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黃河采風 > 正文

黃河采風《石窟倚河》1月12日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3日 15:47)

  1500年前,是中國的南北朝時期,在北方的黃河流域,大小十多個軍閥為爭奪土地和財富,正在進行著你死我活的混戰。

  鮮卑族是當時中國北方一個遊牧民族,他們能徵善戰。最後,一個叫拓跋魏的鮮卑族人打敗了眾多對手,統一了北方,他建立了北魏王朝,並定都平城。此時正逢佛教傳入中原,佛教中所宣揚的行善積德的教義,令這個王朝的皇帝很是欣賞和贊同,他開始想到用佛教來教化人民,於是,他命令曇曜和尚在大同旁邊的山上開始雕鑿石窟,並利用石窟裏面的雕刻傳播佛教教義。

  公元5世紀裏的一天,僧人曇曜正在奉命主持一項浩大的工程:在當時的首都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附近,開鑿石窟。曇曜最早開鑿的五個洞窟,又叫"曇曜五窟"。這五個洞窟中的五尊大佛,主佛都在13米以上,身軀高大、氣勢雄偉。據説分別象徵著北魏定都平城以後的五位皇帝。

  而當雲岡石窟被雕刻到第6窟的時候,也就進入到它的鼎盛時期,被稱為是雲岡石窟的第一偉觀。這一石窟從地面到窟頂就有16米,在窟的四壁和中心塔的四面,幾乎沒有一塊不曾被雕刻的地方。其中的佛傳故事多達30多幅,是中國石窟群中現存最早的有關宗教的石刻連環畫。

  這裡有一則關於佛祖釋迦牟尼的動人故事,講的是釋迦牟尼,從他出生,到他成佛,涅槃這個過程,這一生的故事。

  為什麼要在石窟裏雕刻那麼多的關於佛祖的故事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王朝為了推廣佛教,首先需要佛祖釋迦牟尼的傳奇故事突出出來,從而吸引每一個觀賞石窟的百姓,並最終被佛祖和佛教所深深迷戀。於是,有關釋迦牟尼的故事畫像幾乎無一例外地被雕刻在觀賞者目光平視的地方,也就是石窟裏最顯著的位置上。

  而另外一幅石刻上,表現的是釋迦牟尼在少年時期就具有了過人之處。當佛祖釋迦牟尼成年的時候,他的父親開始為他設計未來,因為這位父親就是一個國家的國王,為了使他的王朝能夠延續,具有超凡能力的釋迦牟尼從幾位太子中脫穎而出,被他的父王看中,於是,他的父親絞盡腦汁,想讓釋迦牟尼繼承王位。

  年輕的釋迦牟尼不喜歡呆在宮廷裏面,他常常騎馬出門,然而他在路途中先後遇見了蹣跚的老人;痛苦折磨的病人以及被親人送去埋葬的死人,太子嘆息地自語:死亡是可怕的,人都難免一死,當死亡來臨時,每個人恐懼和痛苦,是多麼難以忍受啊!於是他決定出家,去尋找解決的良策.

  此外,在雲岡石窟第12洞窟的前面,現在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樂舞表演,表演者優美的舞姿和手中的樂器,這些設計的靈感來自於洞窟裏的壁畫,於是,友人也把第12窟稱為中國最早的音樂廳.

  雲岡石窟對研究中國的佛教史、音樂史、美術史等提供了形象的資料,它還反映了古代中國與其他國家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而在今天,也是一個傳播中國文化的舞臺和旅遊勝地。

  公元493年秋天,正在進行漢族化改革的北魏孝文帝克服阻力、率軍南下,來到了他嚮往的中原古都洛陽。而當時的整個社會背景是,由於北方戰亂頻繁而南方相對安寧,大量人口南遷。

  在這次遷都中,帶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大規模的石窟建設在舊都大同停息了,而轉移到了新都洛陽南邊的龍門山上。

