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台州《活著的追求》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9日 16:24 來源:CCTV.com

  編導:馬翔宇 攝像:李小宇

  清晨,當一屢陽光照射在天台山上的時候,天台山下的小村落,開始喧鬧起來,孩子們在水塘裏嬉戲,農民們趁著天不熱早早的起床下地插秧,被村裏人叫做神人的梁少基這時候也忙活起來,不過他要做的不是幹農活,而是擺弄他的纖維藝術品,十年裏,每天如此。

  38年前,梁少基放棄了上海的都市生活,來到天台山下。當年,讓他來到台州的動機,只是這裡是盛産蠶絲的地方, 38里,他創造了纖維藝術的神話,梁少基的藝術哲學是“人的生命不可承受物質之輕”,對纖維藝術的追求,讓他既富有又貧窮。他把原始的蠶絲,用現代人的思維理念創作成作品,儘管在今天還不被台州人所接受,然而他的作品卻享譽歐洲。

  法國最著名的行為藝術家斯密特朗説,東方的梁少基深刻的理解歐洲的行為藝術概念,他給人帶來了精神上的享受。

  在台州,梁少基對藝術的癡狂令許多人佩服,走進他的家幾乎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十年裏,他走遍了歐洲,他創作的作品,被歐洲人理解為最原始的生命之舟,梁少基説他追求的是自然的物質和生命的完美融合,台州有他實現理想的土壤和環境

  歷史上,台州就有種桑養蠶的歷史,儘管台州的絲織業並沒有像湖州、杭州的絲綢那樣名揚天下,但是,台州種蠶的歷史和蠶絲的質量,在浙江,在全國,都是家喻戶曉的。從唐代以後一直到明清,只要走進台州的村村落落,到處可以看到養蠶的農戶,到處都可以聽到繅絲的機聲。養蠶繅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是台州人最主要的謀生手段。

  台州著名的生物學家朱洗,他是臨海人,林海在歷史上是很早就已經開始養蠶了,開啟了一個,中國説來是一個最早的一個,世界也是非常有影響的一個科學的項目,他是在上海,上海生物研究所是當所長,以後在上海工作。

  梁少基的精神生活是富有的,但是他的日子過的又非常平淡,和梁少基對藝術的執著不同,大多數的台州人都在忙著掙錢,台州是民營經濟很發達的城市,城市財政收入和百姓消費都排在全國中等城市前列,這裡是享譽全國的路橋小商品交易市場。每天都是人聲鼎沸。市場極其活躍,走進台州的外地人説.台州人把什麼東西都可以變成錢,每天早上五點,小商販們忙得不亦樂乎。當我們問他們,現在日子過的好嗎?他們説,現在忙著呢,沒工夫跟你神侃,台州人的勤勞和對生活的美好追求,表現的樸素明白。

  一天的營業額能有多少,營業額四五千,一天要四五千,好的四五千,差的四五百,一年十萬塊,十萬到十五萬這樣的。就這樣的店?就這麼大呀?幾平方米,六平方,六平方,台州人就錢,我沒有錢,是不是,台州人有錢是很多的。

  在台州李書福,可是大名鼎鼎的有錢人。他是台州人創造神話的又一個典型人物,這幾年,他年年入選福布斯排行榜。有了錢的李書福還是不太會享受,他説他的夢想是當詩人,搞藝術,就是在今天,他也只關心汽車的外觀造型是不是漂亮,其他事都交給別人去做,李書福説:“其實,我們是被窮逼的,台州的自然條件很差,四處都是山,當沒有路的時候,我們台州人就是鑽山打洞,也要闖出一條生活之路。”李書福在20年裏,開過照相館,做過小買賣,為人家送過貨,閒下來就寫上幾句詩,別人不願幹的事,他都動腦子,把它變成賺錢的好營生,

  我中學畢業以後為了有一份工作,我找來找去也找不到工作,所以自己買了一個照相機,就買一個照相機拍照,賺了點錢,一千塊左右人民幣,我想開個照相館,但是一千塊錢開個照相館有一點少,但是我還想辦法把它開起來,所以房子當時肯定造不起了,我們就租了一家,然後這個架子就是自己做,但是還有布景,布景我就自己畫,當然畫的不怎麼樣了,但簡單的可以,畫樹呀,畫一些草呀,畫一些水呀,就這樣,照相照出來也還是可以的,那個時候照相館還都是公家的,個體戶照相館我是比較早的,也不是第一家,但是像規模開的我那麼大的還是第一家。

  從照相館的小老闆到吉利汽車的董事長,李書福説,他每天都生活的膽戰心驚。儘管今天吉利汽車已經在全國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要想做的更大,在知識經濟的今天,沒有國際化的商業意識,吉利汽車不會走遠,也正是因為這樣,使他每天都有生存的壓力。只有高中文化的李書福,現在最熱衷的就是給青年人上課,跟青年人談生活的艱辛,成功的喜悅和對未來的憧憬。

