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天府的記憶《在水一方》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04日 15:24 來源:CCTV.com

  都江堰之水,是祖先留給後人的一條記憶之河。這河水裏,深藏著無數已經流去的歷史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對抗戰大後方的重鎮成都先後進行了17次瘋狂地轟炸。這些轟炸機大多數都是從當時灌縣的上空進入成都的。可是,這些侵略者卻沒有向對成都地區至關重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投下一顆炸彈。

  這不是他們的疏忽,他們也不是不知道這個戰略目標的重要性,而是因為他們明白,這個灌溉著幾百萬畝良田的都江堰是沒有大壩的。即便是扔下幾十噸炸彈,對這個世界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的破壞也是難以奏效的。這部凝聚了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經世傑作,不但灌溉了天府之都,還在戰爭中保護了自己。這裡是大道無形!

  這個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坑,吸引著無數的中外遊客,可是很少有人想到,這個距成都千里之遙的古秦國遺跡,卻掩藏著另外一個與天府之都相關的歷史秘密——

  當年,秦始皇能夠統領當時世界上最為龐大的百萬軍團,平諸侯,掃六合,統一中國,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有都江堰澆灌的成都平原,作為秦國富饒的大後方、大糧倉,有力地支持著秦始皇完成了他的千古帝業。

  都江堰是戰國時代秦國修建的,那麼,兩千多年前的秦國,怎麼會想到在連綿險峻的秦嶺之南、千里之外的蜀國之地修築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利工程呢?

  當時,在剛剛崛起的秦國,縱橫家張儀就向秦始皇的祖父秦惠文王這樣描繪了成都平原的富庶——

  採訪:儒學專家 張祥平

  秦逐漸崛起之後,秦惠文王當他執政之後,他這個志向就越來越大,想要兼併天下。在這種情況下呢,為了與中原發達的農業文明相對抗,他就開始尋找也能夠進行農耕的很多的區域,其中呢就到了這個成都平原當然就是一個很好的地方。經過武裝移民,置郡,這時候就開始具備條件了。但是呢,如何把這個成都平原真的變成他這是一個大後方,那還需要發展農耕。發展農耕就需要一個,這個一個是水,一個是土地。土地沒有問題,但是水害,岷江的水害呢是比較嚴重。由於當年商鞅變法,鼓勵耕戰的政策,激勵了地方官員,去想辦法去來消除水害,變害為利。

  我們今天可以推斷,秦昭襄王為能選擇一個既能治蜀、又善治水的蜀郡守,是頗動了一番腦筋的。最終,一個書寫歷史的人,向我們走來了。他,就是用我們今天的話説,是“既有執政能力,又是技術權威”的——李冰。

  肩負著秦國軍事戰略目的的李冰到任後,就跋山涉水,遍訪水情,遍訪民情。

  蜀地的山山水水,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用驚人的智慧和整整一生的時間,率領成千上萬的民眾包括他的兒子,修建了這一水利工程的曠世傑作。


  面對兇猛肆虐、常年禍害成都平原的岷江之水,李冰父子既沒有修壩來堵,也沒有填江去截,而是順水情而築、依山勢而鑿,他們用道法自然的疏導之法,在都江堰的渠首修建了著名的三大工程。

  它的第一大工程,就是這神奇的魚嘴分水堤,它將岷江上遊的洶湧之水四六分成,在旱季6成分入用於灌溉的內江,4成分入用於排洪的外江,而在洪水季節,則6成導往外江,4成流往內江。這魚嘴的建成,使成都平原免去了洪澇之災,又得灌溉之利。

  飛沙堰,是它第二個神奇工程。世界上任何一項水利工程,最大的天敵就是泥沙淤積。都江堰之所以能暢流兩千多年,就是得益於這座飛沙堰,在洪水季節,它竟然能夠利用洪水自身的巨大力量,將成噸的巨石和大量的泥沙排向外江。

  這個形如瓶口的水道,被稱為寶瓶口。這是都江堰三大工程中最艱巨的一項工程。引岷江之水到成都,必須在玉壘山上打開一個缺口。讓後人難以置信的是:在沒有炸藥、沒有電鑽、甚至連鋼釬都沒有的戰國末年,李冰是用什麼辦法打通了這如磐的巨石之山呢?

