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節目查詢

阿壩《羌笛悠悠》9月23日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22日 14:21

  老藝人科洛娃今年已經五十多歲了,他是四川省阿壩洲茂縣地區最好的羌笛藝人。羌笛是一種古老的樂器,古時西北牧人放牧時吹奏自娛。既是樂器,又是鞭竿,所以也叫吹鞭。現在,會製作、吹奏羌笛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羌族,古稱西戎牧羊人。是興起于中國西部最原始的部落之一,最初居於河湟一帶。殷商時期已遍佈西北,中原地區。大約在秦漢之際,其中一支遷往岷江上遊。數千年的滄桑,其他地區的羌人,大都發展為藏緬語系的各族或先後融合於漢族及其他民族之中,湮滅為歷史的塵埃。而遷居在岷江上遊地區的高山峽谷間的羌人,仍保持著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沿襲至今。

  收穫小麥,種下青稞。古代羌人到達川西北一帶後,就在岷江兩岸的高山峽谷之間定居下來,這個馬背上的遊牧民族從此進入了農耕社會,而羌人的命運,就這樣和土地緊緊聯絡在了一起。

  羌族婦女吃苦耐勞,在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産活動中承擔著繁重的體力勞動,不但要和男人一樣下田割麥,回到家裏還要做飯,紡織,養兒育女。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繁衍生息。

  在那高高的山岡上,布穀鳥咕咕叫,那是阿媽告訴我,春天播種的季節到了。在異鄉的土地上,秋風刷刷吹來,那是阿爸告訴我,呼喚我,秋天收割的季節到了。

  可姆子是羌族女孩,幾年前,可姆子離開寨子去縣城做生意,後來就留在了縣城,嫁人生子。維城寨山高路遠,交通不便,難得回家看看父母。像她一樣,寨子裏更多的年輕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出去後便不願意再回來了。

  散居在山區的羌人通常不吃新鮮豬肉,都是把豬宰殺後,切成幾塊,吊在房樑上熏烤製成“豬膘”。這種由豬肉,麵片,土豆和酸菜混合煮成的捍麵是羌人的主要食物。

  敬敬敬,敬天,敬太陽,敬月亮,敬山神,敬土地神,敬地方神,敬家神,敬灶神,敬所有神靈。保祐今年這個寨子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村村寨寨,家家戶戶,平平安安。咂酒是羌人自釀的青稞酒。在羌族習俗中,舉行任何宗教儀式和歌舞娛樂之前,都要先喝咂酒。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長者開壇,喝酒的順序由寨子裏年齡最大、輩分最高的人開始,然後按著輩分高低用酒桿順次吸飲,司酒在每個人喝完後,都要用水瓢舀開水注滿酒罈。直到酒味變淡。

  羌語裏,這種邊唱邊跳的歌舞形式叫做莎朗。在閒暇、節日、喜慶的時候,一壇咂酒,幾曲莎朗,羌人們圍成圈邊歌邊舞,邊舞邊飲,通宵達旦,盡歡而散。莎朗伴隨著羌人的歷史,不知道流傳了多少年。

  黑虎寨的老釋比今年已經八十一歲了,今天他準備收最後一個徒弟。釋比,是羌語對羌族祭司的一種稱呼,由於羌族沒有宗教性組織和寺廟,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逢年過節,在眾多的祭祀活動中,他承擔著與神溝通的任務。同時,釋比又是羌族社會中熟知本民族歷史、傳統以及民間文學的智者,為羌民主持驅鬼、逐邪以及日常生活中診治疾病, 因此很受尊重和愛戴,族人尊稱他為“阿爸許”。

  羌族沒有文字。羌人的歷史沿革,先祖業績,祭祀儀式,風俗習慣,神話傳説都存在於釋比作法事時唱頌的經文中,師徒之間口傳心授。幾千年來,羌文化就是這樣世代相傳,延續至今。

  羌族是一個信奉原始宗教,信奉萬物有靈的民族。古時候,人們出於對於自然的依賴,認為自然現象和自然力存在一種神秘力量在支配,就把它們奉為神靈。在羌人宗教觀念裏,天地日月,山川樹石皆為神。而這些所有的神靈都無具體形象而寄託在一種白色的石英石之上,白石為諸神的象徵。這與羌人的一段神話傳説有關。

