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組反映茶館的照片,在凝固的瞬間裏傳達著一種獨特的情態和情感。有閱歷的人一眼便可以作出判斷——這,是成都的茶館。
當你來到成都,無論是出差訪友,還是旅遊度假,都會被請上這一方小桌、品上這一杯清茶。不用仔細觀察,你就能強烈地感受到,成都人的生活,似乎都和茶館有關,人們在這裡款待賓客,交朋結友,談情説愛,讀書看報,談生意,化糾紛,無所不包……小小茶館,幾乎囊括了社會和人生的全部情態和情感。
今天的成都,茶室相接、茶館林立。成都市大大小小的茶館、茶樓就有三千多家。幾乎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茶館。它既是全國之最,也是世界之最。
| |
著名學者顧炎武考證:“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就是説,全世界的茶文化,是從成都開始的。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他《琴茶》詩中的一句“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把我們帶到了茶葉的發源地——蒙頂山
位於成都市西南的這座白霧瀰漫的蒙頂山上,還留著世界上這第一片茶園,他是被後人尊為茶祖的西漢蜀人吳理真開闢的。就是茶園中這七株歷經千年不枯的茶樹,使成都的蒙頂山成為全世界茶葉栽培和茶文化的發源地。
在世界上,第一個茶館開在西晉時的成都、第一個蓋碗茶是唐代成都一位姓崔的大家閨秀髮明的,第一個記載茶葉的文學家,是成都的大文豪司馬相如。
清末的《成都通覽》記載,當時全城街巷有516條,而茶館就有454家,幾乎條條街巷都有茶館。足見成都的茶文化之久、之盛。
北宋年間,成都平原年産茶葉三千萬斤,可見當時其消費市場之大。就是以這條位於都江堰一側的茶馬古道為起點,源於成都的茶葉,遠播歐亞大陸,傳於世界。
茶,不僅在中國有“國飲”之譽,也與咖啡、可可齊名,成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
《茶經》記載:“神農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古人們很早就知道了飲茶對身體有益,而與茶俱生的文化傳統,卻是在歷史的歲月中逐漸形成的。
據宋代史籍記載:蜀中“地大物繁而俗好娛樂”, 生活在天府之都的百姓們,因生活富足而有了空余的時間。喝茶和娛樂便自然成了他們休閒的主要內容。於是,與茶相關的文化色彩也日益豐富起來。
採訪:成都茶博士 吳登方
我這個茶道藝術呢也是從我父親那學來的。我父親12歲他就從事這個茶道行業,因為當時喝茶的客人很多,所以説,來了幾個就拿幾個碗,來10個就拿10個碗。另外速度最快呢,比如説,來的客人多了,走的客人也多了,幾桌的碗就一二十套,二十多套的,就一次性地收回去了。收回去之後呢這樣就使客人很快地就坐下來了,這樣就慢慢地形成了咱們四川的茶道藝術,就是咱們四川最有特色的四川蓋碗茶。
由茶而興茶道,因閒適而興娛樂,所以,成都的大部分茶館中都設有書場和戲曲表演舞臺。
今天成都人飲茶,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春夏秋冬。飲茶已成為他們生活中重要的內容,並融進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甚至是人生觀念之中。令人奇怪的是,在如今快節奏、高壓力的城市生活中,為何這個西南大都會的人們還能保持如此的閒逸之情?那麼,這種民風和人生觀念是如何形成的呢?