  火,是火!李冰竟然用大火燒紅岩石,再用來自岷江上遊的雪山之水潑澆巨石,用冰火相激的自然之法,使堅硬的岩石紛紛斷裂。

  李冰父子率領民眾,僅開鑿寶瓶口工程,就用了整整八年時間。

  今天,我們站在這裡,不僅驚嘆古代先人以無比的堅韌戰勝了這工程的曠世艱難,更驚嘆他們兩千多年前道法自然科學觀的智慧高度。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僅平息了岷江水患,還增加了農田灌溉面積近百萬畝。真正使成都平原成為秦國的大後方、大糧倉。

  晉代的《華陽國志》這樣描繪:“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採訪:成都學者 流沙河

  李冰治水這個中間我覺得就很有道理。今天還留下來的這個都江堰,正是古代一種了不起的物質文化。就包括了那個時代的自然科學、水力學、流體力學,什麼都包含在裏邊了。但是與此同時也包含了一種精神文化,這種精神文化就是治水的這種執著精神。

  1974年3月3日,當民工們按每年慣例梳理岷江河道的時候,一個驚世的發現呈現在他們面前……

  採訪:都江堰市原文物局副局長 鐘天康

  這個李冰石像就是我發現的,就在那個橋墩下邊。當時民工下班回來,他們談論上午工作的時候在橋墩下面挖到一個大石頭,就像是一個方墩子,不知道是啥東西,又像是人,又不像是人。因為我是搞文物的,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心裏就很敏感,一下子就緊張起來,茶也沒喝,拔腿就跑,因為他們當時説下午可能要把它炸掉。後來我跑到河邊一看,確實是一個人的頭,就趕緊用吊車把他吊起來,吊車吊起來以後,用水洗乾淨,我發現中間有三條字,中間那條字這麼寫的:故蜀郡李府君諱冰,李府君諱冰的話就是李冰。

  當這個消息傳出後,深受感動的百姓們紛紛從四面八方湧來,對這座石像瞻仰和膜拜。


  這塊出土的巨石,帶出了深埋的歷史記憶。史書記載:李冰修好都江堰後曾給自己雕刻了石像,但是,這石像並不是為了供後人瞻仰和祭祀,而是置於江中,作測量水位之用,此舉也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測量水位的水則。石像後來被洪水衝沒。這座石像是漢代重刻,被後人置於江中的。

  在等級制度極為森嚴的秦王朝,作為一個蜀郡守,他死後的位置應該進入殿堂,而他,卻決定將自己置於水中,手持鐵鍤,永遠監守著滔滔不絕的岷江之水。這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是一個多麼驚世駭俗的壯烈之舉。

  採訪: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田人隆

  在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完成了以後,李冰本來可以向國君交差了,但是這位能幹的地方官員,深知百姓疾苦,不唯上,而以民生為本,他繼續帶人完善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在樂山、石亭江、青衣江等地疏浚了好多河道,而且創造了引水結合的辦法,在渠邊挖了好多蓄水池,以便在乾旱的季節,栽種秧苗之用。他做了這一切是為什麼呢?就是為了老百姓。

  李冰還引都江堰之水至成都,分為左右二江環繞成都城,並在江上修建了七座橋,方便百姓生活。

  李冰這位蜀守的所作所為,把“為民”這兩個字寫向韆鞦萬代。

  歷史的記憶證明,他是一個廉吏,一個私利薰心、蠅營狗茍的貪官是不可能有時間、有心智營造這樣宏偉的水利工程和如此關注百姓疾苦的。他平生沒有留下任何個人遺産,但是他卻為天府之國、為中華民族留下了一筆最偉大的遺産,

  那麼,這筆遺産究竟向後人昭示了什麼?