  一分為二的龍門山為開鑿石窟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公元493年,那位篤信佛教的皇帝在遷都的同時,並沒有忘記把佛教的發展中心轉移到這裡,他開始組織人們在龍門一帶,依山開鑿石窟。從此,中國又一座巨大的石窟群--龍門石窟就這樣誕生了。

  龍門石窟中最為代表的洞窟是"賓陽三洞"。三個洞中,以賓陽中洞規模最為宏偉,洞裏有11尊大佛,在正壁主像是釋迦牟尼佛像,高達8。4米,它是6世紀初期中國雕刻藝術的典型代表。

  它們是當時的一個皇帝宣武帝為了紀念他的父母而建造的,這三個洞共歷時24年、動用了80萬個人工才得以建成。可以想見,當時建造這些洞窟時的場面是多麼的壯觀。

  隨之而來的事情卻變得異常有趣起來。皇家建造石窟的風俗逐漸影響到了當時的社會。於是,人們開始要求倣照皇帝那樣在龍門那裏也建造石窟和佛像。很快,一些由貴族和平民出資建造的佛像和石窟開始在龍門一帶出現。與皇家不同的是,這些貴族和平民建造的佛像更多的帶有一種世俗的色彩。

  採訪:龍門石窟副研究員

  “其中有一個造像,就是為了他的驢而造的一尊菩薩像,他希望這頭驢身體健康,多為他家創造財富,還有一尊造像,她就是為了自己懷孕了,為了母子平安而造了一尊菩薩,類似這種造像在龍門石窟裏有很多的。”

  日益世俗的石窟雕像逐漸風行,甚至到後來這種佛像被人賦予了功利的色彩。公元5世紀的時候,一個貪官為了巴結皇帝,來謀得更高的地位,專門請人雕刻了一尊有著那位皇帝典型特點的佛像。

  從公元493年開始一直到公元900餘年的唐朝,龍門石窟經過400多年的修建,共建造了10萬餘尊佛像、佛塔60多座。佛像佛塔的數量在中國石窟中居第一位。透過這些氣勢恢弘的佛像,讓今天的人們感受到一種用權力和財富建造起來的輝煌。

  由龍門石窟西行,上溯到黃河的上遊,那裏矗立著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敦煌位於甘肅省西南部,穿過河西走廊的古代絲綢之路,走到這裡,就走到了進入西域的最後一個邊關重鎮。這裡是古代絲綢之路通往西域的起始,也是西域各國商旅進入中國的最後一道關口。

  敦煌最重要的價值,是黃沙淹沒不住的敦煌石窟群,這座舉世聞名的古代藝術博物館,記載著古代東西方文明交匯的歷史,記載著絲綢之路延續千年的偉大奇跡。莫高窟是敦煌石窟群裏的代表,它鑿建於今天敦煌市東南25公里鳴沙山的 斷崖上。關於莫高窟的修建,還有一個神奇的故事。

  採訪:常嘉煌

  “史書上記載莫高窟是公元366年修建的,當時一個叫樂尊的僧人西行路過敦煌,前面一個叫大全河的斷崖上面,突然,這位僧人發現,在他面前出現一片奇異的境界:在遠處的山上,霞光萬丈,天空中有1000座大佛出現了。所以他覺得這是一個佛國勝地吧,然後他就在這裡停留下來,鑿了第一個石窟,在裏面修行。”

  今天,來到敦煌的遊客往往會困惑于:在這樣偏僻的地方為何會出現這種人間奇跡一樣的建築?但是,假如回到歷史,我們會發現1600多年前的敦煌曾經是怎樣的喧鬧。

  採訪:常嘉煌

  “就相當於現在的廣州和上海一樣,凡是從大陸內地要到西方去,到中亞、西亞或歐洲去的這些商旅呢,都要路過這裡,在這裡補充給養,那麼,在這裡聚集的人群也是相當多的,它的城市人口相當於廣州上海那麼多。”

