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肇慶 > 正文

肇慶《千年詩廊》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6日 15:35)

  編導:易曉斌  攝像:李亭

  在將近6.5平方公里碧綠的湖面上,閬風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由東南向西北,宛如北斗七星一樣排列,“七星岩”由此得名。一幅“鬼斧神工”流露出在喧囂的塵世中追尋仙境的人們難以掩飾的驚喜。這鬼字少了一筆,俗稱無頭鬼,在民間傳説中是一種最厲害的鬼。意思是只有這樣的鬼神才能造得出這山水景致。如今來到七星岩,人們感嘆的不僅是勝似仙境的自然風光,還有千百年來先人們鬼斧神工一般在這山石之上留下的文明的痕跡。

  導遊小梁在七星岩風景區工作已經五年了,七星岩的七岩、八洞、六崗、五湖就像她自己的家一樣熟悉。每天她的工作就是把七星岩最美的畫卷展示給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每次帶著遊客爬山、遊湖,小梁總會説,同樣是看風景,我們可要比古人有福氣。

  原來,七座岩峰中的大多數都是在明代開闢的。在此之前,並非所有岩峰都能攀爬。人們只可遠觀,卻不能暢遊其中。那時七星岩周圍雖然也有水環繞,但基本上都是沼澤泥塘,經常氾濫成災。是百餘年來世代人的不斷修整、建設,才成就了我們今天在這裡盡享青山、綠水的福分。

  1200多年前,一個在宦海沉浮多年、富有才情的旅人途經肇慶。不知是慕名已久還是誤打誤撞,行色匆匆之間他闖進了這片山水。這個人就是唐朝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李邕。

  年近五十的李邕不知道這個地方真正的名字叫什麼,也沒能登高望遠一覽全貌。他只是遙望著被他稱之為“江墳”的群山,進入了石室岩的水洞。就是在這個很少有人進來的水洞裏,李邕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人間仙境。於是就有了那篇《端州石室記》。

  《端州石室記》內容大概四個層次、分四段。第一段,由這裡開頭到“聆其語”這個地方。這段是什麼意思呢?那時候成天有人在燒香拜佛,到處去找神仙的地方。目的是有一天自己也能夠成道成仙。他就説這個是不可能的事,這是個妄想。第二段從“偈若”到“福庭”這個地方。 他就具體描寫了洞裏面的景觀是怎麼好。他最主要用物狀來形容景觀。比如説,這裡“伏虎奔象”,老虎伏在那裏,想出來那樣。奔象,那個像是很快的。浮梁抗柱,浮梁是仙橋 ,那個仙境一樣。抗柱是像頂梁柱一樣。第三段,他利用這個表達他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態。最後一段,他同時又反過來説這個景觀怎麼好,重新點點這個主題,説明仙境有沒有?有!這就是仙境。

  採訪:文史學者 朱鼎元

  “由於肇慶地處熱帶,石灰岩易於溶解,山體原有的洞穴、斷層經過地下水長期不斷地沖刷侵蝕,形成了各具神韻的喀斯特地貌。這位李白、杜甫眼中的偶像,肯定沒能想到自己信手揮寫的這篇美文,在他轉身離去之後能夠成為七星岩的鎮山之寶。”

  他(李邕)是我們國家歷史上書法界影響很大的一個人。但他主要是行書,作為楷書,留下來的惟一傑作就是這個。這個七星岩這麼多摩崖石刻,是南中國最重要的一個摩崖石刻群,它是這個摩崖石刻群的引領之作。如果説這個摩崖石刻是我們歷史文化的瑰寶,這就是寶中之寶。這塊碑實際上是一塊復原碑。真正的碑已經是有一塊小小的馬蹄印。你要看真正的,我帶你去看真正的,就在前面。

  這個馬蹄怎麼來的呢?也就是有個故事。這個故事怎麼説呢?當地有個李紳,也是一個詩人,他聽到李邕在這裡刻了一個碑記,就説要來看,騎著馬很快很快,來到這裡,一下子收不住,馬就踢到那上面去了,就形成這個馬蹄。

  這塊刻在石室岩壁上的無價之寶,在七星岩將近1300年的漫長歲月中,被無數人觀摩過、研習過。然而千年風雨的侵蝕已經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原文的381個字,如今已經消失了85個字。

