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劉明銀
一個隱蔽在黃土褶皺裏的西北小城如何成為全民抗戰的政治指導中心?延河邊的這座寶塔在中國抗日戰爭中,如何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在8年艱苦卓絕的歲月中,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1955年9月27日,金秋的北京舉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儀式。在毛澤東主席頒發的三種勳章中,獨立自由勳章將寶塔山永遠鐫刻在民族獨立的歷史上。寶塔山坐落在延安的南部。山上的寶塔始建於唐朝,是陜北小有名氣的佛塔,與延安的命運息息相關。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中,寶塔山成為中國抗擊日本法西斯的精神象徵。
1936年12月18日,駐守延安的東北軍撤走,一支完全不同的部隊開了進來。他們是剛剛從長征走過來的紅軍。
(採訪:折正千 原延安市史志辦研究員
紅軍長征時候,根據資料的記載一共選擇了十二個落腳點。最後決定在延安就是陜北這一塊地方。)
延安是陜北著名的古城,地處黃土高原腹地,四週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在軍事上卻適宜埋伏隊伍,躲避敵人的追蹤,開展遊擊戰。陜北是當時保存下來的僅有的根據地,這也為紅軍的生存提供了基本保障。
25天后,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住進了這座院落。今年80多歲的徐金山老人還記得當年毛澤東進延安的情景。
(採訪:徐金山 原延安地委專員
毛主席從楊家嶺過了河,延安的群眾抗日救國會組織的群眾就到北門外歡迎他。毛主席當時騎的一匹紅馬,群眾在他馬頭上還挂了一個紅布 , 彩布歡迎他到城裏邊。)
從那以後,延安許多簡陋的窯洞都變成了中國共産黨和八路軍的重要機構所在地。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央軍委、陜甘寧邊區政府、陜甘寧邊區銀行、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數百個單位分佈在延安城內外。60多年過去了,這些機構的舊址如今讓延安整個城市成為一個開放的革命紀念館。
(採訪:姫乃軍 陜西省文物局研究員
現在延安的革命舊址有三百五十多處。這是一九八八年經過我們文物普查得出的一個比較準確的數字。)
1937的華北,戰爭的災難日益臨近,人們的生活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平靜,市民和學生紛紛走上街頭,抗戰的熱情不斷高漲。日本兵虎視眈眈地覬覦著北京,多次挑起事端。敏感的人們已經嗅到了戰爭的味道。
7月8日淩晨,一封電報擺到喜歡夜間工作的毛澤東面前。電報告訴他一個消息:日本襲擊盧溝橋!
毛澤東馬上斷定,日本的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了,中國人民的全面抗戰也將拉開帷幕!延安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戰鬥!改編後的八路軍冒著滂沱大雨,在朱德總司令的帶領下,宣讀《八路軍出師抗日誓詞》:日本帝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死敵,它要亡我國家,滅我種族,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為了子孫,我們只有抗戰到底!在震天動地的莊嚴誓詞中,八路軍三個師浩浩蕩蕩渡過黃河,奔赴抗日前線。在山西、河北的廣大地區,一場全民動員的遊擊戰爭開始了。
平型關在河北和山西的結合部,9月25日早晨,日軍坂垣師團第21旅團4000多人,一路長驅直入,進入平型關。115師將士已經提前一天埋伏在平型關周圍,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殲敵一千多名,繳獲了大量戰利品,僅呢子大衣即可裝備一個整師。這是全面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一位姓浦的上海市民特意用女兒的壓歲錢買了兩架望遠鏡,贈給八路軍。
遊擊戰從山區打到平原,從華北打到華中、華南,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遊擊組織,出現了敵後武工隊、鐵道遊擊隊、水上遊擊隊、平原遊擊隊,打得敵人防不勝防。
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粉碎了日軍要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妄想,但正面戰場的潰敗,導致了對中國前景的不同論調。有人提出“亡國論”,有人又從臺兒莊大捷得出“速勝論”。
這些論斷也傳到了毛澤東的耳邊,他會做出怎樣的判斷呢?
