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張飏 攝像:李曉宇
洛桑三旦是青海同仁縣吾屯上寺裏的金剛上師,他還是一位遠近聞名的喇嘛藝人。最近,一位從內地來的女大學生李俊慕名而來,要求拜師學藝。
女大學生李俊要學的畫叫唐卡。唐卡是藏語唐嘎的音譯,它是一種用彩緞裝裱而成的卷軸畫。
作為一種宗教藝術品,唐卡所描繪的內容大多是佛像。因此有人説,唐卡是藏民隨身攜帶的廟宇。無論走到哪,只要把唐卡挂起來,藏民們就可以對著它祈禱和觀想了。同仁縣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結合部,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地區,同仁縣就有三十五個寺廟,而在縣城周邊,幾乎每個村子都有一座寺廟,每個寺廟裏的喇嘛都在一百人以上。
唐卡繪畫大多出於青海省同仁縣五個村的民間藝人之手,而且相當一部分藝人是當地寺廟裏的喇嘛。
藏族人把唐卡畫師、雕塑藝人等統稱為"拉日巴",意思是為神佛造像的人。在喇嘛藝人的心中,做唐卡不僅是一門手藝,同時也是一種修行。據説,從前藝人們在做畫之前,都先要頌經,然後才開始做畫。如果建造大佛像,還要選定一個吉祥的日子。
唐卡大的有上百平方米,最小的只有巴掌般大小。唐卡的製作比較複雜,畫一幅唐卡時間短的需要十多天,長的也要一年多時間。
産生這種奇異魅力的一個秘密就是顏料。唐卡所有的顏料皆取自大地,不是珍貴的礦物就是稀罕的植物,其配製則完全靠手工操作。
這是珍藏在同仁熱貢藝術館裏幾幅唐卡畫,這些畫經歷了百年的風雨,卻依然鮮艷如初。
對於青海來説,五千元是許多人一年的收入。但洛桑三旦告訴我們,最貴的唐卡要賣到幾十萬元一幅,而像曬佛節上的展示的巨幅唐卡則是無價之寶。
然而,作為出家人喇嘛,他們要錢有什麼用呢?他們的錢又花在哪呢?
對喇嘛藝人來説,錢是必須的生活用品,但更重要的是弘揚教義,他們把對神佛的虔誠敬仰之心描畫進作品裏,然後將這種情感傳達給那些請唐卡的人。
作為熱貢藝術獨特的品種,堆銹卻有著江南刺繡的影子,是什麼人將江南的技藝帶到了青藏高原?
每天早晨六點鐘洛桑三旦就準時起來做早課。作為出家人,拜佛唸經是每一天必須的功課。
在藏傳佛教地區,除了重大節日或者寺廟裏有大型活動,喇嘛們一般都是在自己住處的小經堂裏拜佛唸經。上完了早課之後,他的幾個徒弟也來了。作為師傅,洛桑三旦還要指導徒弟們學習佛經。在學完佛經之後,三旦才開始教習徒弟們做畫。今天,李俊又來到洛桑三旦的院子裏。也許,是李俊的誠心打動了洛桑三旦,他讓李俊去參觀一下周圍寺廟,也了解一下更多的唐卡的歷史。李俊了解了更多的熱貢藝術種類。
堆繡是唐卡的一種,不過它用的材料不是用畫筆和顏料,而是用剪刀和綢緞。堆繡製作時,藝人先在白紙上畫好圖案,再選擇合適顏色的綢緞,剪成一定尺寸的人物、走獸、花鳥等形狀,然後依次沾堆。一幅堆繡的製作,少則半月,多則半年一年。像曬佛節上展示的巨幅堆繡佛像,則需要幾十人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每年藏曆的正月初或者四月中旬,藏傳佛教地區的寺廟,都會將寺內珍藏的巨幅佛像拿出來,展示于寺廟附近的山坡之上,供人們膜拜。
堆繡的內容大都取材佛經故事,它注重人物的造型和神態,講究各色綢緞的搭配,粗獷中見細膩,主體突出,色彩鮮明,對比強烈。
由於綢緞厚實光潔,整個畫面有很強的立體效果,猶如一幅絲質的彩色浮雕。堆銹是藏族地區特有的一種藝術,但是,細心的人們發現,它和江南蘇杭的刺繡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訪問:趙清陽 文史專家
根據考察和研究,雖然找不到具體的文字根據,但是從藝術的類型、特點上來説,它肯定有蘇杭蘇繡的特徵。
堆繡怎麼會有蘇繡的影響呢?是誰把江南的藝術帶到了青藏高原呢?趙清陽曾經在同仁地區工作了三十多年,對熱貢藝術有過深入的研究,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在當地一個老百姓的牛圈裏發現了一塊明代石碑,揭開了這個謎底。
這就是那塊記功碑,碑上刻有當時西北軍政要員的名字,還有鐵匠,石匠,木匠等匠人的名字。
有一個叫粱大志的畫匠的名字也名列其中。梁大志是什麼人?又來自哪?沒有人知道。但這明顯是一個漢人的名字,
專家們結合地方誌和分析,吾屯四寨子最早的居民是明初從江南派遣到此屯墾戍邊的軍人。後來他們逐漸融入了當地,同時將他們的技藝也留到當地。
雖然僅憑一塊石碑,我們還無法斷定堆繡和江南刺繡是否有著必然的聯絡,但至少從堆繡上,我們看到了一段漢藏文化曾經交融的歷史。
李俊了解到,堆繡以前也是只有男性才能做。但現在已經有許多女性參與了進來。女性特有的細膩使堆繡更加成熟。對堆繡歷史的了解,使李
在吾屯下寺,喇嘛們正在為新建的觀音殿裏雕塑一個千手觀音像,這顯然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雕塑是熱貢藝術的重要品種。在一座寺院裏,可能沒有唐卡和壁畫,但絕對不可能沒有佛像。同仁地區的雕塑,是用當地的一種紅泥加工而成的。這是一種特殊的泥土,有著很好的粘性。吾屯的塑匠們有一句俗語:只要吾屯的紅土不完,佛像就永遠塑不完。
當佛像全部塑好後,一般還要在表面刷上一層金粉。到這時候,一座佛像才算真正完成了。與漢地佛教雕塑不同,藏傳佛教寺院裏的佛像都是空心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佛教唐卡藝術究竟是怎麼傳承的呢?
女大學生李俊能否實現拜師學習的願望?
李俊的請求一直沒有得到答覆,但她每天依然來三旦的小院裏看畫畫。三旦好久沒回家了,今天他特意買了些水果,去看看父母。三旦的家離寺廟不遠,平時只有父母和兩個弟媳婦在家。三旦有兩個弟弟,小時候也出家當喇嘛,現在都已經還俗結婚生子,三旦現在是家裏唯一的出家人。在同仁地區有一個傳統,許多藏民家的男孩很小就送到寺院當喇嘛,一邊學習藏文、藏經,一邊還要學習繪畫和其他手藝,作為今後的謀生手段。洛桑三旦的父親年輕時也是一位技藝很高的喇嘛藝人,後來還俗回家。洛桑三旦十六歲開始跟著父親學習唐卡繪畫藝術,十七歲出家當了喇嘛,至今已快三十年了。現在,洛桑三旦也帶了十幾個徒弟,都是自己的親戚或者熟人家的孩子。
在同仁縣的吾屯四個村子,一代代的藝術就以這種方式傳承下來,形成了家家是畫舫,人人是畫匠的獨特風景。同仁在藏語中叫“熱貢”,所以,人們就把這裡稱為熱貢藝術之鄉。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