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天生的電影作曲家——顏尼歐莫瑞康奈 Ennio Morricone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09日 00:21)


  顏尼歐莫瑞康奈(Ennio Morricone)1928年出生於羅馬,迄今參與製作的各國電影已不下400部,是意大利最多産、最有建樹的作曲家,在世界電影界可謂有口皆碑。

  幼年時代的顏尼歐莫瑞康奈是一個莫扎特式的神童,6歲就開始了作曲。12歲,父母把他送入羅馬的聖切契裏亞(Accademia di Santa Cceilia)音樂學院,讓他在作曲係進行了為期4年的正規學習。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他突飛猛進地學完了4年的課程,甚至當時還有報道説這個神童6個月內就掌握了所有知識!不管報紙怎麼説,在以極其優異的成績畢業以前,他還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學他所喜愛的另一門專業——小號。在60年代初投身電影界之前,莫裏康奈一直致力於管弦樂和室內樂創作。在古典方面所受的正統訓練和原來的專業取向,對他日後獨具一格的電影音樂創作風格也産生了很大影響。1961年的配樂處女作《法西斯分子》(The Fascist/Ⅱ Federale),使他立刻向世人證明了自己是個天生的電影音樂作曲家。

  對於每一部電影作品來説,凡由莫裏康奈作曲,其中音樂氛圍必然得到不同程度的強化。這一點,甚至是從未意識到電影中音樂元素的存在的普通觀眾也能感受到的。顯然,這由莫瑞康奈作品中的特質所造成。作為一個世界電影音樂的研究者,筆者之所以對這位大師如此尊崇,首先就在於這些特質的非同凡響:他的旋律由於樂思寬廣、質樸流暢、極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間滲透人心靈的強大感染力;他的配器由於構思獨特、選材廣泛、不落窠臼而使觀眾聞而不忘,回味無窮;他的配樂手法由於體裁多樣、富於獨創性而使電影音樂的語匯獲得極大豐富,從而使聽眾(包括專業人士)的電影音樂思維大大拓寬。這些特點,在他60至80年代的作品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確切地説,莫瑞康奈與意大利導演賽爾喬萊昂內(Sergio Leone/1921~1989)自1964年至1984年合作的20年,是兩人藝術生涯中的黃金時代。兩位奇才怪傑在世界電影史上共同寫下了熠熠發光的一頁。1964年,萊昂內拍攝了他的第一個三部曲——“賞金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一把金幣》(A Fistful of Dollars),1966又拍攝了三部曲的第二部:《為了多幾塊金幣》(For A Few Dollars More)。電影音樂史上首次出現的粗礪、瀟灑的小號主題和空寂、遼遠、漫不經心的口哨獨奏,令人耳目一新,給各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萊昂內于1966年拍攝的這一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好壞醜》(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中,他確立了前兩部影片中已初見端倪的“意大利麵條”(Spaghetti)風格。影片中的無名槍手代表“好”的一方,其對立面——一個心狠手辣的北方軍軍官代表“壞”的一方。類似西部片中好人戰勝惡棍的公式化結構,經過萊昂內的“意大利化”,出現了第三條線索——一個中間型人物。這是個不好也不太壞的、帶有喜劇色彩的“醜”的形象。醜的一方所代表的第三勢力的存在,打破了原來的正義必然戰勝邪惡,有時也就是英雄必然會救出美女的相對直白簡單的程式。在角色由於多員化而使戲劇性得到豐富的同時,影片的可視性、觀賞性也大大提高。這次,一向富於求新和實驗精神的作曲家又為影片配樂注入了勃勃生機和豐富的內涵。電影音樂史上又首次出現了甩鞭聲、由男聲合唱出的戲謔音效,以及加弱音器小號怪誕、調侃的音色。

