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郴州 > 正文

郴州《三絕碑傳奇》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6日 16:45)

  編導:馬威 攝像:郭浩

  在一本《郴州縣誌》中找到了關於三絕碑的記載。縣誌中明確説明了三絕碑在郴江東南的蘇仙嶺上,與白鹿洞相鄰。

  蘇仙嶺是郴州市一處頗有名氣的旅遊勝地,由當地的一個傳説中的神仙蘇仙而得名。縣制中記載的白鹿洞便是蘇仙誕生的地方。依照縣制中所説,三絕碑便在這三白鹿洞上面不遠的地方。回到郴州的第一件事就是踏上蘇仙嶺,尋訪三絕碑!而當三絕碑真正進入我們的視線,不免令人感覺有些失望。不足半平方米大小的三絕碑刻不是想象中的氣勢恢宏。

  秦少遊,北宋傑出的詞人,被後人尊為婉約派的正宗。堪稱唐宋以來婉約派的傑出代表。與黃庭堅、張文潛、張耒同屬蘇東坡門下,並稱為“蘇門四學士”。

  在一首詞作《鵲橋仙》中,秦少遊這樣寫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在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婉約多情躍然紙上。然而傑出也好,風流也罷,在秦少遊所處的時代,他的才華並不能幫助他掌握自己的命運。那時候,北宋已不見了《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繁榮昌盛,國家的統治和經濟基礎已經十分脆弱。圍繞是否改革的問題,朝廷內部分裂成了兩個黨派,陷入了曠目持久的黨派之爭。這過程中,無數我們所熟知的人物都捲入其中。蘇東坡也是其中一個,屢次遭到貶謫,而作為蘇門弟子的秦少遊自然免不了受到牽連。

  秦少遊同樣屢次被貶,公元1096年,48歲的秦少遊被貶到郴州時,已被削為平民。那時正值年尾,少遊寄居在郴州旅舍,想象中,他所見到的景象應該是滿眼的淒涼與蕭瑟吧。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園望斷知何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樹。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那麼,我們又該怎樣通過這首詞來了解秦少遊當時的心境呢?

  在少遊的筆下,郴江有了生命,他也從這綿延不絕的江水中體味到了一種悲觀,宿命,人生的道路究竟要走向何方,自己並沒有能力掌控,這首詞道出了當時很多世大夫的共同心聲,因此一問世,便引起了轟動。史書中記載,蘇東坡猶為喜歡結尾兩句,甚至將這兩句抄寫在自己的紙扇上,時時拿出來吟讀。

  而當少遊發出了這令無數人為之動容的嘆息過後不久,那“為誰流下瀟湘去”的感嘆再次應驗,朝廷下旨,將秦少遊繼續貶到更為偏遠的廣西橫州、雷州。

  蘇東坡與秦少遊名為師徒,實為勢友,沒想到雷州一面,竟成永別。後來,中國歷史上那位極具才情、酷愛藝術的皇帝宋徽宗登基,赦免了眾多被貶謫的文人。

  “少遊已宜,雖萬人何贖”。這一聲悲痛的吶喊源於一種心靈上的契合。蘇東坡在被貶途中曾寫下一篇《寒食帖》,“救國無力,惜春苦雨、病體纏身、百無聊賴”。從中,我們便可讀到二人共通的心境。蘇東坡與秦少遊的友誼演繹出的一段千古佳話,令無數人為之動容。

  宋代最為傑出的書畫家之一米芾在見到蘇東坡時,有感於蘇、秦二人的友誼,揮筆寫下了少遊的踏沙行,並將蘇東坡的那句悲嘆作為跋一同書寫下來。

  到南宋時,郴州有一位鄒姓的知府也因仰慕之情將這副字銘刻于蘇仙嶺的石壁上,以傳後世。少遊詞、蘇東坡跋,米芾字世稱三絕。

  轉瞬間,三絕碑刻便已在蘇仙嶺上存在了近千年,這期間有多少仁人智士登上了蘇仙嶺,看到了三絕碑,聯想到這千年碑刻所隱藏著的傳奇故事又會做何感想呢?車行一路向上,到達蘇仙嶺最高處時,蘇仙觀便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在這個城市中,關於一個人物,一塊碑刻,以及眾多與之心靈相通的人,在近千年的時間中演繹的傳奇故事已經發生,也許,還將繼續……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