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蔚縣剪紙》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29日 16:08
它的名字叫蔚縣,和中國許多發展中的城鎮一樣,在現代化和商業化的衝擊下,傳統文化也正日漸消失,但是有一種流傳民間的工藝卻一直得以保留下來,那就是蔚縣剪紙。
小韓和未婚夫正在準備婚事,和都市裏的年輕人一樣,結婚所需的東西一樣也不少,今天他們是到蔚縣有名的剪紙世家周廣家來訂結婚用的剪紙,和別人的想法不同,兩個年輕人想訂一副自己獨有的結婚剪紙。
原來兩個年輕人希望按照他們的婚紗照刻一副剪紙,對於小韓兩人的要求周廣並不感覺奇怪,因為隨著物質生活的改變,許多人都希望得到一份獨有的屬於自己的一份剪紙,而當地的年輕人依照自己的婚紗照訂剪紙的人也越來越多,最後小韓兩人和周廣都選中了這副照片。
説到蔚縣剪紙,還得從上個世紀初説起,蔚縣位於張家口的南面,距北京不到四百公里,是連接口內和口外的必經通道,因為一些商人來往的緣故,歷史上當地曾經聚集了各類能工巧匠,而蔚縣的點彩剪紙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當時叫窗花,和其他地方窗花不同的是,它不是單色而是多彩的。
雖然蔚縣並不是一個自然條件十分優越的地方,但是在張家口建成鐵路之前,那些來往在這條通往歐洲的貿易之路的駱駝隊,就把蔚縣當成商貿活動中,踏上商途之前的修整地和結束歸來的中轉點。商貿的繁榮吸引了大批能工巧匠,這是蔚縣剪紙能夠誕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和其他剪紙形成之初的原因相同,蔚縣剪紙最早的花樣是和鞋面的花樣有淵源的。最早就是刻成一種花樣,沒有什麼色彩,後來由於商貿活動把國外的化學合成色帶到蔚縣,以及受到當地流傳的各種傳統年畫等方面的影響,蔚縣開始有了彩色窗花,這使得北方房屋白色窗紙上發生了裝飾性的改變,後來來往於此地的商人也開始買賣這種彩色窗花,就使蔚縣剪紙第一次具有商品色彩,也使蔚縣剪紙發生了工藝上的根本改變。
這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蔚縣彩色剪紙,常常是在一戶人家的窗紙上就能看到一台戲,還有一類就是一些具有吉祥意味的動物和花鳥圖案。
已經一個世紀過去了,今天蔚縣城除了在最高的老城樓上還挂著巨副的傳統剪紙以外,似乎已經看不到任何剪紙的蹤跡,事實上蔚縣剪紙並沒有隨著歲月的流轉而消失,在周廣家的工作間裏一家人都在為各地送來的剪紙定單而忙碌著。其中像小韓兩人這樣特定的結婚剪紙就不佔少數,完成了最初的畫稿和刻紙,染色是最後一道程序。蔚縣剪紙最大的特色就是在染色上,因為是結婚用,所以要然大紅色,三天后,小韓兩人來拿自己定好的結婚剪紙了。在他們這一代年輕人的眼裏,用自己定的剪紙裏裝點新房,是件很有紀念意義的事情,傳統的貼在窗格裏的小窗花,今天走進了現代人的居室,變成時尚青年裝飾新房的紀念品。他們説以後每到結婚紀念日的時候,就訂一幅剪紙,要用他們蔚縣特有的剪紙來記錄他們共同走過的人生。
每個來到蔚縣的人,都會聽到當地人講述的關於蔚縣剪紙的故事,雖然現在已經看不到什麼靠手藝吃飯的能工巧匠了,但是他們的傳奇故事卻在當地一直流傳,而流傳最廣的就是蔚縣剪紙藝人王老賞的故事。
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僅存的幾副王老賞的剪紙作品,雖然已經經歷了近百年的時間,但是從殘留的印跡上我們仍能想見當年原作的色彩。有老人回憶説,當年能買到王老賞的一副剪紙貼在自家的窗戶上,就像坐在自家的炕上看戲一樣美,每個窗花上的小人就跟活起來似的能唱戲。
晉劇是蔚縣當地流行的地方戲,王老賞那一代人大都喜歡聽戲,他在刻剪紙出名之前就是個戲迷,後來還把自己的兒子送到了劇團,為演員開臉,許多當地有名的劇團,都是王老賞的好友,但是能把戲人刻得如此出神入化還是來源於王老賞曾經經歷的一件意外的事情。
