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攀枝花《奇人奇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9日 16:24 來源:CCTV.com

  編導:劉 冰 攝像:方 良 李福才

  在攀枝花有一群人整天與石頭打交道,他們揀石頭、收藏石頭、雕刻石頭,石頭成了他們精神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清晨七點的攀枝花火車站還籠罩在夜色中,由攀枝花開往昆明的6161次火車進站了,站臺上的人並不多,一群背著竹筐的人顯得格外與眾不同,他們秩序井然排好隊開始上車,除了他們自己幾乎沒有人知道他們背著竹筐要到哪去,要去幹什麼。

  火車急速地行使著,車窗外不遠處的金沙江像一條美麗的絲帶在緩緩延長,大約過了二十分鐘,那群背著竹匡的人在一個叫迤資車站下了車,迤資距離攀枝花有二十多公里,據説這裡是攀枝花到金沙江畔最近的地方,也是石頭最多的地方。

  因為是清晨的緣故,所以金沙江畔顯得比較安靜,只能聽到這群揀石頭人的腳步聲和不遠處傳來的流水聲,他們一到江邊就不像在火車上那樣聚在一起談天論地了,自顧自地開始尋覓著,眼睛直愣愣地望著地面,好像他們要找的不是石頭而是什麼金銀財寶似的,生怕一不留神就會把寶貝從眼皮底下遺落了。

  石頭,這種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質,在攀枝花的金沙江畔,俯石皆是,觸目皆是,有什麼好迷戀的呢?臨到中午的時候,只有李福才收穫比較好,他從石頭壓著石頭的地方揀到了一個又大又漂亮的石頭,他欣喜的表情不壓于揀到了一塊大大的元寶,周圍的人也跟著歡喜起來。

  據説從九十年代中期攀枝花就有人利用業餘時間熱衷於揀石頭,一開始他們是覺得石頭漂亮、觀賞性極強,揀回家裏作為擺設,後來也漫漫懂得了一點奇石形成的原理。

  臨到傍晚王次舜揀石頭回家了,王次舜是從1988年開始揀石頭的,以前他住在市中心最繁華熱鬧的地方,因為房子太小不能擺放這些石頭,他就買掉了市區的房子,到郊區買了這套160平方米位於一層的住宅。面對著眼前這些造型各異的漂亮精美的石頭,我們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它們的神奇和精彩,我們不知道是要感嘆造物者還是要感謝王次舜先生給予我們這麼多美麗動人的畫卷和圖案。王次舜説他雖然不太了解這石頭是怎麼形成的,但他喜歡這種天然的美麗。今年已經五十六歲的王次舜最大的心願是六十歲的時候辦一個奇石展覽。

  為了玩石頭,王次舜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一連幾年都不買一件新衣服,當初為了買這套房子還借了親戚朋友好幾萬塊錢呢,而且現在除了把每個月的生活費預留下來,其他的錢都全部用來揀石頭。

  李福才是攀枝花電視臺的記者,他對石頭産生興趣緣于一次採訪,那是一九八九年的時候,他奉命到一個農民家裏採訪,這戶人家收藏的精美石頭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驚嘆于石頭天然的造型和天然的色彩,從那以後他就熱衷於揀石頭和收藏石頭。

  這麼一個個大石頭,也不知道李福才是怎麼樣把它們搬回家的?

  李福才尋覓石頭的口頭禪是“不留遺憾”,到了野外,先來個地毯式的搜索,無一遺漏,見到有幾分“姿色”的石頭便想盡辦法收入囊中,他不惜花錢雇傭當地農民、租賃船隻,只要是他喜歡的石頭一定得帶回家,決不心慈手軟。在李福才家庭奇石館裏留給人最深的印像是那些或高雅、或奇絕、或柔美、或敦厚樸拙的奇石,自然形成日月星辰,山川原野、樹木花草、鳥獸魚蟲、人物肖像等圖形,天然神似,讓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一塊奇石不可能給人心靈那麼大的衝擊,只有千姿百態的奇石才能構成美不勝收的繽紛世界,才能給人以想象,給人以藝術創造的靈感。

  現實生活中喜歡石頭好像是男人的專利,但是在攀枝花有一個叫王桂香的女同志就特別喜歡揀石頭喜歡收藏石頭,算起來也有五六年的光景了,我們在她家見到的石頭雖然沒有李福才家裏面的石頭大,但看上去仍然很漂亮。

