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查格德爾 其木格 攝像: 吳偉昆 華林鋒 陳世琛
今天是正月十五,江修源一大早就起來了,他從初一開始製作的龍頭,今天就要完工了。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姑田鎮大龍出遊的日子。而每年遊大龍都是由一個姓氏家族聯合進行的,一年一個家族輪流承擔,今年遊大龍的是中保村的江姓宗族。龍頭的製作是抽籤決定的,能製作龍頭是家族的榮耀。那麼連城客家人遊大龍的風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龍頭抬出去之前,遊大龍的宗族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據説用鮮血祭過的龍頭才能使大龍活起來,使大龍有吞雲吐霧,威震山河的氣勢。
祭拜完畢,龍頭在一片爆竹聲中起駕,同族各家各戶就抬著一節節竹編紙糊的龍身,每一節龍身順序跟隨,到村外指定的地點與龍頭逐一連接。龍身一般高2點4米,長4米,大龍就是由這一節節龍身組合而成。
龍頭高2米,長7米,口含直徑70厘米的大紅龍珠。臨近黃昏時分,這條號稱天下第一龍的姑田大龍,已經在山間田野緩緩移動。一般來説,大龍的長度和遊大龍的家族有關,姓氏家族越大,龍身也就越長,最長時可以達到1000多米。龍身上都寫有文字,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文字也有了現實的意義。遊龍隊伍浩浩蕩蕩,綿延數裏,男女老少左右相隨,熱鬧非常。大龍所到之處,家家戶戶點香燭,擺果茶,迎接龍遊大地,喜到人間。
姑田遊大龍,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至今能夠代代相傳,除了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之外,也許還因為遠離中原的客家人對古老傳統和文化,一種執著的保留和守望吧。
姑田遊大龍還有一個奇特的地方,開始遊龍的時候要比誰家的龍身做得精緻漂亮,而第二天遊完龍,誰家的龍身最破爛就預示著最吉祥。所以遊完大龍,人們急急忙忙把龍身踩扁擠爛,然後再放火燒掉,等到明年再做一條新的姑田大龍。
走古事有七座古事棚,每棚古事由房族內挑選兩個十歲左右的男童,按戲曲裝扮,化粧臉譜,身穿戲袍,一名扮主角,一名扮底座的護衛。用鐵圈固定腰身,直立在一個鐵桿之上。 古事棚是一座由木柱鑲成的方形框架轎臺,四週飾上精美的畫屏,用兩根轎桿來抬;每棚約重四百餘斤,須用二十二名抬夫來抬,因為競走激烈,要三班輪替,所以一棚古事也要六十六名抬夫,抬夫也是從房族內挑選出來的。
走古事開始後,七棚之間競相賽跑,跑到最前面的為大吉大福。因此,在當地人看來,"走古事"實際上是房族興旺與否的體現,或者説是房族勢力的一種競賽。更為精彩的是,走古事走完陸上,還要水裏走。
這天是農曆二月初六,北團鄉上江坊村的村民,正在為遊大粽做準備。幾天前他們就上山採來很多粽葉,因為包大粽需要用上萬片粽葉縫製成裝糯米的粽衣。 除了要包一個特大號的粽子,還要另包上百個指頭大小的公母小粽,遊大粽時挂在大粽的尖端。
包大粽需要用120斤糯米,其中60斤鑄成糯米飯裝入大粽的尖頂,60斤生糯米浸泡後裝入粽子的底部。因為大粽實在是太大了,每步程序都要好幾個人協作才能完成。裝好糯米後,把粽衣包好,一個一點六米高的大粽就完成了。
二月初七一大早,大粽就開始下鍋蒸煮了,煮熟大粽需要四天四夜。二月十三日,鳴鑼開道,用金箔包裹,外面貼滿紙花的大粽被抬了出來,一路吹吹打打,沿著田間大道和村民家門前遊行。那麼上江坊村為什麼每年都要做一個如此巨大的粽子呢?
做大粽的人家叫做福手,活動結束後,鄉親們聚在一起祝福他和全村的人們吉祥如意。遊大粽的糯米,分到每家每戶,準備醞釀無數個春天的甜蜜。
釀酒是客家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性格剛毅的客家人,無論男女老少都會喝點兒酒,酒的好壞,不僅是對家庭主婦手藝的評判,也對新的一年吉祥的企盼,新生活的期盼。
聽村裏的老人們説,過去每逢過年過節或者慶祝豐收,家家戶戶都端出一壺酒,一盤菜,擺在一起,擺成一條長長的宴席,全村男女老少圍坐在一起,喝酒吃菜,漸漸的成了昇平村的民俗節日——百壺宴。那麼今天這個傳統節日將會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呢?
二月初二這天,村民們把新釀的米酒裝入錫壺,還準備好各式各樣的炸米果。炸米果不僅是為了拿到百壺宴上和大家一起品嘗,還因為這些米果有著美好的寓意。
村民們自己組織的民樂隊,奏響了歡快的樂曲。俗話説“好雨知時節”每當這個節日來臨的時候,都會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以大早村民們陸陸續續走出家門,帶著自己新釀的米酒和剛剛做好的米果,向村口聚集 。
百壺宴中最大的酒壺擺好了,村民們抬出敬神的轎子,由兩個人上場相對搖晃,推來推去,大家圍觀喝彩。人們輪番上陣,退者為敗,優勝劣汰,直到最後比出個高低。
活動結束之後,大家恭恭敬敬的敬完神仙,百壺宴就開始了。因為宴席上有很多酒壺,所以就叫百壺宴,又因為在客家話裏,壺字與福字同音,因此百壺宴也成了客家人追求幸福生活的表達方式。
百壺宴也叫保苗節,在昇平村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百壺宴是春節結束,春耕開始的標誌。
醇香的米酒,純樸的情誼,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長宴席,滿面笑容的歡樂人群。春到客家春常駐,也許熱情好客的客家人也留住了春天的腳步,使初春的閩西大地,無論走到哪,滿眼都是春意融融。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