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晉中《古城平遙》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2日 17:07 來源:CCTV.com

  編導:鄭英偉 攝像: 李成

  這是一座屬於商人的城市,這裡出過富可敵國的巨商,這裡有媲美王侯的深宅大院,這裡也有樸實平和的市井人家。是什麼,讓一座小縣城,成為了全中國的金融中心,又是什麼,讓它保留至今,風骨猶存?

  平遙,古時又名平陶,是一座有著2700多年曆史的縣城。然而,二十多年前,這座古老的小城,卻險些遭遇被毀掉的命運,並引發了一場唇槍舌劍的爭執。

  1980年,平遙決定將古城區重新規劃,在城內縱橫開拓幾條大馬路,將城墻挖開8個大口子,把城中心的街道做成環行交叉口。如果按這個規劃實施,古城將會被徹底破壞。

  就在人們剛開始大興土木的時候,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的阮儀三教授心急火燎趕到了平遙,他要求規劃部門立刻停止這一工程,恢復古城的原有面貌。一時間,雙方各執己見,爭辯不休。經多方奔走,最終,人們還是採納了阮教授的意見,確定了“新舊區截然分開,確保老城,發展新城”的建設方針,古城平遙被保住了。

  這樣一座方圓不足二點五平方公里的城池,居然能夠引發如此軒然大波,阮儀三教授的“刀下留城”,究竟是要為後人保留下怎樣的財富呢?

  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其結果可能連阮教授自己都沒有想到:1997年12月3日,平遙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産名錄》。這座古老的小縣城,自此一舉成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樣評價説:“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報告的意思是:在中國5000多個城鎮中,幾乎沒有一座城市像平遙這樣,整座城就是一個完整、的文物群落;所有的城市設施,無一例外地保留了明清時期原有的格局和風貌。平遙古城的存在,甚至可以使人們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幾百年前,漢民族城市的風情畫卷中去。

  平遙古城以這樣原汁原味的方式存在,也使那些蜂擁而起的倣古建築群落和人造古城,一下子黯然失色。

  來到平遙,最先衝擊著人們視覺的就是四週聳立的巍峨古城墻,青磚高墻,城垣連綿,古樸雅致,巍然壯觀。雖然昔日的刀光劍影、烽火狼煙早已淡去,高峻雄偉的城墻,也徹底失去了往日的防禦意義,但平遙這道歷經滄桑的古老城墻,無疑仍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一份見證。

  平遙的城墻為何保存得如此完整,這還要追溯到清咸豐年間。1851年,24位平遙商人自籌鉅款修繕了當時的城墻。這也是平遙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城墻修繕。而促使他們出資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要防禦戰亂,保衛他們的財産。

  修城墻往往是由官府來承辦,但平遙城的修繕,卻完全靠24位商人慷慨解囊。有人或許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平遙的商人怎麼能夠出手如此豪綽?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一百多年前,小小的平遙城擁有一個特殊的地位——整個中國的金融中心!

  俗話説,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晉商為中國近代十大商幫之首,也是當時國際貿易中的一大商人集團。而平遙則是晉商的發源地之一。平遙位於晉中盆地中部,明清的時候,是北京到西安以及成都的必經之路,有 "京師孔道"之稱。加上平遙自古地少人多,土地貧瘠,人們外出經商的風氣極為盛行。因此,平遙的商賈足跡,幾乎遍佈全國。他們給外地帶去了繁榮,也給家鄉帶回了財富。平遙無聲無息地發展成為了晉商第一名城,被人們稱為“填不滿、拉不完的平遙城”。

  長期走南闖北的商旅生涯使得平遙商人擁有了更為開拓的眼界和思辨的意識,讓他們能夠開風氣之先,甚至改變了中國商業的傳統面貌。

  在平遙城的西大街上,有一座特殊的建築。高高的青石臺階,厚重的黑漆大門,聳立的青磚院墻,和周圍店舖相比,格外與眾不同。這座建築有個氣派的名字,叫做“日升昌”,它是一家票號,平遙城在中國商業歷史上最光榮的時代,就是從這裡邁開第一步的。

