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億六千萬年前的造山運動中,形成了四川盆地特殊的地貌結構。它北依秦嶺、南靠雲貴高原,西臨雪山和西藏高原,東向長江三峽,這個巨大的盆地,只有一個夔門出口,而成都,正在這個盆地的中心。
| |
兩千五百年前,中國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將都城從廣都樊鄉——也就是今天成都的雙流縣,向北邊一片山水環抱的平原地帶動遷,並在那裏大興土木,構築城池。崇拜先王的執政者們,模倣前賢的用意,給這個新生的都府取名為——成都。
從這時開始,中華民族的版圖上,誕生了成都這個名字。從此,成都整整延續了2500年而未更其名,在中國古老的大、中城市中,既未更名、又從未遷徙的城市,僅此一座。
這是戰國晚期留下的“成都”二字,曆盡滄桑一直未改,延續至今。
這個剛剛誕生的蜀國首府成都,恰恰處在地球北緯30度線的南側,而正是這條緯線的兩側——多少年來,一直是中外專家學者一個未解的巨大謎團。
一系列世界奇觀或難以解釋的現象都出現在這裡:埃及金字塔,北非大沙漠,蘇伊士地峽,喜馬拉雅山,三峽,長江入海口,密西西比河入海口,百慕大三角區;還有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佛教和道教這五大宗教,也都發祥在這條神秘緯線的兩側。
那麼,中國的成都呢?
首先奇特的是,處在北緯30度線兩側的地區,大都炎熱少雨,甚至是無垠的沙漠。而成都平原卻是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山清水秀、一片翠綠。當宇宙和大自然造就成都險峻閉塞的地理環境的同時,也賜予了它驚人美麗的妙水奇山。
更為奇特的是,自有文字記載以來,成都的自然災害要遠遠少於其他地區,無論是洪災、旱災、風雪、冰雹、蝗蟲還是地震。
這,真是一個天造的天府。
然而,奇跡不僅僅來自於我們無法解釋的宇宙和大自然。
採訪:三星堆博物館講解員 祝晶晶
這幾塊石頭就是從三星堆遺址的北端鴨子河出土的,他們都是些玉石的原料,古人們認為美石為玉,凡是漂亮美觀的石頭他們都認為是玉.它之所以非常珍貴是因為它表面上有非常明顯的切割痕跡,比如你看這一塊,這塊裂痕呢,就非常明顯了,因為在幾千年前,那個時候沒有鐵器,它是用什麼方法加工的呢,一直到現在我們都沒有辦法解答了,這或許呢又是三星堆的一大疑團了。
1986年,距成都只有38公里的三星堆,一夜之間為全世界考古界所矚目,三星堆出土的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絕世珍品,改寫了中國文化的歷史,又給世人留下了許多新的謎團。
奇跡遠沒有結束,距三星堆遺址發現不到15年,一支開發樓盤的建築隊,在成都市2環路和3環路之間用挖土機撞開了金沙遺址的大門,再一次震撼了世界。
採訪:成都博物院院長 成都考古所所長 王毅
這就是我們正在發掘的金沙遺址。我們整個金沙遺址範圍分佈非常廣,達4到5平方公里。在磨底河北邊是宮殿遺址,我們這個地方是祭祀區,4到5平方公里,有宮殿區、有祭祀遺址有墓葬區,它表明這個地方是一個古代的一個非常非常的重要遺址。我們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大量的金器,我們認為這個地方,就是古代蜀國的都邑之一,那麼成都,過去我們認為是2310年的建城史,那麼金沙遺址一下把成都作為古代蜀國的都邑歷史推前到距今3000年,在距今3000年的世界上,我們認為這個文明在當時世界上是一個非常高度發達的文明。
三星堆文化和金沙遺址的發現,不僅把巴蜀的古代文化史向前推進了近千年,還向我們描繪了一幅與公元前 500多年前的古巴比倫、古埃及、古羅馬同樣繁榮昌盛的生動景觀,而她的文化藝術成就,更是獨樹一幟。
採訪:金沙遺址博物館保管部副主任 王方
這件器物就是成都市2001年挖掘出土的太陽神鳥金箔。它的厚度只有0.2毫米,但是它的重量達到了20克,那麼這件器物呢是3000年前古蜀人創造的一件非凡的藝術品,它有豐富的文化的內涵,然後它有高超的黃金製造工藝。那麼這件器物它反映了古蜀人對太陽、對鳥的崇拜。
是啊,在鐵器尚未出現的三千多年前,巴蜀大地的先人們是用什麼方法和工具,打造出了如此眾多而美輪美奐的飾物呢?