  有一半大部分還清楚,下面有好幾行,有些是三個字沒有了、有些是四個字沒有了。這實際上是李邕記這幾個字。實際上都已經漫泛了,看不到了。

  採訪:文史學者 朱鼎元

  這塊大約1米見方的石刻,是李邕留給七星岩的。沒有任何法律條文的約束,只是出於對文化的崇敬以及對前人的膜拜,千百年來人們悉心呵護著這份超越時空、珍貴的禮物。

  1938年,一個叫李磊夫的人出資修建了這座“護碑亭”,為馬蹄碑遮風避雨。又後來,隨著到此參觀遊覽的人越來越多,為了防止人們在用手撫摸碑文時,手汗的酸性對字面腐蝕,便修建了圍欄。雖然現在我們失去了與碑文零距離接觸的機會,卻為百年後他人能夠繼續欣賞贏得了一份可能。而有的保護措施細緻入微得很難讓人輕易察覺。

  分水渠也主要是怕那些雨水泹到字面上,使這個字消失。所以看這裡搞的分水渠,使水分流到字的兩邊,不讓它流到字面上。

  就在李邕來到七星岩的300年後,一位在肇慶任職的地方官陪同上級官員,循著同樣的路線來到了這裡。也許他就是沿著這條山路拾級而上,也許他的手也曾輕輕撫摸這嵌在石壁中的化石,也許他在這裡聽過鳥鳴、也許他在這裡看過夕陽……然而,一切都只是也許。他沒有留下洋洋灑灑的詩篇,而是僅用了30個字淡淡地記錄下了這次出遊。這個人就是一代名臣包拯。

  這就是包拯留下的摩崖石刻。他曾經在我們肇慶當過三年的父母官,有一次周湛和錢聿過來玩,他陪他們一起到七星岩來玩所留下的。根據專家考證,他所留在世上的石刻就這麼一幅。不過這不是他當年留下的真品。真正的真品在洞裏,我帶你們過去看一看。你看這就是他的真跡了。他寫的主要就是他們到此一遊的意思。

  因為這是目前發現的包拯留存世間惟一的一塊石刻,所以它被七星岩視為珍寶。但是石室洞裏的水汽很大,時間一久,石灰岩壁上的石刻就容易侵蝕、剝落。為此七星岩的文物保護者們想了一個辦法:

  相比中國其他地區而言,南方的摩崖石刻數量較少,而且分佈也比較分散。那麼為什麼在七星岩會集中出現如此大規模的摩崖石刻呢?

  為什麼這個地方有531幅摩崖石刻那麼多呢?主要就是唐朝時候一個有名的大文學家李邕他到這來寫了一個《端州石室記》。《端州石室記》刻在這個摩崖石刻岩壁上以後,很多人都知道了,所以他們也在這個地方也寫下了自己的感受。所以慢慢地一直到清朝,這個地方摩崖石刻就越來越多。那麼在20世紀60年代初,我們陳毅元帥到這個地方來,他看了以後,也非常感動,自己也寫下他對七星岩的感受,其中有兩句,就是壁上題詞句,千年成詩廊,我們現在把這個地方叫做千年詩廊,就是從陳毅元帥的這個詩裏面引申出來的。

  這深谷峭壁上的字究竟是如何刻上去的呢?專家告訴我們,摩崖刻字要先將岩石打磨平滑後才能書寫,有的還要用黃紙寫端正後,複印到石面上再進行雕刻。為了鐫刻文字,石工們要搭蓋遮蔽風雨的蓬席,高的摩崖還要有攀登的竹架。據説這幅三丈余高、七星岩最大的石刻用了一年多才完成,光打磨石壁就三個多月,一共花費了四百四十四兩白銀,成為七星岩千年詩廊中造價最貴的石刻。

  帶著遊客到石室岩的“千年詩廊”參觀,是小梁在七星岩的導遊路線中不可缺少的一站。其實我記得我剛開始做導遊的時候,我更多提到的都是這裡的自然風光, 把重點放在了山山水水裏面。不過我記得後來有一次,我帶團到千年詩廊的時候,有一位客人就指著俞大猷的詩問我,他説,雖然是寫著俞大猷的,但是怎麼證明呢?我記得當時我是愣住了。

  後來通過查找資料、向專家請教,小梁才知道在地方誌裏面記載了明朝抗倭名將俞大猷題詩這件事,而且通過他的筆體也可以推斷出來。從此在小梁的介紹中,關於這詩廊的典故越來越多。很多來到七星岩觀光的遊客,一走進千年詩廊,都很好奇,為什麼這些千百年的石刻看上去會如此嶄新呢?

