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節目查詢

阿壩《守望九寨》9月21日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22日 14:10


  青藏高原從成都西北方向入川後,在保留俠肝義膽氣勢的同時,也增添了不少難得一見的百媚柔情。冰清玉潔的神山還在,不過已是在濃蔭綠野的包圍中了。悠揚致遠的法號依舊,開始在青山秀水中找到一種呼應。

  冬去春來,花開花落。盤踞在四川盆地的暖濕季風,順著峽谷一路扶搖而上,逢山披綠,遇水生情。陽剛和陰柔在這裡相遇相知,孕育出了一種和諧之美;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物紛紛慕名而來,從此,在這裡過上了神秘的隱居生活。

  這片坐落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梯級過渡帶上的神奇土地,就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這是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過渡帶,板塊的力量撞機出道道褶痕。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八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蘊藏著九寨溝、黃龍兩個世界級的自然遺産、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數量之多,分佈之密,這在國內外都極為罕見。

  八月,九寨溝又迎來了它一年一度的黃金旅遊時節,遊人們在對這個童話世界嘆為觀止的同時,不禁産生了這樣的疑問,這片人間仙境到底是在何種力量護佑下、穿過漫長的時間隧道走到今天的呢?如果説是自然本身,那麼,除此之外,會不會還有其他神奇的力量呢?

  九寨溝一帶的岷山山系整日沉浸在雲霧繚繞中,讓人感到神秘莫測,那麼,她會向遊人做出怎樣的回答呢?

  既然我們有緣生活在一起,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這個緣分。走路的時候 ,一定要把腳下的路看準了再走,防止跌倒了。一定要把路邊的樹握緊了再走,防止滑下去。如果山崩地裂洪水氾濫了,請不要害怕 ,只要我們大家互相幫助,前仆後繼地同這種天災做鬥爭 ,保護好這片森林和土地,大家就一定能堅強地生存下去。

  九寨溝縣的高山峽谷中生活著兩個古老的藏族支系,一支為居住在九寨溝裏的安多藏族,另一支為生活在溝外高山上的白馬藏族。這是九寨溝縣白馬藏族在酒場上經常説唱的一種酒曲。從情調上,它給人以無窮的力量和信心,但從內容上,吐露出的卻是一種壯烈和淒美。

  無疑,這是用酒曲形式在講述著白馬藏族歷史上的一段艱難歲月。那麼,它到底是發生在哪個年代的古老故事呢?今天,從這些質樸的面容和飄香的酒杯裏,我們已不得而知,但幸運的是,從“白馬藏族”這個稱謂裏,一張依稀尚見的歷史畫卷正在漸漸展開。

  “白馬”是古藏語,漢語意思為“藏族的兵”。公元六世紀的某一天,吐蕃王朝東征大軍與唐朝的部隊在九寨溝一帶相遇,於是,一場昏天昏地短兵相接的激戰開始了,最後,這場戰役以吐蕃王朝的勝利而告終。奇怪的是,這支打了勝仗的隊伍並沒有跟隨大部隊繼續前進,而是被就地留守下來。

  整個東征結束了,大部分的士兵都相繼被召回,而這支隊伍,卻沒有接到任何回家的指令,永遠被遺忘在了這片異鄉的土地上。這是一個憂傷了一千多年的故事。故鄉的影子在思念的淚水中漸漸模糊,一切只能重新開始了。他們躲在高山森林裏,過上了半農半牧的隱蔽生活。

  時光在飛快地流逝,為了能夠永遠記住“藏兵”這個特殊的身份,他們給自己起了一個新名字“白馬”。這又是一支忠誠了一千多年的隊伍。如今,深山老林已變成白馬藏族心目中最理想的家園,但他們用古藏語歌唱或講述先民故事的習慣,依然沒有改變。疑惑的是,為什麼這些女子的服飾卻在傳統藏式做法基礎上,竟然改變了呢?


  原來,當這些藏兵回家的希望徹底破滅後,他們便與當地氐族女子組成了新的家庭。許多年過去了,她們的服飾雖然吸取了部分藏式的做法,但更多的還是沿用了原來的樣式。惟有在帽子上插的這根雞翎,成了他們結合後一種新的創造。據説,這是他們期望自己能永遠像雞一樣機警地生活在這片山林裏。

  令人不解的是,這片山林在為他們輸出了一千多年給養後的今天,為什麼依然沒有任何衰老的跡象呢?