這是一棵通高3點96米的青銅神樹,它的底座象徵神山,樹榦代表連接天地,樹上的這條龍代表連接天地的交通工具,而這些象徵生命的鳥,則表達著對樹的崇拜。在同一歷史時期,古印度、古埃及、古羅馬和古希臘,都出現了大量樹的圖騰,這説明,古蜀先人們所表達的直達天庭的嚮往和所營造的充滿神秘氣息的氛圍,與當時歐洲的神學生命觀——異曲同工。
成都,作為一個年輕的生命,一誕生就開始了它迅速的崛起,從我們今天看到的這些可以理解和不可思議的物證中,可以肯定地説,成都的先人們在她第一次崛起的過程中,克服了連我們今天都難以想象的巨大困難,甚至表現出了我們今天還達不到的驚人智慧。讓我們不禁慨嘆:我們並不都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而常常是在他們的腳下。
我們驚嘆的還不僅於此,大自然雖然賦予了成都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卻也留給了它極為惡劣的地理交通條件——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成都四週綿延絕頂的崇山峻嶺,幾乎就是一個先天封閉的自然屏障。
可是,這些可能是來自異邦的産品、外來的文化和當地的融合創造,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物通人和的繁盛景象。都江堰的灌溉之利使其物産豐饒而不知饑饉。經濟、文化的高度發達,孕育了先秦時期的古蜀文明和漢代蜀地文明。
在中國封建社會全盛時期的唐宋600年間,成都成了一個在經濟文化上領先於中國其他地區的城市。它不僅成為中國古代萬里長江的第一城,還成為了漢唐時期南方和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這一時期,北方的移民大量進入成都,使成都的人口僅次於長安,成為漢代的“五都”之一。
我們不禁驚嘆,在這樣一個“其地四塞,山川重阻”的盆地,她靠什麼成為了中華民族長江上遊的古代文化中心,又怎麼會成為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
成都的命運,與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從漢末以來,戰火烽起、諸侯混戰,使大半個中國陷入了一片戰火之中。
但是,這裡又出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在中原經歷了一次次浩劫的時候,巴蜀大地卻顯得相對安寧和祥和。
然而,成長中的成都畢竟無法、也不可能在一個大動蕩的國度裏。永遠保持著世外的安樂。
公元1236年,國內的戰爭終於衝破了成都脆弱的城池。
採訪: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于述勝
歷史上成都遭受過幾次重大浩劫,宋末元初的時候,那裏發生了長達50年的戰爭。到了明末清初,又發生了一次長達80年的戰爭。僅僅是張獻忠率領軍隊攻入成都的時候,就屠城三日,再加上瘟疫流行,饑荒嚴重,所以成都的人口銳減,一片荒涼。
成都,第一次陷入了沉淪與衰敗時期,在長達400年的時光裏,文苑藝壇一片蕭瑟,中華大地蜀人無聞。
成都人口在唐代曾高達58萬,到了明代,只有9萬人。1647年,清軍攻下成都後,清政府管理四川的官衙,也只能暫時設于閬中,而不能設在成都,因為當時的成都,既沒有一間房,也沒有一個人。
採訪:四川客家海外聯誼會副會長 陳世松
文明古城的成都已經變成了一座空城。根據新中國成立以後的調查,清代以前的建築已經全部毀滅。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些成都的文明古跡,基本上都是移民入川以後所重建的。
於是,在清政府一系列政策的鼓勵下,中國歷史上持續近百年的最大規模的移民浪潮開始了。來自全國17個省區的移民,攜家帶口,浩浩蕩蕩涌向蜀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湖廣填四川”。
成都,成為了一座名副其實的移民城。
成都,再一次敞開了她那巨大的胸懷,並在幾乎來自半個中國的新移民們鼎沸的人聲中,開始了她的第二次崛起。
在短短的100多年間,成都地區便承上啟下的迅速恢復起來,它不僅完整地承繼了長達3000多年的精神遺産,還汲取更為廣闊豐厚的外來思想與文化基因,開始了它新的復蘇、重建與成長。並在很短的時間裏,再度成為甲冠西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
成都一直持續到近代的第二次崛起,給世人印象最為鮮明和深刻的,還是她對古代文化成果的繼承和發揚。
這,又是一個歷史的驚嘆!