  如今的"日升昌"票號舊址已開闢成票號博物館。它是三進式的穿堂樓院,各主次院落高低起伏,錯落有致。一條長長的巷道,連接了前後幾進院落。別小看這條幽深的巷道,一百多年前,它是專門運送銀兩的通道。每天都會成千上萬兩白銀從這裡經過,而這一切,都源自於一個叫雷履泰的商人。

  1823年,這個叫雷履泰的人,以敏銳的眼光發現:銀兩在異地流動過程中,隱藏著一個巨大而生機無限的新産業。用今天的話來説,就是錢可以生錢。於是他説服一個叫做李大全的財東投入鉅資,將綢莊改為專營銀兩匯兌的票號--日升昌。從此,人們只需要憑一紙匯票,就可以在全國不同地區之間進行銀兩的兌取,結束了過去大宗銀兩需要長途運輸的歷史。

  起初,日升昌只是從同鄉匯兌的銀兩中收取佣金,之後又擴大到吸收儲銀,放貸生財。這种經營方式,簡易方便,快捷安全,很快成為封建資本家投資的熱點。

  據説,平時日升昌的櫃房裏也只有兩個夥計,進行銀兩的收放。別看這房間並不大,但當年,每天現金的吞吐量卻超過了白銀一萬兩。

  實際上,日晟昌裏房屋面積都不大,但數量很多,大大小小足有幾十間,按照業務流程,設置了賬房、信房、櫃房等不同機構。從這裡人們可以看到,早期的票號已經出現了業務分工明晰科學、管理制度嚴謹規範的銀行業基本特徵。

  據記載,即使是在日晟昌的鼎盛時期,全號上下,也不過十幾個人。這不僅證明了票號業務分工的井然有序,同時也反映出了票號安全防範設施的完善。

  除了臨街的鋪面之外,日升昌的所有外墻,均為高厚的實砌墻,敦實牢厚,外觀封閉。南跨院設計為封閉式的狹長通道,兩側墻高10.2米,沒有窗戶,既可防火,又可防盜。在高大厚實的磚石墻體中,還夾有銅錢和鐵片,意味著"銅墻鐵壁,固若金湯",達到了使用功能和建築藝術的完美統一。為安全起見,院中還特地設置了天網,用以對付飛賊大盜,大概包含著"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意思。

  這樣的設計,恰恰應了一句老話,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商人的謹慎與聰明,由此可見一斑。

  有了日晟昌的首創, 很快,類似的票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小小的平遙城裏就聚集了22家票號,而各個分號則覆蓋了天南地北,長城內外,形成一個龐大的金融網絡,票商們驕傲地形容自己是“匯通天下”,絕非誇大其詞。平遙古城,也成為了中國近代金融業的搖籃。

  然而,平遙城的輝煌並非只是偶然。長期以來的重商之風,不但給平遙創造了濃厚的商業環境,也造就了一批像雷履泰這樣擁有超前意識和開拓眼光的優秀人才。正是這些人,最終在這座小縣城裏,創造了中國近代商業的奇跡。

  平遙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貿易一途。其次寧為胥吏,至中材之下,方使之讀書應試清朝的一位山西巡撫在給皇帝的奏折裏,曾有有過這樣的描述:“平遙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貿易一途。其次寧為胥吏,至中材之下,方使之讀書應試。

  這幾句話的意思大致是:出類拔萃的人才首選貿易金融;稍為遜色的多作幕府筆吏;中等以下的人才方去讀書應試。許多飽讀詩書的文人,也中途棄文從商。而大批有深厚學問的人紛紛經商,也在某種意義上,成就了平遙城的商業輝煌。

  平遙縣古城文化研究院 梁培卿院長

  有了一定的文化素質以後,他就開始經商,把儒學的這方面的仁義禮智,這方面的東西都用到經商中了,所以生意是越做越紅火。

  葉落歸根,晉商的豪宅如何體現出安居方能樂業?遮風擋雨,百姓的民居怎樣見證了昔日平遙風情?請繼續收看《古城平遙》。

  在經營票號業的過程中,平遙的商人們積累了大筆的財富。但對於他們來説,葉落歸根,對桑梓故里的眷念,總是一種難以割捨的文化天性。因此,商人們發跡以後,首先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蓋房子,因為人們相信所謂"安居"方能"樂業",因此,平遙城裏的民居也大多都建造精良,多為高墻深院,雕梁畫棟,頗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意境。

