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神奇的鼎湖山》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6日 15:28)
編導:馬翔宇 攝影:馬翔宇
清晨,陽光照射在撒哈拉,這片孕育了燦爛的人類文明的土地,古老的建築和沙漠糅合在一起,它讓人們感嘆,當人類創造文明的同時,大自然也在悄然改變著,它把人類創造的文明慢慢的吞蝕掉了,昔日遍地水草和牛羊的撒哈拉,變成了沙漠。這裡是北回歸線穿過的地方。
這靜謐的原始森林,離現代都市肇慶僅一步之遙,這片只有1133公頃的森林,被世界植物學界看得和大熊貓一樣珍貴,早在1957年,中國科學家就在這裡建起了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二十年後,聯合國又在鼎湖山建起了“人和生物圈”研究中心。
初冬時節我們攝製組和中國華南植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一起,走進了這片北回歸線上神秘的原始森林。
1993年,中國和美國的動植物科學家在對廣東肇慶鼎湖山進行了全面觀測和考察後,得出結論:地球同緯度的大部分地方的森林已經殘缺不全,只有鼎湖山的森林保存完好。
今天,我們就是沿著中美科學家走過的考察路線,探尋這片和人類命運息息相關的原始森林。
走進森林,太陽也在這密林中變小了,高大的喬木中,摻雜著一些熱帶的果樹,儘管已是冬天,樹上仍然挂著纍纍碩果。
在美國做了八年動植物研究的留美博士莫江明,回國後拒絕了很多單位的邀請,來到鼎湖山。
當北回歸線上的不少植物樹種,被季風帶來的沙漠淹沒,進而滅絕的時候,鼎湖山上的瀕危樹種,不但沒有消失,並且又慢慢地恢復了生機,從我們進山開始,鼎湖山一直都是陰天,有時還會下上幾滴雨,但是,走在山中,瀑布,溪流和遍地的藤條倒木依然生機勃勃,這裡的生態環境是充滿魅力的,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種,珍稀瀕危的國家重點保護、並且以鼎湖山命名的植物有30多種,和恐龍同時代的娑羅樹,在中國的其他地方很少見,在鼎湖山卻長得漫山遍野都是。
植物和動物一樣有著相互依存的關係,走在山中,到處是倒木和茂密的藤本植物,藤條和銀杏樹緊緊纏在一起,有趣的是熱帶和亞熱帶的樹木相互纏繞在一起,莫教授説,鼎湖山的植物有著不同的習性,每個樹種之間,同樣有一個完整的生物鏈。
當大自然在冷酷的營造沙漠的時候,在鼎湖山卻呈現出另外一種景象,原始森林裏,高大的喬木在上面,中間是灌木,貼在地面是藤木和小草,瀑布溪流,形成了茂密的綠色闊葉網,不管人站在什麼位置,都會被層層的綠葉林罩在底下,林子裏不時有鳥叫的聲音傳來,莫教授説,這片森林裏不少珍稀鳥類,最有名的就是廣東省的省鳥白嫻。正説著同行的小徐驚叫起來。
溪水裏、岩石上到處散落著白嫻的羽毛,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遠處傳來啪啪的聲響,老蔡説這就是白嫻飛起來發出的聲音,於是我們架起機器守株待兔,但是,我們等了兩個多小時,只聞其聲,卻沒有看到白嫻的蹤跡。
這是我們在鼎湖山動植物保護所裏看到的白嫻,兩支眼睛烔烔有神,它以山中的果樹種作為食物,每到春天,它會不停的採食,飽滿的果實被它吃了,不飽滿的果實,被它播撒在山野之間,慢慢的發芽,又長成了參天大樹。
山間小路上,一個僧人悠閒的走著,這是我們兩天來在山裏碰到的惟一的一個人,老人見到我們格外高興,停下腳步和老蔡聊起來,老蔡説他是山頂上白雲寺的主持,冬天封山,山上沒有了僧眾,那老人為什麼還要一個人獨守佛燈呢?
走在山間,密林裏的墓碑吸引了我們,這片原始森林裏,從來沒有山民居住和生活過,是什麼人,把自己融化在這大自然中了呢?