這是道教的發祥地之一——青城山,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産。
這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道教宮觀——青羊宮,宮內保存的道教主要典籍《道藏輯要》為全國僅有。
這是在唐代號稱全國第一大佛寺的大慈寺,舉世聞名的高僧玄奘在赴西天取經之前,曾在此沉冥修煉。
這是全國最大的供奉“天下第一名相”諸葛亮的武侯祠,千百年來不斷的濃郁香火,映襯著中國百姓的民心所向。
這是名揚四海的杜甫草堂,詩人杜甫正是在這裡——奠定了他詩聖的地位。
在清代前期大移民以後,由陜西移民帶進來的大曲製造技術,釀出了今天被譽為全國第一的川酒大曲。
這是在清代前期的大移民之後才逐漸發展形成的川菜。
川劇是清代前期大移民後,由5個省的地方聲腔而創造出的,人稱“5腔共和”。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聽到的、嘗到的和感受到的,並已經輻射到整個中華大地的巴蜀之風、川味特色,皆興盛于她的第二次崛起。
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遷徙與移民,是人類生存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不錯,中國的許多城市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移民與遷徙。但是,像成都這座移民城市所表現出的驚人的文化創造力,卻是為數不多的。
成都,究竟靠什麼樣的智慧和精神特質,使之具有如此巨大的再生力?她又是靠什麼特有的精神遺産,使她在中華民族近代並不安定的社會中,成為了一個相對穩定和富庶的大後方?
在這些後來的歲月裏,儘管巴蜀大地有著層巒的天然屏障,儘管成都城有過兩次頑強的崛起,但在整個中國的近現代史中,她的命運不可能不與我們這片飽受磨難的國土血脈相連。
無論她多麼希望如她第一次崛起時那種相對的安寧和長期的富庶,也無論她多麼渴望保持她第二次崛起時的全面的復興和文化的重建,她最終還是在後來的歲月裏與中國其他兄弟省份一道,走過了我們剛剛經歷過的從前,也在這一次次巨大的隱忍之中,積蓄了更大的能量!
公元1979年,深受巴蜀文化浸泡的鄧小平,重新登上中國的政治舞臺,用他那濃重的鄉音發出了這樣的聲音: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進。
| |
中國,開始了她有史以來最大限度和規模的開放與發展。成都,也開始了她第三次的崛起。僅短短的25年,我們不由得再一次發出了驚嘆,一個在開放之初沒有享受任何特殊政策的西部省份,一個遠離海洋的典型的內陸城市,今天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竟是這樣一片活生生的現實:
我們説,文化是生産力的先導,一個地域性群體領先於其他地域性群體,一定有著她獨有的精神特質,一個開放而多元化的社會,將會給人們挖掘和傳承優秀的歷史文化以更為廣闊的空間。
成都,是建國後被國務院確定的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那麼,成都優秀的歷史文化,究竟向我們昭示了什麼?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