因為王老賞那個時期的民間藝人是從不把手藝傳給外人的,所以王老賞的作品在當時就十分稀少,為了紀念這位民間藝人,現在在王老賞錢的村子裏,人們還保留了這樣一種習俗,每到接近年關的時候,村裏人就請來戲團在古戲臺上唱戲,到了春節那天,還要請家裏最年長的老人在有窗紙的窗戶上貼上一個又一個戲劇人物的剪紙,也許他們這樣做是為了懷念這位民間藝人,也許就是對過去那種貼窗花的老日子的一種懷想。
生活在今天對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都已經習以為常的我們來説,是無法想象這些交通工具,在當年不僅打開了張家口到俄羅斯的張庫商道的大門,而且也影響到了蔚縣的剪紙。我們不知道是誰怎樣把這些畫面帶到了蔚縣?也不知道當初刻下這樣的作品是幹什麼用途?但是我們可以從中清楚地看出正是由於蔚縣剪紙的誕生地是這樣一塊文化交融地,才使蔚縣剪紙從誕生之初就有了商品化的色彩,所以能夠在歲月的流逝中生存下來。
這裡是剪紙世家周廣的院落,可能沒有人相信,眼前的房子就是周廣家用刀一筆一筆刻出來的,方寸剪紙是怎樣創造出他家的美好生活呢,周廣的兄弟姐妹都得益於父親的剪紙身傳,父親周永明就是建國初期蔚縣有名的剪紙藝人。到了周廣這一代卻是蔚縣剪紙藝人生活變化最大的一代。
蔚縣人都知道,周家剪紙中周廣的刀工是堪稱絕活的,其中刀工最重要的就是刻鬍子,也叫拉鬍子,在方寸紙拉出又細又密又勻的鬍子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兒。雖然周廣有自己的絕活,但是依照老藝人的方式在今天已經不能適應市場需求了。所以他又在刀法上做了一些改進。
周廣説父親曾經畫了許多剪紙畫稿,因為一些局限都沒有完成,很多像花瓶這樣的小精品都是他後來琢磨完成的。他現在想的更多的是怎樣把傳統的絕活運用在現代題材上,也就是傳統與現代怎樣融合的問題,這個問題也表現在剪紙的另一個染色方面,周家在染色的變化上也動了不少腦筋,傳統窗花固然是色彩艷麗,但是現代題材作品中對色彩的要求就複雜的多了。
周廣説的所謂的六筆污染法用這樣的演示就一目了然了,以前無論上幾種顏色講究的是色的邊緣不能混合,如今要講究色彩的漸變才能表現一些市場需求的現代題材作品。色彩方面變化的實現來源於周家的二妹周淑英,她是家中惟一去中央工藝美院學習過的剪紙藝人,這在蔚縣剪紙史上也是第一次。
去中央工藝美院學習之前,周淑英從未走出過家門。經過一段學習,讓這位農家姑娘第一次感到,平常自己司空見慣的剪紙窗花,其實都是有著深刻的藝術內涵的。原來自己就是憑著興趣和愛好做剪紙,從來不知道什麼是創作,本以為這輩子就是在自己家的炕桌邊刻刻畫畫的過了,完全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成為設計師,她永遠也忘不了第一次設計自己的畢業作品的情景。
初稿很快在十五分鐘內就完成了,平常自己熟悉的那些充滿吉祥意味的畫面,一下子像泉水般涌了出來,剪紙作品以一條裝滿魚和吉祥物的河為樹根,用一條魚的身體和傳統剪紙中蓮藕、石榴、桃子等圖案作為樹榦,完成了一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剪紙作品,周淑英給它起名叫《生命樹》。
在周家剪紙的展廳裏,你可以看到蔚縣剪紙從王老賞到今天新一代設計師的發展軌跡,也能看到蔚縣剪紙從傳統窗花轉變成今天剪紙藝人的勞動財富的變化軌跡。
今天如果你到蔚縣來,走進當地最豪華的酒店裏,你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在酒店裏最醒目的裝飾品仍然是最具蔚縣特色的傳統剪紙。如果説王老賞那一代的剪紙藝人創造了蔚縣剪紙的歷史的話,那麼今天的蔚縣人就是讓他煥發青春的一代人,他們正在自己建造的剪紙城中過著美好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