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榆林 > 正文

榆林《天下名州綏德漢》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3日 16:31)

  2003年5月22日,中央電視臺首次對中國隊員攀登珠穆朗瑪峰進行現場直播,一下子吸引了億萬觀眾的關注,在這次登山隊員中,有一個來自陜北黃土高原的漢子,他就是指導此次業餘登山組成功登頂的隊長,綏德人羅申。

  對綏德漢這個説法,大概人們都不陌生,從陜北到全國很多人都知道“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這句話。在這裡綏德漢就是優秀男人的代名詞,那麼綏德漢的優秀都表現在哪呢?

  在大學的時候,看到一個帶陜西口音比較漂亮的小夥子就會問是不是來自綏德,或者是見到一個漂亮的姑娘,會問是不是來自米脂,工作以後,真正意義上去接觸熟悉一個來自陜西或者綏德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著名的登山家,國家登山隊副隊長羅申教練。

  羅申從小生長在綏德,1982年他帶著自己的一個夢想考入西安體育學院,從此開始了他的職業運動生涯。

  1986年羅申從西安體育學院畢業後,來到中國登山隊,二十年來,他的所有生活都是圍繞著高山,從事著種特殊的職業,他和他的隊友在那些被人稱為生命禁區的地方,一次次衝頂,一次次超越,經歷著生與死的考驗。

  採訪:羅申 中國登山協會 高級教練

  “登山有時候有危險性,我覺得作為一個漢子應該為了自己的事業,為了自己的夢想,(還)要有這種勇於獻身的精神,想我這個手就是在1993年海峽兩岸聯合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時候,由於天氣突然變壞,當時我們頂著暴風雪,在下撤的時候,(手)骨節凍傷了。另外,我的戰友們還有的為了登山事業,為了他們自己心中的夢想,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所以我覺得登山完全是一個真正漢子的運動。”

  我們國家隊每一個隊員都是真正的漢子,當然也把我自己包括進去了,我們羅教練更是漢子中的漢子。

  這些年來羅申成功的登上了許多著名的高峰,他從一個普通的運動員成為有名的登山英雄,其中有第六高峰卓奧友,第五高峰馬卡魯,第二高峰喬戈裏峰,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採訪:羅申 中國登山協會 高級教練

  “我之所以能選擇登山這個職業,跟我小時候一直受到家鄉的那種熏陶有很大的關係,再從我的爺爺輩和父親輩聽到的很多有關我們老家古老的傳説,在我幼小的心靈中記得特別清楚的有一首歌叫《趕牲靈》的歌,這首歌反映了我的祖輩在當年那麼極具艱難的情況下,敢走出去到外部的世界。”

  趕牲靈是緩德很多年以前唯一的交通運輸形式,也是緩德漢子們主要的謀生手段,《趕牲靈》這首信天遊,伴隨著他們走過寂寞而艱辛的旅途。

  自古以來綏德就被稱為天下名州,綏德縣是這一帶南北和東西交通的十字中心,這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綏德漢子具有較強的開放意識。在過去,當很多陜北人一生都沒走出方圓幾十公里的時候,綏德漢子們早已趕著牲靈滿世界轉了。今天這種營生已經消失半個多世紀了,我們還能找到當年趕牲靈的人嗎?

  鮑長德生長在綏德的山溝裏,過去他趕牲靈的時候,常常招來許多人羨慕的目光。在綏德,趕牲靈的人被認為是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人,鮑長德為人忠厚,所以16歲就迎娶了新娘,幾十年當中,他們養育了六個兒女。

  採訪:陜西省綏德縣文化館副研究員 劉漢騰

  “綏德趕牲靈的人是很多的,670多個自然村,差不多村村都有,但是過去從事長年趕牲靈的人不是很多,而這種季節性的,特別是農閒時間趕牲靈的綏德漢那就多了,至少每一個村都要佔到一半以上,短途的販運,所以綏德漢的這種聰明,吃苦耐勞,敢於冒險這種品質就是在趕牲靈的路途當中磨煉出來的。”