  在6年後的《革命往事》(Once Upon A Time——The Revolution/1972 )中,萊昂內作品裏灑脫、戲謔的意味仍有保留,同時一種強烈的懷舊情緒也留存下來。女高音的無言哼嗚貫穿在了“往事三部曲”中,成為第二個系列最為顯著的風格特徵。在1984年的《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中,動人心魄的排蕭獨奏、“地下酒館”裏的拉格泰姆(Ragtime)風格樂段和弦樂重奏出的岱博拉主題等無不令人重又耳目一新,嘆為“聞”止。當男主角麵條(Noodles)凝立在車站的蒸汽和煙霧中,失魂落魄地目送女友岱博拉離去時,女高音歌唱家艾達(Edda Dell'Orso)那令人神往和心醉的音色再次悠然飄現……

  萊昂內于1968年拍攝的《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中,“好壞醜結構”保留了下來。色厲內荏的大鬍子夏延的主題,由幽默調侃的班卓琴演奏。世界觀眾很難忘記那淒厲哽咽、刺人心肺的口琴聲,更難忘那牽動著人類共有的懷舊情結,仿佛飄過了無限時空的女高音無言哼唱。在使得萊昂內——莫瑞康奈的代表作《西部往事》成為不朽名作的諸多因素中,音樂所起的作用再大不過了。“往事主題”具有的穿透力和強大感染力,為一般影片配樂不能相提並論。那遼闊寬廣、舒緩動人、含義深刻的旋律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住事主題”是莫瑞康奈的代表作,又是世界電影音樂的巔峰之作。在用各種文字書寫的有關這位作曲家的介紹或評論文章中,它是人們必然要涉及的一段音樂,同時又是上至影評家、下到普通觀眾以及無數音樂愛好者永遠懷著讚嘆和敬畏之情去聆聽、去談論的一段音樂。其迷人的音色、流暢的旋律和雋永的風格,對世界各國的許多影片産生了影響。

  每當我聆聽莫瑞康奈作品時,腦海中經常閃現出一組似乎毫不相干的畫面: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許多人都在奮力向上攀登。有人離那煙霧繚繞峰頂也許已相去不遠。但在雲端之上,山頂上一座有鋼琴的房子裏,一直就住著一位年屆七旬的戴眼鏡的意大利人……

  提到電影音樂,不可否認的,好萊塢的音樂家挾著實力,以及有效的推廣與促銷,成功的擄獲了大量的影迷與樂迷,在這番局勢下,歐係或其它地區的電影音樂,似乎成為所謂的非主流作品,至少,在商業巿場上是如此,雖然所謂的"主流"一詞,只是一種受多數人肯定的現象,因此無論是被歸納成何種領域的音樂作者,只要能帶動這種現象,都可以成為主流,而且這種透過商業機能所形成的分野,原本就不是絕對且穩定的,但基於表現手法和音樂語言上的差異,歐係電影音樂和好萊塢的主流配樂,還是不免存在著型態和欣賞族群的差異性,但還是有才氣過人的作者,跨越了這些界限獲得了全面的肯定,意大利大師顏尼歐莫瑞康奈堪稱是歐洲音樂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成功的人物.

  莫瑞康奈是世界上最具知名度的歐洲電影音樂家,而他所受到的推崇則是世界性的,他生於1928年9月10日,意大利羅馬,父親是一名小喇叭手,莫瑞康奈也自幼學習這項樂器,小小年紀即展現了音樂神童的鋒芒,13歲已被選為歌劇交響樂團的樂手,參與巡迴演出,15歲他的音樂天賦受到Roberto Caggiano的賞識,安排他接受基礎理論作曲的課程,邁出作曲家生涯的第一步.少年時期的莫瑞康奈,平時和父親一同在羅馬的飯店樂團中,為旅客表演餘興節目,同時仍繼續在Carlo Giorgio Garofalo和Antonio Ferdinandi門下研習作曲,不到二十歲,莫瑞康奈已經陸續發表多首藝術歌曲創作.之後莫瑞康奈開始為廣播節目作曲,1954年他在Goffredo Petrassi門下以高分完成音樂學業,並且在1955年開始為電影作曲.