徐州失守的第三天,也就是1938年5月22日,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發表演講,用“持久戰”否定了“亡國論”和“速勝論”。演講一直持續到6月3日。演講之後,毛澤東又把論持久戰的內容付諸筆端。
這就是當年毛澤東用過的火盆。毛澤東的寫作到了忘我的程度,兩隻腳放在火盆上,鞋子被燒著了都沒有發覺。
此時武漢會戰已經拉開帷幕,戰場的消息不斷傳來,戰局的變化刺激著毛澤東的神經,10個月的教訓和經驗在他寬闊的腦門裏浮現,靈感不斷地涌現出來,一切到了瓜熟蒂落的時候。
煙燒了一支又一支,8個通宵悄悄逝去,直到一天早晨,天色放亮,一部偉大的軍事著作誕生了,並在全國傳播開來。
(採訪:羅煥章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論持久戰》出版以後,周恩來在武漢他就把《論持久戰》的單行本送給了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白崇禧看了《論持久戰》以後,認為這個《論持久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最高的戰略綱領,他把他的這種看法向蔣介石轉達。蔣介石也很贊成。)
1938年11月,丟掉了武漢的國民黨軍官聚集南嶽衡山,蔣介石接受朱德和周恩來的建議,開辦遊擊幹部訓練班,邀請八路軍的參謀長葉劍英作為副教育長,主講遊擊戰理論。由於國民黨軍隊骨子裏瞧不起遊擊戰,又沒有老百姓的支持,遊擊戰打不下去,遊擊幹部訓練班也不了了之。
然而,遊擊戰卻成為八路軍的拿手好戲,連連取得勝利。從1940年8月開始的百團大戰,是華北敵後遊擊戰的一次大檢閱。八路軍集中105個團的兵力,四面出擊,不斷襲擊日軍。經過近半年的集中作戰,消滅日軍兩萬多人,充分顯示了八路軍遊擊戰的威力。
八路軍的遊擊戰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曾兩次到延安和敵後戰場上考察過八路軍遊擊戰術的美國軍官卡爾遜,把遊擊戰術帶到了美國,並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授意下組建了一支類似八路軍的隊伍。正是這支隊伍為美國贏得了太平洋戰場上的第一個勝利。
正如毛澤東預測的,武漢會戰會結束後,中國戰場進入漫長的相持階段。與國民黨的片面抗戰路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延安號召中華民族共同抗戰,延安成為全民抗戰的政治指導中心。
寶塔山凝聚著全民族的力量,成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標誌。共産黨在延安豎起抗日和民主兩面大旗。抗日和民主像兩塊磁鐵一樣吸引著全國各地的熱血青年。他們滿懷對日寇的仇恨和對民主的渴望,衝破艱難險阻,匯聚到寶塔山下、延河兩岸。據統計,從1937年到1942年,平均每天有100多人從全國各地來到延安。共産黨從“反蔣抗日”到“逼蔣抗日”再到“聯蔣抗日”,在山西戰場上,國共兩黨精誠合作,太原會戰階段,成為國共合作的“蜜月期”。然而,國民黨對共産黨的戒備之心從未放鬆過。短暫的“蜜月期”很快就過去了,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力量稍微壯大,國民黨便感到不安。在江南,一個圈套已經設計好了,蔣介石秘密下令剿滅黃河以南的新四軍。
