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城堡中的蔚縣》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29日 16:11
編導:高躍 攝像:張巍
每當傳統節日來臨,蔚縣城下就會出現這種叫“打樹花”的民俗活動。他們以沸騰的鐵水取代通常的煙花爆竹,飛濺到夜空中的城堡。這個民俗表達了人們讓城堡堅不可摧的願望。這是蔚縣人由來已久的傳統情感,因為他們的家園 就是由城堡構成的。
蔚縣是個古老的地方,在這裡很早就有人居住了。今天我們看到蔚州古城建於明清兩朝。在這裡你會看到歷經滄桑的城垣。高大寬闊的城門、樓閣、廟宇、氣勢恢宏的建築群落。
在蔚縣範圍內,到處可以看到城堡圍裹的村莊。蔚縣在歷史上有八百城堡之説,也就是説有多少個城堡就有多少個村莊。在這裡今天仍保存著三百多個城堡村落,好似一座“古建築博物館”
那麼是什麼原因在這一千六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堅實的城池和這麼多壯美的城堡。
今天蔚縣所屬的張家口地區,是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帶,歷史上也是中國北方草原文明與農耕文明的交匯處。蔚縣正處在這一特殊地理環境的西南端,也是這一地區離東面的北京,西面的山西距離最近的地方。千百年來張家口地區與那些華北重鎮之間存在著一條由高山大川組成的天然屏障,兩地間的聯絡,一向是靠群山之間的天然峽谷溝通,其中最重要的通道就是這條叫“飛狐峪”的峽谷。而蔚縣剛好位於峽谷的出口。
從地理位置上講蔚州城這裡地形比較平坦,便於建城,北靠壺流河南靠是三個山脈在這裡聚會,從戰略上講可以説是即可以守又可以攻,所以説歷代把這個地方都作為行政的勢所。
正是這一重要的戰略地位,使蔚縣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一直是北方民族和中原政權頻繁爭戰的地方。一方要通過這裡進入富饒的中原大地,一方要將對方打回長城之外。2000多年來,匈奴人、突厥人、契丹人、蒙古人和中原王朝的往來廝殺,也常造成這塊土地的生靈涂炭財産盡失。於是難捨家園的蔚縣先民,在這裡建起了高大堅實的城堡,抵禦亂兵的掠奪,保護生命和財産。
據記載,這裡的城堡最早出現在元代,當時是夯土築成的,今天的城堡遺存大都建於明代,材料也變為更牢固的磚石。
從現存的城堡中,還可以看到明顯的軍事防禦功能。
暖泉鎮的西古堡村緊靠山西,是蔚縣的邊防,因此城堡建築的更顯堅實,而且城堡的南北門都建有一個甕城,劉徙從小生長在蔚縣。
坐落在厚厚城墻上的建築,是蔚縣的最高建築玉皇閣,又叫靖邊樓,它除震懾諸神外,它還有另外一個作用。
今天的城堡雖然已失去了當年的作用,但這些古老建築遺存,真實的記錄了那段輝煌的歲月,躺臥在夕陽下的這塊石碑正是村民們集資建堡的功德褒。
在蔚縣,可以説凡有人煙的地方就有莊堡,凡有村子的地方就有廟宇、戲樓,更多的則是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古民居。然而僅僅為了安全而築城是不足以出現如此眾多豪華院落的,這些博然大氣富麗堂皇的建築群落又是何人所建?
明代中期以後,明王朝對塞外蒙古部族的政策由軍事打壓轉為通商互利,這一根本性的轉變,即使張家口地區迎來了長時間的和平安寧,也使這塊千古征戰之地成為了中原王朝溝通蒙古各部的重要商業通道。由於這條商道是由張家口通往庫侖,也就是今天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烏蘭巴托,所以人們一向把它稱為“張庫”通道。這條通道也成為明代支撐王朝經濟的商貿大動脈。而蔚縣由於處在這條商道往來的必經之地和平原與山區的中轉路口,因此也就成為了當時中原與塞外貿易的重要散地。戰道變為商道村堡內更多的建制也産生於這一時期。
暖泉鎮西古堡村可以説是八百城堡中的一個縮影。這座小小的甕城除軍事作用外,它功能齊全,古戲樓、殿堂、樓閣共七十多間,還有一座頗具建築規模的地藏寺。地藏寺的建築構思巧妙、大氣,可以看出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是很難建造這樣一座寺廟的。
這座寺院同樣涉及了一個蔚縣商人的傳奇。
董大澤在蔚縣是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從他的傳奇中,人們不僅能看到他的富有和公德心,還可以看到早期蔚縣富商不露富的心態。這種謹小慎微和不事張揚,僅反映了他們與生俱來的危機意識和不安全感。這種心態多少也是蔚縣早年時常面臨的戰爭危機。
清朝的康乾盛世在為中國遼闊的疆域帶來和平與繁榮的同時,也為京張商道帶來了更多的物流和更多的商機。乾隆時期,由於王朝對商貿的重視,這條商道終點已從庫侖延伸到今天蒙俄邊境的恰克圖,貨物也經由這裡進入俄羅斯再轉往歐洲各國。空前遼闊的市場使商人們財富驟增。生財有道的蔚縣人,自然是不會放過這一機遇的,在這一時期他們不僅迅速積累了鉅額財富,對待財富的態度也由先輩的掩飾和謹慎變得自信而張揚。
