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 《莫氏莊園》
央視國際 (2005年10月26日 15:43)
編導:袁惠敏 攝像:鄭斯寧
莫氏莊園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被譽為江南六大名園之一,是平湖惟一保存完整的晚清建築風格的江南園林。隔河觀望,百年後的莫氏莊園如今依然保留幾分富貴幾分莊重,讓人依稀可以想見它當年的氣勢。如今時過境遷,百年老宅在沉寂中似乎還在訴説著這裡曾經的往事。百年前莊園的主人究竟在這裡留下了怎樣的故事,大宅門內又上演了怎樣的人事滄桑呢?
照片上的男子就是莫氏莊園的主人,他叫莫放梅,據説當年為了建造這個莊園,莫放梅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僅籌劃就花了七年的時間,策劃完成後從老家福建請來能工巧匠歷時三年才建造完成。
莫放梅是福建人,他為何要在浙江的平湖建造這麼精美的宅子呢?他是怎樣來到平湖的呢? 這就要從平湖的歷史説起了。
從地圖上來看,平湖位於浙江省的東北邊緣,南臨杭州灣,北與上海交界。這裡的乍浦港也就是現在的嘉興港在宋元時期就成為重要的海運和軍事港口。由於平湖河運海運的便利,元朝時期在這裡設置了市舶司,外國的商船和來自廣州、福建的商人經常在此貿易。這種貿易在明朝時期由於海禁一度中斷,清康熙年間,解除了海禁,恢復了海上貿易。據記載乾隆、嘉慶年間這裡的海上貿易一度達到鼎盛。
據説當時乍浦港的航線是很多的,包括東南亞各國,當時日本在正德年間頒布了一個法令,只允許幾個港口有對日貿易權,當時上海港跟乍浦港成為中日貿易的中心港,所以當年許多來自南京、寧波等各地的商船,都要要先到乍浦,然後再到日本。
採訪:平湖史學家 蔣蒼蒼
平湖的乍浦港是杭州灣北岸惟一的出海海港,也是一個歷史名港,在清康熙二十三年解除海禁以後,乍浦港逐漸發展成為中國與日本,中國與東南亞各國,貿易的主要港口,乍浦港在國內貿易中地位也十分突出,其中最主要的大宗進港貨物就是木材,當時乍浦海塘內外木材堆積幾十米高,稱之為木山。這些木材主要來自福建省,一批福建的木材商人,因此還遷居到乍浦,平湖墨氏的祖先,也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優越的貿易條件,吸引了一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商人匯聚到平湖,平湖因此繁榮而又富碩,此時的平湖擁有了另外一個名字——金平湖。莫放梅的祖輩就是那個時期來到了平湖,開始了莫氏家族最原始的創業。
採訪:平湖文史專家 蔣蒼蒼
平湖莫氏是在清康熙年間遷居到乍浦的,當時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福建木材商人,傳至五世也只是生活小康,到了第六世的時候,也就是莫放梅的父親那個時候,遇上了太平天國失敗,江南沿海戰後重建的機遇,木材需求量大量增長,莫氏家族抓住了這個機遇,獲得了豐厚的利潤,積累了鉅額的財富。
在前輩的豐厚積澱中,莫放梅繼續著艱苦的創業,後來生意越做越大。先後在平湖、福州、上海開了三家木行,把附近的木材經過乍浦的港口中轉銷往各地。
莫氏莊園陳列館的研究人員在研究中發現,莫放梅是一個很懂經營的人 。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很多人把土地看得相當重要,莫放梅看了時機投資買地,廣置良田,幾年下來就買了六千多畝土地,成了平湖有名的豪紳。
1890年,莫放梅在鳴珂裏父親的舊居旁,又進了八戶人家的六畝的田地, 耗資十萬兩白銀終於建成了鳴珂裏新居——莫氏莊園。
採訪:平湖文史專家 蔣蒼蒼
這裡是當時平湖富人聚居區,在清朝的時候叫名可裏,它的北面,過去就是平湖當時最繁華的商業街,這條河實際是一種護城湖的性質,南湖,後面還有北湖,環城的護城湖,這裡風景也比較好,離繁華的商業區也比較近,又幽靜,所以當時平湖的許多富家大戶都在這裡.