  傳説遠古時候,由於天災和戰亂,羌人的祖先離鄉背井向西遷徙,前往岷江上遊的日撲壩。途中遭到"戈基人"的襲擊。在民族將遭滅頂之災的時候,天神阿爸木比塔從天空中扔下三塊白石相助,羌人以木比塔所賜白石戰勝了“戈基人”。從而順利到達日撲壩。此後,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羌人為報答神恩,奉白石為最高天神,世代祭祀敬奉。

  傳説已無從考證。但矗立在黑虎寨鷹嘴崖上的數十座碉樓卻證明了千百年來羌人捍衛家園的歷史。在黑虎寨,有一座被稱為黑虎將軍府的碉樓 ,寨子裏面的老人們説,明末有一位叫楊文武的青年,人稱黑虎將軍。曾在這座碉樓裏指揮羌人抗擊前來鎮壓的官兵,保衛鄉民,屢屢取勝,深受愛戴,後因內奸出賣不幸壯烈犧牲,方圓百里的羌民失聲哀慟,哭聲震天,全體為他戴孝。幾百年過去了,如今全寨羌女仍一律戴著白帕孝帽,對英雄的懷念造就了一方獨特的頭飾:羌族地區獨一無二的"萬年孝"。

  盛夏八月,正是花椒成熟的季節,黑虎寨的羌人們都忙著採摘,晾曬花椒,這是他們一年中最重要的收入。春天的時候曾許下了祈祝豐收的心願,如今,該是還願的時候了。

  曾浸染了肅穆莊重氣氛的宗教儀式在今天的年輕人眼中更多代表的是一種娛樂了,對原始神靈的篤信日趨淡忘,每一次祭祀似乎都是一個歡樂的節日。老釋比似乎很少受到人間歡樂的感染,在完成了與神溝通的任務之後,靜靜坐在人群之外,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

  農曆六月初六,是松坪溝羌人傳統的每年一度的轉山會的日子。一大早,鄉長和村長就趕到輪值的兩個會首的家裏給他們開個會。


  這些年來依靠種植藥材和養殖牦牛,松坪溝的羌民們富起來了。今天全鄉十八個村寨的羌民都會趕來參加轉山會,還有很多旅遊者也將到到來,號稱“小九寨”的松坪溝,有待開發的旅遊事業剛剛起步,所以今年的轉山會意義重大。

  轉山會又叫祭山會,是羌人祭祀山神、祈求人丁興旺、農畜豐收的大典。依照羌寨建築的傳統,每個寨子背後的山上都有一片樹林,它可以作為屏障,佑護山寨。羌人習慣把這片樹林稱做神林。在神林裏,有一個白石壘成的石塔,這是山神的象徵。

  羌民們點燃柏樹枝,所有參加祭祀的人都無例外的從柏枝上跨過,把攜帶的祭品和用具在柏枝的濃煙中熏一熏,以示解凈污穢,以迎諸神,松坪溝已經沒有了釋比,只能由寨子裏的長老來主持。祭祀活動已經大大的簡化了。按著羌族的宗教禮儀,婦女不能參加和觀看。

  白色的石子象徵著五穀雜糧拋向祭臺,羌人把希望寄託于上天,希望天神保祐羌人,年年風調雨順,歲歲吉祥安康。遠處的高山上,寨子裏的年輕人圍繞著祭臺跳起了歡快的莎朗,用另一種形式祈福平安。

  夜幕降臨,轉山會還在繼續。在打谷場上,歡樂的羌人們燃起篝火,縱情歌唱,舞蹈。老人們唱的古老的對歌,寨子裏已經沒有多少年輕人能夠聽懂,從“逐水草而居”到“依山居止,壘石為屋”, 羌民族就是唱著這樣的歌走過了四千多年的漫長歲月,那些燦爛的文化與輝煌的歷史,都在時間的流逝中成為屬於這個民族的自己的記憶。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