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天麻之謎 》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9日 17:33)
編導:伯麟 攝像:張軍濤
這是一種被稱作天麻的神秘植物,民間一直把它當作治療頭疼的妙方。1800多年前,如果一代名醫華佗知道它的功效,或許就可以改變一代梟雄曹操的命運,同時也一定會改變自己被殺的命運。
那時曹操身患頭疼病,經常是坐臥不寧,於是找來了華佗。華佗號脈之後説要用斧子劈開頭顱才能醫治,多疑的曹操以為華佗要謀害他,大怒之下便下令砍了華佗的頭,可是最終曹操還是因為頭疼病而沒有保住自己的頭。
今天,雖然對天麻還有許多未解之謎,但在百姓生活裏它卻並不鮮見,天麻汽鍋雞、天麻火鍋這樣的佳肴已成為一些賓館飯店的招牌菜,天麻蜂蜜、天麻酒等保健食品也是深受青睞。
天麻作為一種名貴的中藥,它的神奇藥效和滋補功能早已被人們熟知並在實際生活中廣泛應用,但很少有人會知道這種神秘植物背後的故事,更不會知道有一個人為了揭開天麻之謎而付出了一生的代價。
這個人叫周鉉。39年前,他來到了雲南省昭通彝良縣從事天麻栽培研究。今天他要去看望他一手扶持的天麻種植戶,因為他聽説去年他們雖然辛苦了一年,但卻顆粒無收。
採訪:周鉉,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
1966年——1979年在昭通彝良小草壩進行天麻無性、有性繁殖實驗獲得成功,從此天麻只能野生不能種植的歷史被改寫,他因此被稱為中國天麻有性繁殖法創始人。
有關天麻的記載最早見於東漢末年的《神農本草經》,那時候人們把天麻叫做“赤箭”,它可以治療頭痛,鎮靜安眠。《鎮雄州志》中記載三國時期諸葛亮率蜀軍南征經過的大草壩就是今天的小草壩,當時這裡的天麻還為諸葛亮南征立下了汗馬功勞。
採訪:彝族史學專家 隴永志
諸葛亮的軍隊從成都出發,順著渾?江來到小草壩。這時候,諸葛亮來到這地方以後,見到迎接他的濟火和他的兵,人人身體長得很健壯。濟火就告訴他,這個地方的天麻給人吃了以後,不僅可以治病,而且對身體很有益處。當時諸葛亮的士兵剛從成都平原來到雲貴高原的小草壩,很多士兵頭暈目眩,戰鬥力銳減,於是諸葛亮便下令吃天麻,結果這種現象很快就消失了。後來彝族首領濟火還因此被劉后主封為羅滇王。
説起天麻的神奇藥效,周鉉教授早在童年時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採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 周鉉
我在小的時候,我五歲有一個腦外傷,就是桌子打下來的時候,血噴起來。我們村裏的人拿出很好的刀傷藥,是膏狀的,糊在頭上,不行,然後用布勒起來。那是我母親説的,我五歲,我記不得了。三個月之後,走路都不行,就趴在地上,後來一個老中醫,他開了一個方子,就是獨方,叫明天麻,拿它來煮著吃。我整整吃了十年,從五歲到十五歲初中畢業,慢慢腦子恢復了。
據《本草綱目》記載,天麻“久服益氣力”,“輕身增年”。“治冷氣濕痹,癱瘓不遂”,“治風濕眩暈頭痛”。 在100多年以前的清代,天麻就被皇家認知。據《彝良縣誌》記載:“清乾隆五十年四川宜賓知府派人來小草壩採購天麻給皇帝祝壽” 今年,天麻出現了一種叫紅絲菌的病菌,彝良一些地方的麻農白白忙活了一年,沒有任何收成。這使得本來就富有傳奇色彩的天麻又增加了一層神秘。天麻的神奇最先來源於它的名字。相傳遠古時代,在烏蒙山的密林深處,居住著一個彝族原始部落,部落首領得了一種頭暈眼花、四肢無力的怪病。山民們乞求上天賜藥。上天見這個部落勤勞勇敢,便派一匹天馬送靈藥下凡,播撒在這片原始叢林之中。
人們為了感恩,就把這靈藥叫做天馬,久而久之,彝語就衍化成了“天麻”。
採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 周鉉
天麻在歷史上沒有這個名字,到了宋朝《開寶本草》,開始出現這樣一個名字。天麻,天麻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天生之麻,從天上掉下來的嘛。它的開花的樣子又像芝麻,芝麻開花節節高。它從哪來的?又不知道,又不曉得從何處而來,所以叫天麻,天麻,天生之麻,從天上掉下來的。
有人説“天麻,天麻,上天之麻,神仙播種,深山發芽。”“天麻會走,種下沒有”。這裡説的是,曾經有當地山民在採挖到野生天麻出售之後,將剩餘的天麻種到地裏,期望來年再賣個好價錢。然而第二年他們去採挖時,不但新天麻沒有長出來,就連頭年種下去的老天麻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天麻到哪去了?難道真的是送來天麻的神仙又帶走了它?這個謎團加重了鄉民們對天麻的敬畏,也使得很長一段時期沒有人敢問津天麻的種植。
然而,正是這個謎團,把年輕的周鉉吸引到了小草壩。上世紀六十年代,當中國許多人陷進一場瘋狂的運動中時,當時身為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人員的周鉉孤身一人來到了小草壩這片原始森林裏,並一呆就是整整十三年。天麻到底能不能實現人工栽培?這對已經很了解天麻的周鉉來説仍然是個難題。現在我們要去的是周鉉教授最早完成天麻人工栽培的小草壩朝天馬實驗點。
雪後的山間小路越發的難走,但八十歲高齡的周教授一點不比年輕人慢,一路上他還給我們講起了當年的故事。
據老人講,上等的野生天麻被當地人稱為震山之王,總是藏在密林深處,總有豺狼虎豹看護著,猛獸似乎就是這種神奇植物的守護神。
小草壩山路崎嶇,氣候惡劣,然而這裡出産的天麻卻是世界上品質最好的。小草壩惡劣的自然氣候與天麻神奇的藥效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聯絡呢?年輕的周鉉為什麼要把他的實驗點選在了這裡?