當年曾經繁華一時的鳴珂裏已經沒有了往日的喧囂,如今生活在這裡的是平湖再普通不過的百姓,但對於這裡曾經的發生的故事許多老人還有著深深的記憶。
乍浦港成就了金平湖一段不同尋常的歷史,也成就了像莫氏莊園這樣一批江南名園。
水鄉的古宅一般是臨水而建,但一般來説在後門設船埠的比較多,像莫氏莊園這樣在正門設船埠,比較少見。
走進莫氏莊園 ,我們被莫氏莊園門廳中的肅靜、回避這些只有官府才有的這些硬牌執事給迷惑了,他們家不是做木材生意的嗎?怎麼變成官府了呢?看來其中定有緣由。
採訪:莫是莊園陳列館 王維軍
“有了土地以後,這墨家又開始想,如何在當地提升自己的身份跟地位,就開始向光緒帝買了一個官,捐官,所以我們在正門的位置看到有卿家三品銜候補江蘇之隸州知州,這些應該説官府裏才可以出現的那些儀仗,這正是當時墨家買官以後,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跟地位,陳列在門廳左右,説到墨家買的官應該算也不小,卿家三品銜,相當於副省級的級別,我們看牌頭上寫著有候補兩個字,因為他那個官是候補官,有那個官銜沒有這個權力,但是可以享受一些待遇,出去可以穿官服,坐官轎,同樣也可以鳴鑼開道 。”
雖然是一個三品官,但牌子上寫著江蘇直吏之州,莫放梅的家在浙江平湖,為什麼會買一個江蘇的官呢?
採訪: 莫是莊園陳列館 王維軍
這個牌子上寫著,江蘇之隸州知州,有些都會提出這個問題,為什麼在浙江這個地方上面有江蘇兩個字,我們知道清政府是一個少數民族的統治階級,滿族的統治階級,當時為了防止漢人對他政權不穩固的影響,所以對漢人買官的就採取一種約束機制,當地人不可以在當地做官,要回避,吏部抽籤,抽到什麼省份到什麼省份,墨莊主抽到一個江蘇,所以在牌子上寫著候補江蘇之隸州知州。
當年求官若渴的莫放梅留下的如今依然完好清朝官帽和當年坐過的花轎已經成為一種陳列,當年頭戴頂戴花翎的畫像卻已佈滿灰塵。但無論怎樣,這些都見證了當時的主人曾經一度顯赫一時的地位。看到這些,不能不讓我們對清朝那段有錢就克買官的歷史感到滑稽可笑。
採訪:平湖文史專家 蔣蒼蒼
清朝的捐官正式名詞叫捐納,它開始於康熙年間,它有一整套嚴格的制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捐的,它有一定的資格,並且朝廷規定,只有軍需,救災,海防等等這些事項,朝廷缺錢的時候才開捐,到了清晚期捐官越來越爛。
據説莫放梅捐了這麼一個候補三品官以後,一直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夠名至實歸,真正擁有三品官的權利,只可惜到他69歲死去也一直也沒有補上這個缺,留下了一個終生遺憾。
從莫氏的家譜上來看,莫氏家族中沒有一個人是通過科舉考試做官的,這樣他們在當地的政治地位就相對低了許多。捐官以後的莫放梅,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與地位,就在門廳設置了這些肅靜回避執事牌。雖然沒有實權,出去也是可以舉儀仗牌,鳴鑼開道,享受一些特殊待遇,這樣的陣勢足以使莫家在平湖顯赫一時。政治地位的提高,很快使莫放梅在上流社會佔有了一席之地,這對他後來的生意發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這個看起來很是特別門,是當年莫氏主任身份與地位的另一個象徵。這個門在中國古典建築中叫儀門,也叫塞門、二門。俗話所説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是指的這個門。在封建的禮儀中,儀門一般是關起來不開的,只有碰到重大的禮儀場合,來了貴賓這道門才打開,主人和貴賓可以坐著轎子從這裡進去。女人和下人是不能從這裡經過的,他們有專門的通道,就是這條黑漆漆的被稱為閉弄的過道。為了顯示威儀,莫放梅把門檻設計為一個三歲兒童的身高七十多厘米,以至許多現代人跨越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
採訪:莫氏莊園館長 王維軍
這道門我們又稱之為戶,一戶人家的戶,以前封建社會是男尊女卑,婦女日不出門,夜不出戶,指的就是這道門,或者説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道門就稱之為二門,所以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那些封建利益,規劃次序,通過二門體現得很清澈。
為了顯示封建家庭的威嚴,為了限制婦女的出入,莫氏把門檻設計得很高,就連我們這些現代人跨越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
採訪:莫氏莊園館長 王維軍
高高的門檻實際上也是地位的象徵,門檻高,代表這個家族門第顯赫,身份高,地位高,門口的兩個石鼓,我們又稱之為戶對,門當戶對的戶對,在戶的跟前有一對有一雙,所以我們稱之為戶對,碰到重大的禮儀場合這道門打開,平時還是關住的,打開以後貴賓來了以後,把這個門檻拆掉,坐著轎子順著這條道往裏邊走,所以這平時還是關起來的。
不讓從正門出入的婦女和下人,究竟從哪出入呢?這條黑漆漆的過道叫避弄,是當時為婦女和下人專門設計的……
在一般的江南的宅地,這種淩空的儀門比較少見,一般門樓的雕刻往往以單面的居多,莫氏莊園的這個門樓不僅雙面雕刻,而且寓意豐富,寄託了主人很多美好的願望。
採訪:莫氏莊園館長 王維軍
墨氏莊園的磚雕門樓同樣是我們這邊的一絕,精雕細琢,很細膩,許多的圖案大都寓意著傳統的儒文化的思想,取材于三國演義裏面的忠孝節義,鯉魚跳龍門,暗八仙,這些我們大家都可以看得到,像這鯉魚跳龍門,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這實際上也滲透著主人的思想。
專家們介紹説墨氏莊園是建在莫放梅捐官以前,但是從建築的整體佈局來看,這個莊園某些地方是模倣了官宅建造的。嚴整的佈局,開闊的廳堂,精美的雕刻,這些都應是在江南官宦宅地才具有的特點,而莫氏莊園真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莫氏莊園厚厚的墻壁中,我們偶然發現了一個像窗戶又不是窗戶的木架,它究竟是做什麼用的?