  攀枝花有一個專門為奇石愛好者設立的機構,攀枝花奇石館,幾乎每個月這些奇石愛好者就會將自己揀到的石頭拿到這裡來展示,讓原生態的藝術品成為雅俗共賞的寵物。在地質術語裏觀賞石又名異石或奇石,是自然界中的一種石質物體,奇石自然天成的模樣被攀枝花人稱為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博學的書、不凋的花”,那麼為什麼在攀枝花地區會有這麼多稀奇古怪的石頭呢,據地質專家介紹攀枝花地處揚子板塊的西緣,自晚太古宙至今,經歷了幾億年的滄桑歷史,由於多次強烈的地殼運動、火山作用和沉積作用使各種礦物和岩石資源得到天然加工,因此攀枝花又被地質學家稱為是天然的地質博物館以及礦産資源的聚寶盆。

  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史中,石硯是較早出現的繪畫用具,特別是在唐宋時期,文人墨客崇尚高雅古樸的石硯,到了明代石硯慢慢地從純實用開始往欣賞把玩上發展。現在我們鏡頭中出現的硯就是産自攀枝花的苴卻硯,苴卻硯色澤有紫黑色,紫砂紅色與苴卻綠色,但以濃重的紫墨黑色為主,由於苴卻石往往集“標”“眼”“青花”“水紋”“眉子”“金線”“銀線”于一身,更有攀枝花的藝術家們匠心獨具,因材施藝,巧妙地利用石眼和石質花紋,創造出許多深含詩情畫意的硯臺、璧挂、擺件等工藝品,早已名聲在外。張峻山是攀枝花有名的苴卻硯工藝大師,我們在他的硯臺展室裏見到了他。

  談到硯張峻山滔滔不絕地充滿了激情,或許是被他的激情所感染,我們決定到産這種石頭的山上去看看原生態的苴卻石,張峻山自告奮勇地當起了我們的嚮導,他介紹説硯石山其實叫寶翠山,距攀枝花市區大約有六十三公里路程,它坐落在風景優美的金沙江畔,人們之所以把該地區盛産的石頭取名為苴卻石是因為古時候這裡的地名叫苴卻街。據專家介紹苴卻石是一種熱接觸變質成因的微晶角岩,它形成于晚二疊世,是攀西裂谷岩漿活動的産物,苴卻石野外出露的最大特徵是層理、斜層理、沉積韻律非常明顯,寶興山海拔高度為1640米,地勢險峻,開採艱難,當我們在山上看見被開採的苴硯石往山下滾動的時候,我們就想做一個實驗,讓張峻山隨便拿出一塊石頭進行加工雕琢,我們極力想看看一塊石頭是怎樣變成藝術品的,當然我們更想了解這個被稱為是苴卻硯工藝師的人是如何把美呈現給我們的。

  用自己製作出的硯臺磨墨撰文是張峻山業餘時間最大的樂趣,從迷上硯臺至今也有二十多年了,這二十多年來他把全部的時間都用在石頭身上,他從來不過問家裏的事情,也很少關心他的女兒,説張峻山是硯癡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

  張峻山主張做硯先做人,他説在雕刻每一方硯之前先要讀懂它的內涵,每一方硯石都是孤品,都是惟一,都只有一種最佳的設計方案,張峻山尊重一塊硯石就像尊重一個鮮活的生命,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十月張峻山創作的江山多驕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獲得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獎金獎。

  在節目中我們必須提到石眼,生有石眼的硯石被稱為是珍貴的石品,石眼只有端硯和苴硯硯所獨有,石眼是由帶核心的綠色橢圓形團塊分佈在硯石中,眼有心稱為活眼、無心為死眼,活眼高潔潤如玉,隨意灑落在硯面上,看上去似群星璀璨,給人美不勝收的直觀和無限豐富的遐想!據行家介紹,一方硯中有七個眼視為珍品,八個眼就是硯台中的極品了。

  如今,在攀枝花已形成了較大規模的苴卻硯超市竟有七八家,差不多有1000多人在從事著這項行業,那些賣硯者有的注重雕刻題材,有的注重雕刻手法,有的注重一方硯的創意,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講究竟怎樣才能辨明一方硯的優劣呢?

  一年一度的攀枝花奇石、苴卻硯評選、頒獎大會又拉開了序幕,這是奇石愛好者的盛會,在這裡他們揀的石頭有了被承認被肯定被鑒賞的機會,用他們自己的話説就是那些沒爹沒媽的石頭找到家了。

  攀枝花奇石協會的會員有100多人,奇石愛好者有1000多人,正是因為攀枝花得天獨厚的奇石資源才造就了這麼龐大的一支熱愛石頭的隊伍,在採訪中我們一直在想這樣一個問題:金沙江邊美麗的石頭到底還有多少?它會不會枯竭?地質學家告訴我們只要金沙江的水在流淌著,只要在金沙江畔能看見奇石愛好者的身影,那麼就證明還有很多奇石正等著那些愛它們的人去發掘呢。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