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文山 > 正文

文山《誰是花稈王》

央視國際 (2005年06月03日 16:19)

  編導:梁鋼 李璟 攝像:趙志偉

  這是一個苗族人的重大節日;這是一個苗族青年盡顯身手的時刻;那高高的花桿,凝聚了怎樣的民族情感?為什麼苗家世世代代都把它奉為圖騰?在今天,花桿下又要上演什麼樣的傳奇?第一代花桿王究竟會花落誰家?

  二零零五年二月初的一個早晨,文山州馬關縣持續著數日不斷的陰天,縣城的氣氛和街上的行人也持續著往日的平靜、恬淡。在縣城邊的小山包上,人們正在這裡搭建彩門。在彩門的另一端已經豎起了一根十余米高的木桿,這場面又似乎有著一種不同尋常的意味。

  馬關縣有眾多的苗族人口,現在離苗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花山節已經沒幾天了,馬關的人們已經開始了節日前的準備。

  花山節的慶典場地正是這處搭建中的花山場,它的核心位置就是這個苗族人的精神象徵——花桿。這裡將是花山節所有活動的中心。

  在縣城之外,居住在群山中的苗家人也同樣為節日做著準備。這座村寨叫磨槽彎,村中的小廣場裏,小夥子們正在花桿上爬上爬下。

  爬花桿是花山節裏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歷來也是苗家男子錶現勇氣和力量的活動。磨槽彎村的爬桿技藝是遠近聞名的,老馬在年輕的時候就曾是爬桿高手,不過此刻他更像個教頭,在不斷指點著年輕人。

  長期以來,爬花桿一直是花山節中的表演項目,為提高它的觀賞性,今年的花山節,馬關縣把它改為了比賽項目,並設立了相當於壯勞力半年收入的高額獎金,冠軍也將成為馬關歷史上第一個花桿王。這就是小夥子們連日苦練的原因,他們要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磨槽彎的爬花桿絕不是浪得虛名的。

  30齣頭的李開洪是村裏的傳奇人物。這些年來許多村裏的後生都拜他為師學習爬桿。説起比賽,李開洪有著絕對的自信。

  晚上老馬為參加比賽的小夥子們舉行了壯行晚宴。老馬告訴大家,這次比賽的花桿高達十米,比村裏的花桿高了兩米。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在五十秒內完成比賽。

  為激勵士氣,李開洪拿出了他當年參加全省表演賽時得到的金牌,這閃亮的金牌著實讓徒弟們羨慕不已。

  花山節就要到了,興奮的人群涌入了馬關縣城,他們共同的目標是花山場,苗族人習慣上把這個節日叫做“踩花山”。

  磨槽彎的小夥子們也來到了縣城,縣城對於他們是陌生的,但這裡有他們熟悉的花桿和無數的同胞。然而此刻,今年的花山節能否屬於他們還是個未知數。

  天氣依然是陰沉沉的,花桿下的喧鬧打破了空氣中的靜寂。祭桿儀式開始了。

  此時,那滿臉滄桑的老者,繞桿而行的男女,正在以他們特有的方式講述著這個民族不平凡的歷史,那連天的號角和鼓樂也把苗人的追思帶進了那個久遠的傳説。

  傳説中苗族的祖先是居住在中原的一個勇敢的部落,部落的首領叫蒙子酉,在一次部族爭戰中,部落被強大的對手衝散了。此時,蒙子酉帶著他的兒女在山頭立起了高高的旗桿,用它招集失散的族人,與敵人決一死戰。在戰鬥中飄揚的戰旗被敵方射斷,蒙子酉的八個兒子先後爬上旗桿,試圖重樹戰旗,卻都不幸中箭身亡。他最後一個兒子採用倒爬旗桿雙手射箭的辦法,終於插上了戰旗。在這場慘烈的戰事中,蒙子酉的兒女全部戰死在旗桿之下,族人也死傷慘重。

  戰後這個部落離開了中原,他們跨越黃河、長江開始了漫長的遷徙之旅。今天遍佈中國西南山區的苗族人就是他們的後代。

  儘管今天的人們還無法證實這個傳説在歷史上的存在,但千百年來,苗族人年年在那個傳説中的日子裏,豎起想象中的旗桿,並用倒爬桿的方式錶現苗家男子的英勇無畏。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一個民族的節日,而蒙子酉也一向被苗族人視為祖先。

  花山場洋溢著苗人的情愛;花桿下醞釀著勇士們的搏戰。什麼樣的歌聲最動人?什麼樣的風采最傳奇?來自磨槽彎的人們,將會以怎樣的方式證明自己?

