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家園》朱鹮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3日 17:49)
中國有一種美麗的鳥類,被稱為“東方的紅寶石”,中國民間把它當作吉祥的象徵,又稱 “吉祥之鳥”。它們曾被認為已經在中國滅絕,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經過中國科學家不懈的尋找,終於讓它們失而復得,它們就是朱鹮。
如今,世界上只有中國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野生朱鹮種群,野生的朱鹮在中國,只有在陜西漢中的洋縣才有,洋縣在秦嶺南麓,漢江邊上。
這裡有一個叫姚家溝的地方。這裡有重疊起伏的丘陵,有豐饒肥沃的稻田,有性情溫厚的鄉民,在全世界的朱鹮都相繼滅絕的時候,這片得天獨厚的神奇土地卻幸運地留住了這種絕無僅有的稀世珍寶。
村民如今屢見不鮮的這種鳥卻曾經瀕臨滅絕的邊緣,如今也仍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鳥類之一。
但歷史上朱鹮曾大量的存在,據資料記載,朱鹮曾廣泛分佈在東到西伯利亞和日本,南到中國的海南島和台灣,西到中國東部的廣大區域。但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西伯利亞和朝鮮的朱鹮已銷聲匿跡,在日本,野生朱鹮早已滅絕,這時中國東北以及東南沿海地帶也已沒有朱鹮的生活蹤跡,而在目擊報告中唯一還有可能存在朱鹮的地方就是中國的陜西和甘肅。
在中國,根據記載,最後一隻朱鹮是在1964年在甘肅捕到的,從那以後,再也沒有發現過它們。
據説20世紀初,在朝鮮半島的西岸金堤,成千上萬的朱鹮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無邊無際的雲霞,而人們看到的這只可憐的標本,它毛色黯淡,落滿灰塵,完全無法讓人想象當它們成群在天空飛翔,那紅霞滿天的情形。
到1980年,全世界只有日本籠養了幾隻沒有生育能力的老齡朱鹮,朱鹮已經面臨絕種的境地。
雖然整個20世紀70年代在中國都沒有發現朱鹮的報告,中國的動物學家們還是決定要開始尋找它們的蹤跡,從1978年起,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開始著手進行尋找,根據朱鹮的歷史分佈,動物學家劉蔭增走遍了江蘇、浙江、河北、河南、陜西、甘肅等九個省, 但就像大海撈針一樣,兩年過去了,除了一片羽毛,一無所獲。幾年間他最大的收穫不是發現了朱鹮,而是親眼目睹了朱鹮瀕於絕滅的原因。
朱鹮真的已經在中國滅絕了嗎?三年的徒勞無功,看來,找到朱鹮希望已經十分渺茫。
在放棄之前,劉蔭增決定選擇幾個可能性最大的地區再重點復查一遍,陜西秦嶺就是其中之一,歷史上這一帶朱鹮很多,而且這裡地處偏僻,人煙稀少,自然環境沒有受到很大的破壞,找到它們還有最後的一線希望。
劉蔭增到處給當地群眾看朱鹮的照片,給他們放幻燈。1981年5月,他第三次來到陜西洋縣,一個老鄉告訴劉蔭增,他曾在洋縣的金家河和姚家溝看到過這種鳥,劉蔭增趕緊在老鄉的帶領下趕到當地,發現了一個鳥巢。
好不容易找到的鳥巢竟然是空的,劉蔭增剛剛燃起的滿腔希望又破滅了,他只好留在當地,繼續在附近尋找。
劉蔭增不太敢肯定,他在這只鳥可能活動和覓食的地方守候著,等待著它的再次出現。
劉蔭增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一天下午
走在金家河比較遠的一個溝岔裏
突然看到這只朱鹮正在水田裏取食
這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只鳥的身上,這就是劉蔭增踏破了鐵鞋,歷時三年才尋找到的朱鹮,它輕鬆自在地在水田裏尋找著食物,對整個世界對它們的關注毫不知情,但中國的動物學家卻激動不已,因為這是全世界最後倖存的野生朱鹮。而且更令他們驚喜地是,這只朱鹮是一個朱鹮家庭的成員,在它們的巢裏,還有三隻朱鹮寶寶正在孕育當中。繁殖期的朱鹮會分泌一種液體,潔白而帶點粉紅的漂亮羽毛就會變成鐵灰色,這是為了保護自己迷惑天敵的變化,它們成功的偽裝,連研究人員都幾乎被它們騙過去了。
第一窩的五隻加上第二窩的兩隻,就是全世界僅存的七隻野生朱鹮,它們為何會隱居於陜西漢中洋縣的這片小小角落呢?
