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趙忠義 攝像:李鐵華
金沙江是一條穿梭在群山峻嶺中的江,這座峽谷中的城市就是1987年命名的攀枝花市;這張從衛星上拍攝的攀枝花地貌照片,用眼睛能夠分辨出來的只有金沙江和雅礱江。從地理上看,攀枝花位於四川省西南部,與雲南省交界,金沙江流經這裡正好拐了個彎,從攀枝花境內穿過,然後又回到了雲南。
進入這座100萬人口的城市中,你很快會獲得另外一個特殊的感受,走在大街上無論你講任何一種中國國內的漢語方言,攀枝花人都無法判斷你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因為這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
上世紀60年代攀枝花的人口開始逐漸增加;同人類所有的遷徙過程一樣,一個是為了生存的需要,再就是具有開發的價值;對於地處深山乾旱峽谷的攀枝花來説,並非是人類生存的最佳環境。
我們還是回到金沙江岸邊,傳説,這渾濁的江水中含有著金沙,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夠看到的就是石頭,70年前的1936年,一個叫常隆慶的人出現在金沙江邊。
劉降渝的父親生前與當時供職于中國西部科學院的常隆慶是至交好友,當他還是孩子時,常隆慶經常向他講述起,自己一生中那次最偉大的發現。
很久以來,金沙江邊倒馬坎埡口一帶就有這樣的傳説,山民運送鐵器,走到這裡鐵器都要自然的變得沉重一些。
畢業于北京大學地質係的常隆慶很快就判斷出這些黑色石頭是鐵礦石,它的價值和含量要經過實驗才能得出。
在當地嚮導的引領下,常窿慶在短短六個月的時間裏陸續發現了51處礦點;在他後來書寫的報告中,就包括了:到馬坎、蘭家火山、尖山包包等較大的礦脈。這是一張常隆慶當年親手繪製的地圖,這張圖中就出現了攀枝花標注的地名,圖中可以看出這裡當時歸屬西昌鹽邊縣。
攀枝花的大規模建設始於1965年3月4日,毛澤東主席十分關注攀枝花的開發建設,他風趣地説攀枝花搞不好,我睡不著覺,你們不去,我騎毛驢也要去;根據當地生長攀枝花的特點,主席也把這裡命名為攀枝花。
40年前出於備戰的需要這座城市啟用的名稱叫渡口市;當年參加會戰的許多人員都是按照行業整體由其他地方搬遷過來的。
這是放置在城市中的一塊磁鐵礦石,為了防止礦石生銹上面專門刷了黑漆 ,這塊礦石上寫著“這裡得天獨厚”六個大字。這是引用鄧小平同志在上個世紀60年代説過的一句話。這句話或許能體現出攀枝花這座城市最為特殊的地方。
攀枝花人把這棟樓叫做13棟,這是大會戰時的老指揮部,據説是攀枝花建成的第13棟樓;如今這裡是攀枝花建設陳列館。
1965年11月30日,鄧小平視察攀枝花時就居住在13棟,當年鄧小平在攀枝花聽到的和看到的一定都是很令人振奮的消息和場面。
除了鐵礦,攀枝花還儲存有巨大的煤、石墨、銅鉛鋅以及釩鈦等多種件生資源;這是一座雙曲拱型的大壩,它就是雅礱江上建成的上個世紀中國最大的二灘水電站。二灘電站也僅僅是雅礱江上規劃的21座梯級電站之一。
應該説,由高山峽谷構造的秀美山川是這一地區的典型地貌;而攀枝花的生長,又代表了它的氣候特徵。在同樣的緯度上只有這座城市具有南亞熱帶氣候,也才有了盛開的攀枝花。攀西大裂谷是經過3億7千萬年的長時間的構造運動形成的,在整個構造運動過程中間,地下的礦物質重新組合,重新集結,這樣就形成了礦。
可以這麼説,如果沒有攀西裂谷,也就不可能建設攀枝花市,因為攀西裂谷在長期的構造運動中間,成了我們這裡一個很重要的礦産資源集中的地方,這裡分佈有世界上最大的攀枝花礬鈦磁鐵礦,還有鉛芯礦,還有銅礦,我們攀枝花礬鈦磁鐵礦的開發,才産生了這麼一個攀枝花市。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