  進入都江堰景區,踏上這條寬闊的堰功大道,這裡供奉著自李冰修築都江堰後的2200多年裏,歷朝歷代治水有功的官吏。他們大部分是蜀地的最高行政長官,又是興修水利的專家,作為一方的執政者,他們在深刻認識到水利對於農業、民生和社會穩定意義的同時,更是領悟了都江堰“道法自然”的科學觀和以民為本的人文精神。

  他們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諸葛亮。

  採訪:巴蜀文化研究專家 袁庭棟 教授

  諸葛亮治蜀的一個大事是提倡農耕,要抓農耕,其中最大的一個事情是抓水利,抓水利最大的事情就是維護都江堰,在歷史上諸葛亮第一次派了1200人長期駐守和維護都江堰工程,也是他第一次在都江堰設了專門管理都江堰工程的堰官。這個傳統一直流傳到後來。

  在成都就在這個位置。當年諸葛亮曾經修了一道長堤,叫九里堤,來防止洪水的侵蝕。九里堤在幾十年前還可以看到它的遺址。近年因為城市的發展,遺跡見不到了。但地名還在,而且還修了一個小遊園,就是這個九里堤南園。

  諸葛亮治蜀,政績昭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了李冰治水精神的深刻啟迪和影響。在成都平原,了解了水情就是了解了民情,治理了水情就是疏導了民心。而能夠疏導的根本,就在於體察民情,了解民心,順應民意。其疏導之法的精髓就在於:不是堵、不是圍、不是截,而是導,而是開,而是放。

  李冰之後的治蜀者們,常常奉李冰的治水經驗和他的人文精神為執政理念——

  唐代的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高儉,在都江堰的主渠道上第一次開鑿了一條條用於灌溉的支渠;

  元代的四川肅政廉訪史吉當普,為都江堰每年的歲修,建立了最省民力和最有實效的制度;

  明代的四川水利僉事盧翊,在江底發現了相傳為李冰留下的鐵板,鐵板上刻的這六字訣,為後人總結治水經驗開了一條新路。

  就連後人稱之為昏君的宋徽宗,也不能不受到這種傳承的影響。

  採訪:四川省文史研究館 館員 馮廣宏

  宋朝的法律,是不允許民告官的,但是在宋徽宗那個時代,他就下了一道公文,如果有人啊在都江堰管理方面有貪污有腐敗行為,那是可以允許老百姓告官的。你看宋徽宗呢在歷史上呢大家稱為他算是個昏君吧,但是他知道都江堰是牽涉到國計民生的一個大事。因此他允許民告官,就説明他對這一點還是有清醒認識。

  不可否認,李冰精神的傳承,形成了一座精神的都江堰,有形和無形地影響著歷朝歷代的治蜀官員和民情民風。在歷史上,成都平原官民之間的衝突比別的地區相對較少、社會比別的地區相對穩定,莫不與此有關。

  都江堰,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史上最完美、最科學、最先進、獨一無二的無壩引水式引水樞紐,也是全世界惟一的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的奇觀,同時,都江堰精神,也依然強烈地照耀著今世今人。

  這裡每天遊人如織,紛紛攘攘。這些留言簿,記下了他們的感觸、感慨和感嘆。

  都江堰所飽含的民生思想和道法自然的科學觀,已成為巴蜀優秀歷史文化精神的一個寶藏,它不僅是成都的人文精神之源,在更為廣闊的土地上,會有更多的後人,讓自己的心靈隨著這如明鏡般清澈的江水,去疏導那些尚被泥沙淤積的角落。

  和都江堰同期修建的世界古代水利工程,如今全部都變成了廢墟。它們曾經滋養過的土地,如今已變成了千里沙漠。

  曾經燦爛輝煌的古樓蘭文明,它的消失就是緣于孔雀河的水源枯竭。

  只有中國的都江堰一枝獨秀,在世界水利史上創造了空前的奇跡。1949年12月,成都剛剛解放,新成立的軍管會就在財政極為困難的情況下頒布了第一號令:“歲修都江堰”!在全體軍民兩個多月的奮戰下,十幾年未修繕的都江堰在新中國的建設聲中開閘放水。

  如果説,都江堰工程是一個需要百代相承,不斷維護、完善和開拓的水利工程。那麼,李冰在都江堰所引出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存的可持續流淌之水,更是一個需要世代解讀、弘揚光大的宏偉篇章。

  幸福的天府人,擁有這樣一筆文化遺産,擁有這樣一份人文精神,是他們最寶貴的財富和光榮!

  古長城與都江堰同是建於秦代的偉大工程。如果説,長城今天變成了一曲凝固的音樂,它的存在主要是讓旅遊者們解讀它那宏偉的音符;那麼,都江堰卻是一首至今激蕩著造福於民旋律的動人交響詩,它讓今人和韆鞦萬代的後人永遠吸吮著它那不盡的乳汁。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