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古道邊城》9月22日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22日 14:16
提起茶馬古道,許多人一定不會陌生,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傳播物質和文化文明的通道,千百年來一直給人以神秘滄桑之感,古道上曾經的繁華、興衰、演變都不由得讓人想去細細探究一番,今天,我們就帶您走進在古道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茶馬互市交易的中心—古道邊城,松潘去看一看。
這是川西北高原上一戶普通的藏民人家,女主人納公磋和往常一樣,每天晨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擠牛奶,高原上難得一見的溫暖陽光照耀著草原上散落的牦牛群,也讓天空格外的湛藍透明。納公磋家有近兩百頭牦牛,這樣的規模在當地草原上算的上是中等水平。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勞作,納公磋和幫工們提著滿滿的幾桶奶回到了帳篷中。開始作早飯了,,納公磋切下一塊磚茶放入沸水中,再加入牛奶和酥油,香甜的酥油奶茶和著藏巴是他們一天的主食,多少年了,茶葉經成為藏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高原草地是出産不了茶葉的,但藏民們喝茶的習慣已延續了千百年,據史料記載,茶葉在唐朝時傳入藏區,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廷相在《嚴茶記》中説:“茶之為物,西戎吐番古今皆仰冷之,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清,青稞之熱,非茶不解。”藏民居住的高原環境和特殊的飲食習慣使他們離不開茶葉,他們需要用茶葉來降解脂肪,防止燥熱。封建王朝連年征戰,使得他們需要足夠多優良的馬匹,而藏區盛産良馬,互惠互利的茶馬生意開始興起,也就形成了最初的茶馬互市,位於川西北高原的古城松潘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茶馬互市交易的中心。
松潘又名松州,松潘以東是是四川省的平武、北川、安縣、灌縣,這些地區盛産茶葉,當地人用茶樹的老葉子和嫩枝製作而成的茶被稱之為“邊茶”,邊茶運往松潘後,再由松潘運往松潘草地和青海、甘肅等藏民居住的部分地區,再從藏民那換取馬匹等物資。
松潘藏漢民族間的茶馬互市開始於唐代,當時,主要交換的物資是茶葉和馬匹,到了明朝,松潘茶馬互市空前興盛,除了茶葉和馬匹,交換的物資擴大到牛羊肉,酥油,鹽巴,中藥材,當時的松潘城是“煙火萬家 俯視即見”,到了清朝更是“人煙稠密,商賈輻輳,為西陲一大都會。”,貿易經營擴展到五金、陶器、布匹等,成為川、甘、青三省邊境最大的貿易集散地,至民國初年,松潘古城依然“商貿興盛,産物繁榮”,松潘本地各行各業的資本家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商賈,把邊茶、布匹、綢緞、糖、酒、紙張、顏料、五金、陶瓷、煙草等運往松潘草地和青海、甘肅,從這些地方運回畜産品、乳製品、皮毛、山貨、藥材,再由松潘轉銷到成都、重慶、武漢、上海、天津等地。
馬幫在松潘茶馬互市歷史上佔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當時交通不便,道路也全為狹窄的山路,進出松潘的物資全靠馬幫來運輸。在茶馬互市剛剛興起的唐代,馬幫就已存在,算起來,已經有了一千多年的歷史。在當時,馬幫並不是一個有組織的團體,而是由喂養有馬匹和騾子的人家臨時組成的一支支馬隊,馬隊馱著各種物資往返于內地和高原草地之間,他們所經過的地方就成了現在大家所熟知的茶馬古道。在松潘境內,茶馬古道有兩條,一條是從平武通向松潘的道路,另一條則是松潘到茂縣的通道,如今,一條古道已被修成公路,另一條偶然還有零星的馬隊通過,讓人可以依稀感受到當年古道的繁忙。
馬幫每出行一次,都要往返數十天的時間,供馬幫休息的落腳店也就應運而生,在距離松潘城二十多公里的安宏關鄉,當地一位老居民蒙福祥帶領我們找到了落腳店曾經的舊址。當年的落腳店早已不復存在,只能從遺留保存下來的石碑、青石板、馬槽、陳封已久的馬鞍和韁繩,還有老人們的描述當中想像著落腳店往日的興旺。
當年每天住在安宏關的馬幫有幾十上百個之多,每個落腳店能接待有著三十隻馬匹的馬幫隊,能開落腳店的人家都是很富有的,他們一般只收取馬匹所吃的草錢。
這是靠近松潘的一個美麗的風景區—疊溪海,在這裡,松潘的馬幫遭受的打擊可以説是毀滅性的。疊溪原本是座美麗繁華的古城,是松潘通往茂縣的必經之路。1933年8月25日的下午三點零五分這裡發生了芮氏七點五級的大地震,據史料記載,地震當天,天昏黑地,山崩地裂,截斷岷江,積水成湖,當地人把湖水稱之為海,疊溪海由此得名。疊溪古城上萬居民,還有住在疊溪城的三百個馬幫隊一起淹沒在了這一片寧靜的湖水之中。據稱,三百個馬幫隊馱有當時松潘城四大茶號的大部分貨物,發生這次地震後,貨物的損失,通道的阻斷,使得四大茶號從此一蹶不振,走向了衰敗之路,這也是松潘茶馬互市慢慢消亡的重要原因。