採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 周鉉
小草壩天麻所以優質,就是一個字,就是由於它長得慢。這個地方同樣的海拔,冬季這裡特別冷,所以這裡的天麻生長週期很短,大體上在夏天五月、六月、七月、八月(生長) ,(其餘時間)不長了,只有四個月時間生長,就不再長了,別的地方可以生長前後十來個月,就是生長得慢。另外一個 就是它濕度特別大,因為天麻需要潮濕的環境。
昭通地處金沙江南岸的烏蒙山區,這一帶終年陰雨綿綿,日照少,濕度大.這些都成為小草壩地道天麻藥材的“溫床”。正是這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壤環境,使昭通的天麻可以博采天地之精華,成為天麻中的上品。
其實,早在清代末年彝良小草壩的天麻就作為外銷商品享譽海內外。
採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 周鉉
那時候小草壩的天麻是麻農採到之後,用背簍背到四川的宜賓,由宜賓裝船順著長江出海到香港這是它的一個銷售渠道。另外一個就是用陸路運到成都,最早成都買天麻是拿它用來漿綢緞的,蜀緞很出名的嘛,用別的不行,用天麻漿綢子特別光亮。在上世紀初英國出版的一張地圖上,今天昭通彝良縣這個位置,赫然標注的是“小草壩”三個字,它不標注“彝良”二字,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當時的英國人就是通過天麻知道了小草壩,又是通過天麻記住了中國。這是當地農民在尋找野生天麻的時候,對著大山所唱的山歌,據説只有這樣才能找到野生天麻。因為天麻的神奇,千百年來,尋找天麻的人祖祖輩輩已經形成了這樣的習慣,似乎他們是在和天麻這種有靈性的植物進行著某種溝通。
採訪:種麻能手 李華香
“天麻窩、地麻窩、一麻麻三窩”當地人把這種儀式稱作“叫山”。他們會在虔誠地“叫山”之後才進山尋找天麻。然而儘管如此,許多山民往往鑽進叢林十天半月也仍然會一無所獲。當時沒有人相信周鉉能種出天麻來。
在小草壩花包樹林場工作的楊作保是當地的找天麻能手,也是周鉉的好朋友。有意思的是他們的友誼卻是從一次關於天麻的爭論開始的。
採訪:小草壩種麻能手 楊作保
你能把天麻種活,我把麻風病醫好。你能把天麻種出來,我用手掌心煎雞蛋給你吃。 當地人對種植天麻的不理解並沒有動搖周鉉。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他還是走遍了小草壩的山山水水。
採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 周鉉
當時主要吃洋芋,在農家天天吃洋芋。來的時候到農家 把洋芋在火塘裏燒燒,招待你讓你吃,就是説,早上我招待你吃火燙圓子,就是火塘裏燒出來的洋芋,摳摳皮就那麼吃。中午吃三拍三打,就是燒的洋芋糊了之後,把上面的灰拍拍、敲敲、剝剝。晚上吃吹灰點心,就是洋芋燒好了吹著吃,叫吹灰點心,實際上都是燒洋芋。雪景和老照片、天麻種子萌發的照片。
一次偶然的機會,周鉉發現一根被火燒過的枯枝上長出了密密的小天麻。天麻抽出高高的苔,在每一枝苔的頂端,都密集地開著白色的小花。當地人説這不是天麻的種子,而是花粉,周鉉卻認定這就是天麻的種子。可是這些細小得像花粉一樣的種子為什麼不能像其他植物的種子一樣萌發呢?這其中的奧妙又是什麼呢?這些謎一樣的東西深深地吸引著周鉉。
採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 周鉉
你看,這個地方就是我們當時建立天麻實驗點的地方,就是利用他們林區的合同工蓋的房子。這裡是林區的三分隊 ,現在房子沒了。對面,這裡就是我們最早搞天麻種子播種的苗床的地方。這個苗床建立之後在1969年,我們播種的天麻種子到1970、1971年的時候就已經普遍生長了,但是外邊看不到。剛開始長出來,就芝麻那麼大,以後長得黃豆那麼大,再以後就長得像花生米那麼大。這一片這個苗床,可以説(這裡是)天麻的有性繁殖最早的發源地。
