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薩東郊納金路一帶的民居中,有一座獨門獨院的兩層藏式小樓,民間藏醫洛桑丹增一家就住在這裡。
儘管只是個民間藏醫,但是洛桑丹增的行醫時間還是相當有規律的。一般情況下,每個星期六洛桑丹增在家候診,而星期天,則是他出診的時間,因為有許多患者或是癱瘓在床,或是行動不便,他必須定期巡迴治療。
這天是星期天,一大早洛桑丹增就出了家門。
這位老人叫頓珠次仁,在那曲生活了二十六年,不幸的是,十幾年前他患上了類風濕關節炎,而且非常嚴重,所有的骨關節都已腫脹變形。他到過許多大醫院去診治,也做過幾次手術,但病情總也不見好轉,在找到洛桑丹增之前,他已經有好幾年臥床不起了。
就在一個多月前,頓珠次仁的家人找到了洛桑丹增。根據老人患病時間長、病情嚴重的情況,洛桑丹增給他制定了一個以服藥為主的活血化瘀治療方案。服藥僅僅一個月,頓珠次仁已經可以站立起來,還能在小範圍內走動一下。
同期聲:洛桑丹增
他這個病呢,他的原因主要是什麼呢?調理代謝不暢。治療時應該從脾腎考慮,大量地加強代謝,這樣他就不會存在痛風結石了。當時可能是西醫治療得多一些,直接考慮到疼痛,他是大量地使用了激素消炎藥,這得從整體考慮,應該是以治本為主,中藥叫做治本嘛,治本為主,(西醫)是治表為主。
記者:現在次仁老師用的這個藥是祖傳秘方?還是你自己開發的方子?
洛桑丹增:這裡邊一個是祖傳秘方,一個是我自己開發的,因為是自己研究過的,又結合起來,這裡邊就是中藏醫結合起來了,有秘方還有中醫藥方。
今年56歲的洛桑丹增,來自林芝地區的奇墨藏醫世家,從曾祖父的祖父開始行醫算起,代代相傳,到他這裡已經是第九代傳人了。但是,民間藏醫只是他的一種身份,其實他是當地政府的一名官員,他的職務是拉薩市城關區衛生局的局長。在正常上班的時間裏,他必須到單位主持公務。所以,行醫只能在業餘時間進行。
同期聲:洛桑丹增
我是1944年出生的,1944年出生以後,從五歲開始跟著爸爸學習文化,到了八歲的時候開始,爸爸就教給我醫學方面(的知識),主要他就(教我)認識各種的藥,第一個他(教我)認識藥。因為我們的住址在林芝,林芝南隅,周圍藥材非常豐富,所以就帶我去採藥啊,曬乾了切藥啊。
西藏地勢獨特,藥物資源極其豐富,光是可利用的藥用植物就達一千多種。
藏藥的來源有三種,動物、植物和礦物。動植物當中的冬蟲夏草、麝香、熊膽、藏紅花、雪蓮花、佛首參等,都是很名貴的藥材;值得一提的是,在西藏,大多數礦物質都可以入藥,比如一些金、銀、銅、鐵原礦石,珊瑚、珍珠、瑪瑙、綠松石等等,就連價值數十萬元一顆的貓眼石也可以碾碎入藥。
通常情況下,藏藥的普通配方用藥少則兩三味,數十味,多則上百味,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珍珠七十丸”,就是由珍珠等70味藥物製成。
少年時代的洛桑丹增徜徉在藏醫藥的海洋裏。
從十一歲起,洛桑丹增就跟隨父親學習藏醫裏最重要的環節——診病,也就是診斷病人患有何種疾病,藏醫稱之為認病。洛桑丹增説,藏醫認病主要靠症候,病和症候的關係好比火和煙,火是煙的基礎,煙是火的表象,不懂得這個道理的醫生,就認不清病人的症候,就如同錯誤地把水蒸氣看成煙霧,或是看見雲彩就斷定準要下雨一樣。
1957年,洛桑丹增開始學認病的第三個年頭,父親就去世了。臨終前,父親叮囑洛桑丹增一定要把這份祖傳的家業繼承下去,將來做一名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藏醫。父親的話,洛桑丹增都牢牢地記在心上。為了尋求更多的學醫機會,洛桑丹增帶著父親留下的二百多個祖傳秘方和母親一起來到拉薩。
從小有名氣到聲名遠揚,找洛桑丹增看病的人也多了起來,經常有預約的電話打來。洛桑丹增的病人中,既有拉薩當地人,也有遠道而來的農牧民,還有少數內地的病人。既有平民百姓,也有政府官員。但無論什麼人,洛桑丹增都會平等對待,仔細診治,洛桑丹增説,這些病人之所以帶著病痛慕名而來,是因為他們滿懷著對藏醫學的無比信任與期望。
儘管在拉薩洛桑丹增的醫術遠近聞名,但是他給人看病是不收診費的,只有在病人用藥的時候,需要付一定的工本費。
儘管現在市面上有許多藏醫成藥,但洛桑丹增給病人使用的藥,絕大部分都是祖傳秘方,所用的藥物都必須由洛桑丹增親自配製,而藥物的自採、自配、自製、和自用一直是民間藏醫的傳統。所以每隔一段時間,洛桑丹增都要抽出幾個整天的時間來做藥。