  絲綢之路上眾多的商賈為佛教在這裡的傳播提供了營養的土壤。許多商人在出關之前,往往會許下願望,希望自己能夠從遙遠的西行道路上平安回來。而當時正值佛教從西方傳入中國,一些有名氣的僧侶在這裡翻譯經卷,還開設了一些寺廟,於是,商人們便開始到寺廟裏求佛許願,佛教事業在商人們金錢的支持下從此繁榮起來。

  為了使佛教能夠在人們中間迅速流行,創作者開始用世俗的道理,通過雕塑和壁畫的形式,利用敦煌莫高窟這個舉足輕重的地方來傳播佛教。

  於是,一些世俗的故事內容也開始被搬上了洞窟裏。在敦煌眾多的壁畫中,<九色鹿本生>是一個知名度很高的故事,古代一隻有9種毛色的神鹿常在恒河邊上飲水吃草,一天,有人突然落如水中,九色鹿聽到求救聲,便奮力把那人救起,那個被救的人答應九色鹿,永遠不會透露它的行蹤.但不久,國王的寵妃夢見了這只九色鹿,於是,國王出重金懸賞它,結果,那個被救起的人見利忘義,進宮告密,並引國王進山捕鹿,無路可逃的九色鹿,向國王痛陳那個小人的忘恩負義,國王被深深感動,下令保護九色鹿,於是,告密者遭到報應,全身長出毒創,而寵妃也因自己的貪婪羞愧而死.

  從公元366年開始,在其後的1000年裏,這裡連續開鑿石窟造像,鱗次櫛比的佛窟分佈在高15到30多米的斷崖上,形成南北長1680米的石窟群。

  敦煌飛天是敦煌藝術的標誌。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 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其數量之多,可以説是全世界和中國佛教石窟寺廟中,保存飛天最多的石窟。敦煌飛天原來指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 。從藝術形象上説,它是多種文化的複合體。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是三者長期交流、融合為一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它是憑藉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淩空翱翔的飛天。敦煌飛天可以説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跡。

  1935年的一個秋日,年輕的旅法畫家常書鴻在塞納河畔的書攤上偶然看到一本《敦煌圖錄》畫冊,被其精美的藝術和悲慘的命運深深震撼。1945年,他拋棄優裕的生活,攜妻帶子來到荒漠戈壁籌辦了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睡土炕、點油燈,開創了敦煌藝術遺産的保護事業,被譽為"敦煌的守護神"。

  常書鴻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敦煌的保護工作,他甚至將自己的孩子都取名為"嘉煌",意思就是以敦煌為家的意思。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一直極大關注敦煌石窟及其文物的保護工作。1962年,經國務院批准進行莫高窟加固工程,近年來,又對石窟及其內存進行完整、系統的"前瞻性"保護,壁畫修復技術不斷提高改進。

  在眾多的敦煌保護工作當中,一個人舉動引人注意.從1996年開始,莫高窟西邊的斷崖上又重新響起了叮噹的錘聲,一個新的敦煌石窟正在開鑿,這個延續敦煌歷史的人,就是常嘉煌,常書鴻之子。

  今天一個長達100多米的現代石窟已經建成……

  古老的敦煌成為今天中國藝術家的一個藝術源泉,大型民族舞劇《大夢敦煌》以敦煌寶庫的千年創造歷史為為背景,演繹了一段畫家和將軍女兒的感人愛情故事。這部舞劇從敦煌壁畫裏今汲取了靈感,用現代人的視覺去審視古老的敦煌藝術,充分展現了敦煌博大的歷史內涵。這部劇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強烈的反響,成為中國民族舞劇的經典作品。

  從敦煌石窟到龍門石窟,再到雲岡石窟,中國古代先人所創造出來的文化瑰寶,無一例外地分佈在黃河流域,他們就像是一顆顆閃爍著文明之光的明珠,這條中國人的母親河的身邊。千年以來,他們默默矗立在黃河這條母親河身邊,不斷豐富黃河的文化內涵,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去神往、去朝拜……

責編:紅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