  趕牲靈的腳步走遠了,然而今天在綏德,這種職業其實並沒有消失,不過綏德漢子們趕的不再是牲靈,而是駕駛汽車滿世界跑,而且走得更遠了。鮑長德老漢的六個子女中有三個兒子從事運輸業。

  鮑長德的三兒子鮑永祺繼承了父親走南闖北不畏艱難的性格,十幾歲時便離開了家裏開闢了自己的事業。鮑永祺以前在西北各省跑過運輸,現在在綏德縣也小有名氣。

  在綏德運輸業中最有名氣的算是綏德縣汽車客運有限責任公司了,這個20年前僅有12輛普通客車的民營公司,憑藉綏德交通的地理優勢,客運業務迅速發展。

  綏德縣汽車客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白書年

  全市有12個縣,有九個縣有我們的分公司,總共有252輛車,在六月三十號我們準備還接300輛車。

  同樣是運輸,今天的綏德漢已經跑向全國各地,這家公司的汽車每天行駛的距離達幾十萬公里。

  處於黃土高原腹地的綏德縣,一直都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因此歷史上這裡曾經匯聚了天南地北的人,由於血緣關係較遠,這裡的男人外貌棱角分明,體格強健,極富陽剛之氣。綏德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處於民族矛盾的中心,綏德漢子在這種綿綿不斷的爭鬥中,表現出了他們不怕犧牲,誓死保衛家園的英雄氣概。

  在綏德縣城,一座巨大的雕像赫然而立,初來乍到的人一定不會想到它雕塑的是宋代抗金名將韓世忠。

  長期以來,很少有人把民族英雄韓世忠與綏德漢聯絡在一起,他的英勇故事在老百姓中傳頌了幾百年,可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地道的綏德漢。

  據綏德州志記載,公元1083年,韓世忠就出生在綏德城南二里的砭上村。韓世忠18歲從軍後打的第一場戰鬥就在綏德,而且大獲全勝。他一生抗擊金兵,功績顯赫,成為人們世代頌場的民族英雄。

  採訪:陜西省綏德縣文化館副研究員 劉漢騰

  “韓世忠的一生經過無數次戰役,其中滹沱河戰役和真定戰役是韓世忠一生最傑出的兩次以少勝多的戰例,滹沱河戰役韓世忠親自率領騎兵50名,打敗了金兵三千人,真定戰役韓世忠親自率領五百名士兵趁著夜色突然襲擊,打潰了金兵大營,扭轉了整個戰機,從此韓世忠受到了宋王朝的重用。”

  公元1130年,面對金兀術十萬大軍的進攻,韓世忠和夫人一起在浙江的黃天蕩與金兀術展開激戰,戰爭雖然獲得了勝利,可他堅持抗擊反對議和的諫言卻得罪了南宋朝廷的投降派秦檜,最終被解除了兵權。遭受極為不公的待遇,但他始終剛直不阿、威武不屈。這種英雄氣概影響了一代代綏德的漢子。

  八百年後毛澤東帶領紅軍來到陜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綏德漢又一次經歷了戰爭的洗禮。

  在綏德烈士陵園裏,掩埋著1475名綏德漢子的英靈,其中183名為抗擊日本軍國主義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綏德縣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數量是陜北各縣最多的。

  採訪:陜西省綏德縣誌副主編 慕健康

  “高農斧是綏德縣深溝村人,抗日戰爭開始後,他參加了新四軍任新四軍十旅政治部主任,其間41、42、43年,敵人掃蕩最殘酷時期,他數次打退敵人的進攻,特別在42年的十一月中旬,日本兩萬多人把他帶領的一團部隊包圍,他率領全團戰士,自己身先士卒,衝開一道 防線,突圍,取得了反掃蕩的勝利,長年來,由於疾勞成病,他44年回延安以後,于十月十四日病逝。”

  綏德漢不僅具有不怕艱難敢於挑戰的氣概和英雄主義精神,還具有多才多藝細膩的藝術天份。這使我們又看到了綏德漢的另一面。

  在綏德縣城有一座"千獅橋"橫跨在無定河上。千獅橋,顧名思義,就是在橋身上雕刻著一千個石獅子。

  這座“千獅橋"讓我們感受到綏德作為“天下名州”的霸氣,同時又把巧奪天工的雕獅技藝表現了淋漓盡致,為什麼在綏德會出現雕獅技藝呢?