舊時馬幫的蹤跡在人們的記憶中已慢慢淡去,在現在的松潘城,依然會看見一支支匆匆而過的馬隊,他們是騎著馬重走茶馬古道的遊客。組織這些遊客的是被稱為現代馬幫頭的順江旅遊馬隊的總經理—郭常。因為茶馬古道,也因為現在松潘大力發展旅遊業的契機,郭常在1989年組織了這支順江旅遊馬隊,從剛開始的三十多名員工,發展到了現在的八九十個導遊和一百多匹馬。郭常精心設計的旅遊線路很受歡迎,馬隊在旺季時都到了供不應該求的程度。
遊客中有很多都是外國友人,馬隊的導遊雖然唸書不多,但都能説一口流利的英語,這都是在與遊客長期的接觸中鍛鍊出來的,關於他們,當地人還有一個津津樂道的美麗的故事,一位瑞士姑娘在松潘幾天的旅行過程中,深深的愛上了朝夕相處的導遊,這位導遊可是當地土生土長的農民,也許是他的純樸與善良打動了瑞士姑娘的芳心,如今,兩人已經結成伉儷,生活在瑞士。在馬隊的辦公室,還張貼著用韓國文字和以色列文字書寫的遊客須知和遊客説明,這都是各國的遊客們自願留下的,也是為了方便後來人。
舊時的松潘是個繁華的商業集散地,同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一個軍事重鎮,著名的唐蕃松州之戰就發生於此,正是由於此役促使了唐朝文成公主入蕃和親。相傳松讚幹布向當時的唐王朝求親,唐太宗沒有同意,松讚幹布便率領二十萬大軍來攻打當時的邊防重鎮松潘,朝廷也派出重兵前來迎戰,雙方都有很大的傷亡。這一仗過後,為了百姓的安穩和民族的團結,唐太宗決定讓文成公主嫁給松讚幹布。松潘民間至今還流傳著許多關於文成公主的動人傳説。
相傳文成公主在入番途中,輾轉來到松潘城下,她要在這裡憑吊唐蕃松州之戰的古戰場,她緩緩走向北城門的城墻上,極目遠視,文成公主想了很多,思緒萬千,説了這樣一句話,興師相將罪也,吾將和睦唐蕃,表達了她自己將盡力的使唐朝和吐蕃和睦相處的心願。
清末民初年間,松潘茶馬互市依然興旺,當時有四大商號襲斷著當地的商貿業,這四大商號分別是:義合全、聚盛源、豐盛會和本立生。經營邊茶的利潤很豐厚,從收購,製作,運來松潘城,然後運往松潘草地,每包茶投資三到四個銀元,在松潘草地及甘肅,青海銷售,每包茶售價十一至十二個銀元,當地有民謠:北街的銀子中街的狗,南街背腳抬腳震聲吼,所謂北街的銀子就是指四大茶號集中的北街,生意興隆,財源滾滾。其中本立生茶號的掌櫃萬亨貞,用開茶號所賺取的銀元在成都開了二十多間鋪面,購置了一千多畝水田,互市之鼎盛由此之可見一斑.
互市的繁華,茶號的興盛在如今的松潘城已是過眼雲煙,但經商的傳統卻得以延續。草原女主人納公磋的丈夫尕清培就在松潘城開了一家專門經營旅遊商品的小店。雖然店內挂滿了具有民族特點的各色商品,但生意卻很清淡,尕清培原本是藏區一個電影放映員,因為電視的普及,電影沒人看了,妻子在納公磋也在國營農場下了崗,為了供三個孩子讀書,他到松潘開了這個店,前幾年的生意很不錯,不僅供三個孩子念完了書,還在老家牟尼溝蓋起一幢三層的小樓房.
松潘靠近九寨溝,前幾年因為路況不好,遊客都會選擇在松潘停留一天,路修好後,遊客們也就是路過而已,尕清培的生意也就一落千丈,他説,在松潘原來經營旅遊商品的店有二十多家,現在只剩下十來家了,他也想把店轉手出去,明年到九寨溝或者黃龍風景區同樣經營旅遊商品的小店,因為尕清培想連同貨物一同轉出去,費用高,一直沒能成交,現在,他只有慢慢的等待了。
近代松潘茶馬互市從興盛到衰敗,除了疊溪地震帶來的沉重打擊外,另外幾個原因也是不容忽視的。民國時期,軍閥閻錫山、馬步芳看到茶號利潤豐厚,有利可圖,開始插手染指松潘的商貿業,他們也開起了茶號,並利用強勢打亂經營秩序,採取低質低價政策,使得當時四大茶號“茶多不愁賣,需者自己來,價錢雖大點,三餐少不得”的襲斷經營局面很快被打破,再加上茶號自身的侈奢,權貴的剝奪和社會的索取,當時官府苛捐雜稅繁多,另外如遇天災人禍,修橋補路等,茶號必捐款,種種原因,四大茶號不堪重負,相繼倒閉。
松潘古城是漢族、回族、藏族等多民族聚居地,據稱,當地回族的祖先是東亞的阿拉伯民族,因為戰亂和經商來到了松潘,當年四大茶號中有兩個在茶號的掌櫃是回民,不少回民也都是作茶馬生意來謀生的。86歲的回族居民馬慶良給我們講述了他們家族在茶馬互市時期的經歷。
老人回憶説,當時做茶馬生意的人很多,兩包茶就能在藏區換一匹上好的馬,三包茶可以換一頭牛。現在,老人的兒子馬繼雲也子承父業,在松潘做著生意,他所從事的經營與父輩們簡單的以茶換馬有了本質的不同,馬繼雲瞄準旅遊這個有著巨大發展潛力的行業,開設了水晶廠、酒店、旅遊藝術團和加油站等産業,而且經營的都相當成功,在松潘當地是響噹噹的私營企業家。
茶馬互市在松潘留下的影響是深遠的,松潘人見面時都是以“今天你喝茶沒有”作為問候語,在松潘城內大大小小分佈著上百家茶館茶莊,松潘百姓的業餘時間大都在茶館裏的渡過的,品著香甜的邊茶,看著緩緩流過的泯江河水,互市的繁華與榮光都已成為過往,在這裡你可以體味到的只有古城的寧靜與悠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