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 溫普慶 撰稿 溫普慶
聖地拉薩,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地處拉薩中心的大昭寺,是藏傳佛教最神聖的地方。
聚集在大昭寺前的藏民,終日頂禮膜拜,這種既神聖又神秘的宗教氣氛,感化著所有來到這裡的人們。
為什麼他們把大昭寺視為最神聖的殿堂呢?
在大昭寺的佛殿裏,有一尊釋迦牟尼的12歲等身像,是由唐朝的文成公主帶到西藏來的。
這尊佛像被視為藏民族的精神瑰寶。
在絡繹不絕的參觀人群中,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位身披袈裟的藏族僧人,他用流利的英語,漢語,為遊客們講解大昭寺的歷史,他就是大昭寺的副主任尼瑪次仁。
在西藏流傳著“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 這樣的説法。這是為什麼呢?
公元7世紀,第33代藏王松讚幹布,先後迎娶了尼泊爾的赤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從此,佛教開始傳入西藏。
在大昭寺的壁畫上,描繪1300年前的那段往事。那時候的西藏還沒有寺廟,兩位公主帶來的佛像只能供奉在臨時搭建的帳篷中。
當時,拉薩是一片肥沃的草場。文成公主察觀察了周圍的環境,決定把大昭寺建在一個湖的中心,為的是驅邪鎮魔。
據説,文成公主曾親自畫了一幅雪域高原的地形圖,她把藏區形象地畫成一個魔女的樣子,並在圖中標出了修建大昭寺的位置。那是一張什麼樣的地圖呢?
這種叫“唐卡”的畫,是西藏特有的繪畫形式,畫師們用天然的礦物質顏料,在畫布上描繪佛教中的故事,
在多吉鄧珠的“唐卡”畫室裏,我們發現他畫的“唐卡”就是文成公主留下的。
從這幅充滿文人志趣的地圖中,我們不難看出文成公主的聰明才智,她規劃了西藏最早的寺廟分佈格局,從而堅定了松讚幹布弘揚佛法的決心,他下令填湖建寺。
當時人們無法把石頭運到沼澤地中,致使工期一再拖延,最後是靠山羊把石頭背到湖中,填平地面,修建大昭寺。
為了紀念山羊的功績,大昭寺還設了一個供奉神羊的殿堂,以供後人紀念。
在藏語裏“拉”是佛的意思,“薩”是地方,“拉薩據説,當年大昭寺竣工的時候,天空出現了幾道彩紅,松讚幹布舉行了盛大的慶典儀式,文成公主在大昭寺前親手種下了一棵從長安帶來的柳樹,今天這棵柳樹在哪呢?
公元7世紀,藏王松讚幹布修建了布達拉宮與大昭寺,使拉薩成為西藏的文化政治中心,藏族也逐漸成為一個全民信教的民族,人們紛紛離開家鄉的草原,前往大昭寺朝拜佛祖釋迦牟尼的等身像。這尊佛像為什麼有如此強大的感召力呢?
在茫茫的青藏高原上,虔誠的牧民用身體丈量著與佛主間的距離,他們從遙遠的家鄉出發,用幾年的時間,一路長拜, 他們叩拜的終點就是大昭寺。
曆盡千難萬險的信徒們,在佛主面前點一柱藏香,添一匙酥油,表達著他們心中的敬仰之情。
能為佛主鍍一次金身,是藏民最大的心願,這相當於為佛主供養了一身純金的袈裟,他們認為這是功德無量的善舉。
龍日江措是一名虔誠佛教徒,他的老家遠在四川的阿壩草原,今天,他選了一個吉祥的日子,來為佛主鍍一次金身。
從大昭寺的壁畫上看,當年文成公主帶來的佛像並沒有裝飾任何珠寶。
今天,佛像被無數的珠寶簇擁著,紅的是珊瑚,綠的是松石,這種黑白花紋相間的寶石叫什麼呢?
藏族人管這種寶石叫“瑟”,俗稱天珠、九眼石,他們認為天珠是一種有著特殊法力的寶石,可以消災免難。關於天珠的來歷也有著很多神秘的傳説。
公元前3000年至1500年之間, 印度古國的阿利安人在瑪瑙上加工了《吠陀經》中的咒語符號,以求神靈的保祐。由於這種古老的製作工藝早已失傳,藏族人至今仍認為老天珠是“天降石”,把它視為財富與運氣的象徵。天珠表面上個數不等的圓眼,代表著不同的意思,也具有不同的價值。
在西藏,一顆品相好的九眼老天珠價值近200萬人民幣。
千百年來,西藏人民把這尊佛像視為靈魂安寧的源泉,他們圍繞著大昭寺不停地轉經,傾訴著各自的心願,祈求佛主的平安。
藏民的真誠似乎也感動了佛主,他把美好的祝福帶給了千家萬戶。
對普通人來説,裝藏是件難得一見的神秘事情。
在大昭寺的裝藏室裏,僧人們正在準備各種裝藏用的法物。
佛像為什麼要裝藏呢?
裝藏的法物包括,佛經,舍利子,名貴的藥材,各種寶石,十方聖土等法物,裝完之後,用護符把佛像封好。
接下來把裝藏好的佛像放到大昭寺釋迦牟尼像前開光。經過高僧大德們的頌經,將佛法的精髓注入其中,此時,藏民才認為這尊佛像有了靈氣。
卓瑪是一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傳統的生活習俗與現代的思維方式並行不悖。
卓瑪和其他的青年人一樣,希望自己的新生活一帆風順。
作為拉薩最早的建築大昭寺,她在西藏曆史中起的作用遠遠超出了一般宗教場所的意義。
從它建成開始,很多西藏曆史上的重要事件都發生在這裡。
1995年,11月29日淩晨,在大昭寺釋迦牟尼像前,嚴格按照藏傳佛教的宗教儀軌和歷史定制,舉行了第十世班禪轉世靈童的金瓶掣簽儀式。
金瓶掣簽是1792年清朝政府為藏傳佛教認定大活佛轉世靈童特定的一條法定制度,根據歷史慣例,國務院代表,國務委員羅幹,專程到拉薩大昭寺督察十世班禪世靈童的金瓶掣簽。
剛剛認定的第十一世班禪堅佔羅布活佛,在大昭寺的釋迦牟尼像前,舉行了剃度典禮。
尼瑪次仁是十世班禪大師的弟子,當年,在北京高級佛學院學習的時候,他曾多次聆聽大師的教誨。
如今,作為大昭寺的管理者,他最關注的是保護好世界遺産大昭寺以及青藏高原的環境問題。
可以説,大昭寺也是西藏宗教與歷史的博物館。在寺內庭院的墻壁上,保留著各個時期的壁畫4千多平方米,寺中還珍藏了很多精美的“唐卡”。
“唐卡”是一種卷軸佛畫,大型的“唐卡”叫“國固”,每年的雪頓節期間,西藏的三大寺都要舉行展佛活動。
在拉薩哲蚌寺的山間,一幅巨大的“唐卡”鋪滿了整個山谷,雪頓節是西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
尼瑪次仁也在這歡樂的人群中。
沐浴在佛光普照的高原上,尼瑪次仁的心中無比安寧,十幾年來,他接待過幾十萬人次的中外遊客,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朝佛群眾,經歷了西藏現代化迅速發展的歷史階段。
尼瑪次仁説他這一輩子是沒有機會得道成佛了,他的願望就是傳播西藏的文化,做一名僧俗之間交流的友好使者。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