  最初莫瑞康奈是其它知名作曲家的助手或”幕後代筆”,後來漸漸的,莫瑞康奈開始有機會以自己的名義發表作品,而真正讓莫瑞康奈揚名世界的,則是一系列的”Spaghetti Western”,這些”意大利種”的西部片雖然和真正的西部文化相距甚大,推出之後卻迅速風靡影壇,受歡迎的程度甚至淩駕於美國正統西部片之上,而莫瑞康奈為這些電影所寫的音樂,包括了著名的”荒野大鏢客”,”狂沙十萬里”等,也和美式西部電影中,富有民謠氣質的交響配樂(如”驛馬車”,”錦繡大地”,”豪勇七蛟龍”等),展現了大異其趣的風味,他結合了滄桑落漠的流浪口哨與口琴,孤高沉鬱民謠吉他與電吉他,氣質冷傲且戲劇張力十足的人聲,箭拔弩張且殺氣騰騰的銅管,塑造出獨樹一幟,氣氛迷人的江湖色彩,這些音樂一齣現幾乎就能夠立刻在觀眾腦海中,勾勒出紅日黃沙中致命對決,對台灣的觀察而言,也許還會浮現幾個在金光布袋戲中叱吒風雲的狠角色.

  在一系列的西部電影音樂之後,莫瑞康奈成為炙手可熱的知名作曲家,電影配樂的邀約不斷,同時莫瑞康奈的音樂産量也相當大,一年可以完成二十多部配樂作品,到目前為止已完成四百多部電影配樂,作品的邀約也由意大利,歐洲,拓展到好萊塢,如此龐大的創作量雖不可能部部經典,但其中”四海兄弟”(美國往事)“教會”(傳教)與“新天堂樂園”(天堂電影院)都是在電影音樂史上舉足輕重的經典之作,感動也啟發了無數電影音樂的愛好者與創作者,除了以”教會”,”豪情四海”,”鐵面無私”等作品獲得多次金像獎與金球獎提名之外,莫瑞康奈在各大影展與相關音樂獎上獲得無數的肯定與殊榮,包括了1994年,他榮獲美國Society for Preservation of Film Music的終身成就獎,是唯一得到這個獎項的非美國電影音樂家.

  意大利導演Sergio Leone與莫瑞康奈的合作,可以説是影史最出色的影音結合代表之一,他們也是一對一同成長蛻變的工作夥伴,早期他們以內容簡單粗糙卻賣點十足的意大利西部片揚名,代表作即是著名的鏢客三部曲,包括了1964年的”荒野大鏢客-A Fistful Of Dollars”,1965年的”黃昏雙鏢客-For A Few Dollars More”以及1966年”地獄大決鬥-The Good,The Bad and The Ugly”,這一系列配樂中著名的流浪口哨,每一集各具特色,而且都成為樂迷耳熟能詳,回味無窮的配樂經典,1968年接著推出的另一部的西部電影”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在內容和影片的精緻度上一舉提升,令人驚艷的展現和”Spaghetti Western”截然不同的水準和成績,莫瑞康奈在配樂上也完全洗脫鏢客音樂的氣息,展現了一如”四海兄弟”般的優美情懷,而1984年的”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n”是兩人的最後一次合作,電影本身和音樂都成為劃時代的經典.

  不論是不是一個電影音樂迷,”教會”,”新天堂樂園”與”四海兄弟”幾乎成為音樂愛好者人人必備的電影原聲帶,我們也很容易在其它電影音家的經歷中,發現莫瑞康奈産生的啟發與影響,總是有音樂家因為受到了"教會"的感動,而加入電影音樂創作的行列,總是有電影音樂家希望自已有一天,能寫出像"On Earth as It is In Heaven"那樣宛如天籟的作品,也總是可以在其它電影音樂家的作品中,找到莫瑞康奈的筆觸,我們可以説,顏尼歐.莫瑞康奈不僅創作了許多動人的電影音樂,更重要的,他影響了許多領域的音樂工作者,包括了電影音樂工作者,這也正是莫瑞康奈對電影音樂最大的貢獻,與最無可取代的成就.

