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家園》丹頂鶴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9日 15:19)
編導:戴品寧
這是中國人非常喜愛的一種鳥——丹頂鶴。
2004年,500萬網民參與了一個網上推舉國鳥的活動,丹頂鶴以絕對的優勢名列第一,丹頂鶴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再一次得到了證明。
這片豐饒開闊的水域是位於中國東北黑龍江的一塊沼澤濕地——扎龍。扎龍不僅是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國際重要濕地,而且還是丹頂鶴主要的繁殖地,有丹頂鶴的故鄉之稱。
丹頂鶴是生活在沼澤中的一種大型涉禽,有濕地之神的美稱,而扎龍一望無際的廣闊濕地給丹頂鶴提供了極為適宜的家園,每年的春夏季節,丹頂鶴就在這裡棲息繁衍。
到了秋風乍起,丹頂鶴就和其他候鳥一樣飛到南方過冬。每年這個時候,從繁殖地扎龍到越冬地鹽城之間的遷徙路線上,就常常能見到它們飄然禦風的優美身影了。
丹頂鶴是一種神奇的候鳥,它不僅能在沒有任何導航系統幫助的情況下,年年從北方的繁殖地,飛越山巒和海洋,到達遙遠的越冬地,連蘆葦中的老巢都能準確無誤的年年找到,讓人對這種神奇的候鳥充滿了好奇。
這是宋徽宗趙佶所繪的 《瑞鶴圖》,十八隻丹頂鶴在祥雲中盤旋,姿態各異。
其實中國人對鶴的關注自古就開始了,早在2500年前,《詩經》中就有"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的描述。
春秋時期的青銅器上也有了鶴的形象。
在中國的鶴文化中,丹頂鶴一直被視為一種神秘的鳥類,古人説它“翱翔一萬里,來去幾千年,於是也産生了許多與鶴有關的傳説故事。丹頂鶴與中國人的密切關係,其實在中國的神話傳説或文學典籍裏隨處可見。
幾千年來,在中國人眼中,丹頂鶴早已有別於一般的鳥類,它們的身上寄託了人們的種種美好的願望,成為吉祥美好的象徵,被視為仙鶴。
在中國的南方武漢,有一座名樓——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唐人崔顥的這首七律,不僅折服一代“詩仙”李白,也歷史性地奠定了黃鶴樓在中外著名景點中的地位,其實根本沒有黃鶴這種鶴,有專家説,黃鶴其實是丹頂鶴的幼鳥,來溫暖的南方越冬,開春離去,等來年再回南方時,黃色的羽毛已經褪變成紅頂白羽,所以古人才會有黃鶴一去不復返的感慨。
鹽城的海岸線內側,有著大片的沿海灘塗,它綿延500多公里,面積達4500多公頃。是中國海岸線上面積最大的一片海濱濕地。在這裡各種生物相互依存。以自然的法則體現著多樣性的景觀,它是鳥類生存的王國。也是凈化人類環境的一片綠洲。
不斷淤長的海灘,為鹽城提供著新的土地,也為這裡的人類和生物共同提供著生存和發展的可能。在茂密的濕地植被下,生長著許多富有經濟價值的生物,其中最有名的就使沙蠶了。沙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在國際上它使釣魚迷奉為精品的名貴釣餌,當地人靠它獲得了不菲的收入。但是在冬天,沙蠶使禁採的。因為它使丹頂鶴的美味佳肴。
每年的冬天,丹頂鶴都會出現在這裡,它是濕地鳥類中最美麗也使最珍貴的物種。在冬季的雪野裏,它優雅的舞姿以及響入雲天的嘹亮歌喉,都曾引發了人類無盡的遐想。
歷史上,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都曾是丹頂鶴的越冬地。19世紀中葉,它在中國的越冬棲息面積也達到了8000平方公里的廣闊範圍。但是到了20世紀處,隨著人類對灘塗的開發,它的數量急劇減少,越冬中心也開始向鹽城海濱轉移。
現在丹頂鶴早已成為瀕危物種,在全世界的數量僅有2000隻左右。而在鹽城,每年越冬的丹頂鶴超過1000隻。也就是佔全世界丹頂鶴數量的一半以上。今天,鹽城的海濱濕地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丹頂鶴越冬地,也是它們最大的一個家園。更重要的是,這也是丹頂鶴最後的一個海濱家園。
