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藍調青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1日 15:37 來源:CCTV.com

  碧海藍天,紅瓦綠樹。一個中國城市為什麼一派歐陸風情?面對大海,海誓山盟,為什麼那麼多情侶也癡戀這座島城?

  激情浪漫的情侶、閱盡滄桑的老人。

  夜色中的青島,是誰點燃了城市的激情,是酒,是100年的青島啤酒。

  清晨,美麗的青島在棧橋引領下從睡夢中醒來。多少年來,棧橋已經成為青島的標誌,也見證了青島的百年滄桑。

  棧橋,原本是一個碼頭,初建於十九世紀九十年代。那時,棧橋附近散佈著幾個漁村,後來這裡形成了商埠,清政府就在這裡設立了海關。然後,棧橋便伴隨著青島一起成長。

  1917年秋天,有一位花甲老人來到青島,他僅用十六個字,就點染出了青島的山海風情:"碧海青山,綠樹紅瓦,不寒不暑,可舟可車”。這個人就是康有為,此時的他剛經歷了政治的失意,在苦悶中來觀察眼前的風景,想必他是從心底發現了青島之美。當康有為發出對青島的由衷讚嘆的時候,僅僅距青島建置才26年。

  由於歷史的原因,1897年11月14日,德國佔領了青島,並在這裡開始了拆毀漁村,建設城市的過程。為此,當時的德國政府派了一大批規劃專家來到青島,歷時數月,完成了對青島的城市規劃。此後的17年中,為建設德國人夢想中的這座軍事要塞,一座遠東的樣板城市。中國勞工付出了艱苦的努力,20世紀初期,這些青島歷史上的著名建築已經建成。

  魯海,一位文史專家,前任青島圖書館館長。老人以74歲高齡見證了青島半個多世紀的變遷。

  文史專家:魯海

  青島的城市規劃當中,它就有幾個規定,你比如説兩個建築不能雷同,就是樓的周圍是花園,整個城市綠化像康有為所説的,24萬株樹木從世界各地移植到青島,整個城市是一個大的花園,而每個城市的花園由於它透體強,又成為整個的一個花園城市。

  如今的八大關地區,還能依稀看到這座花園城市昔日的影子。它瀕臨大海,有八條馬路以長城上著名的關隘命名,如居庸關路、山海關路、寧武關路、武勝關路等,所以被稱為"八大關"。 從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這裡就陸續興建起英式、法式、德式、美式、日式、丹麥式等多種風格的建築,是真正的“萬國建築博覽”。置身其間,有如歐洲小鎮。

  海邊行車,你會發現,山和海會隨著你的視線延伸,街市風貌與山海景色相互映襯,整個城市,瀰漫著一股歐陸風情。

  俯瞰青島,最吸引人的莫過於這些紅瓦綠樹了,建築是活著的歷史,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述説著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故事。

  這就是那座老青島最宏偉的建築——膠澳總督府,青島人對它津津樂道,外地人一見它,也會猛然間被它的建築藝術所震撼。它始建於1903年,採用了十九世紀歐洲公共建築的對稱平面的形式,整個建築為4層樓房,呈"凹"字形,屋頂用紅瓦覆蓋。由於大樓建成後成為德國總督的辦公地,所以人們都叫它"總督府"。

  與總督府齊名的房子還有一座,就是當時膠澳總督的官邸。不對稱的樓體、粗重的石料、陡坡式的樓頂、厚實的墻身和窄小的窗戶,都顯示出德國建築的特有風格。

  樓內的設施也極盡豪華,使人不禁聯想到這裡曾經有過的奢華生活。為了建造這所住宅,當時的總督花去了100萬馬克,卻並沒有在這裡住多久,據説是因為造樓花費太高而遭到彈劾。一個世紀的風雨過後,曾經的主人已經被人們漸漸淡忘,但這座後來被叫做“迎賓館”的建築卻作為一件建築術精品矗立在信號山上。

  一座年輕的城市,為何吸引了那麼多名人紛至沓來?

  一段經典的愛情佳話,如何在青島開花結果?

  康有為、聞一多、沈從文、蕭紅和蕭軍與青島有著什麼不解之緣?