  今天台州人的富裕在浙江是出了名的,二十年裏,台州人走過了一條艱辛的創業之路,20年後的今天,破舊的房屋早已不見了蹤跡,到處都是新起的樓房和琳瑯滿目的商戶。現代的商業氣息充斥著這座新興的都市。

  富裕了的台州人想著幹什麼呢, 這位老人叫吳子熊。從小是個孤兒,做了四十多年的玻璃雕花工匠,他創作的玻璃雕刻作品題材廣泛,融合了中西文化的藝術特徵,沒上過正經學校的吳子熊,,在50年的時間裏,專心致志的在玻璃上,創作著他所理解的藝術,他的作品經常被當做國禮,送給外國友人,他的玻璃雕刻藝術匠心獨到,雕花彩繪無所不能,生活中,吳子熊過日子非常節儉,就是這省吃儉用的吳子熊,投資1800萬元,蓋起了台州獨一無二的私人玻璃博物館。

  因為我這個藝術館現在還是剛剛開始,我這個藝術館現在整個土地15畝,15畝土地,建築面積是7000平方,整個投資1800萬元,現在還欠債不少,還欠了不少債,70歲以前再花八年時間,把債務還完,我想社會會回報我,家鄉會回報我的。

  儘管背著債務,但是吳子熊卻生活的津津有味,在他的人生字典裏,賺錢和雕刻藝術是同義詞,他説,賺錢是為了實現他的藝術夢想,他創作的藝術作品,融進了他60年的生命經歷和對藝術生活的理解。非常富有想象力,這些作品融合了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和西方的玻璃雕刻技法,每一件作品都是吳子熊生活中長期觀察創作出來的,這裡既有他的情感,又有他對生命的完美追求。每天,吳子熊都泡在他的玻璃藝術館裏,和工人們幹活,中午他和工人們一起吃著粗茶淡飯。生活中絕不浪費一分錢,吳子熊格外珍惜今天的日子。他説,今天的生活是他在過去不敢想的,和他的苦難經歷相比,今天的日子在他的童年那只是夢想。

  我從小沒有父親母親,兩歲母親去世了,十一歲父親死掉了,要飯,要飯要了三年,沒有吃飯好幾天,餓著肚子要飯,剛好13歲的時候,那天夏天有個解放軍呀,上尉呀,他敲著我的頭説,小孩子你沒有飯吃,你到我洗澡塘去,到部隊洗澡塘裏去,僅僅在大陳島三年的時間,在洗澡塘裏,幫人洗澡擦皮鞋,幫著軍人打水打飯,幹了三年,部隊給我吃飯三年,養我三年,我幫部隊做了三年,部隊教我學文化,學寫字,學畫畫,部隊很多不同的戰士教我,所以我在部隊中感到一種養育之恩。

  生活中的吳子熊是小氣的,但是他對部隊卻充滿了深厚情感,他徵集了80位老紅軍的字,刻出了毛澤東的詩詞《沁園春雪》,把這塊價值60萬元的作品,無償的獻給了國防大學。他説,人活著只要幹好自己想幹,要幹的事情就是享受。今天他把他的手藝傳給了兒子和孫子,過上了好日子的吳子熊,每天還是騎著自行車奔跑在台州的大街小巷。

  在臨海的一個街巷裏,有一位音樂老人,一輩子只幹了一件事,她的名字叫錢梅傑。已經82歲的老師,從18歲在杭州給學生上第一節課,一生都在教書。

  老人一生從沒出過遠門,最遠到過杭州,退休以後,老人找到台州群藝館希望為愛好音樂的青年教課。群藝館每次收費從每個學生兩元到後來的三十元,20多年裏,錢梅傑老師為群藝館掙下了40多萬學費,但是他卻一分錢不要,全部奉獻給了群藝館。她教過的學生,不少人成了特級教師,她説,一輩子不知教了多少學生,也沒掙過什麼錢,教書就讓她快樂了一輩子,活到了82歲

  生活為了什麼,一個人活著就是要工作,我記得80年的時候,浙江音樂就寫了一篇報道,寫了一篇報道講我的,一個人活著主要是工作,主要是工作呢,就要很好的學習,把工作做好,這才是人生的意義,有啥個意義呀,你想賺錢吃的好,穿的好,有的説玩的好,有啥意思呀,你本身的工作,你教學生都教不好,啥意思呀,所以我的人生觀非常簡單。

