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浴血淞滬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9日 11:27 來源:CCTV.com

  編導:孔憲靜 攝像:孔憲靜

  上海曾是一座文明於世的國際大都市,然而一場震驚中外的淞滬會戰,卻為它帶來了空前的災難。20萬中國軍人為此獻出了生命,無數百姓無辜的死於侵略者的炮火之中,一時間二戰的硝煙瀰漫了東方的中國,英烈的鮮血染紅了上海大地。

  上海淞滬抗日紀念館,它猶如一座豐碑,在這曾經是血染的土地上,祭慰著英靈;而寶塔在中國又有著鎮妖降魔之説,因此它又如一座佛門的雕塑,在為這一方水土驅散邪惡、永保安寧!

  本多立太郎跪在地上,今年91歲,從2003年至2005年,他曾三次專門從日本來到中國,為60多年前自己與同伴在侵華戰爭中曾殺害10個被俘虜的中國軍人,而向中國人民懺悔和謝罪。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一座文明於世的國際大都市,然而一場震驚中外的淞滬會戰,卻為這座城市帶來了空前的災難。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先後佔領了當時的北平和天津,之後又把目標指向上海。當時上海是中國最重要的經濟、金融中心,最大的國際貿易港口,它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同時它又像一名衛士扼守著中國當時的政治中心——南京的大門。因此日本企圖拿下上海,攻破南京,一舉佔領整個中國。緊急關頭,7月17 日,在中國共産黨的促動下,國民政府發表了抗戰聲明,要求:戰端一開,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1937年8月13日,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在上海的八字橋一帶向中國第88師部隊開槍挑釁,中國軍隊當即反擊,於是中、日雙方第一場大規模的正面交鋒——淞滬會戰正式爆發。當年飽經炮火的“八字橋”已于2004年被拆倒了,但這具有非常意義的“八字橋”名字,卻永遠留在了這裡。

  採訪:余子道 復旦大學歷史系 教授

  八字橋那邊是日本人的重點勢力範圍,八字橋這邊北邊是中國重點勢力範圍,所以八字橋在八.一三戰爭開始時是日本軍隊同中國八十八師兩隻軍隊銜接的一個交接點。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八字橋它的形狀已和六十年前的八字橋可以説是完全不一樣了,但是八字橋仍然深深地留在我們上海人民的記憶當中。

  余子道教授還説:當時,法、英、美、意等國家在上海有重大經濟利益,並在此設有租界或公共租界。但面對時局,這些國家卻採取了中立態度,這就從客觀上助長了日本侵華的囂張氣焰。

  為了儘快摧毀中國的經濟命脈上海,逼迫中國投降,日本當局叫囂“要在三個月內解決中國事變”。8月14日這一天,年輕的中國空軍參加了作戰,一架架戰機穿行在密集的高射炮火中,勇敢的阻擊日軍轟炸機。在這場空戰中,中國空軍首戰告捷,炸傷日軍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並擊落日機六架,自己卻無一架損失,這一戰況在日本引起了極大震驚。

  8月20日以後,中國軍隊87、88、36師在上海市區的幾條街巷同日軍展開了反復爭奪的陣地戰。日軍依靠武器優勢,在高樓、屋頂架設機槍、大炮,進行猛烈反撲。有的陣地上中、日雙方甚至進行了慘烈的肉搏戰,戰鬥已進入了白日化狀態。

  在搶奪匯山碼頭激戰中,中國軍隊第36師旅長負重傷,營長指揮突擊,結果三百多官兵葬身火海。

  而在閘北巷戰中,日軍竟然使用了毒氣。幾天以來日軍轟炸機還向中國軍隊控制的區域狂轟濫炸,無數的房屋建築化為廢墟,無辜的百姓橫屍街頭,整個上海已籠罩在烈火和黑煙之中。

  採訪:余子道 復旦大學歷史系 教授

  中國軍隊的三十六師、八十八師都在這裡同日本侵略軍進行交戰,這個地方可以説一寸山河一寸血,犧牲了大量的中國軍民。

  當年的一寸山河、一寸血,現在已變成一片片綠地,一處處樓宇,今天上海仍以它新的國際大都市的形象在影響著中國和世界。但是戰爭的創傷也時刻提醒著人們,永遠不能忘記曾被侵略過的歷史。

  1937年8月,隨著戰鬥局勢的擴大,日本調集了58艘軍艦和第三,第十一師團主力,組成上海派遣軍,于23日在上海寶山區的小川沙,獅子林,炮台灣一帶強行登陸,一場更大規模的戰鬥首先在吳淞口一帶展開了。

  採訪:金兆其 75歲 小川沙農民

  當初我們老百姓認為,日本侵略軍不會殺老百姓的,所以大家不走,後來看到登陸以後,看見一個殺一個,看見一個殺一個,我們這個地方共殺掉2244人,我也是日本侵略者屠刀下的倖存者。