捐官以後的莫放梅,官場的應酬就在這個廳,也叫正廳。廳所使用的傢具都是最好的紫檀製作,直到現在完好無損,據説保存這麼完好的一整套清代紫檀傢具,已不多見。應該説莫氏莊園從建造格局到傢具都能處處能體現出一個木材商人的雄厚實力。
就在正廳的墻壁上,我們發現了這種類似博古架子的東西,在墻壁上安裝這個木架子,究竟會有什麼用途呢?這個問題也曾讓莫氏莊園的管理人員感到困惑。
採訪:莫氏莊園館長 王維軍
前幾年我們維修的時候,這邊的墻壁石灰剝落,剝落以後發現裏面有一個空的木框,那個木框到底幹什麼用,我們思考了好久,也採訪了墨家的一些後代,了解了當時的一些情況,在倉庫裏面反復尋找,最後找到兩個空架子。
重新被安置在墻壁上的木架子,其實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小姐窗,那麼小姐窗究竟有什麼樣的用途呢?
採訪:莫氏莊園館長 王維軍
它的功能主要是這樣,透過這個窗口可以看到下面正廳春暉堂,而正廳在封建社會是南尊女卑,婦女不登大雅之堂不可以去,要了解來了哪些客人怎麼辦,就通過這個窗口往下窺視一下,看看來了哪些人物,透過這個窗戶反映出當時的一種文化,反映出當時封建社會婦女的地位,在這個窗口裏面體現出來。
如今來到莫氏莊園的人們都會在小姐窗前駐足停留,我們也不例外。小姐窗讓我們對在這個大宅門裏生活女人充滿了神秘感。莫家的女人們在這裡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
採訪:莫氏莊園館長 王維軍
當時葛家在當地有一萬多畝土地,而墨家只能佔第六位,有六千多畝土地,當時墨家跟葛家門當戶對,然後聯姻,組合了這麼一個家庭,在當時也傳為一種美談,整個墨放梅的夫人葛香凝是很有手段的這麼一個女人,很能幹精明的一個女人,整個莊園都需要她的打理,包括當時的一些經濟上,家族裏邊的大大小小的事理,都由她一手掌管,包括她的子女都怕她三分,包括她的媳婦都懼怕她三分.
這張照片上的女子是莊園主人莫放梅的孫女,從她時髦的著莊很容易讓人想到三十年代上海灘的時髦女郎。可以説當時的莫家小姐和公子們是引領了當地的時尚潮流的,除了家境富足,更重要的是莫家後來的開放。
中國傳統的家庭,喜歡幾世同堂地聚居。莫家當年也是幾代人住在這個莊園裏面。不同時代的烙印。到了莫放梅的孫輩,已經到了民國時期,時代的變換在他們那一代人的居住擺設上有著非常清晰的體現。
採訪:平湖文史專家 蔣蒼蒼
當時晚清,民國時期,平湖的大戶人家,由於他們都在上海,家屬在上海有産業,所以他們也經常到上海去,他們作為上海的城市婦女的時尚,他們學得最快,包括墨家的小姐們,他們把上海的時尚帶回到平湖,他們影響了平湖城鎮婦女時尚觀念。
生活在莫氏莊園裏的女人們,她們的命運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從最初的日不出門,夜不出戶,到引領平湖的時尚潮流。一百年來,莫氏莊園默默目睹了這些起落沉浮的人事變幻,歲月的更迭與沉浮。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