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蘇仙傳奇》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6日 16:38)
編導:張玉潔 攝像: 李毅
2001年12月的一天,來自湖南郴州市的一對母女的腎移植手術正在進行中。子女為父母捐腎,這在中國還是首例。湖南衛視於是對這場手術進行了全程現場直播。一時間,這對郴州母女的命運牽動起眾人的心。為母親捐腎的女孩名叫羅艷,那年她剛滿18歲。
同期:羅艷
當時我在廣東打工,我爸是中午打電話過去,説醫生講必須要換腎,不換腎就快受不了,不行了。其實我從小到大一直都是跟我媽媽兩個人相依為命。爸爸在外面打工,哥哥在外面讀書。我聽説媽媽這個病不換腎就不行的時候,我覺得只要有任何一線希望,我們都願意去付出,何況我的生命本身也是媽媽給的,所以我覺得只是用自己的一個小小的腎能夠救回媽媽的生命,我是絕對會去做的。
長篇小説《蘇仙傳奇》出版于上世紀80年代末,是由這位郴州人陳第雄創作的,他是以當地流傳的故事為素材,並結合了自身的經歷和感受。
同期: 原湖南郴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陳第雄
我從小就聽説這個故事,因為我是郴州人,蘇仙的家鄉嘛。從小就聽母親説過蘇仙的故事。蘇仙孝順母親,關心他人,他是醫生嘛,為人們治病,拯救鄉民,做了很多好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長大以後,社會上的一些青少年,不懂得孝順母親,更不懂得關心他人,我感觸很深,就把蘇仙這個故事用小説的形式把它表現出來,希望它可以弘揚我們的傳統美德。
作為文學創作,這部小説中融入了作者大量的個人情感和想象,但其故事的本身卻是來源於歷史的記載。
《古詩源》是詩歌選集,它輯錄的是唐以前的詩歌作品,其中就已有蘇仙的記載,而在酈道元《水經注》則是這樣描述的:蘇仙名耽,郴縣人,少孤,養母至孝。在康熙年間的《郴州志》裏則載有蘇耽生活于漢文帝年間,同樣説他以孝順母親潘氏而聞名于郡,縣誌裏還提到了他教母親如何治瘟疫、救治鄉民的故事。而大旅行家徐霞客也對蘇仙的傳説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在專程遊歷郴州之後,還在他的遊記中詳細記載了關於蘇仙的所見所聞。
這林木蒼鬱的山峰,因傳説中蘇仙的故事大多發生在這裡,而被當地人稱為蘇仙嶺。徐霞客在遊記中對它的記述最為詳盡,我們循著徐霞客的足跡,希望能找尋到傳説中的真實。
《徐霞客遊記》中提到的乳仙宮今天已經看不到了,但是當年徐霞客卻在這裡有一個重大的發現。
據碑文記載,蘇仙的母親潘氏去河邊洗衣,被河水中漂來的紅絲線纏住手腕,後來絲線滑入口中使得她未婚而孕。當時宗族禮法的約束,使她不能回村裏生子,她就只好躲進白鹿洞生下蘇仙離去,但對兒子的牽掛又促使她一天后再次返回洞中,那時她發現有白鹿正給兒子喂奶,有白鶴在為他禦寒,潘氏很受感動,決定把兒子撫養成人。
離開乳仙宮後徐霞客又來到位於半山腰的中觀,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景星觀。據徐霞客記載,當年一位王姓道士在這裡接待了他,但他卻以雨天鞋臟未進入觀中.今天我們在觀裏遇到了在這裡修行的石理成道長,他跟我們聊起了道家對蘇仙的看法。
蘇仙嶺的來歷,它的名字,它首先開始是叫牛脾山,以後又改名叫馬雲嶺,最後才改為蘇仙嶺。蘇仙嶺的得名就是因為蘇仙這個人才有蘇仙嶺。
在道家的教義中,道家成仙的標準是為人的好壞,而蘇耽正是因為在很小的時候就做到了這一點,被道家認為是最年輕的神仙。在蘇仙嶺的景星觀和蘇仙觀中都可以看到蘇耽的塑像。
蘇仙觀是為紀念蘇耽而建的典型的道家建築,那這裡怎麼會有佛教文化,佛教又是什麼時候來到蘇仙觀的?我們在蘇仙觀的後院發現了兩塊清代的關於如何管理蘇仙觀的碑刻.
據這兩塊碑文記載,清代時官府對佛家僧人在這裡的行為做了種種規範和約束,並明確規定蘇仙觀內關於蘇仙的一切不能被破壞。
歷朝歷代不論是哪種宗教對蘇仙的尊奉是不變的,所以在今天,蘇仙的塑像依然被供奉在蘇仙觀的正殿,並與這些壁畫一起講述著一個個美麗的傳説,而蘇仙觀後面的這塊巨石同樣也承載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成仙石又叫升仙石,又叫跨鶴臺。傳説蘇耽升仙的時候就在這個大石頭頂上跨鶴而去。在他走之前他就對母親説:明年郡裏將有大疫,就教他母親怎麼用房前的井水和井旁邊的桔樹的葉子來熬湯救治郡民。
據説蘇耽升仙後的第二年,郴州果然發生了瘟疫。當疫情發生之後,蘇母按照蘇耽的囑咐,用房前的一升井水煮一片桔葉給郡民喝,救活了不少人。
我們在地方誌裏沒有找到當年是否有瘟疫發生的記載,但是蘇耽的藥方卻被流傳了下來,並作為典故成為中國中醫藥的代名詞。直到今天,在一些中藥鋪裏仍然懸挂著“桔井泉香”的匾額。
據説自西漢以來,人們在古井邊原來的位置上還不斷地補種桔樹,以讓後人來延續這"桔井泉香"的故事。
在桔井的旁邊,也有兩塊清代所立的石碑,據碑文記載:人們為了紀念蘇耽和蘇母,在桔井邊修建了蘇母祠和蘇仙觀,並自漢代以來多次對其進行修復,而這兩塊石碑正是乾隆五十八年間對祠堂進行修復的碑記。
按碑刻所説蘇耽生在漢惠帝五年,這個時候正是漢初的統治者提倡孝悌治國的開始,所以漢惠帝,也就是劉邦的兒子,他在惠字前面有一個“孝”字,孝惠帝,這麼叫。然後到文帝,説他文帝三年升仙,文帝也是一個以仁孝聞名的天子,他們也都是叫孝文帝,所以他們以下都叫孝什麼帝,他們很強調孝道,蘇耽的故事發生的年代正是在這一段時間,所以人們稱蘇耽為孝子神仙。
蘇耽的故事留下了美麗的傳説,更留下了中華民族的仁孝美德.一個西漢年間的故事能夠在這片土地上被傳頌兩千年而至今不息,或許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種精神在傳承.
當我們還在試圖尋找更多真相的時候,湖南省昆劇團正在綵排最新版的《蘇仙傳奇》,編劇余茂盛給昆劇版的《蘇仙傳奇》賦予了更新的內容.
在郴州,蘇仙家喻戶曉,無處不在。千百年來,蘇耽的故事在一代代郴州人生生不息的傳承中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今天他已成為這座城市的品牌和驕傲。他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傳奇和精神,更是兩千年來所孕育的回味與思索。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