  今天,錢梅傑老師由於身體的原因,她已經走不出這個屋子了,她的路只有從床到鋼琴這一米遠,但是就是這一米之間,卻帶給人們無限的精神追求。就是在商品經濟的今天,人們為了掙錢而奔忙的時候,錢梅傑老師卻讓很多的台州人敬佩。其實,當人們在滿足了物質需求之後,感受精神生活的美好,仍然是人們依戀和憧憬的。

  20年裏,台州人蓋起了一座新城,對生活的追求也發生了全新的改變。每天李書福很早就會來到他的集團辦公室,開始創作他的藝術作品,在很貧困的日子裏,李書福説就是在街上撿張破報紙,他也能讀上半天,造汽車讓他找到了藝術靈感,這件作品實現了他的藝術追求,從開照相館到年産15萬輛吉利汽車,李書福説,錢再多沒有藝術,沒有思想和審美個性,這日子沒意思,吉利的成功,有他自己的智慧,也有他在生活中的個性思考帶來的靈感。

  我們這個路很差,都是那個石子路,對面來了個大貨車,他一晃馬上就跌倒了,這個摩托車打碎掉了,塑料的嘛,那個叫光洋摩托車,台灣的,偶然之間,我哥哥和弟弟呀,就去看那個摩托車,我還問呢,他們兩個給我打電話,他説書福我們開的這個摩托車,這個摩托車打碎了,外面這個殼,裏面看上去很簡單,回來以後,我去一看,我覺得也真是挺簡單的,那咱們決定做,將近一年的時間就把所有的問題解決,來的時候進口的一萬六一萬八,我們出來的話就一萬一,一段時間在全中國完全是遙遙領先的,一年就生産幾十萬輛,幾十個億的銷售額,利潤也非常好。

  當身價過億之後,李書福看的很淡,他説我只有43歲,造汽車是他實現人生理想的一種藝術追求,有時間,他還想當詩人,不低頭,不認輸,擦乾眼淚,堅持住,該受的苦,我來受,我的路我清楚,這是李書福寫的詩,正是這種個性追求,讓李書福開了汽車製造廠,又辦起了吉利大學。他説,只有他的作品讓人欣賞了,他的生活才會燦爛,每個人想的不過是追求完美而己。

  和李書福的追求完美有著相似之處的梁少基,依然在他每天行進的街上,追求著他的個性生活,當我們的採訪將要結束的時候,醫生告訴他,他被查出可能有胃癌,然而,他對病痛卻處之泰然,真的好像沒有發生一樣,依然在和我們津津樂道的談著他的纖維藝術。看著他的作品,他的興奮,他的沉醉,仿佛這就是他生命中的一切。

  這樣吊,要吊,這樣穿過去,這個是把民間的蓑衣變成現代的時裝,另外還有就是把這個棕櫚,利用棕櫚的一種它的松松的交叉結構,和那個絲線,用粗絲線也是松松的,這樣就混在一體了。

  梁少基説:人對生活的追求,其實就是把精神和物質渾然一體的提升到一個境界裏面,而梁少基的生活境界又是什麼呢?

  絲的意念已經不是過去那個絲綢之路的商土,而是一種文化,另外我用這個絲,這個蠶絲是作為人類的一種生命線來體現。

  細細品味人類生命的延續,其實也就像這絲一樣延綿不斷,飽含色彩和活力,飽含著美的執著和精神追求。

  和梁少基的精神追求不同,吳子熊的精神追求更多體現在對兒時的感傷,和今天的雕刻藝術之中,在蓋起了新的玻璃館之後,他把舊的博物館出租出去,讓進城打工的農民子弟在這裡上課,他説:聽著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他就是一種精神享受。每天,都有不少的孩子走進他的玻璃藝術館,今天,他的手藝已經被他的兒子傳承下來,兒子的作品也更加富有現代感和藝術氣息。和吳子熊對生活的追求不同,他的兒子,在追求藝術境界的同時,更加會享受生活。而吳子熊,對生活的理解又是什麼呢?

  有輝煌的時候,有鮮花的時候,也有苦惱的時候,要怎麼對待人生?所以我對人生就看的很淡,現在人們説你成功了,有那麼大的藝術館,你會享福了,享福,何年何月要享福,我要到70歲以後,僅僅做不動了,我的債務還沒有還完,沒有還完債務我就不能享受人生。

  在吳子熊的博物館裏,有一個棋盤,他説人生就像一步棋,他的成功在於為了吃飯,做起了雕刻玻璃的工人,進而成就了他的藝術。今天,當我們走進台州,感受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在這跳動的舞步之中,有外地人也有台州人,從中不難體會經濟發展為這座城市帶來的活力,人們在奔忙中來了又走了。人們對生活的追求,其實也就體現在每一天的平凡與忙碌之中。台州人説,我們的下一輩人,會比我們今天的日子過的更加美好。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