  整個石刻的保護是同歷代的保護和維護分不開的。

  在歷史長河中,這些石刻一旦被自然或人為因素破壞,我們的後人就只能靠這些拓片進行研究和修復。

  在低的地方我們就是這樣拓片。在高的地方,我們就是拿著排山或者是拿著梯子,爬得很高的地方也是這樣的,像猴子一樣爬上爬下。可以説,我們的汗水都滴在這個宣紙裏面去了,都融在拓片裏了。

  肖健玲和她的夥伴們不斷地叩擊著石壁,好像是要打開一扇時空的大門。曾有過多少人站在這裡雕刻碑文、製作拓片?這些石刻曾被拓印過多少次?滄桑歲月,而如今只有這些石壁上的文字默默地留守在這裡。

  張慶明,是肇慶有名的端硯刻字高手。從小就開始學習書法的他,早已經記不得來過千年詩廊多少次了。2004年張慶明買到了一塊絕好的硯石,卻始終苦於沒有好的設計方案。就在他又一次走進這千年詩廊,看到岩壁上的摩崖石刻時,不禁靈機一動。

  這方硯的形狀跟那個七星岩的岩石相似的,有些共同點。千年詩廊硯就是把摩崖石刻設計在我這個端硯上。摩崖石刻的精品有34幅。這個硯的構圖要飽滿,像一個詩廊。後面也有,後面主要是李北海(李邕)的書法。也有當今劉炳森、柯紹剛的。這是陳毅的。

  這塊《七星岩千年詩廊硯》在“2004年肇慶中國端硯文化節”中獲得了 “最佳創意獎”。張慶明説,這個好點子是七星岩給的。

  七星岩千年詩廊共有531幅摩崖石刻,內容包羅萬象。有一副“澤梁無禁,岩石勿伐”的石刻是小梁每次必講的。這是明朝萬曆年間當地的官府告示。意思是告知人們可以在七星岩裏捕魚、砍柴,但絕對不允許在山裏開採岩石。如果沒有這幅石刻以及其中蘊含的環保意識,也許人們今天已經無法看到這麼美的星岩風景了。

  能在這樣的人間仙境過著梅妻鶴子的生活,是多少古人夢寐以求的事。為了讓人們在南國也能看到美麗的丹頂鶴,經過多方面專家反復的論證和考察,七星岩風景區從中國北方地區引進了40隻丹頂鶴。

  生活在七星岩的丹頂鶴與那些動物園裏圈養的相比更加幸福。它們與人們親密相伴,卻又能享受著自由飛翔的樂趣。回蕩在鶴園裏馴養員們的哨聲,是它們心裏最親切的呼喚。

  看到馴養員把精心準備的午餐端了出來,小傢伙們一擁而上。它們的一日三餐都是根據生長階段的不同需要進行科學配餐。這是吃自助餐的,這是吃小灶的,瞧這位,吃完飯嘴都沒來得及擦乾凈,就急著搶鏡頭來了。

  這是七星岩目前年紀最小的一隻丹頂鶴。因為胃出血,它已經打了三天的吊針。為了時刻觀察病情的變化,七星岩風景區鶴類生態園的工作人員們三天都沒有合眼,始終陪在它身邊。

  在他們看來,這些小生命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與它們在一起,雖然沒有古人那般風雅,卻也享受到了無窮的快樂。

  就像丹頂鶴是自然留給人類的寶貝一樣,千年詩廊是歷史留給七星岩最珍貴的禮物。如果説填紅、拓印這些文物保護措施是給予詩廊無窮的力量,那麼,阿坡岩上嶄新的當代摩崖石刻群就是在延續千年詩廊的生命。

  200多米長,也是刻了100多幅上去了。上面都是很有名的名家。比如説關山月,是嶺南畫派的鼻祖之一。沈鵬是我們國家書法家協會的會長。郭沫若,人所共知,名氣很大。趙樸初的“佛”字,他是我們佛教協會的會長。通過我們搞這個也是使得千年詩廊的歷史能夠不斷地延續下去,一千年以後,這又是一個千年詩廊了。

  從李邕到包拯到郭沫若,從馬蹄碑到環保石刻,千年詩廊記錄了歷史,也讓歷史記住了它。轉眼千年之後,也許後人會在七星岩繼續探尋今天的人們所留下的文明的痕跡。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