  蒼松翠柏掩映下的這塊墓地,就是戊戌變法的領袖、人稱“南海先生”的康有為的魂歸之所。1923年,康有為再次來到青島,他購得福山支路五號的一棟西式小樓,取名“天遊園”,作為自己終老青島的安身立命之所。奮鬥一生,卻屢屢失意,看來這位出生在廣東西樵山下的老人,是真的想溶身於他所鍾情的這座山海之城了。

  這裡是青島的名人雕塑園,20位與青島結緣的文化名人,老舍、楊振聲、王統照、沈從文、梁實秋等等,與這座城市永遠生活在一起。

  魯海 前青島圖書館館長:

  梁實秋有一句話,他説我在中國,北到遼東,南到兩粵,就是廣東廣西,我認為青島是最適合於生活和工作的城市,所以他在青島時間非常長,這代表一部分人熱衷於在青島。

  現在,在海洋大學的校園內,還有一座二層小樓,是聞一多先生的故居,被稱為“一多樓”。聞一多之所以來到青島,則是受了當時國立青島大學校長楊振聲的邀請。起初,聞一多並不肯來。

  魯海 前青島圖書館館長:

  聞一多對青島不了解,他説我先去看一看,就是説先嘗後買,他説我覺得青島好我就來,楊振聲先生請聞一多先生來,給他租了一輛馬車,當時青島非常流行馬車,他在全市一看就馬上點頭,當天就答覆楊振聲,説青島確實風景優美,青島的海水浴場是亞洲第一,青島風景優美,風光宜人,我決定答應你的要求,結果他就來青島擔任青島大學的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

  從沱江到沅水,穿洞庭越長江,一直自稱“鄉下人”的沈從文也來到了膠州灣,這位一生都與水有著不解之緣的作家在海邊體味著水的柔韌品格和水的廣闊胸懷。濤飛浪卷,拍打著他不盡的思緒,他開始對自己三十年人生的進行反思,並完成了著名的《從文自傳》。

  循著當年作家的足跡,來自北京的一對情侶劉娜與姚燕生,也來到福山路3號——沈從文的故居。他們是南京大學的同學,已經熱了戀6年。他們這次來青島有兩個目的,其中一個就是為了尋訪作家沈從文與妻子張兆和的那段愛情佳話。

  1929年,在上海中國公學教書的沈從文,愛上了他的學生張兆和。那個時候,老師追求學生還不能為倫理所容。一氣之下的張兆和拿著沈從文寫的情書去找校長胡適,不想胡適卻説,他的文筆很好,你可以和他通通信嘛。但迫於輿論的壓力,沈從文還是離開了上海,輾轉武漢來到青島。人雖然離去了,但他對張兆和的愛情攻勢絲毫未減,最終張兆和及其家人被沈從文的真情感動。

  1932年兩人訂婚。不久,張兆和也來到了青島與沈從文團聚,長達數年的愛情馬拉松終於在青島有了結果。應該説青島歲月是沈從文一生中最甜蜜的時光。

  在青島的兩年裏,沈從文的創作達到了高峰,完成了《八駿圖》等幾十篇中短篇小説和散文。

  魯海 前青島圖書館館長:

  他對青島非常懷念,我1980年見他的時候,他正在寫他的中國服飾研究,還沒有完稿,説你能不能給我聯絡個地方,我還是想到青島去完成我的作品,他一生對青島是非常懷念的。

  1934年,又有兩個年輕人來到青島,住在了今天的青島觀象一路1號,他們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對情侶——蕭紅和蕭軍。蕭軍在一家報社做編輯,而蕭紅則在這遠離家鄉的海邊建立了一個小小的家,他倆日子雖然清貧但生活卻很寧靜。每到夜晚,兩個年輕人就擠在一間小屋裏進行文學創作,彼此成為對方作品的第一位讀者。也就是在這一年,蕭紅的《生死場》和蕭軍的《八月的鄉村》問世了,這是他們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

  一對美國情侶,為什麼戀著對方也戀著中國的青島?

  一座啤酒之城,如何演繹著浪漫也演繹著激情?

  什麼是青島三大怪?青島的獨特魅力又在哪?