  傳説是神聖的,花桿也是這神聖的一部分。因此,花山節的頭一個內容就是爬桿比賽,第一天進行的是預賽,最先上場的就是磨槽彎的劉加江。

  這是他第一次爬上十米的花桿,但他牢牢記住了五十秒這個數字。在一片掌聲中,他爬到了頂點,時間到底是多少呢?

  他也順利地爬到了頂點,時間是四十八秒。比磨槽彎的劉加江還快了近兩秒。這成績使磨槽彎的小夥子們不由得有些緊張。

  接下來的時間裏,磨槽彎的小夥子們與來自各村寨的選手輪番上場,各顯其能,花桿上躍動的身影似乎印證著那傳説中的英雄故事。

  就在這個時候,花山節的帷幕已經拉開了。如果説花桿前的氣氛是緊張的,那麼花山場的其他地方則是一片歡樂的海洋。

  舞臺上是專業歌舞團的演出,而舞台下則是人們自娛自樂的空間。

  花山節也是苗族的情人節,許多青年男女就是在這種場合下定下了終身大事。

  這是一種特殊的情歌對唱方式,它用長長的絲線連接兩頭的竹筒,當地人叫它 “打土電話”。他可以讓青年男女低吟淺唱,傾訴衷腸。

  歡快的情緒在花山場蔓延著,而此時爬花桿的預賽已經結束了。磨槽彎的小夥子們與各村的對手互有勝負,成績略佔上風。

  夜幕在馬關降臨了,節日裏的人們把花山場的歡樂又帶到了晚宴中,來自各村寨的苗族男女匯聚在一起,他們用美酒和歌聲盡顯這個民族的豪放性情。

  而磨槽彎的小夥子們卻顯得與這個場面格格不入,他們的桌上見不到酒也聽不到歌聲,這個時候他們心裏只有那場遠未完成的比賽。今天的對手是否有所保留?那個壯實的漢子在明天將會發起怎樣的挑戰?

  苗族男女都是豪飲的,他們的無憂無慮和盡情盡興使晚宴很快成為了一場狂歡。

  就在高潮迭起,歡聲喧囂的時候,磨槽彎的人已悄然離去了。

  新的一天到來了,花山場上又熱鬧了起來。花桿下,苗族老人在吟唱著傳統歌謠,這歌聲在這塊土地上已飄蕩了千百年。

  射弩場上不僅是男人的用武之地,也有尚武的姑娘在這裡一試身手。

  廣場中,蘆笙藝人在向人們展示著苗家蘆笙的魅力。

  就在這蘆笙響起的時候,花桿下新一輪的角逐開始了,這是一場半決賽。為了先聲奪人,磨槽彎村派出了上一場成績優異的楊彪。

  在一片喝彩聲中,他創下了四十六秒的最新紀錄。當人們為楊彪的成績驚嘆的時候,那個鄰村的壯漢出場了。在眾人的注目下,他用盡全身力氣向上攀援。

  就在人們為他大聲喝彩時,一個意外的場面出現了,在爬到7米的地方,他的速度逐漸慢了下來,最後竟停止了攀援,從花桿上滑落下來。

  失敗的陰影像是有傳染性一樣,在接下來的比賽中,磨槽彎村和各村的選手先後出現了中途滑落的現象。看來,昨天的比賽,已使許多人耗盡了力氣。這種場面讓不少選手放棄了比賽,賽場的氣氛也一時沉悶了下來。就在這時,李開洪出現了。只見他翻身上桿,輕快地向上爬去。與眾不同的是,這次他帶上了一隻蘆笙。原來他不僅要以最快的速度爬上桿頂,而且還要在那裏吹響蘆笙。這陣勢分明是要告訴人們花桿王已是他的囊中之物。