1977年,在茫茫的太空中,響起了一首中國的古琴名曲《流水》。這是美國科學家向太空發送的空間探測器“旅行者二號”上播放的,意圖在宇宙空間尋覓人類的知音。
這首名曲的整理編曲者,就是成都青城山的道士張孔山。名曲中流淌的道法自然的意境,正是源於成都地區的道教發祥地——青城山。
採訪:青城山道長 張明心
青城山是道教的發祥地。唐宋時期,成都地區家家信道教,戶戶有香火,道教的文化博大精深。深的老百姓不太清楚,基本的老百姓都知道,道法自然。在生活中要順其自然,自然而然。
的確,通俗易懂的“道法自然”的哲學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了這裡人們的生活,並在漫長的歲月裏逐漸形成了這一地區民俗民風的重要特點,同時創造了今天的休閒文化。
採訪:四川師範大學教授 張昌余
如果説,我們成都歸納幾句的話,成都人的觀念非常高明。那就是生産與生活,掙錢與用錢,這個關係處理得很好。古代那個錢字本身就有兩把刀,“利”字這邊有個立刀,説貪人啊就要遭這邊的立刀或兩把刀所害。成都人不貪,不管是大錢和小錢,如果你要叫他拼命,一般他們都不幹。因為他們深深懂得,剛才説的生産與生活,掙錢與用錢,成都人絕不會做那種瓜娃子,叫做什麼瓜娃子呢?上半輩子為錢拼命,下半輩子拿錢養病,這樣的人算白活了。
今天,成都人常挂在嘴邊的是“會休閒的人才會工作”,“不為幾個小錢要了命”。“錢多也喝茶,錢少也喝茶”;“當官也喝茶,百姓也喝茶”。許多外地人到了成都,都會被這濃郁的民風所感染,壓力消減,身心放鬆。這對於在競爭激烈的商品社會裏為追求財富的最大化,不惜戕害身體、甚至毀滅生命的現象來説,是多麼有益的警醒。
我們常説的人民快樂和幸福,是需要時間和空間的,也就是説需要觀念和場所。在這小小的茶館裏,人們聽著、看著、談著、品著。品味著休閒、品味著文化,也品味著親情、友情和愛情,沒有壓力感、沒有緊張感、也沒有卑微感,品到深處,是生活的溫馨和溫暖,安寧和穩定,是人間的真情和滿足感。體現著對人生追求快樂和幸福權利的尊重,體現著對生命的尊重。
在成都的歷史上,國運興則茶運興,茶運興則民安樂。
一個壓力過大的人群,也許是社會不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茶為魂的休閒文化,它既俗又雅,既古又今。它不僅注入到民俗民風裏,還深深浸透在倫理道德之中。
成都的茶道,離不開龍門陣,也就是北方人所説的“侃大山”。民眾也正是在寓教于樂的歡笑聲中,參與了沸騰的現實生活。
不僅如此,成都人還從茶館龍門陣裏,感觸到了那遙遠的歷史記憶。
人們在這茶館裏聽到的,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悲歡離合的歷史故事,還有那深刻的前車之鑒。
這是成都城區保存下來的老街,在清代是八旗子弟居住的地方。當年和今天,這裡都有很多的茶館。這位小茶館的老闆,就是在這裡聽著龍門陣長大的。
採訪:成都 寬巷子永興茶室老闆 宋仲文
在我的生活裏面,從小很多知識都是很早以前在茶館裏面聽到的。聽評書啊,擺龍門陣啊,在這個氛圍裏面長大,給了我很多知識,也給了我很多生活的感受。少城在清朝是滿族的地方,大部分這個地方住的是八旗子弟,他們的駐軍,他們的駐地。這些八旗子弟在100年前他們的生活都很休閒,喂鳥、栽花、遛狗什麼的,都過得非常得舒坦,他們追求好像追求過於追求生活的舒適,把很多事情該辦的都不去辦了,把國家也忘了,朝廷也崩潰了。這好像歷史上有這種事情,你看我們現在這些老成都人來這邊休閒,和以前不一樣了,他們都是把自己的事情辦完了,用業餘時間啊,幾個朋友來這喝茶、聊天、擺龍門陣。
善於休閒的成都人,不僅休閒沒有誤工,更沒有誤業。他們緊追著時代的腳步,把今日成都城打造成了中國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制高點,並把成都歷史文化的這一優秀遺産,當做一種寶貴的資源,把休閒文化融入了經濟發展的框架之中,使休閒産業成為了成都的支柱産業。
| |
成都得天獨厚,是休閒和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城市。全市十區四市六縣,處處有景區。有人説,你閉上眼睛站在成都市中心,向任何一個方向走去,都會走到一個著名的旅遊勝地。
採訪:經濟學家 楊帆
現代化的商業競爭是很激烈的,壓力很大,所以呢,人的精神會産生緊張、焦慮和心理疾病。我們看到成都市的城市發展過程中,歷史上的傳統文化、休閒文化不但沒有受到壓抑,反而呢,在經濟建設過程中形成了一個休閒産業。這樣就比較好地處理了社會和經濟、文化和諧發展。我覺得成都市的這個經驗對於中外的城市建設是有借鑒意義的。
在經濟全球化高速發展的進程中,一系列社會現代病嚴重困擾著西方社會,一個高度發達的現代城市,休閒是它的重要功能。西方一些以休閒娛樂為主的城市迅速增多。
他們逐漸把目光轉向了東方哲學。探索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奧秘。
源於道法自然的太極拳,越來越為世人所喜愛。它剛柔相濟,天人合一。成都人的祖先就曾用道法自然的科學觀,創造了驚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今天,它又被用來認知人類生命的自身。
當這些外國友人來到中國,走進成都的時候,令她們關注和興奮的,還是這些蜀文化中的茶藝,和茶道。
當她們在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欣賞中得到美的享受時,當她們在舒緩的吐納中身心和諧、通體舒暢的時候,是否品出了“道法自然”的味道呢?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