1941年1月4日,皖南事變爆發,新四軍遭受重大損失。消息傳到延安,延河嗚咽,寶塔憤怒。中共中央即時揭露國民黨破壞統一戰線的罪行,並於1月20日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軍長。此後,各根據地遭到殘酷封鎖。
為了克服困難,毛澤東要求部隊、機關、學校開展生産自救運動,提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號。三五九旅率先開進雜草叢生的南泥灣。
(採訪:江冰 原359旅戰士
一天能開了兩三分地就不錯了,那是很辛苦的開地。 上午天不亮就出去,到晚上黑了部隊才回來。挖一天地手啊,拿筷子都拿不了了。吃飯的時候拿筷子都把筷子這要抓著,就這樣子往嘴裏舀飯吃。)
1942年的夏天,南泥灣迎來了第一次大豐收,辛勤的汗水變成了豐碩的果實,昔日蠻荒的南泥灣變成了五穀豐登的好江南。為了檢閱大生産運動的豐碩成果,延安舉行農産品展覽大會。
(採訪:方悴農 原抗大學員
誰家種得好地裏誰莊稼種得好,東西種得好,水果種得好的,牛養得好的,馬養得好的都拿出來展一展。要推廣這個東西。)
大生産運動使根據地解決了穿衣吃飯的問題,也為共産黨領導的遊擊戰提供了基本保障。根據地的發展引來日本更加瘋狂地掃蕩,他們把目標對準了延安。其實,延安一直是日軍的心腹大患,數次遭到日機轟炸。在日軍密集的轟炸中,寶塔山巍然屹立著。與寶塔山一樣,延安軍民的抗戰精神,是炸不垮的。
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陣營中,蘇聯、美國和英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形成了莫斯科、華盛頓和倫敦三個司令部。羅斯福認為,英國的抵抗和中國壯麗的防禦戰阻止了希特勒征服世界的夢想。中國有兩個司令部,一個在重慶,一個在延安。延安的部隊拖住了中國戰場上80%的日軍,但總司令只能騎馬。
(採訪:徐金山 原延安地委專員
前面這棵樹就是總司令的拴馬樹,那時候那個樹很小,現在長得這麼大,當時馬還在那棵樹上啃了一下。啃了一下以後總司令看見了,寫了個條條要保護這棵樹,別把這棵樹破壞了。)
如今,大樹的枝杈間似乎還縈繞著戰馬的嘶鳴。當年,共産黨的部隊就是在這裡發展壯大,使得延安成為指揮敵後戰場的司令部,與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線緊密聯絡在一起。
斯諾,樸素的衣著,簡陋的窯洞,掩蓋不住深邃的思想。斯諾是第一個來此採訪的西方記者。他用手中的攝影機拍下了這組紅軍訓練的鏡頭,並多次採訪毛澤東。不久,斯諾在上海發表《毛澤東訪問記》。第二年,出版《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讓世界的目光投向延安。延安雖然地處偏僻,但到處回蕩著抗戰的歌聲,對勝利充滿了信心。然而,有人卻説共産黨領導的隊伍遊而不擊,躲在敵後發展自己。
這張軍事郵便,是寄給日本天皇的。它被中國政府定為國家一級文物,保存在延安革命紀念館裏,署名是愛潑斯坦、福爾曼等多名外國記者。他們怎麼會給日本天皇寫這樣一張日本軍用明信片?
