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郴州 > 正文

郴州《愛蓮説故地重遊》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6日 16:49)

  編導:趙中平 攝像:張軍濤

  這裡是湖南省郴州市的汝城縣,它地處南嶺山脈的深處,緊鄰廣東和江西。

  短短119個漢字的《愛蓮説》,從中國宋朝起,就從這塊土地上不脛而走。八百多年來,《愛蓮説》在中國幾乎是婦孺皆知,它所倡導的潔身自好的君子品德,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據宋史《周敦頤列傳》記載:周敦頤,湖南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北宋仁宗慶曆年間,也就是公元1046年至1049年期間,"移郴之桂陽令,治績尤著"。桂陽也就是今天的汝城縣。

  那時候,學識淵博的周敦頤,在汝城邊做官邊教學,深得百姓愛戴。對於周敦頤何時何地寫出《愛蓮説》,幾百年來説法眾多,《汝城歷代詩文選注》裏是這樣記載:傳誦千古的《愛蓮説》是周敦頤在汝城任縣令時所寫。那麼在汝城,我們還能尋訪到怎樣有關他的蹤跡呢?

  這裡是汝城縣永豐鄉先鋒村,村裏的這座家族祠堂遠近聞名。幾百年來,歷經無數次的風吹雨打,當年曾經華麗無比的雕梁畫棟已經褪去了顏色,冬日的荷塘上面也沒有了蓮花和它飄散的那股清香。惟有宗祠這八字開門的墻壁上“忠、孝、節、廉”四個大字顯得蒼勁有力、入木三分。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裡的人們如此虔誠的將古訓刻在祠堂?又是一種什麼力量,讓“濂溪風範”在這裡一脈傳承?我們在村裏百姓的指點下,輾轉幾條小巷,找到了管理祠堂的第五屆理事長周皇生先生。

  同期:汝城縣先鋒村周氏祠堂理事長 周皇生

  我們從江西永豐到這裡800多年。現在有4000多人。家譜裏説明周敦頤是我們的祖先。 在這座古老的村落裏,周敦頤擁有極高的地位,尤其是他的《愛蓮説》已經是深入民心。

  愛蓮、賞蓮,甚至將蓮花雕刻成圖騰來崇拜,這在周氏祠堂裏隨處可見。

  據史料記載,周敦頤在世57個春秋,其中31年在做官。千百年來,中國封建社會的官場裏,充滿著殘酷的權力鬥爭,許多人一踏入其中,常常是失去了道德倫理,因此怎樣在弊端種種的官場中保持自我的純潔與高尚,成為許多儒家學者思考的問題。而周敦頤的《愛蓮説》中,蓮花“生於污泥之中而不染,常被清水洗滌而不艷麗,中通外直、無枝無叉、清香四溢”的君子品格,也就是他自己的從政和立身之本,使他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周敦頤在汝城任縣令期間,中國歷史上頗有影響的程頤、程灝兩兄弟就曾經慕名向他求學,其後建立的理學思想受他的影響很深。

  著名詩人黃庭堅曾這樣評價周敦頤:“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晚年的周敦頤在江西廬山蓮花峰下隱居時,親自建書堂,傳播他的學術思想,堂前有小溪酷似家鄉的濂溪,便命名為濂溪書堂,後人也就稱他為“濂溪先生”。明代《郴州濂溪祠記》指出:“郴之感沾德化為獨深”,因此,在郴州範圍內所建的濂溪祠、濂溪書院等紀念性建築,也都規模較大。在汝城縣城西郊不遠處,就有一座年代久遠的古建築。

  在這裡我們發現,周敦頤一生的著述很少,《愛蓮説》、《拙賦》、《通書》和《太極圖説》等,全部加起來不過6248個字,但是其學術成為宋明理學的開山之作。

  他的著作從解釋《易經》入手,探天地之根、萬物之理、社會人間何以立的根本原理,為儒學在宋代的中興、演變為新儒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而其學説成為道學之源,並最終形成宋明理學,並影響了中國思想史七百年的基本走向。而這裡的“濂溪書院”,也成為當地最早的官辦學堂。自明代以來,這裡人才輩出,賢達如雲。

  這些人當中,受周敦頤清廉為官思想影響最大的就是這座牌坊所標榜的人物——范輅。這座青石牌坊,當地人叫——繡衣坊,是當年地方官員特地為范輅立的。“繡衣”也稱為“繡衣御史”,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武帝時期,就有“繡衣直指”一職,其職能是討姦猾、理大獄,並且為了顯示其特別的身份,表示皇帝對他們的尊寵,朝廷還特別頒發繡衣作為他們的官服,後來“繡衣”逐漸演變為監察御史的特指。

  據湖南省史學和文物專家考證,此坊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專門表彰監察官員的牌坊,全國倖存的很少,湖南僅此一座,那麼它所表彰的范輅又是怎樣的一位人物呢?

  同期:郴州汝城縣委宣傳部部長 范國強

  對汝城人民産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一直流傳到今.其中,封建時期的一代廉吏,也就是明代的監察御史,也就是這個宗祠裏面的第八代子孫范輅,就是傳承周敦頤理學思想的傑出代表,他的一生呢清廉為官,憂思為民,無私無畏,深受當時百姓的普遍讚譽,正如范氏族譜裏面所記載的“此心若有纖毫偽,口舌飄零不得還”,范輅的這種為官的思想和作風,不僅僅是封建時期清正為官的傑出代表,也應該是我們當今廣大幹部的學習榜樣,所以我們這裡的廣大老百姓非常的崇敬他愛戴他,同時呢紀念他學習他。

  2004年12月初,我們在汝城縣委宣傳部辦公室裏看到,湖南省多家報紙幾乎在同一時間報道了一樣的內容,它們所傳遞的是一個共同的消息:汝城縣在全力搶修“濂溪書院”。

  據説,在當地政府發出倡議以後,全縣百姓踴躍參加。在他們心目中,周敦頤的《愛蓮説》就出自汝城,而修復“濂溪書院”是一種最好的文化傳承。

  其實,紀念周敦頤的濂溪書院,不止湖南的郴州和汝城有,南宋以後,在中國的黃河以南各地,紀念周敦頤的濂溪、宗濂、愛蓮等書院不下一百處,尤以他終老的江西分佈最多,後來在大江南北以“濂溪”為名的書院更是不勝其數,汝城只是其中之一。

  周敦頤一生愛蓮,賞蓮,做官做人也克己奉公。史料記載,周敦頤在江西洪州南昌縣做知縣時,殫精竭慮、日夜操勞,終於昏死過去,好友趕來為他料理後事,檢點家産,衣服雜物全部疊起來不足一箱,而錢不過一百文,要知道那時他已經做了十多年的地方官員。

  如今,周敦頤的《愛蓮説》到底是在哪寫成,也成了各地爭議的話題,江西的星子、分寧、贛州等地更是提出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寫于它們那裏。事實上,《愛蓮説》所洋溢的和美之氣,以及它所倡導的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高尚品格,早已經超越了時空限制,成為人們取之不盡的一筆精神財富。

  周敦頤離開汝城已900多年了,900年間這裡經歷了怎樣的世事更迭,沒有太多的記載,但他愛蓮、種蓮、賞蓮的習俗卻延續了下來,成為當地百姓的一大愛好。他上承孔孟、下啟程朱的理學思想,以及《愛蓮説》所蘊含的潔身自愛的精神力量仍將會感召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