  然而,出乎李開洪的意料之外,此時他的徒弟楊應萬已經躍躍欲試了。他要以同樣的方式在空中吹響蘆笙。對他來説,這是第一次當著那麼多人的面,顯示自己的技藝和勇氣,也是第一次向師傅發起挑戰。

  蘆笙在花桿上再次響起,而半決賽也在這戲劇性的場面中結束了。

  裁判公佈了成績,有資格進入決賽的四位選手竟全部出自磨槽彎村,這是一個他們先前完全意想不到的局面。

  由一致對外,到對手變成了他們自己,花桿王也由一個夢想變得近在眼前,此時面對這始料不及的變化,那些進入決賽的人們在想些什麼呢?

  就在人們議論著即將到來的決賽時,楊應萬卻一個人離開住處,品嘗著小鍋米線。

  決戰前的夜晚是寧靜的,磨槽彎的小夥子們很久沒有入睡。在明天的最後一戰中,光榮會屬於誰呢?

  決賽的時刻很快就到了,今天陰沉的天空飄下了小雨。為了防止意外,沒有參加決賽的楊友貴爬上花桿擦乾上面的雨水。節日的人群圍攏在花桿四週,他們要親眼目睹歷史上第一個花桿王的誕生。

  決賽開始了,在無數的目光注視下,李開洪第一個上場,磨槽彎的老大開始了他的最後一搏。

  經過了兩天的比賽,他的體力已接近極限。此時李開洪咬緊牙關拼力向上攀援。

  終於他爬到了頂端,成績是四十三秒。隨著這個最新紀錄的誕生,李開洪感到了勝利就在眼前。

  第二個出場的是身材瘦小的劉加江 ,裁判的哨聲響過,他翻身上桿。可是他沒爬多高,速度就慢了下來。漸漸地他只能一寸一寸地向上挪動。最終,在七米處他已耗盡了體力不得不退出了比賽。

  現在一臉清秀的楊彪已經開始了他的比賽。

  楊彪順利地結束了比賽,成績居然是四十秒。這個成績超過了老大李開洪,難道他就是第一代花桿王嗎?

  最後一個上場的是楊應萬。

  他的動作有力、流暢,幾乎看不出連日比賽的疲勞,這氣勢把賽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他的成績是三十六秒五。這是一個驚人的紀錄,此時花桿王已非他莫屬了。

  連日的比賽終於塵埃落定了,李開洪雖然沒能如願以償,但花桿王畢竟是屬於磨槽彎的,作為師傅,這也是他的一個安慰。

  由於磨槽彎的小夥子們表現優異,賽會特意增加了一項團體優勝獎,這給了他們一個意外的驚喜。

  人們期待已久的花桿王錦旗,終於落在了異軍突起的楊應萬手中。花桿王誕生了,磨槽彎的小夥子們歡天喜地慶賀起來,現在他們可以自豪地回家了。

  花山節的最後一天是傳統的收桿儀式,人們在花桿下告慰天上的祖先,他們又一次在花山節上追思著蒙子酉。好像神靈有知,這時太陽穿破了雲霧,天邊競出現了彩霞。多日不見的陽光,終於照耀著花桿下的人們 。此刻,人們自發地圍攏在花桿下,唱起了苗族的讚歌。

  歌聲仿佛也傳到了磨槽彎村,山頭的烏雲正在開始消散。陽光下的磨槽彎村出奇的安靜,就連村中的小廣場也失去了往日的喧鬧。春耕時節到了,磨槽彎的小夥子們又恢復了他們的農家本色。花山場上剛剛發生的一幕,似乎已成為過去。但正是從那個時候起,許多村寨的姑娘每當遇到他們,總會投來甜美的目光,她們覺得這個村的小夥子個個都是花桿王。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