莫化明教授幫我們解開了這個謎團。
從墓碑上的文字看,碑的主人是清乾隆年間慶雲寺的主持,“名山大川佛佔盡”,鼎湖山也不例外,早在唐代就有僧眾來到鼎湖山建廟講經了,但是,鼎湖山的僧眾和其他寺廟有所不同,它是家族世襲制,當年白雲寺的初祖,帶著他的弟子們在山上種田講經,千百年裏,他們就像守護自己的家一樣守護著鼎湖山,鼎湖山上不少的珍稀樹種,就是由和尚們在上千年裏,日積月累帶進鼎湖山的,古老的白雲寺建在了山頂上,但是,這座叫慶雲寺的廟宇卻建在了鼎湖山的半山腰。
採訪:肇慶市博物館 館長 馮咏浩
“慶雲寺它四面都是青山,對,很好這個環境,就是一個蓮花一樣,周圍一個山峰,就是蓮花峰那樣托著,剛好慶雲寺就在蓮花峰的山坡上,所以這裡的地方環境選擇得相當好的地點,因為在唐代的時候,我們鼎湖山這個是在白雲寺,去頂那邊,明朝以後呢,在這個地方,先建了一個蓮花庵,到了崇禎九年的時候,就是1636年,蓮花庵粗具規模,當時發現蓮花山頂上一片祥雲,很吉祥,所以當時它的主持説,哎呀 ,要這樣的話,我們改名了,就變成慶雲寺,所以這個名字從那時候開始到現在。”
植樹是廟裏年年要做的一件大事,四百年裏,到了春天,廟裏的主持就帶著弟子們種樹,,慶雲寺的和尚們在寺廟的周圍,種植了不少名貴的樹木,這棵粗壯的板栗和慶雲寺同齡,據説,每位進住寺廟的和尚,都要先種樹,除了唸經做功課,就是維護這片山林,四百年裏代代相傳,一直延續到今天。
採訪:肇慶市博物館 館長 馮咏浩
慶雲寺的初祖,二祖,三祖都有碑刻,禁止那些群眾砍伐樹林,因為這些樹本是他們僧人在這裡三四百年以來一直保護,種植了不少樹木,並將這個樹木跟這個寺院很好地結合起來在一塊,所以它能夠保護下來,所以説現在那個周圍的樹木,闊葉林的保護跟和尚在這裡是分不開的。
今天,慶雲寺的僧人早就不是簡單的種幾棵樹了,除了佛學知識,僧人們還要學習養生和植物養護知識,慶雲寺的主持説,每年寺裏都要買上幾千冊科普類的圖書,現在氣候在變化,對慶雲寺周圍樹木的保護,要有更加科學的方法。有意思的是,寺裏對山林的保護,每位和尚都有明確分工,培養,嫁接,養護都有專人各負其責。
1923年,孫中山先生來到鼎湖山,參天古樹,伴著寺廟裏香客們誦經的鼓樂聲,一片祥和,於是,在慶雲寺他寫下了“眾生平等,一切有情”的條幅,今天這副對聯仍然珍藏在慶雲寺內。
採訪:肇慶市博物館 館長 馮咏浩
鼎湖山的文化氛圍是相當濃厚的,你看這副對聯,“客來不用茶和酒,紫貝天葵酌滿杯,”當時,解放後,郭沫若也曾到這來過,這個“客來不用茶和酒,紫貝天葵酌滿杯”是誰寫的,這是郭沫若先生寫的,他來到這裡,發現這個地方客人特別多,來人比較多,不用喝酒和茶,我們紫貝天葵是當地的一個土特産,喝了解暑解渇呀,天熱暑天來時,可以解暑,其他在鼎湖山不只有紫貝天葵,它的動植物是非常多的。
我們有幸在當年郭沫若先生喝紫貝天葵的地方,和寺廟裏的僧人共進午餐,這裡的齋飯,每道菜裏都添加了山上生長的烏欖,何首烏,苦丁茶和絞股藍,吃起來別有一番味道,廟裏的廚師告訴我們,這裡的食譜一代代傳下來,少説也有300年了,
這口千人大鍋在慶雲寺度過了250多個春秋,當年,每天都有800多人進山吃齋進香,廚下僧勸常朗和尚,在紹興買到了這三口能供千人吃飯的大鍋。
與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的寺院相比,慶雲寺實在不能算是一個大廟,但是,它和北回歸線上的這片原始森林相融相依,這座銅塔裏珍藏的是慶雲寺高僧石箭和尚的骨舍利,當年石箭和尚帶領僧眾在慶雲寺周圍植樹的故事,至今還在為後人們稱頌著。