採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 周鉉
到晚上我去給他們講(種天麻)的時候,只去了兩個放牛娃。他們兩個在打架,我説你們不要打了,你放牛上山順便找天麻的果果拿過來。我按果子的大小,小的一分錢,中個的兩分錢,最大的三分錢,找一把的話就能賣兩三塊錢。1969年在這建立的一百公尺天麻種子播種苗床,整個種源就是他們交給我的。
在最初的試驗田裏,當時對天麻已經很了解的周鉉進行了艱苦的實驗,他把從山上運來的腐殖土和枯枝落葉作成苗床,然後把他採集的天麻種子撒在苗床上,反復地實驗,天麻一直沒有出現,在兩年的焦慮和期待之後,已經習慣一無所獲的周鉉這一天在苗床上發現了白白的、米粒大小的天麻,是否看花了眼,這是天麻嗎?它能夠長大嗎?
周鉉興奮極了,這可是世界上人工有性繁殖栽培的首次成功。而在當時,周教授能夠成功種植天麻的消息還是讓很多當地人將信將疑,因為在當地,自古就有天麻“有風不動、無風自搖”之説,天麻也被當地人叫做“定風草”,人們幾乎看不到天麻種子發芽、開花、結果的過程,天麻似乎是在無聲無息之中突然間長成的。這個外來的教授真的就能破解了天麻的種子之謎嗎?
採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 周鉉
天麻的種子很小,它在山區飛散之後,從小天麻一直到它抽苔開花,大概要經過兩年的時間,這個人是看不見的。經過無數次試驗,周鉉的解釋逐漸被人們接受了。原來,長在高寒山區的天麻是一種蘭花的變種,為適應這裡的氣候,它的植物性狀發生了變異,綠色的葉子退化了,變成了一種無根無葉的植物,所以天麻不需要根係吸收養分,也不需要葉片進行光合作用。
那麼,天麻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又是通過什麼途徑獲得的呢? 在小草壩的原始森林裏,地面表層被厚厚的樹葉覆蓋著,日積月累,這些樹葉形成了營養豐富的腐殖質,在這些腐殖質當中,活躍著一種真菌——蜜環菌,這就是天麻獲得營養的秘密通道。天麻通常生長在枯樹枝上,活躍的蜜環菌不斷分解枯樹枝的營養輸送給天麻,天麻就在這種靜悄悄的生物變化當中長大了。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枯樹枝比做母親,把天麻比做胎兒,那麼,蜜環菌就是連接母子的臍帶。如果沒有蜜環菌,天麻就會萎縮,最後消失,這正是過去當地人種下天麻後天麻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的真正原因。周鉉不是雲南人,更不是昭通人,但他對彝良小草壩卻情有獨鍾,如今走到小草壩種天麻的農戶家中,老一點的人都會説,是一個姓周的教授帶著他們種天麻,因此,這些淳樸的山民就親切地叫他“周天麻”。
周鉉教授幾乎用一生的精力破解了天麻人工種植的謎底,在改變自己命運的同時,他也改變了昭通的命運。2004年,昭通獲得了“中國天麻原産地”的稱號,在這樣偏遠落後的烏蒙山區,以天麻為核心的産業鏈也得以開始形成。周鉉教授關於天麻的研究引起了另一位年輕學者的注意。
劉小燭,這位西南林學院的年輕教授近幾年也被天麻的未解之謎迷住了。儘管在史書記載和實際使用中,天麻的神奇藥效都是已經被證實了的,但是從科學的角度講,究竟是什麼有效成分在發揮作用?天麻植物蛋白的研究究竟是怎樣的?這在目前仍然是一個謎。劉小燭在這個未知領域裏繼續著關於天麻的研究。
採訪:西南林學院資源學院教授 劉小燭
對於周教授來説,小草壩天麻種植中新出現的紅絲病,是一個新的謎團。
採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 周鉉
這個病我們初步開始研究,它的病原菌叫金黃革菌,它怎樣傳播,怎麼到天麻上危害,現在還一無所知 。
周鉉教授帶著沒有解開的天麻之謎離開小草壩,一個新的課題又要開始了。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