖紙並不全面,但是把前幾次偵察的結果一匯總,一幅基本完整的江防圖就繪製出來了! 然而新問題又出來了:國民黨特務唐玉昆已經在各個路口設卡嚴密盤查,偵察員們根本回不去了。而江防圖必須萬無一失地送到江北,否則將前功盡棄。 由誰把江防圖送往江北呢?

  電影中是由戰士小馬連夜遊過長江,把圖紙送到了江北。而實際上,這個重大的任務交給了一個年僅23歲的女人,她就是地下交通員吳賽蘭。因為地下黨組織考慮,派婦女去風險相對要小一些。吳賽蘭的特長是善於喬裝打扮,化了粧以後甚至連熟人都無法分辨。

  電影《渡江偵察記》中有一個機智的女遊擊隊長劉四姐,劉四姐的原型並不只是一個人,而是融合了幾個象吳賽蘭這樣的女遊擊隊員和地下交通員形象。而她們真實的經歷比電影中的劉四姐還要驚心動魄。 4 月 16 日 ,地下黨組織給吳賽蘭佈置任務的時候,她的身上正來例假。吳賽蘭把江防圖慎重地藏在身上,然後搖著一隻小船向江北劃去。

  行到江心的時候,吳賽蘭被敵人的巡邏艇發現了,一炮打過來,將小木船打翻在江中。 半個世紀以後,這位當年的女英雄還能清晰地回憶起那驚險的一刻。

  地下交通員吳賽蘭告訴我們:“我就抱了一個木板的時候,我就抱在懷裏,始終是隨著江裏的浪升上拋下,升上拋下,就這麼樣子渡到江北的時候,老百姓把我撈起來了。什麼都不曉得了,講話也講不起來了,不曉得講話,腿也站不起來了,手也抓不起了,都抓不起來了。”

  吳賽蘭被老鄉用擔架送到 27 軍軍部,把這張珍貴的江防圖交到作戰部陳部長手中。

  由於還要為偵察分隊帶回一部電臺, 只修養了兩天,吳賽蘭就要返回江南了。 臨走時,陳部長把一塊手錶交給她,並約定了聯絡的信號。

  他説吳賽蘭,這個手錶給你,給你的時候你不準弄走,你只能到晚上上兩把勁,不準掉,就按這個時間,在5點半到6點鐘,你燒三個火堆,我們就看你的信號。

  那天晚上,在冰冷的江水中泡了一夜的吳賽蘭,落下了嚴重的婦科病,終生未能生育。

  直到今天,吳賽蘭仍然保存著那塊手錶,把它當作最珍愛的東西,經常拿出來擦了又擦。由於年代久遠,手錶已經不能走動了,但是吳賽蘭把時針撥到了一個固定的位置,讓自己的記憶凝固在這個終身難忘的瞬間。這一刻是 1949 年 4 月 18 日晚上 6 點鐘。

  一張小小的江防圖,卻影響了整個戰局,在它後面凝聚著偵察英雄們的心血乃至生命!

  1949年4 月 20 日黃昏,總攻開始了。由於偵察員們提供了準確的江防圖, 解放軍首先實施炮火壓制,炮彈命中率極高,南岸國民黨軍的炮兵陣地頃刻間土崩瓦解,為渡江總攻掃清了障礙。當晚 8 點鐘,中集團軍先於全軍發起渡江作戰。其中27 軍 79 師 235 團被編在渡江的第一梯隊。所有的船隻一字排開,整裝待發,此時團部命令:“調好船頭,聽令開船!” 由於過分緊張,二排長林顯信聽錯了口令,大聲命令“開船!” 5 班的那條船如離弦之箭,“嗖”的一下衝了出去。戰士們都在岸上拼命地喊,無奈風大浪急,衝出去的船隻已經根本聽不見了。9 點左右,衝在最前面的 5 班的那條船率先在夏家湖靠岸。而真正的“開船”命令下達以後, 巢縣老船工張孝華駕著自家 7 噸重的木船,將 26 名戰士最先送到南岸的坂子磯,使這支部隊第一個登陸。 4月20日一夜之間,中集團軍30萬大軍勝利渡江,蕪湖成為第一個被解放的江南城市。5班的那條船沒有被軍委確認,最終張孝華的船被確定為“渡江第一船”。繁昌縣為了留住往事,留住歷史,在兩個登陸點都分別立碑,以示紀念。

  今天,那一段戰爭的風雲雖然早已散盡,但是渡江英雄們的傳奇故事將永遠留在這個江城的記憶中。

  整個長江它是呈東西走向的,大家都知道是東西走向的,但是在蕪湖這個地方有個特殊的地形,它到了蕪湖這個地方就産生了一個回流,就變成了南北走向,它就到上面就有一個東西梁山,也就是我們所稱為天門,就把長江死死地扎住了,所以攻破了蕪湖,也就攻破了長江下游的門戶了。

  這裡有一個國民黨炮兵的主陣地,那麼當這裡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攻勢猛烈的時候,這裡的哨兵就用指揮旗指揮這邊炮兵往哪打,那麼我們這兒打一炮以後,這裡的炮成倍地成十倍以上的炮火,就往我們炮兵陣地轟。

  這是遺留下來的一個彈坑,當時我們這個戰鬥非常激烈,戰鬥非常激烈,269團主攻團這一個團當時有14 個連隊的建制,我們這個戰鬥下來以後,14個連隊只剩下2個連隊是完整的,我們1500 多名烈士就犧牲在這個小頭山附近。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