  吳淞口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它是軍隊、物資進入上海的重要港口;同時它又是通往上海的最後防線。當年“淞滬會戰”的“淞”指的就是羅店,吳淞,寶山一帶,“滬”就是上海。因此“淞”若失守,“滬”既遭殃。吳淞口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它是軍隊、物資進入上海的重要港口;同時它又是通往上海的最後防線。當年“淞滬會戰”的“淞”指的就是羅店,吳淞,寶山一帶,“滬”就是上海。因此“淞”若失守,“滬”既遭殃。

  上海淞滬抗日紀念館就座落在寶山區,這顆炸彈的模型,這頂雕塑的鋼盔,隨時在提示著這裡曾經發生過的一切。

  一座26噸重的大石頭上雕刻的字是“姚子青營抗日犧牲處”。

  採訪:上海市民

  姚子清,那是抗戰的時候,解放寶山這個地方的時候的英雄,這裡就是給他留個紀念吧。

  姚子青是當時陸軍第98師583團中校營長,淞滬會戰中他身先士卒,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死守城池,最後英勇犧牲,年僅26歲。當時,日軍增援部隊于1937年8月23日開始進攻吳淞口,在經過15天殘酷的搏殺後,9月6日,吳淞鎮陷落于日軍。

  也就是這一天,在寶山城裏已與日軍殊死拼殺,頑強阻擊了近一個星期的姚子青,和他率領的一個營的官兵,已處於日軍松井石根指揮的重兵圍困之中。在敵強我弱的戰局下,姚子青鼓舞士氣,振臂高呼:“國家養兵千日,用兵一朝,我們今日為國家戰死,方足以謝國人,留名後世!”最後官兵們在孤軍無援的寶山戰場上全部壯烈犧牲,這一天是1937年的9月7日,而此時淞滬戰場上的中、日雙方已進入了相持狀態。

  羅店,吳淞,寶山相繼失守,給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帶來了巨大壓力。蔣介石給第15集團軍司令陳誠下了死命令,要求組織反攻,收回失地,把敵人壓回到江邊去。但由於日軍武器裝備先進,

  火力佔優勢,中國軍隊在衝鋒中整連整營的倒下。儘管如此,英勇的年輕戰士還是前赴後繼,踏著戰友的鮮血同敵人展開著寸土必爭的血戰。

  採訪:杜重石 時任第20軍駐滬辦事處 主任

  過去打仗的時候,你比如説師長在前線負傷的,這是沒有的呀。戰場負傷下來,我們整個一個軍有很多人打下來以後,只剩下一個旅人都不到,可以證實當時戰爭的激烈情況到了什麼程度。

  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淞滬會戰,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關注,日本侵略中國的所作所為已開始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對和譴責。當時共産國際執委會主席團發表宣言指出:中華民族反對日本侵略者的鬥爭“是世界無産階級,全體進步人類反對野蠻的法西斯主義暴力的總鬥爭之最重要組成部分”。

  於是前蘇聯迅速作出反應,他們不僅在道義上聲援中國抗戰,而且在物質、軍事、人員等方面都提供了很大的援助。1937年8月,英國各階層人民建立了“英國援華運動總會”等數十個組織,僅倫敦市市長領導的對華救濟基金會,就收到捐款15.2萬英鎊,捐物148萬件;在美國,一位中國抗日小戰士,成為了《生活雜誌》的封面人物;法國勞動總會採取一切辦法開始抵制日貨,並取得成功。但儘管如此,日軍在中國戰場上的炮火卻並沒有停止過。10月21日,中國軍隊在蘊藻向日軍展開了反攻戰,戰事規模空前激烈。

  採訪:卞修躍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博士

  蘊藻以北和黃浦江西岸這塊地區,基本上可以説是上海防守作戰的最後一道防線,特別是在蘊藻附近的大場鎮,當時集結了大量的從各地趕赴凇滬戰場的中國軍隊,然後調撥到上海防守作戰的各個戰場,所以一旦這塊陣地有所失陷的話,那麼中國軍隊上海防守作戰,基本上就屬於非常被動的地位。

  這場戰鬥是中、日兩軍主力的決戰,但中國部隊由於缺少重型武器和空軍的配合支持,所以激戰6天后,日軍憑藉飛機和大炮的威力攻陷了大場。此時是淞滬會戰以來,中國主力部隊處境最危急時刻,因為連接上海至南京的鐵路已被日軍切斷。10月26日,中國軍隊被迫放棄陣地,開始實施戰略轉移。

