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 深埋湖下的寶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04日 14:58 來源:CCTV.com

  這是2004年9月廣東陽春拍賣行的拍賣會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買家紛紛趕到陽春,競買的場面異常火爆。

  是什麼吸引著天南地北的買家呢?又是什麼標的物讓這些買家一次次舉起手中的牌子,這就是陽春的孔雀石。

  90萬一次、90萬二次、90萬最後一次!一塊石頭拍出這樣的高價,拍賣師卻習以為常。

  採訪:楊世輝 陽江市陽春拍賣行拍賣師

  “買石頭的人很多,來自國外、國內,香港、澳門,大家都是參加競買,有些老闆是開小車來,有的坐飛機來, 很多人來。我們一天拍賣石頭有時成交價可能兩百萬、三百萬的都有。”

  這位先生花九十萬買到手的並不是什麼稀世珍寶,而是産自陽春礦山裏的一種礦石,當地人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孔雀石。孔雀石古代叫做“綠石”,由於它顏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點的綠色,所以人們俗稱它為孔雀石。在中國孔雀石與大理石、太湖石、雨花石和英石被列為“5大名石”。

  在陽春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説:美麗的孔雀姑娘愛上了陽春的小夥子亞文,私自下凡與亞文結為夫妻,因為觸犯天規,被玉皇大帝壓在大山之下,化作美麗的孔雀石,石菉是陽春孔雀石貯藏量最多的地方。七十年代初每天都會從這裡挖出一車車孔雀石,直接送進煉銅爐,今天,昔日的礦坑變成了一汪碧綠的湖水。

  那麼這孔雀石是怎麼形成的呢。

  採訪:鐘耀清 地質工程師

  “這是一個石炭岩銅礦,它這個形成年代的地層是石炭紀的,地層中的碳酸鹽跟石灰岩體産生膠著,形成膠帶後,産生硫化銅,那麼硫酸銅溶液是溶于水的,大部分在地表隨流水流走了,剩下那一部分呢,硫酸銅溶液在微鹽中,好像這邊是碳酸鹽的微鹽,本身上裏面含有方解石、白英石,那麼硫酸銅溶液就跟膠帶形成孔雀石。”

  陽春是中國華南地區地質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由於億萬年前的地殼運動,使這裡形成了許多熱液性中小型礦脈。這些礦脈大多數屬於鐵、銅共生型礦脈,這樣的地質構造為孔雀石的形成,創造了天然的條件。石菉就處在陽春礦床最密集的地方,由於孔雀石是在億萬年中滴化形成的,石菉的地下水資源又非常豐富,因此特別適合孔雀石的生成。

  陽春孔雀石的開採是從1966年開始的,當時在石錄探明了礦藏量達一百萬噸的銅礦,孔雀石是作為煉銅的礦石,被人們從百米的地下挖出來的,當時,陽春人並不知道孔雀石還有收藏價值,據當地的老人們講“當年銅礦開採最紅火的時候,孔雀石在礦上到處都能撿到”。

  孔雀石是與含銅的礦石共生的,所以,有孔雀石的地方一定會發現銅礦的身影,而且雀石本身含銅量就有57%左右,所以在古代,人們除了把孔雀石加工為石器外,還把它直接作為冶煉青銅的原材料。工匠們在煅燒孔雀石時候加入錫石,溫度達到960度熔化時,會冒出一股青白之氣--這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成語“爐火純青”的本來意義。

  早在東漢時期,石菉就開始進行銅礦的冶煉,如今在這裡仍然可以找到大量了古時人們冶煉銅礦時留下的爐渣。在陽春境內曾出土了五面銅鼓,其中就數1979年在石菉蟹地村出土的銅鼓最大,象徵雲雷和太陽的花紋遍佈鼓面,見證了陽春古代發達的冶煉技術。

  石菉銅礦的開採從東漢一直延續到今天,石錄銅礦是1998年才停止開採的,原因是挖到一定深度,地下水噴涌而出,眼前的湖面,就是當年的石錄採礦場。

  採訪:鐘耀清 地質工程師

  “那麼最深現在礦湖最深處是負64米,一般是在負48米,是這麼一個情況,原來礦湖這一塊就是一個露天採場,不是現在看到的一湖水,後來停産以後地下水涌上來沒有抽就形成這個礦湖。”

  銅礦變成了湖,沒被挖出來的孔雀石,又被深埋在了水下,或許再過幾萬年,當地殼再次變化的時候,它們才會浮出水面,然而,正是由於銅礦被水淹沒了,已經被挖出來的孔雀石,成了收藏愛好者們碩果僅存的收藏品。

