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武鄉縣位於太行山的東部,從北魏置縣,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武鄉縣城。但當地人卻告訴我們,60年前的武鄉縣城並不在這裡。一個有著1500年曆史的古縣城,為什麼要進行大搬遷呢?
老縣城現在叫故縣,離新縣城十公里。原武鄉縣文管所所長老王帶我們來到了老縣城。
今天的故縣已與普通村鎮無異。據當地人説,古縣城形似巨鳥,有“鳳凰城”之稱,是晉東南繁華的集鎮之一。歷經千年的修築,到清末已建成一座典型的、完整的古城堡。
那麼,為什麼繁華的“鳳凰城”不復存在了呢?
長治市地處太行山區,這裡是八路軍抗戰的主要根據地。為了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長治市的《上黨晚報》社組織了一次大型採訪報道活動,“走訪太行老房東”。帶著一份崇敬,我們《走遍中國》攝製組與報社的同仁一起,踏上了這塊紅色的土地,再次見證了那段血與火的歷史。
這裡是長治潞城市的神頭村,從1939年開始,每年的農曆2月15,村裏都要唱三天大戲,而且戲的內容都是楊家將精忠報國。至今60多年,從未間斷。這一天對神頭村的人來説,是一個什麼特殊的日子呢?
在神頭村邊的一個小山坡上,矗立著一塊高大的,由徐向前元帥題寫的“神頭之戰紀念碑”,就是在這裡,67年前,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你知道華北抗日根據地最大的兵工廠在哪嗎?你知道聞名中外的百團大戰的指揮部設在哪嗎?
一陣嘹亮的歌聲從太行山傳出,歌聲來自太行山巔黃崖洞下的一個涼粉攤,唱歌的這位大嫂叫張雲先,在黃崖洞下已擺了20年涼粉攤。有了這歌聲,張大嫂的涼粉攤生意特別紅火。張大嫂的歌聲把我們帶回到了那個崢嶸歲月的日子。
黃崖洞地勢險峻,周圍的群山如斧削刀劈,連綿不斷,座座山頭聳立雲表,氣勢雄渾。入山口的一線天,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抗戰爆發後,1939年,八路軍的兵工廠從榆社遷入黃崖洞。黃崖洞成為八路軍華北抗日根據地最大的兵工廠,我們眼前看到的就是兵工廠舊址。
這首揪心動人的歌曲叫《左權將軍之歌》,是為了紀念黃崖洞保衛戰的指揮者左權將軍,這也是在太行山流傳最廣的一首抗戰歌曲。
離開黃崖洞,又一陣嘹亮的歌聲把我們帶到了太行山中的磚壁村。
抗戰時,磚壁村曾是八路軍總部的所在地。村民們正在為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進行排練。磚壁村位於距武鄉縣城94公里的東部山區,地處太行絕頂,地形險要,三面臨溝,一面臨山,易守難攻,不鑽溝,沒有路,不爬坡進不了村。1939年7月15日,八路軍總部機關從潞城進駐磚壁村。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參謀長左權就是在這裡指揮戰鬥。
我們眼前的這幢建築,是八路軍的王家峪總部舊址,1939年11月,由於缺水,總部從磚壁村搬到了這裡。朱德、彭德懷、左權、鄧小平、劉伯承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裡指揮了大小135次戰鬥。
她叫魏菊仙,是王家峪總部舊址的管理員,來到這裡時,她還是個剛滿20歲的少女,如今已默默的在這裡守候了18個春秋。她的工資從最初的每月36元,漲到了60元、150元,去年剛加到200元。但她告訴我們,她並不在意這些。
在王家峪村邊,矗立著一棵剛勁挺拔的白楊樹。魏菊仙給我們折斷一根枯枝,令人稱奇的是,樹枝的橫斷面有一顆微微發紅的五角星。這棵神奇的楊樹何時種植,又是誰種植的呢?
據説,這棵白楊樹是1940年軍民植樹時,朱德總司令親手栽下的。
也許是一種巧合,但老區人民把它命名為紅星揚,則寄託著老區人民對八路軍先輩們的一份緬懷之情。
在武鄉老區拍攝期間,我們發現,從太原到焦作的鐵路,在武鄉突然向東拐了一個彎,伸出了一條80多公里的支線,到達一個叫墨鐙的地方。這是怎麼回事呢?
煤炭是武鄉的支柱産業,它佔到全縣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二。由於武鄉交通閉塞,長期以來,豐富的礦産資源得不到開採。當年,大山養育了八路軍,取得了抗戰的最後勝利,今天,仍是這大山,卻阻礙了老區經濟的發展,解放後,武鄉一直是國家級貧困縣。武鄉的發展,引起了老一輩革命家的注意。彭德懷的夫人浦安修來到了武鄉,來到了當年戰鬥過的地方,看望了八路軍的老房東。
當浦安修了解到,制約武鄉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是交通時,就積極促成武墨鐵路的建設,因為武鄉的煤炭資源集中分佈在縣東部地區。但對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來説,雖然只有80多公里的鐵路,建設資金無異是一個天文數字。
在今天王家峪八路軍總部舊址的門口,有一棵枯死的棗樹仍挺拔著它的蝤枝,當地人叫它拴馬樹,因為當年鄧小平曾在這裡拴過馬。棗樹一直枝繁葉茂,直到1997年,鄧小平去世開追悼會的那一天。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