扎龍濕地位於黑龍江省西部烏裕爾河下游,面積21萬公頃,這裡是珍稀水禽聚集的地方。
1982年,徐秀娟單獨飼養的雛鶴成活率達到100%,令國外的鶴類專家驚奇。經過馴化,小鶴們能跟著徐秀娟到野外覓食、散步、捉蟲,聽她的指揮翩翩起舞、飛翔。國內外遊客紛至沓來,爭睹丹頂鶴的風采。她成為遠近聞名的“鶴姑娘”。
在當時,丹頂鶴的人工繁殖還是一項世界性的難題,成功率很低。
徐秀娟剛到鹽城自然保護區,便從扎龍帶來了三枚鶴蛋。在她的悉心呵護下,雛鶴順利破殼出生。並且度過危險期,健壯成長,以後又半散放飼養成功。在小鶴出生83天,雛鶴開始翱翔藍天。這一科研成果曾令中外許多專家為之驚異。在徐秀娟與鶴相處,以鶴為伴的日子裏。同事們耳聞目睹了她幾乎用全部心血養鶴,達到甚至超越了人間的親情之界,都親切地稱她為“鶴娘”。
然而,一年之後,這位鶴娘卻為了拯救兩隻天鵝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1986年春天,在鹽城越冬的丹頂鶴飛往扎龍繁育後代,而徐秀娟卻從扎龍踏上了前往鹽城的旅途,開始譜寫她人生最樸實無華卻又是最輝煌的篇章。
清晨,一個個水鳥家族從睡夢中醒來。此起彼伏的喧囂聲在金黃色的蘆葦蕩上激蕩。
伴隨著高亢嘹亮的晨曲,在一陳?短暫優雅的滑翔之後。丹頂鶴們散落在開闊地。
這是秋天的鹽城自然保護區。這裡的丹頂鶴沒有了以往野生丹頂鶴的膽和高度的警惕性。而是表現了難得的好奇和友善。甚至能夠與人進行感情溝通。
這是一群人工馴化的丹頂鶴,他們已經不再北遷,而是永遠地留在了保護區,成為這裡的留鳥。
扎龍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的西部,是國際重要的濕地之一,佔地21公頃。因為棲息著近400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而被稱為丹頂鶴的故鄉。這裡也是徐秀娟的故鄉,是她曾經工作過3年的地方。
徐秀娟的父母與鶴很有感情。
徐秀娟常幫著喂小鶴,受父母的影響,潛移默化也愛上了丹頂鶴,對它們産生了深厚的感情。
為了保護丹頂鶴的物種基因,擴大丹頂鶴的種群,有關部門在扎龍自然保護區,對丹頂鶴採取人工孵化、半野化馴養的方式進行保護。徐秀娟的父親徐鐵林是第一代養鶴人,讓秀娟到保護區養鶴,也是父親的決定。
秀娟對鶴群的愛,緣自於她與鶴之間點滴感情的積累。她曾在自己的炕上,用十多天的時間,救活了一隻體重從3斤瘦到了9兩的鶴;在她到扎龍養鶴的3年中,小鶴的成活率是100%。
1984年,她那位嚴厲的父親看到了女兒的成長,決定送她到大學裏去進修。而她在校園裏的故事,又給王子強老人留下了新的感動。
她學的是跟丹頂鶴有關的野生動物保護專業。
秀娟長大了,她有了事業心。大學裏的學習,讓她知道丹頂鶴不僅是她的夥伴,還是整個人類的朋友,它們的生死存亡,關係到我們的生態環境。她用一年半時間完成了兩年的學業。1986年,她遠赴丹頂鶴的遷徙越冬地、正在籌建中的江蘇省鹽城自然保護區,啥也沒帶,就帶著三枚鶴蛋上路了。這是秀娟帶給鹽城保護區的一份禮物,三隻鶴蛋對她來説是三隻未來的小鶴。迢迢5000里路程,徐秀娟用一個人造革包、一個暖水袋、半斤脫脂棉、一個體溫計來照料著那三隻鶴蛋。蛋裝在人造革包裏,溫度、濕度只要稍有變化,小鶴就孵出不來了。如果火車上斷了開水,她就得把鶴蛋貼肉揣在懷裏,因為人的體溫正好是37度左右。坐了火車坐汽車,鶴卵出了雛,小雛成活了。
沒有人知道,對那3枚鶴卵秀娟付出了怎樣的關愛;但是人們知道,在美國進口的最先進的孵化器裏,也死過小鶴。那3隻小鶴分別被秀娟叫做龍龍、丹丹和莎莎。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席多德斯韋爾女士,在紀念徐秀娟去世10週年的信中説:未來世界的命運不是由武力和經濟實力決定的,而是依賴你與我、人類與生物之間愛與愛相連、情與情相牽而鑄成。我們對周圍生靈的寬容所體現出來的價值,築就我們的未來世界。今天,我們向徐秀娟烈士致敬的最好方式,莫過於我們攜手實踐上述價值。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