這曾經在全世界很多地方掠過的漫天紅霞最終零落成了漢中洋縣的幾點微紅。上個世紀中期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的污染,使得水田生物減少,朱鹮食物匱乏,導致它們的數量急劇下降,但朱鹮有幸,這裡的鄉民用純樸自然的生産方式為朱鹮留出了最後一片純凈的天空。
中國重新發現朱鹮的消息轟動了世界,但朱鹮最後的種群僅僅只有七隻,它們能逃脫滅絕的命運嗎?朱鹮原本是候鳥,由於適合它們生存的環境越來越很少,它們退縮到秦嶺的這個角落,變成不再遷徙的留鳥。
但它們最後的家園——秦嶺氣候條件也十分惡劣。就在發現朱鹮的第二年,秦嶺春天突降大雪,朱鹮的狀況岌岌可危,它們的處境沖淡了剛剛發現它們的喜悅,它們的命運讓人揪心。
朱鹮能夠在陜西漢中的洋縣被重新發現,是一個巨大的奇跡,全世界都把朱鹮繁衍的希望寄託在中國的這七隻朱鹮身上。但如果沒有人類的幫助,這七隻朱鹮恐怕也難以承擔種群繁衍壯大的重任。
1982年洋縣政府規定姚家溝等地的水田停止施用化肥農藥,後來又加上不準幹水起旱,嚴禁伐樹墾荒,不在河裏摸魚蝦,不在河邊割牛草等一系列規定,
在觀察站內,晝夜24小時均有值班人員監護,並在朱鹮築巢的樹木周圍設立了安全網,防止朱鹮幼雛掉下樹來,此外,還在朱鹮駐巢的樹上綁上刀片夾,驅趕蛇等天敵,以保證朱鹮的安全。
如今當人們造訪漢中洋縣朱鹮保護區 ,經常能看到當地保護站的工作人員給朱鹮活動區的水田投放泥鰍。
當朱鹮充分地享受著豐足的食物時,殊不知,那裏面傾注著多少人類的關愛,如今野生的朱鹮種群已經達到300多只,為了預防野生種群出現不測,洋縣還成立了朱鹮救護飼養中心,朱鹮是一種非常敏感的鳥,在日本曾經發生過朱鹮在保護區觸鐵絲網而死的悲劇,而洋縣救護站在鐵絲網里加上一層軟網就有效地避免了這種情況。目前有300多只人工繁育的朱鹮在飼養中心愉快舒適地生活著。
朱鹮回歸大自然,可不是簡單把朱鹮帶到野外放飛就可以了,為了讓在人工飼養環境下,不曾為食物發過愁的朱鹮回到野外也能存活,洋縣對人工飼養的朱鹮開始了野化放飛試驗,訓練的基地位於華陽鎮。
在這兒有一個大網籠,裏面有高大的樹木,有人工濕地,有朱鹮容易找到的泥鰍等食物。還有各種模型讓人工飼養的朱鹮學習飛翔及捕食。在這樣的野訓放飛基地生活了一段時間後,大網拉開,朱鹮一邊找食,一邊步出了基地,在不知不覺當中就回到了野外自然的環境。
中國幸運地找到了世界上最後七隻野生的朱鹮,而且中國朱鹮的種群在逐漸擴大。朱鹮是20世紀30年代由德國的鳥類學家在日本首先發現的,並以日本的國名為朱鹮命名,朱鹮被日本視為國鳥以及天然紀念物。但朱鹮在日本現代化的進程中也變得越來越少,2003年,日本僅存的最後一隻本土朱鹮也去世了,繁殖朱鹮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在了中國。
1998年,中國政府贈送給日本來自洋縣的兩隻朱鹮,友友和洋洋,洋縣朱鹮救護飼養中心的席咏梅陪同這兩隻朱鹮來到日本,擔任朱鹮的繁衍顧問。當它們來到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熱烈歡迎。
在大家的期待下,第二年5月,友友和洋洋順利地孵化出一隻小朱鹮——優優,在日本國內人工繁殖朱鹮成功這還是首例。這只幸運兒立刻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日本于1943年將朱鹮列為“天然紀念物”加以保護,但數量下降的趨勢並沒有得到控制。到1981年日本的野生個體僅剩5隻,全部被捕獲飼養于朱鹮保護中心,希望通過人工繁殖挽救這種動物,結果卻未如人願。而優優的出世給日本的朱鹮繁殖帶來了好消息。
1981年,當劉蔭增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姚家溝找到朱鹮時,不禁感慨:朱鹮怎麼跑到這樣的高處來了。因為歷史上朱鹮是生活在低山帶,棲息在水田池塘附近的,而當時朱鹮退縮到海拔1200多米的姚家溝是受人類活動影響無奈的選擇,在朱鹮被發現二十餘年之後,隨著環境的改善和人類的保護,朱鹮已經慢慢地開始把家遷回了久違的平原地帶,如今,再來到海拔1200米的朱鹮發現地,已經看不到朱鹮了。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