做藥既是技術活兒,也是一個力氣活兒,非常辛苦,一切都得按照傳統方式按部就班地進行。
洛桑丹增説,藥是用來治病的,但是搞不好,就有可能適得其反導致疾病,所以來不得半點馬虎。藥物之間的相互匹配和劑量的多少,都要由洛桑丹增親自掌管,更何況配藥也是祖傳秘方中最需要保密的重要部分。
真正的傳統藏藥,其加工必須採用手工製作,這種方式雖然原始,但是它可以使藥物中的藥性成分損耗減少到最低限度,這也是民間藏醫的一種優勢。
在製作過程中,他們先要把原料放入石臼中,再用石杵搗碎,過篩,直到這些藥物原料成為粉末狀之後,或是作為粉劑、湯劑,或是做成藥膏、藥丸。
洛桑丹增的妻子雖然不懂醫藥,但照顧孩子、洗衣做飯、料理家務、招待來訪的病人,給病人包藥都得由她來做,特別是在做藥的時候,更是一位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八歲的丹增頓珠是洛桑丹增惟一的兒子,在讀小學二年級,丹增頓珠不僅懂事、聰明,而且非常好學,深得父母的寵愛。按照祖上的規矩,藏醫傳男不傳女,因此,作為藏醫世家的後代,作為洛桑丹增惟一的兒子,成為一名治病救人的藏醫,是丹增頓珠別無選擇的未來。
因為家裏的制藥條件有限,只能做散劑或湯劑,那些製作過程複雜一些的藥物,就必須送到藏藥廠去再加工了。但為了藥方保密,必須提前把原料配好,並搗成粉末,一般來講,這樣外人分不出藥物成分,也就不會知道治什麼病了。
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洛桑丹增開始配藥了。選擇在這個時間配藥,一是為了保密,二是為了不受打擾。洛桑丹增家的二樓西側有一間屋子,這是外人難以涉足的地方,因為這裡是洛桑丹增的配藥室。
一個醫生必須有幾手絕活兒才能立世,才能叫得響,而這些絕活兒他們是絕不會外傳的,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本錢。洛桑丹增的本錢就是祖上傳下來的秘方,而他的絕活就是依據這些秘方治療那些疑難雜症。
同期聲:洛桑丹增
藏藥有些(劑量)掌握不住,有時候(劑量)小了沒有效果,(劑量)大了呢,心裏有點猶豫,萬一有什麼(危險)。所以呢我爸爸(對我)已經有這個影響。你沒有把握的時候,千萬不能給(病人)藥,醫學上老師們已經確定了(劑量),説是三粒就是三粒,五粒就是五粒,如果三粒吃了沒有效果,你就給他五粒,那絕對沒有把握不能給(病人)。這個(劑量)有的人能接受,有的人接受不了,那麼我首先自己體驗一下,試一下,如果自己感覺沒問題,那麼才可以適當的把藥量增加,所以我就經常試藥。
每配好一種藥,洛桑丹增都要親口嘗一嘗。他説,嘗藥和做藥一樣,都是藏醫工作的一部分。相同的藥用植物,因其生長的環境和采收的季節不同,藥性也不一樣。即便是同一種疾病,使用同一種藥物治療,因為病人性別、長幼、體重的區別,所使用的藥物劑量也各不相同。一個好藏醫,必須準確地把握每一種藥物的藥性,和允許使用的劑量。這些藥在給患者服用之前,醫生必須自己先嘗一嘗,做到知其性,知其味,知其量。
洛桑丹增昨天晚上又配出了一種新藥,像往常一樣,每一種新藥他都要親自嘗一嘗,體會和感覺一下藥效。
兒子正準備上學去,洛桑丹增把他叫了過來,洛桑丹增讓兒子也嘗了一口自己配製的新藥。這藥肯定很苦,然而丹增頓珠卻非吃不可,因為,他不僅是藏醫的後代,更是二百個祖傳秘方的繼承者,他別無選擇。他的名字也很有意思:丹增翻譯成漢語就是繼承,頓珠的意思是貢獻。也許不久的將來,丹增頓珠會成為一名響噹噹的藏醫,而這,也正是洛桑丹增夫婦的期待。
是藥三分毒,這是盡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出乎洛桑丹增的意料,新藥的藥效反應很快,也很劇烈,邊巴卓瑪趕緊拿出解藥來給丈夫吃下。
雖然用了解藥,但洛桑丹增還是躺了下來。夫妻二人忽然想起了兒子,不由得擔心起來。
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來檢測藥力和藥效,對於一名藏醫來説,這是必須做到的。
傍晚時分,藥物反應不但沒有減輕,洛桑丹增反而發起燒來。
丹增頓珠放學回來了,好在他吃的藥少,沒有什麼不良反應。
第二天,洛桑丹增的身體依然不太舒服,但他還是堅持著上了班,因為單位這幾天正在搞職稱評定,有此事情必須由他這個一局之長親自定奪。