1944年6月,延安迎來了一個由四十多名記者組成的中外記者參觀團。記者們多次採訪毛澤東、朱德等中共高層領導,充分了解了中國共産黨的抗日政策。朱德在接受一個記者的採訪之後,留記者吃飯,飯菜雖然簡單,但都是朱總司令親手種的。記者説,我今天真是太幸運了,太高興了。
延安簡陋的醫療條件讓記者們大為驚訝。
(採訪:劉煜 延安革命紀念館研究員
那個醫生他就沒什麼藥,有些連磺胺這樣一般的藥都缺。看到的就是山上採來的中草藥造的那個藥丸子,有些紗布繃帶都沒有。當時愛沷斯坦他們就非常激動,以咱們記者團的名義,馬上給重慶打電報叫他們送藥品來。)
在中外記者參觀團的成員中,有人對在延安看到的東西仍然半信半疑,他們認為八路軍的武器太簡陋,攻不下敵人的據點。
(採訪:劉煜 延安革命紀念館研究員
我們了解到他們這種心情以後,就直接把他們帶到前線去。叫你實地觀看八路軍是怎麼拔除日本那個據點的。他們進到據點裏面發現了一個軍便郵,就是明信片愛潑斯坦他們就在上邊給日本天皇寫了一封信,説我現在就在你們日軍一小時前還佔領的據點裏面,我們看到了你們怎麼失敗的,而且説你們這場戰爭是不人道的不正義的。)
遺憾的是,戰時郵路不便,這張具有特殊意義的軍事郵便並沒有寄到天皇手中。但是,延安和晉西北之行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回到重慶,進行了真實、客觀的報道。愛潑斯坦連續寫了二十多篇文章,稱讚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抗日軍隊,使全世界加深了對延安的了解。
1942年1月3日,同盟國正式確定成立中國戰區統帥部,蔣介石擔任戰區統帥,而他的參謀長是曾經擔任美國駐華武官多年的史迪威將軍。史迪威急於在中國戰場打開局面,美國的戰略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國民黨軍隊中,可是由於正面戰場上的大潰退,他開始把目光投向延安。
(採訪:布魯克 史迪威外孫
史迪威是通過他看到的東西來判斷人的。他所見的來看國民黨是腐敗的欺壓老百姓, 徵收苛捐雜稅。他相當樂意和共産黨發展關係,他發現共産黨在抗日而國民黨沒有。他想去給共産黨提供一些幫助,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組織了一個考察團想去看看共産黨需要什麼。很長的時間裏蔣介石一直阻撓他們和共産黨接觸,後來在羅斯福總統的努力下他們最終到了延安。)
這時的延安依然沒有一個像樣的機場迎接他們,飛機落地時陷進一個土坑,所幸沒有人員傷亡。觀察組立刻投入工作,陳毅與觀察組成員長談了幾次,披露了皖南事變的真相,並在毛澤東的支持下,極力促成觀察組與新四軍的直接合作。葉劍英向觀察組展示了八路軍繳獲的日本槍支,並向他們全面介紹了敵後戰場的情況。毛澤東一次與謝偉思長談8個小時,建議美國在延安設立領事館。
最初,美軍觀察組住在八路軍總參謀部的招待所裏,條件不便,延安就專門給他們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石窯洞。當時不滿10歲的折正千每天上學都要路過這裡,觀察組成員有時會送他巧克力吃。
(採訪:折正千 原延安史志辦研究員
就從那個眼睛來説又深又藍又綠,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但是從他打手勢, 耍鬼臉來説也挺逗人發笑的。就感覺到一開始是敬而遠之,事後也就無所謂了。每天見了面都是“OKOKOK”是啥意思當時也不知道,但是總沒有惡意是友好的表示。)
美軍觀察組多次建議史迪威把美國援助中國的戰略物資撥給八路軍一部分,遭到蔣介石的拒絕。這也成為史迪威與蔣介石之間産生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後來,史迪威被召回美國,觀察組也就撤離了延安。
1945年春天,德國法西斯已成強弩之末,日本帝國主義還在茍延殘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只是時間問題了。為了加強國際合作,也為了解決戰後的一系列問題,中、蘇、美、英四國發起成立聯合國。在十二人的中國政府代表團中,老共産黨員董必武是惟一一個共産黨代表。
1945年4月6日,董必武告別延安,遠赴美國舊金山參加聯合國成立大會。在西裝革履的代表中,只有董必武是來自延安那樣一個偏遠的小城市。延安也為董必武特別定做了一套西裝。
25日下午,董必武參加了聯合國成立大會開幕式,並與各國代表們一起討論制定了《聯合國憲章》。兩個月後,董必武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
8年抗戰,共産黨的軍隊從5萬人發展到120萬人,作戰12萬5千次,殲滅日軍58萬人,對中國的命運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
1945年4月23日,明媚的春光迎來了700多名中國共産黨黨員,延安舉行了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確定了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後中國的方向,要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
抗戰勝利時,在西方,有人可能不知道中國有個重慶,卻知道西北黃土皺褶裏的小城延安。寶塔山成為中國人民抗擊日本法西斯、追求民族獨立和自由的標誌。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