  在陽春市中心廣場上有一塊亞洲最大的孔雀石,它高有2米,長2.45米,寬2.25米,重達9.7噸,澤翠綠,它是當年石菉銅礦的工人們,從五十米深的地下採集到的,由於外形非常奇特,工人們把它獻給了市政府,放在廣場上供全市人民欣賞。如今,在冶煉廠裏連一小塊孔雀石都找不到了,它們都被陽春人珍藏了。

  今天,孔雀石已經成了陽春人的驕傲,在東湖中路住著一位有心人,他叫張英祥。88年他在石錄礦場撿到了這塊孔雀石,當時有人想花500元買下這塊石頭,他沒賣,到今天這塊孔雀石有人想以380萬的價格買下來,但是張英祥還是不賣,儘管張英祥靠擺煙攤,維持生計,熟悉他的人,説他是富有的“窮人”,但老人説“它是我心中的信物,賣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孔雀石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竟能讓人堅守清貧?

  在陽春走進老百姓的家,就像是走進了地質博物館,只要説起孔雀石,每個人都能像地質學家一樣如數家珍,頭頭是道。

  採訪:廖正炎 陽春雅石根雕協會會長

  我們中國的孔雀石別的地方也有,海南島也有,海南島它的地質、它的水都不同,它有鹹味,我們陽春就沒有。湖北也有很多孔雀石,但顏色不同,湖北那邊乾旱一點,我們南方水分多一點,所以它的顏色很鮮艷。”

  陽春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兩億七千萬年以前,陽春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由於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高山隆起,海水退去,海底大量沉積的石灰岩被托出水面,使這裡形成了眾多美麗的溶洞,這些石筍是千萬年滴化而成的,其實,孔雀石的形成和溶洞裏的石筍成因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在地上的山洞裏,一個在百米深的地下。

  這樣美麗的孔雀石,在十年前並不為人們所認識,當年,老廖揀到一塊類似的孔雀石,有人告訴他,石頭有放射毒害,他連夜扔掉了,幾年後,專家説孔雀石放射毒害很小,他再去找他扔掉石頭的地方,那裏早已蓋起了樓房,如今,老廖已經成了研究孔雀石的專家了。

  採訪:廖正炎 陽春雅石根雕協會會長

  “這個孔雀石的特點呢,它是柱,一條一條柱,它的柱又不在上面,在中間它還有洞。這樣上面哪一層就保護它,不容易斷。

  現在老廖收藏了許多孔雀石中的絕品,2002年他帶著這些石頭去歐洲展出,展會上一位歐洲的收藏家看到他的石頭連連稱奇,並且告訴他,這些孔雀石比他在克裏姆林宮裏看到的孔雀石還要漂亮,這讓老廖驚喜萬分,回到陽者逢人就説。當初,他去歐洲展覽,沒人願意去,現在,只要老廖帶著這些石頭去參展,準有一群人願意跟他去,從此,他專門找孔雀石中的絕品收藏。

  採訪:廖正炎 陽春雅石根雕協會會長

  “它叫陽春白雪,好像春天雪要融化了,可是有一點綠走出來了,雪還在那裏,剛好是這種情況。孔雀石的花紋和質地是其他寶石所沒有的,陽春的孔雀石在形狀和色彩中獨具特色,人們從賞石中感悟大千世界的奇妙,就像是翻閱一部自然的奇書,這恐怕就是陽春孔雀石的魅力。”

  陽春人玩石頭的歷史非常悠久,人們最初收藏的並不是孔雀石,而是河溝裏的黃蠟石。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陽春從一片汪洋大海,變成了以山地丘陵為主的山水寶地。獨特的地理構造,為陽春提供了豐富的欣賞石資源。在陽春有名的欣賞石有臘石、青石和水晶石,其中黃蠟石品質和色彩最好。由於陽春水系發達,小河眾多,因此,在陽春的河裏經常可以找到臘石、青石,欣賞石。

  採訪:鐘耀清 地質工程師

  “黃臘石有一些特別黃,它形成的地質年代和環境不一樣。這是因為裏面鐵質、錳質渲染以後才有顏色,這年代追究起來就比較長了,是寒武紀早古生紀,起碼20多億年,起碼要經歷幾個地質運動。”

  在陽春山民們採石的歷史,已經有五百年了,當初,它們只是被山民們用來蓋房壘灶,清乾隆年間,廣東的一位大臣在陽春的村裏花五個銅錢買走了一塊黃蠟石,人們才知道這黃蠟石還有別的用處,這些就是産自陽春的黃蠟石,它們顏色純黃,表面較光滑,觸感柔和,給人一種玉一樣溫潤的感覺。