  採訪:杜重石 時任第20軍駐滬辦事處 主任

  走的時候還要聽,精神非常緊張,怎麼緊張,還要聽那日本飛機聲音的遠近,如果飛機飛遠了,我們的車子好開,如果這個飛機飛近了,我們車子馬上停下來,所以非常緊張。我們還要擔心,你這個車子開到前面後,害怕日本人把前面的火車的軌道炸壞,軌道炸壞你就不能前進啊,如果後面的軌道炸壞以後,你還不能後退呀。

  當大部分中國軍隊開始撤出上海時,蔣介石希望通過“國際調停”來緩解當時的局勢。他知道布魯塞爾會議將於11月初召開,並將討論“制止日軍在上海侵略行動”的問題,於是決定必須留有一支軍隊以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軍隊仍在堅守著上海。為掩護主力安全撤退,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副團長謝晉元率450人,號稱“八百壯士”,于10月27日淩晨,奉命挺進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以阻擊尾追的日軍。

  上海市民為“八百壯士”的英勇行為所感動,女童子軍楊惠敏冒著生命危險,給勇士們送上一面國旗,而民眾們也紛紛來到租界街頭,觀戰助威。當時日軍飛機在四行倉庫上空盤旋偵察,下面是日軍猛烈的炮火和一次次瘋狂的衝鋒。

  採訪:楊養正 91歲 八百壯士 排長

  那時候日軍衝到四行倉庫大門邊了,我們在大門邊傷了十多人,就是關那個門,守那個門,傷了十多人,後來我們在上面往下丟炸彈、手榴彈,才把他們炸退的,炸退了以後,他們走遠了,然後我們就用機關槍、步槍打了。

  “八百壯士”孤軍與日軍激戰四晝夜,圓滿完成了阻擊任務,最後退入公共租界,日軍以兩百多具屍體的代價,佔領的只是一棟空樓。後來謝晉元在租界內遭暗殺身亡。

  採訪:謝繼民 謝晉元次子

  我父親在那種情況之下,首先他靜下來的時候,他還是要想到,當時我們在廣東,跟他的父母,就是我的祖父母,他的妻子,就是我的母親,和子女作一些交代,作為交代的話,他要寫信,就是表示,他把家庭的一些重擔託付給我的母親,就是照顧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子女。這些責任都要勞親承擔,就是要我母親來承擔。他説這是不得已的事情,但是沒有你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在外面安心殺敵。

  當年的四行倉庫,靠著它那厚重的建築,為“八百壯士”狙擊敵人立下了不朽的功勞,今天它依然矗立在蘇州河畔的繁華地段。租用這座大樓的一家公司,一面在全力保護著大樓的建築,另一方面在樓內還開設了一個紀念館,向世人介紹這裡曾發生過的故事。當年四行倉庫的大樓在今天雖算不上是多麼漂亮的建築,但上海人民將繼續把它保護下去。

  採訪:吳祖康 中國9.18愛國網 總編

  二戰遺留的建築物有很多,我們上海四行倉庫是目前惟一完整保留下來的,這個目前咱們可以看在國際上,尤其是歐洲一些國家,象奧斯維辛集中營,波蘭、前蘇聯保持了很多的標誌性建築物,所以我覺得咱們的四行倉庫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標識,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當年的“八百壯士”,現在只有一、兩個人了,家住重慶的楊養正老人,便是其一。

  採訪:楊養正 91歲 八百壯士 排長

  當時我在射擊敵人坦克時,敵人炮彈打出來彈片就炸傷了我的眼睛,就是這只左眼被彈片炸瞎了。

  而就在這時,身在台灣當年“八百壯士”的一位連長上官致標的兒子上官百成先生。與老人通上了電話。

  “楊老你好,我父親在1967年的時候過世了,在台灣過世的。”

  “那我不知道很痛心的,我們同事多年,謝團長被刺傷的時候,你的父親也受傷了。”

  “對,我父親也受傷了。”

  “也被刺了幾刀,後來在醫院被醫治好了。”

  “百成兄,楊老跟你唱兩句《八百壯士》。”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

  淞滬會戰進行到11月11日,上海失陷。之後,戰場轉向蘇州、無錫等地,直到12月2日,日軍佔領江陰,這場曠日持久的惡戰才宣告結束。

  淞滬會戰歷時四個月,雙方戰鬥幾乎是每天都在進行。而且中、日雙方都投入重兵,並傷亡慘重。其中,中方投入兵力70萬人,傷亡20萬人;日方投入兵力30萬人,傷亡5萬人。

  另外在這次戰役上雙方都使用了大量的機械化武器,如飛機,軍艦,戰車,大炮等重型裝備。因此淞滬會戰也被認為是亞洲歷史上第一次現代化戰役。

  淞滬會戰雖然讓中國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它卻有力的鼓舞了全民抗戰的氣勢,為中國長期抗戰創造了條件,世界對中國也刮目相看。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