  在美麗富饒的山林裏居住下來,白馬藏族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怡然自得。相反,從第一天開始,他們就一直過著一種小心翼翼的生活。在他們的觀念裏,萬物都是有靈的。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樹有樹神。他們並不是山林的主人,真正的主人是神靈。所以,在他們看來,只有虔誠地供奉神靈,真心地愛護神靈,把精神寄託給神靈,在神靈的旨意下按需索取,這樣,神靈才會保祐大家豐衣足食平平安安地生活。

  每個寨子後面的山都是神山,長在神山上的樹都是神樹。這些樹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是絕對不可侵犯的,如果有人膽敢砍了這裡的樹,不但會遭到全寨人的唾棄,而且也會遭到神靈的報應和懲罰。

  草地鄉是九寨溝縣白馬藏族的一個聚居區。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是寨子幾戶人家共有的神樹。現在,地裏的莊稼豐收在望,樹下的神泉在乾涸後也重新出水了。在他們看來,這都是神樹保祐的結果。於是,他們今天來到這裡,殺雞表示感謝。

  由於有藏民們這種虔誠的呵護,從而使這裡的山水林木避免了人為的干擾和破壞,一直處於一種健康幸福的自然生長狀態。那麼,既然不能砍伐林木,藏民們的生活用柴又該從何而來呢?

  保護林木,並不意味著不能利用林木資源。不過,這種利用要在嚴格的規定裏進行。在什麼地方放牧,在什麼林子狩獵,在什麼山上砍柴,藏民們都對其進行了明確的地界劃分。神樹林和水源林是永遠不能被砍伐破壞的,狩獵林和薪柴林要經常進行更新和輪換,是絕對不能將動物獵光或者將林木砍光的。如有違犯,輕者將遭到全寨人唾棄,重者,將要受到寨子的法辦處置。

  大自然每天都在為藏民們提供著豐富的給養,正因為這樣,使他們對做出特出貢獻的生靈總是懷有一種感激的心情,並且想方設法加以回報。其中,把年齡大的牛進行放生,就體現了這點。

  又一個絢麗多彩的秋天遠去了,九寨溝開始進入到一個銀裝素裹的冬日世界。漫山遍野的森林正躲在它們短暫而又幸福的休眠期裏。這時,防止火災發生,就成了九寨溝藏民們整個冬天的頭等大事,野外用火全部被勒令停了下來,現在重點防禦的是家火。

  藏民們把殺豬後留下的豬尿泡吹大,灌上水,和煙轉經一起挂在了火塘上的煙道裏。如果火塘燃燒的柴火過大,可能會發生火災,最先做出反應的就是長期處在煙熏火燎中的豬尿泡。它在大火強烈的燒烤下,迅速爆裂噴出水來,像滅火器一樣將大火澆滅。即使不能徹底澆滅,也會減緩火勢。同時,用另一隻豬尿泡把氣灌在裏面,然後,挂在他們屋子裏恒溫的地方,天氣晴朗空氣乾燥收縮,就可以聽出劈劈啪啪的聲音。這就提醒家裏的主人一定要防火,天陰的時候尿泡就不響,非常有意思。

  這是一種古老的防火方式,也是九寨溝人一種獨特的發明創造。也許正是在這種聰明智慧的呵護下,九寨溝優良完整的生態系統在經過了漫長歲月的洗禮後,才幸運地走到了今天。

  這些刻在門窗上惟妙惟肖的動物造型,並不是一種簡單的裝飾,而是一種有著深刻內涵的信仰。據説,它與白馬藏族的動物崇拜有著緊密的聯絡。比如説,有黑熊部落,猴子部落,蛇部落,最大的算羊部落,部落裏面又分小的部落,小的家族。動物的名字就是部落的名稱,這是白馬藏族一種奇特的文化現象。每當逢年過節,各個部落在戴上他們本部落的標誌性面具後,驅邪祁福的歌舞表演就開始了。

  當地人把這種舞蹈稱為“十二相舞”,實際上,這既是森林裏動物真實生活狀態的一種翻版,也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一種表現形式。在這種氛圍中,孩子們不知不覺就度過了他們美麗的童年時光,長大後,心領神會的他們又不約而同地成了舞者中新的一員。

  國寶大熊貓對生存環境的苛刻要求,使它的棲息地總是暗藏著一種神秘的色彩。千百年來,九寨溝縣鐘靈毓秀的山水一直是大熊貓重要的棲息地之一。按照白馬藏族的信仰習慣,既然是山上擁有的動物,在村寨裏就一定存在著一個相應的動物部落,那麼,歷史上這裡是否真的有過一個神秘的熊貓部落呢?