  每當假日,走進陽春的山裏,村落之間,小河溝裏,經常會碰到三五成群的尋寶人,他們尋找的就是黃蠟石,聽當地人説,現在一塊好的黃蠟石,可以賣到二十萬,就在這山水之間,不知藏著多少價值連城的黃蠟石,老廖家的房子就是他用撿來的石頭,賣掉後蓋起來的,天氣晴朗的日子,他們往往是三五個人帶上工具結伴同行,為了找到好的石頭,一天走上十幾甚至幾十公里是經常的事。就在這尋找的過程中,他們享受著石頭帶來的快樂。

  在中國,石頭收藏和欣賞形成的“賞石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過去的賞石,都是以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為主。今天在陽春家家戶戶都玩石頭,賞石文化早已飛入了尋常百姓家,談石論道,以石交友,在陽春街上隨處可見。現在陽春專門經營觀賞石的店舖有幾百家,石頭成了家家喜歡的裝飾品;

  俗話説“一片水土,孕育一方百姓”香港的張先生自己也記不清楚,這是第幾次來到陽春尋購孔雀石了。陽春人在感受收藏石頭的藝術品味的同時,也在享受經營石頭帶來的快樂。

  二十年裏不知有多少人來過陽春尋石探寶,在陽春隨著玩石頭的人,越來越多,陽春人在城裏建起了兩條別具一格的“奇石根雕街”,在一百多間佈置精緻的店舖裏,陳列著風格各異的奇石。在奇石街的店舖裏,不僅可以買到各種奇石,非常有趣的是陽春人還給一塊塊石頭上配了精美的底座。他們根據孔雀石的顏色與造型,在底座上雕刻上中國畫裏的山水、亭臺,使得孔雀石和其他奇石更加氣韻生動,意境深邃。

  石頭讓陽春人有了夢想與快樂,陽春人玩石頭,就喜歡自己動手,廖正炎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家的後院,被他改成了自己的製作間,平時和兒子一起加工石頭底座,製作出的底座除了自己收藏,還能賣個好價錢。給石頭配底座,在真正的玩家看來,那是手藝與藝術品味的體現,只有自己做出的座,才更合自己的心意,才更符合自己對石頭的理解。久而久之,玩出了很多高手。

  老張製作底座的手藝,在石頭街上家喻戶曉,過去,老張夫婦在山裏採石頭,由於河裏的石頭少了,張夫婦就逐漸轉行做底座,2002年一個外國友人請他做一個拳頭大小,有龍鳳呈祥圖案的底座,老張兩天就做好了,客人看了非常高興,又專門把他請到澳大利亞,在那做了一個一米多寬的底座,老張説“出國做底座,這輩子沒想過。”

  石頭街上的傳奇人物,要數黃欣了,他收集的石頭加起來有上千噸,在奇石街上有自己的店舖,2000年3月夫婦倆還辦起了自己的家庭奇石博物館。對每一塊石頭的來歷都是如數家珍:有幾年前就有很多人來看了,而且現在也特別多人來看這個石頭,因為這塊石頭形狀像一個廣東的版圖一樣的,非常地漂亮,從高處望下去,好像有茂密的森林層層疊疊的,我給他起名叫“廣東地圖”。

  黃欣夫婦對石頭的喜愛到了視如生命的地步。如今,黃欣共收藏陳列了500件大小奇石精品,一塊石頭,實實在在養活了一家人和一個富裕之夢,千塊萬塊石頭壘出了陽春的百年繁華,陽春山水文化節上,最吸引人的就是雅石根雕展了,開展前的一個月,陽春人就在家裏選出了最好的石塊,他們説並不在乎賣個好價錢,只要能上了展臺,就説明我的收藏有品味。

  採訪:黃大洋 澳門世界華人商貿聯誼總會

  “這裡確實蘊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孔雀石給我們一個很深的印象,很吸引人,我們到陽春必定要到這個旅遊點來參觀這個孔雀石。”

  今天,在陽春奇石越來越難找了也越來越珍貴了,儘管一塊石頭能賣到幾百萬元,然而,當人們把它作為信物,視如文化的時候,石頭已經被陽春人賦予了更高的精神品味,千百年裏,陽春人採石、藏石、評石、賞石,石頭早已經融進了陽春人生活中;石頭帶給陽春人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遠不是價格能夠計算的。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