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 《鄂州史話》1月24日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24日 15:11)
編導:肖月 攝像:張寧 溫建生
這裡是三國時期的吳國都城;這裡也是全國少有的百湖之市。這裡有個梁子島,這裡盛産武昌魚。這裡就是湖北省的鄂州市。
鄂州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當時這裡就有人類留下的生活遺跡。
相傳,在商周時代,鱷魚廣泛分佈于長江流域,當時,鄂州地屬亞熱帶氣候,草澤繁茂,最適合鱷魚的繁殖。於是,一個以捕鄂為生的部族産生,他們也被稱為“噩”。金文中的“噩”字即是古人捕鱷魚的器物,四個口是鱷魚在捕獸器中發出的叫聲。應該説,這就是鄂州稱“鄂”的開始。
1957年4月,考古工作者在安徽壽縣挖掘出4枚楚國錯金篆書銘文青銅器。在考古界,出土文物上的銘文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經過研究,考古學家終於發現,2000多年前,楚懷王封他的弟弟熊啟為鄂君,封地就在現在的鄂州市,這是他發給鄂君在水陸交通運輸的免稅通行憑證。鄂君啟節是研究戰國時楚國交通、地理和賦稅制度的重要資料。
站在長江岸邊,隔江相望,一座標誌性建築巍峨聳立在鄂州市的西山之巔——武昌樓。這座漢代建築風格的樓閣為何取名武昌呢?它與今天武漢市的武昌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
當年,孫劉聯軍的匯合,拉開了赤壁大戰的序幕。這九十里長港,則是兩路水軍安營紮寨的地方。從這裡,兵船出則直達長江,入則退至梁子湖,是一個絕佳的水軍營地。
公元208年秋,孫劉聯軍火燒赤壁大敗曹操之後,奠定了真正意義上的三分天下的基礎。孫權決定將其政治中心遷到鄂州,並取“以武而昌”之義,于公元221年改鄂州為武昌。公元229年,孫權在此稱帝,選擇武昌作為都城,這就是武昌名稱最早的由來,武昌也就是現在的鄂州。
西山,因位於鄂州市區以西而得名。如今,這裡因為曾是吳王孫權講武、修文、避暑、祭天的重要場所而遠近聞名。儘管西山上有許多關於孫權的傳説,但他在這裡留下的最重要的遺跡當屬避暑宮。當年孫權就把這裡作為自己的行宮。1998年,鄂州市決定組織專家,重新設計修建避暑宮。現在的吳王避暑宮佔地100多畝,由議政殿、避暑殿、讀書堂和武昌樓四個部分組成。
悠悠3000多年的鄂州歷史,早已隨滔滔江水一去不回。但是鄂州曾經的繁華卻讓人們無法遺忘。從三國時期,孫權遷都鄂縣,改鄂縣為武昌開始,鄂州被稱為武昌的時間歷經三國、兩晉、南北朝、以至清代,長達1700多年。物換星移,滄海桑田。曾經兩度輝煌的鄂州,在開放與發展的今天,又迎來了新的繁榮。歷史文化名城鄂州,正在續寫著再度輝煌的歷史。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