  據記載,從兩千多年前的漢代開始,這裡的石刻就比較盛行。1952年第一批漢代畫像石出土,綏德陸續挖掘出幾百塊漢畫像石。綏德漢畫像石與全國僅有的其他幾個地方的畫像石相比,不光是數量多,石雕內容也相當廣泛,被稱為是石質史書,綏德石匠自古至今都十分有名。 在很大方面要歸功於這裡的一種石頭。

  採訪:陜西省綏德縣文化館副研究員 劉漢騰

  “綏德縣境內盛産一種淡藍色的沙岩石,當然的老百姓把它叫蘭石,這種石料石質柔軟細質,極於雕刻,綏德石雕最早期是製作一些石器的生活用品,再後來是作為祖宗神靈廟堂的祭祀用品,再到後來,綏德石雕專門製作石雕美術工藝。”

  在綏德,石雕被認為是男人的藝術,這種藝術不僅延續了綏德石雕的傳統。還表現著綏德漢子的聰明才智。

  四十里鋪的石雕廠都是綏德漢們自己開創的,這些石雕打開了另一條與外界交往的渠道。

  石雕並不是誰都能幹的,它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藝術天份,更需要一種吃苦耐勞的毅力,一塊幾十噸重的石頭從哪雕起,雕什麼形狀,必須在動手之前心中有數,一旦開始雕刻,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才能完成一件。綏德漢憑著自己的悟性和雙手把一塊塊石頭變成了栩栩如生的藝術品,這不能不説是一種藝術的創造。

  鮑武文是最早把石雕廠搬到四十里鋪的,最初也是雕刻一些小的東西,現在他不僅能雕石獅子,還把眼光投向了更為複雜的石牌坊。

  這座牌坊是近幾十年來陜北最大的石雕作品,由幾百件精美的石雕品組成,被稱為天下第一牌坊。它的設計和安裝很難讓人想到竟是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石匠製作完成的。鮑武文的名字也因此刻在了這座石碑上,鮑武文,一個石雕匠成了人們眼中的藝術大師。

  除了石雕技藝之外,綏德嗩吶這種民間藝術在這一帶也是出了名的,在綏德,一般人都能吹上幾段。每逢過年過節或遇上紅白喜事,綏德人必定吹上嗩吶熱鬧一番。袁栓牛從小就學習嗩吶,是當小有名氣的嗩吶手,他能吹幾百個傳統曲牌,可是他看不懂樂譜,這對他學習現在的曲子産生了障礙,為此,他常向兒子討教一些簡單的樂譜知識。

  綏德嗩吶屬於大碗子嗩吶,這種嗩吶從明代傳入綏德後便成為綏德人的摯愛,那麼為什麼綏德漢子這麼喜歡吹嗩吶呢?

  採訪:陜西省綏德縣文化館副研究員 劉漢騰

  “綏德嗩吶音調高昂遼亮,穿透力極強,綏德人為什麼特別喜愛這種嗩吶呢,就是綏德嗩吶能夠抒發綏德漢的那種豪放粗獷的一種胸懷,同時綏德地域山大溝深,綏德嗩吶又能夠傾訴綏德人那種心酸悲痛,綏德的嗩吶音樂和綏德的人生命運息息相關。”

  綏德人把吹嗩吶的人叫做吹手,過去吹手的社會地位很低,現在嗩吶藝人受到人們的普遍尊敬,一些人更是把它當成了一種職業。

  許多年來,綏德嗩吶都是父親教兒子,師傅教徒弟這樣延續下來,如今綏德專業的嗩吶藝人有300多人,嗩吶正吸引著更多的年青人。

  綏德漢百人嗩吶團匯集了一百多名民間嗩吶手同臺演奏。嘹亮的樂聲在黃土高原上回蕩,這塊深厚的土地塑造了綏德漢子,就象這嗩吶一樣,粗獷中包涵著秀美,激揚裏體現著深沉。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