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見龍在田》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30日 15:39
編導:迎旭 攝像: 寶力道 張為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也是中國文化的象徵。但是千百年來,龍這個神異動物的真相,卻一直撲朔迷離,成為了中國文化史上最大的謎團之一。
1986年,人民畫報刊登了中國最早的玉雕龍,玉雕龍的發現立刻把人們對龍的認識,拽到了五千年以前。莫非在5000年以前的遠古時代,龍就已經出現了嗎?這個被稱為中華第一龍的玉雕龍又來自何方呢?
這裡是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的賽沁塔拉村,就是在這個普通的小山村裏,發現了舉世聞名的中華第一龍。
那是1971年八月的一個下午,幾位農民在村北的山坡上,植樹修梯田。農民張鳳祥在挖土的時候,突然碰到了幾塊堅硬的石頭。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石板下竟藏著一個驚世的秘密。
龍在故鄉的泥土中沉睡了幾千年,卻差點變成玩具和煙袋鍋。那麼,是誰發現了玉雕龍非同尋常的價值呢。
被三十元收購的玉雕龍,依然被擱置在文化館倉庫中某個冷清的角落裏,這一躺又是十年。那麼是誰改變了玉雕龍的命運呢?
玉雕龍不僅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更引發了學術界異常激烈的爭論,玉雕龍究竟是不是中華第一龍呢?
玉雕龍,這來自遠古的精靈,就這樣從容的闖進了人們的視野。據後來人推算,5000年以前,想要製作這樣一件玉器,需要三名熟練的工匠,花掉整整一生的光陰。龍在紅山先民的心目中,是如此的神聖,竟不惜以生命的枯萎作為代價。
幾千年過去了,龍在紅山的崖邊,等待了一個又一個春秋。今天,在紅山腳下生活著的人們,每拾起一件古老的文物,都會産生對那個遙遠時代的無限遐想。
張軍是赤峰市一位文物收藏愛好者,在赤峰這個地方,收藏文物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這片塞外的土地,曾經孕育了四座歷史文化的高峰。
在許多農民的家裏,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不經意的發現。 而這些不經意的發現到了張軍的手裏,就變成了彌足珍貴的歷史佐證。 在張軍的這間小小的收藏室裏,堆滿了他30多年來,從民間收集的各種文物。
今年夏天,張軍將自己精心收藏的兩千多件文物捐獻給了國家,在捐獻的文物中,有不少是國內外第一次見到的稀世珍品。 其中有一件,出土于距今6800年左右 趙寶溝文化遺址的陶鳳杯。他的産生年代,遠早于中華第一龍。這支陶鳳杯,將鳳的特徵完全顯現,在史前文物中還是首次發現。
陶鳳杯的出現,再次引發了人們新的猜想,這本該屬於南方的鳳圖騰,怎麼會出現在龍的故鄉,難道這就是中華鳳的最早雛形嗎?
紅山文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個重要的考古學文化,以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後遺址而得名。由於赤峰地區一系列考古新發現的公佈,掀起了一場關於中華文明起源的探討,按照傳統的史學觀點,中國文明史只能從距今4000年以前的夏代算起,中國文明起源也是由中原這一個中心地區向外輻射的。紅山文化的一個個驚人的發現,向史學界這種傳統觀點,提出了質疑, 那麼紅山文化和中華文明的起源究竟有著怎樣的聯絡呢?
也許是玉的晶瑩和靈透使古人怦然心動。他們把玉當成了溝通天地 人的神靈之寶。這些紅山文化古玉在設計製作上表現出來的藝術思維和想像力,古樸中透著令人捉摸不透的深奧。
中國人《崇玉尚玉》的傳統,就是在紅山古玉的基礎上傳承發展的。這些來自遠古的玉器, 向世人證明了早在6500年以前,赤峰地區就已經跨入人類遠古文明的門檻,從而將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500年。
30年前,一個雨後的下午,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小布和朝魯。在放羊回家的路上,經過一處被雨水沖刷過的小土坡時,意外地發現了一些玉器。回家後,他把這個發現告訴了自己的姐姐,於是姐弟二人再次來到了發現玉器的地方。這一次,他們又挖出了鉤雲型玉佩和玉豬龍等珍貴的玉器。布和朝魯只是用孩童的天真,想象著這些玉器的遊戲功能,但他沒有想到30年後的今天,玉豬龍會成為證明整個人類歷史進程的重要物證。
隨著在赤峰地區陸續發現這些形象相似的玉器,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龍起源的爭論。,這些玉器的共同特點是環體,短耳,圓睛,吻部有多道皺紋,人們稱之為玦型龍。這些玦型龍的頭部刻畫的究竟是什麼動物呢?有人認為是熊首,有人認為是鳥首,有人認為是鹿首,也有人認為是豬首,那麼這些獸型決和龍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人們的種種猜測和想象,隨著玉龍的浮出水面,漸漸清晰起來,這種將動物靈氣集于一身塑造瑞獸的做法,對龍的形體構成産生了重要影響。由此,龍的起源在遼河流域從距今3000年,追溯到了5000年甚至近萬年前。
歲月流逝了5000年,龍在眾多文化的頻繁交匯中逐漸演變,以強大的生命力經受了千年的歷練,凝聚成為一個恒久的象徵。中國文明的起源,就是在龍的起源過程中實現的。而天人合一的中國古代傳統思想,也從遠古一直延續到今天。
今天,在紅山的腳下,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在這個生機勃勃的龍的故鄉里,依然演繹著龍的傳奇。
這裡是赤峰市一個小小的巴林石館,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件被主人視為無價之寶的巴林石對章。
人類的創作有時也不亞於鬼斧神工。這裡是赤峰力王工藝美術公司,工人們正在紡織一幅中國最大的挂毯——九龍壁。
最神奇的還屬這幅精工細作的藝術挂毯。 如果不是周圍的廠房,誰會相信這栩栩如生的九龍壁,竟是手工編織的藝術挂毯呢?這幅九龍壁挂毯長27米,高6.65米,是完全按照北京北海九龍壁原比例大小紡織的。為了這項龐大的工程,31個工人用了整整366天的時間,五百多種色紗和2000多萬個線頭。 也許正因為包含了紡織工人們對龍的無比崇敬。才刻畫出了如此逼真形象的九龍壁。就在紡織九龍壁完工的那一天,又一件奇特的事情發生了。
今天,在赤峰市的大街小巷,我們到處都能看到龍的身影。
在龍的故鄉,龍的傳人依然延續著龍的精神。
又一個充滿生機的春天到了,在紅山向陽的山坡上,我們還能看到先人的祭臺。這些斑駁的石痕,還能傳遞那些遙遠的信息嗎?
歷史在潺潺流水中千回百轉,遼河用晶瑩的靈魂,練就著璀璨的文明。這座古老的山峰孕育了紅山文化,使中華文明的曙光,穿透了蒙昧的暗夜,閃耀著無限的光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