  在這些拴馬柱的頂端,還有一些石雕,由於年代久遠,已經看不出它們的本來面貌,這些面目模糊的石雕,對於當年的商人們來説,卻有著特殊的意味。

  平遙縣文物局 趙昌本研究員

  這個拴馬柱它都講究一定的造型,比如説這個拴馬柱吧,它上頭是一個猴子,那就是馬拴在下頭,它上頭是個猴子,它取意馬上封侯,而且它這個猴子上頭還又背了一個猴子,老猴上頭有一個小猴,就是輩輩封侯,都是這個吉祥的裝飾品,也是吉祥的使用品,裝飾跟功能結合在一起。

  用如此奢華的方式來顯示自家的財勢,這似乎並不是平遙商人講求實用、內斂保守的一貫作風。可他們偏偏卻又不惜花重金來修建這樣的住宅,這其中的矛盾,又該如何解釋呢? 實際上,顯示自己身份地位不是他們的目的,而借助深宅大院擺明自家票號的實力和地位,從而讓客戶産生安全感和信賴感才是商人們的原始目的,這剛好和現今的銀行不惜工本,修建大型豪華建築的動機不謀而合。

  建築的初始功能是為人們遮風擋雨,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建築也逐漸被賦予了不同時代的文明特質,那些歷經滄桑的古老建築,向後世訴説著主人曾經的光榮與夢想,家風和處世哲學。而這些,全都溶入了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平遙民居中。

  位於仁義街上的王家舊宅,也是平遙城裏最具特色的民居之一。王家的正房是獨具一格的窯洞結構,這是源於黃土高原的一種頗有古風的居住形式。這種獨立式窯洞,它的造價很高,一般只有豪門富戶才有財力修建。平遙的民宅很講究風水,正房窯洞之上往往建有風水樓或影壁。中國人含蓄深沉的審美觀念和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在民居中體現的極為明顯。這種特色在經歷了幾千年的積澱後,至明清時期表現得最為普遍與深刻。

  儘管那些氣派而堅固的票號,豪華而封閉的民居,都向人們證明了昔日的票號巨商為平遙城帶來的風光。然而,這座大清王朝的金融中心,在短短的一百年後,卻幾乎被世人所遺忘了。

  上個世紀初,西方現代銀行業的入侵和連年的戰亂首先導致了平遙商家的衰落,而幾十年後,經濟體制和交通格局的變化又使得平遙的經濟被那些沿海的城市遠遠拋在了後面。但是,恰恰是這一緣故,卻又使這座古城得以完整保存了下來。直到今天,仍在延續著舊時的傳統。

  長晟源黃酒店,是一家兩百多年的老字號,和往常一樣,店主老郭一早打開了店門。他的父親,這家老店的第六代傳人郭懷仁老先生也站在了櫃臺前忙碌起來,這已經成了他一輩子的習慣。黃酒店的另一端也是郭老先生的小書房,老先生自幼精通文墨,滿屋的字畫都出自他的手筆。從他那嫻熟地運筆揮毫的身影裏,也依稀可以看出,昔日平遙商人那種好文識古的儒商風範。

  長晟源裏出售的黃酒和點心都是手工釀製,這种經營方式決定了它是典型的前店後坊的建築格局,三進的院落裏,店面、廚房、住宅、作坊、倉庫一應俱全。和那些高大氣派、管理嚴格的票號不同,在這不大的院子裏,做生意和過日子和諧地融為了一體。由於生意興隆,老郭幾乎每天都必須到小作坊裏壓制幾百斤的黃酒,即便如此,有時還是會供不應求。

  在長晟源裏,還保留著從祖上傳下來的規矩,每當店裏來了客人,先斟上一杯黃酒,給顧客品嘗,有時還會邀請客人去後院參觀自家的釀酒作坊。這樣的傳統,使這間小小的黃酒店顯得更為樸實平和,也更多了些屬於平民的親切和熱鬧。

  放眼這座千年古城,錯落有致的城墻,街道、店舖、寺廟、民居,使古城構成了一幀古老而充滿風情的市井生活畫卷。平遙古城是幸運的,它作為一個整體被保留下來,成為了我國現存最為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的中國古代縣城原型。儘管平遙城裏始終沒有出過狀元,但平遙人卻以用另一種方式,給那個巨大的魁字,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