在涌泉莊,有個一家人的城堡,60多畝的建築面積使它成為一個獨立的莊園,寬闊的院落顯示出了主人的身份和富庶的生活狀態。
這個堡裏住的人家都姓王,祖上叫王樸。從莊堡裏的建築不難看出此人是個大財主。
王仆在蔚縣為什麼有如此的名望?又是什麼原因使得他擁有了巨大的財富和這獨立的莊堡。
王仆的合資生意得意于一個歷史的機遇,在19世紀來,當義和團運動興起時,駐華的外國教士、商人四散奔逃。這時,一個走投無路的德國商人遇到了王仆,在危機四伏之中,王仆義無反顧的救助了這個德國商人。後來,為報答救命之恩,德國商人與王仆做起了溝通東西方的國際貿易。
王仆發達了,他富甲一方,良田萬頃。正是有和王仆一樣的一批蔚縣商人,以他們的精明膽略和遠見卓識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也以此營建了一方富庶安寧的家園。
建於明代的宋家莊堡,高大保存完整的堡門上刻有“昌明”二字這可能是住在堡裏人的一種美好願望。走近堡,給人一種祥和、安寧的感覺。
寬敞明亮的街巷,高高的院墻,深深的院落,題才豐富工藝精美的磚雕,從建築風格上看除明代的建築外,更多的是清代建築風格,富有的蔚縣人把他們的家園建造的詩情畫意,鏤空的花窗,精雕細琢的門戶,充分體現了蔚縣工匠們的高超技藝。
這塊聳立在院落門前的巨型石鎖,我們猜想這會不會是這家院落的主人為了顯示威武的身份,用石鎖做裝飾門礅,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人可以用這一百七十斤重的巨型石鎖練功呢?
馬映老先生曾經在這條街巷中生活了近60年,馬先生告訴我們這塊石鎖是一位在蔚縣很出名的人物,韓老成家的遺物。也就是這韓家大院的主人,他還告訴我們韓家是武術世家。
一個武術世家怎麼會在宋家莊擁有二分之一的龐大建築院落?
清朝,正是蔚縣經濟繁榮時期,往返于口裏口外的古商隊,雖然沒有了戰亂的干擾,但商隊時時遭到盜匪的搶劫,韓家抓住這一機遇在清朝道光年間,開設了一家驃局。驃局作為一個古老的保安行業,是中國古代商業發達的必然産物,千百年來巨大價值的商品運輸,必須有驃局的保駕護航。而驃局的規模和影響力的背後,也必然有著更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商家存在。
蔚縣人除了精明勤奮,做事還忠規、忠聚。就拿蔚縣人建房來説吧。雖然有錢了,想把自家的院落建的更氣派,但又不能違背古禮,精明的他們自然有辦法,建起了五連環院和九連環院。形成了龐大而完整的建築格局。
蔚縣緊靠山西歷史上她也曾一度屬山西大同府管轄,因此這裡的民居有山西的建築風格,是理所當然的。這窄長的院落正是典型的山西民居,但是在許多院落裏,卻有著北京四合院的樣式,這絕不是巧合。
據記載,從元代至清末,北京城的營建始終有蔚縣工匠的參與,在長達500多年的時間裏,熟知京城建築的蔚縣人,把四合院移植到家鄉也就順理成章了。
宅院為了生活,莊堡為了安全,而戲樓則為了娛樂,財富使蔚縣人學會了享受,戲臺是每座城堡內不可少的建置,在蔚縣也有“八百城堡、八百戲樓”之説,過去叫“樂樓”或“歌臺”,現存的戲樓都建於明清兩代,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古畫繪滿墻壁,形勢多樣。有些戲樓還兼有其他功能,戲樓又是門樓,行人車輛可從戲樓中間穿行而過,演戲時搭上板子就能開戲,當地人叫它“穿心戲樓”。
戲臺上幾百年來始終傳唱著蔚縣獨有的“秧歌”,蔚縣秧歌融合了陜西秦腔,山西梆子和京腔的特點,從中可以看出蔚縣南來北往交匯四方的地域文化風貌。
“大紅燈籠高高挂”在蔚縣的許多古村堡有數百年的習俗,每逢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成千上萬的各式燈籠把大街小巷挂成了一個燈的海洋。
蔚縣的先輩給後人留下的絕不僅僅是歌舞昇平,他們更希望後人以文化立身以詩書傳遞,這種殷切地期盼,也通過城堡的建築傳遞至今。
幾百年來,讀書人在蔚縣一向得到格外的尊崇,這也使這塊經商至少富的土地添了一層文化的積澱,這歷代相傳的文化積澱在今天仍看到他的存在。節日將近老人們正忙呼著往墻上門上粘貼對聯迎聯。看到這些尋常人家貼的對聯,琳瑯滿目,又飄逸灑脫。
這位老人名叫郭坦,當年讀過三年私塾,算不上讀書人,卻寫得一手好字,這樣的老人蔚縣很多,因為修煉得一手好字,逢年過節門上貼的對聯,從來都是自己盡興寫來,你能相信這是出自長年和土地打交道,長滿老繭的農民之手嗎?
傳統的氣息依稀可辨,仍激發著在這裡生活的人們,謎一樣的文化現象,人文景觀和古樸的生活狀態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他們住在古老的民居中享受著前人留下的文化,過著新的生活,這就是今天的蔚縣人。
燦爛的民俗文化,恢宏古老的建築,就像這鐵水打出的樹花,是如此的耀眼和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