  今天,來到青島度蜜月的人絡繹不絕,而在海邊留下他們的愛情見證也是每對情侶們的心願。他們面對大海,海誓山盟,讓大海作證他們的愛情。在八大關附近的木棧道上,來自美國的派克瑞馳和麥格瑞恩對每天來到這裡拍攝婚紗的情侶們艷羨不已。

  派克瑞馳是青島大學的外籍教師,麥格瑞恩則在一家公司教外語。他們在美國密歇根大學讀書時相識並相愛。此後,派克瑞馳來到了中國,而麥格瑞恩在今年七月完成學業後,為了給男友一個驚喜,也偷偷來到中國。當他們雙雙來到青島度假的時候,卻發現由衷地愛上這個地方。並決定在這個地方工作與生活。每到閒暇的時間,兩人還是喜歡坐上車,繼續領略這座島城的山海美景。

  青島把所有的要素都融合在一起。對於請人來説,它非常美妙,充滿活力。兩個不相干的人,甚至有時是個性不同的人因為愛結合在一起。他們從此融為一體。這恰如其分地説明了青島,把青山綠水、古城和新城,把時尚的因素全都融合在一起。

  他們最喜歡的還是青島的海,坐落于匯泉灣的青島第一海水浴場,坡緩沙細、水清浪靜,與麥格瑞恩自小生活的美國五大湖區風景迥異,她説,這裡的沙灘是她見過的最好的沙灘。

  青島特有的山海風光與歐陸風情吸引了無數青年情侶前來,由此而産生的婚紗攝影一條街也成了青島獨特的風景線。鱗次櫛比的影樓,多種個性化的服務,使得這裡成為了情侶們的樂園。婚紗攝影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又一次席捲中國,如今方興未艾。畢竟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誰不想在結婚前留下自己青春的倩影和愛情的見證呢?

  青島,是一個每天都在上演著無數愛情故事的城市,對於工作在這裡的宋美玉來説,耳濡目染,每天都在經歷著愛情的感動。

  在海灘的時候,看到大海那個很壯觀的場面,兩個人真的擁抱在一起,情不自禁地就擁向海洋。那個場面是非常感人的。

  在這個處處洋溢著愛情的城市裏,愛情也被賦予了時尚、浪漫的色彩。而且這種時尚、浪漫的基因由來已久。

  魯海 前青島圖書館館長

  在青島就非常早結婚的時候穿白色的婚紗,我是解放前結婚的,我結婚的時候,就是白色的婚紗,我是穿著帶領帶的禮服,我的妻子穿白色婚紗,在我這就很晚了,在三十年代,在內地城市認為結婚必須穿紅色,白色是忌諱的時候,青島當時就是接受這樣的一些西方文化。

  今天劉娜和姚燕生也來到海濱,完成他們此次青島之行的另一個目的——拍攝婚紗照,讓大海見證他們的愛情。愛情就像這被海風拂動的白色的紗巾,聖潔又浪漫。

  如果説海邊飄動的婚紗使得青島成為一座浪漫之城,那麼街頭上的啤酒狂飲則又將它變成一座激情之城。無論是男女老幼,都對啤酒情有獨鍾,啤酒成為這個城市特有的文化。散裝啤酒塑料袋,也就成了青島街頭的一大風景。當一百年前德國人把24萬株樹木運到青島,他們也從慕尼黑帶來了地道的啤酒釀造工藝,促生了啤酒在中國的發展。

  這是拍攝于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一段影像資料,那個時候喝啤酒已經成為青島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在其他城市並不多見,可以説青島人是最早飲用啤酒的一批中國人。

  一百多年來青島的啤酒蜚聲海外,也使青島成為著名的啤酒之都。

  魯海 前青島圖書館館長:在很多內地城市還把它叫做馬尿的時候,青島人就狂飲啤酒,所以青島三大怪,就是散裝啤酒塑料袋,穿著泳裝逛大街,半夜燈下勾級牌,所以外地人一下火車看見青島人穿著游泳褲,三點式在馬路上走著,感覺青島人是不是瘋了,這是青島的浪漫。

  青島因海而誕生,因海而成長,青島的百年史,是伴隨著潮汐呼吸、沐浴著海風成長的歷史。大海給百年青島涂上了一層蔚藍色。而這蔚藍色,與早晨滴落露珠的綠色相交融,便構成了青島最富有生命力的顏色。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