這塊匾是清朝慈禧太后在她六十大壽的時候賜給慶雲寺的,或許她在賜給慶雲寺這塊匾的時候,希望慶雲寺流芳百世,同時也期盼自己能夠萬壽無疆,四百多年過去了,慶雲寺和這片山水連成了一體。
採訪:肇慶市博物館 館長 馮咏浩
你看這裡,周圍都是山,而且都長滿了闊葉林,闊葉林經常是一年來,就要下葉,落葉,但是它呢怎麼落也好,但是,你看這個山,周圍的樹林,他落不到那個瓦頂上,那個慶雲寺的瓦頂是相當乾淨的,一片樹葉也沒有,是相當奇特的景觀。
古老的寺廟在群山環抱之中,是那樣安靜與和諧。告別了慶雲寺,我們決定登上鼎湖山的頂峰,越往山上走,林子越密,藤蔓之間長滿了扁藤,烏欖和格木,路也越來越難走了,同行的莫教授説天黑以前我們一定要趕到山頂,沿途有不少這樣倒下的欄杆,説明這裡早已不對遊人開放了。天黑以前,我們終於踏進了白雲寺的山門,寺內只有我們在山下碰到的那位老和尚一個人。對於我們的到來,老人特別高興。其實,白雲寺的歷史比這棵雞蛋花更悠久,老人説,他獨自一人在山上住了16年,上午做功課,下午就去轉山,唸經和護林是他每天必須做的兩件事,為了保住這片森林,科學家們和肇慶的百姓付出了辛苦的勞動,1993年聯合國把鼎湖山命名為“生物種類的基因儲存庫”和活的自然博物館。
採訪: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研究員 蔡蘇明
負離子,是我們鼎湖山最早推出,1994年,雖然目前負離子通過科學測定有利於身體健康,所以被人們稱為空氣中的營養素和生長素。這是我們保護區的一個景點叫簾洞天,它的負離子含量特別的高。
科學家們在鼎湖山測定了它的負離子含量,並且提出了新的前沿性科學報告,有一位澳大利亞的動植物學家威爾金並不相信,他對鼎湖山的山峰,密林,瀑布進行了認真的測量認定,結果發現,鼎湖山的有害氣體近乎為零,回國後,他寫的“鼎湖山生態旅遊的調查和研究”在世界環境保護領域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從1957年到今天,中國科學家在鼎湖山進行了“生物多樣化”“溫室氣體監測”、“瀕臨動植物保護”、“藥用植物的繁殖”等三十多項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冬天來了,森林裏的動物開始繁育後代了,這是我們在森林裏拍到的蝴蝶,每一個殼裏都孕育著一個生靈,生命的繁衍在這冬日的鼎湖山裏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到了春天來臨的時候,這些小生命就會破殼而出,飛向鼎湖山的山野溪流。
威爾金教授在他的論文中寫道:“動植物世界的奇妙景象,在鼎湖山依然存在”。高大的格木上附生著藤類植物,水筒木上佈滿了枝條,果實長在了樹榦上,榕樹的果子是小鳥的食物,它被鳥帶到了其他樹上,生根發芽,然後,吸收這棵樹上的營養,等它長大了,再把給它養分的樹絞殺掉,植物同樣存在著弱肉強食,這是大自然神奇的傑作。
兩千多年前,遊走在南粵大山中的百越人來到鼎湖山的時候,恐怕沒有想到兩千年後的今天,他們生活的地方成了科學家們研究人類生存的“基因儲存庫”,當大自然的變化和人類文明進程悄然改變著地球的時候,保護好北回歸線上惟一的這片綠洲,這樣的意義恐怕遠遠超越了兩千年的時空。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