洛桑丹增手裏有二百多個祖傳秘方,這在拉薩藏醫行當裏是盡人皆知的事情。曾經有一家大醫院想聘請洛桑丹增去坐專家門診,但條件是,洛桑丹增必須無償地向這家醫院提供幾個祖傳秘方,洛桑丹增沒有同意。
幾年前,洛桑丹增曾經賣過兩個秘方。1994年,他以6萬元的價格賣給奇正藏藥廠一個治療類風濕病的秘方,奇正藏藥廠在這個藥方的基礎上又加了幾味藥,生産出了“奇正消痛貼膏”,1996年投入生産,1999年 “奇正消痛貼膏” 獲得了國際發明金獎,至今仍在全國熱銷。眾多患者在得益於這種藥的時候,也許並不知道“奇正消痛貼膏”正是出自洛桑丹增的祖傳秘方“痛風一帖靈”,而這,只不過是二百多個秘方當中的一個。
洛桑丹增説,他今後不會再賣秘方了,他將來想靠自己的能力辦一家藏藥廠,這就需要很多錢。平日裏,洛桑丹增一家的生活很簡樸,邊巴卓瑪説,1994年以前,她和丈夫沒有穿過百元以上的衣服。但是他們清楚,光靠日常的一點積蓄是辦不起藥廠的,更何況即便藥廠建起來了,一種新藥的面世,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專家論證到臨床試驗再到投放市場,至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能見效益。不過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好産品就不愁沒有人投資。洛桑丹增説一旦時機成熟,他就會融資辦廠,他要辦一家完全按照傳統方式制藥的藏藥廠。
同時他也覺得,八歲的兒子丹增頓珠,也已經到了學醫的年齡,他打算讓兒子跟自己當年一樣,先從學習認藥開始。
同期聲:洛桑丹增
我自己感覺中醫歷史悠久,它有它的獨特之處,我們很多醫書裏邊,中醫的一些名家,一千多年前(記載),醫學的組成主要是各個方面來的,那麼藏醫裏面,也有一部分屬於中醫,中醫的優勢把它吸收進來了,那麼我為什麼不可以呢?我要提高我的(行醫)技術,根據千千萬萬患者的需要,中醫的優勢我也可以吸收過來,西醫的優勢也可以吸收過來,那麼這就比較全面了。
洛桑丹增:藏醫和中醫的根本區別在用藥的劑量方面大有區別,配方組成方面很有區別,(對疾病)的診斷方面有點區別。
幾天以後的一個晚上,洛桑丹增家請的幫工來了。
出於對藥方的保密考慮,雇外人砸藥也只能到晚上來幹。
由於近來病人太多,家中的藥材已經不多了,眼前要做的,是儘快到農村去收購藥材。
洛桑丹增年輕的時候經常外出採藥,有時帶上帳篷和乾糧,在山裏一住就是十幾天。近些年由於工作繁忙,加上年齡越來越大,洛桑丹增已很少外出採藥了,他只是每年定期到遠處的農牧民那裏去收購藥材。洛桑丹增出的價錢好,所以他總能收到上好的藥材。
時間也已經到了下半夜,洛桑丹增這個時候還不能睡覺,他明後兩天要到墨竹工卡一帶的鄉下去收購藥材,今晚無論如何也要把下周用的藥配出來。
兒子丹增頓珠也沒有睡,因為父母明天要帶他一起去鄉下,所以他今晚必須把老師佈置的作業提前做完。
這裡是墨竹工卡縣境內,遠處的山谷深處有幾個小村落,是洛桑丹增往日裏收購藥材常去的地方。
昨天夜裏洛桑丹增就已經想好了,這次進山,他要順便教兒子識別幾味藥材,這件事情在進山的途中就可以做到。
出門前,洛桑丹增隨手帶上了一本名為《晶珠本草》的藥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十八世紀著名藏醫帝馬 丹增平措,書中收錄了1400種可以入藥的植物,並非常詳盡地描述了這些植物的性、味、形狀和功能,這是每一位藏醫手裏的必備之物。
山谷裏一片翠綠,沿途開滿了不知名的野花。
洛桑丹增告訴兒子,這些並不是閒花野草,它們當中有好多都可以入藥。而藏藥的採集有很多學問。從採摘的時間上講,季節不同,植物的各個部分含有的藥用成分也就不一樣。通常是藏曆的六月採花,七月採葉和莖,到了八月就要採植物的根和果了,現在是藏曆的六月,正是採花的好季節。
一場小雨悄無聲息地落了下來,當我們放眼望去的時候,看到的竟然是近處鬱鬱蔥蔥、 遠處白雪皚皚的景象。
對於一個八歲的孩子來説,或許眼前的一切,跟郊外玩耍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然而奇墨醫家第十代傳人丹增頓珠的藏醫生涯,就從這裡開始了。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