  夜幕降臨了,九寨溝縣上草地村廣場上熊熊燃起的篝火,再次擦亮了人們注目的眼睛。在一陣鑼鼓聲的引領下,兩個身披獸皮頭戴熊貓面具的舞者登場亮相了。他們跳的是一個藏語名叫“登嘎甘舟”的熊貓舞。

  舞蹈最大的特點在於舞者面具是用真正的熊貓皮做成的,至今已經傳用了幾百年。滄桑古老歲月的風雨斑痕爬滿了它的每根毛髮,如今,面具已經隱藏了它本真的顏色。據説,現今全世界上穿著真正熊貓皮跳舞的只剩這最後一家了,這也許是冥冥中對熊貓部落一種最好的回報和安慰吧。

  在承載著藏民們理想信念的舞蹈中,他們自給自足平靜地度過了一年又一年,但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一千年後,這種平靜的生活正遭受著一次歷史性挑戰。

  1956年,當兩個森林勘探工人穿過密林,撥開九寨溝山頂最後一縷灌叢,他們突然被眼前的人間仙境驚呆了。那年,當地有兩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在流傳:一是九寨溝發現了曠世美景,二是九寨溝發現了巨大的森林資源。

  令人奇怪的是,這種曠世美景並沒有給大家帶來持久的興奮,倒是原始森林納入砍伐計劃的設想正在持續升溫。1966年,兩個伐木林場開始進駐到九寨溝,一個工廠化的伐木時刻來臨了。

  就在九寨溝原始森林鋸末飛奔的同時,在伐木現場的外圍,有關九寨溝是否劃為森林砍伐區還是風景保護區的爭論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一張張呼籲保護這片原始景區的信函也在向上級緊張地傳送著。

  幾個輪迴的爭論下來,伐木的叫囂聲終於被呵護的哭喊聲叫停了。無疑,這是一次美麗的勝利。今天,九寨溝已向全世界敞開了她美麗的胸懷,導遊們都願向遊人講述這樣一個事實:如果沒有這段樹木被砍伐的劫難,九寨溝比現在還要美麗。這使來到這裡的遊人每天都陷入了一種無邊的猜想,比這種美麗還要美,那究竟又會是一種何等心動的美麗呢?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在過去一千多年的時光裏,世界上發生了許多天翻地覆的變化,九寨溝的藏民也不例外,他們的服飾正從繁縟走向簡化,但是在對待自然的態度上,九寨溝人卻從未改變,用的還是一千多年前的目光。

  1984年,九寨溝人關起門來獨自守望家園的歷史走到了盡頭。這年,九寨溝被列為國家首批風景名勝區,這個守望的重任交給了國家。8年後,這根接力棒又交給了世界,九寨溝成為世界自然遺産。

  1992年,負責世界自然遺産項目的盧卡斯博士對九寨溝考察後深有感觸地説,這裡的湖水色彩太豐富了,有的顏色我在英語中,一時還找不到恰當的詞語來形容。無疑,這是一番令人激動的讚美之詞。然而,九寨溝的藏民並沒有太多的激動。因為早在一千多年前,他們的祖先就將美麗的生命時光徹頭徹尾地融入到了這晶瑩的湖水中。


  九寨溝的水太藍了,藍得讓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九寨溝的水太幽深了,幽深得讓你忘記了這是在人間。有人説,九寨溝的美是那個獨特地質年代孕育的傑作,也有人説,這是藏民們一千多年生命時光虔誠守望的結果。

  今天,九寨溝藏在深閨人未識的歷史已成為過去,藏民們的生活正漸漸變成遊人眼中瑰麗的風景,他們也正從單純守望者的身份向這場旅遊大潮的推動者轉化,毫無疑問,開放的大門從此再也難以關上了,一個新的時代正在到來。

  也許若干年後,這些守望者的眼神還會散發出像今天這樣虔誠的光韻,也許又有一種更新更科學的守望方式正在悄然出臺,但是,我們卻無法猜測,到了那時,這片家園是否還會有今天這樣的古樸和神秘呢?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