  一九六四年,塞吉奧李昂尼這位大鬍子導演決定改編黑澤明的「用心棒」(大鏢客),找來無名小卒克林伊斯威特擔綱主演「荒野大鏢客」時,意大利電影界都認為他瘋了:「意大利人到西班牙拍西部片?有沒有搞錯?美國人自己都不拍這類電影了!」

  意大利沒有西部牛仔,拍西部片是很怪,製片只籌到十萬美金來拍片,請不起亨利方達,只好改請已經三十四歲,在影壇混了十年都沒辦法出人頭地的克林伊斯威特出飾那位邋沓槍神。

  為了讓觀眾覺得這是部美國片,願意花錢買票,於是李昂尼先替自己取了個「包伯.羅伯森」的藝名,他的同班同學莫瑞康奈也改名叫做唐薩維歐,只有美國人克林伊斯威特依舊用他本名。

  歷史卻在這種絕對冷門的環境下悄悄改寫了。莫瑞康奈在電影一開場,就用口琴、口哨、電吉他、猶太豎琴和鼓聲,譜出了讓人耳朵尖豎的荒野槍客音樂,搭配漫畫似的槍戰模擬畫面,觀眾看到一部在黃沙滾滾的荒原上,槍客與歹徒血漿四溢,就像麵條上灑滿西紅柿醬的「通心粉」西部片。

  電影一鳴驚人,大家立刻恢復本姓本名,影迷才赫然發現導演是拍過「洛特-加龍省島要塞」的李昂尼,旋律那麼獨特悅耳的主題音樂,原來是莫瑞康奈的作品,八卦一點的歌迷更可如數家珍地告訴你,莫瑞康奈是母親的姓,他的父親入贅莫家,所以他從母姓。

  不過這些其實都不重要,「荒野大鏢客」再度中興了西部片,在那之前,莫瑞康奈都是替古裝的喜劇創作音樂,類型風格輕快悠揚,但是有沒有音樂並不沒有太大差別,直到「荒野大鏢客」瘋狂賣座後,往後五年,美國和意大利片商先後拍了近百部大大小小的西部電影,槍俠的衣服都很襤褸,而音樂幾乎都承繼了他的創作曲風,莫瑞康奈儼然成了西部電影的小教父。

  莫瑞康奈創作曲子的速度非常快,別人要花一個半月到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創作出一部電影的音樂,他最快在一個星期之內就可以寫好交卷了,而且類型絕不重復,粗獷到讓人自然狂舞,寫情卻又讓人泫然欲泣,三十五年的創作歲月裏,至少完成了四百部電影,甚至有一年曾經替二十七部電影完成主題音樂,等於是一個月之內就可以完成兩部電影音樂,而且還不是隨便寫寫就算了的,這個紀錄,大概很難被人超越突破了,遺憾的是,創作量這麼多,電影人沒人不知他的大名,他卻始終沒得過奧斯卡獎,命也?運也!

  雖然創作數量驚人,但是莫瑞康奈卻認為多數觀眾看電影的時候,很少會多分出一首耳朵來注意音樂的存在,除非導演故意留了一點篇幅讓音樂扮演主角,否則觀眾忙著看劇情就來不及,那有時間管音樂是什麼?李昂尼在「荒野大鏢客」的片頭就要最簡單的影像圖卡先介紹電影的工作人員,這時候的主角就是莫瑞康奈那首兼具口哨聲和口琴聲的主題音樂,讓人印像非常深刻,莫瑞康奈一直認為沒有李昂尼的慧眼識英雄,影史上就不會有他的位子,所以他每次再為李昂尼創作新片音樂的時候都全力以赴,留下無數讓人懷念的電影音樂,不論是女聲吟唱的「狂沙十萬里」或是小提琴如泣如訴的「四海兄弟」都是影史代表作。李昂尼的電影氣勢越拍越壯闊,莫瑞康奈的音樂也從耳朵的快感,晉陞到心靈的震撼,他們一起成長,一起茁壯,這種肝膽相照,生死之交的電影傳奇,如今已經很難再見到了。

  電影作曲家最有趣的一項挑戰就是除了要嫻熟基礎音樂的情感表達之外,就是要針對電影主題創造出不同風情的異國情調音樂,特別是可能作曲家一輩子也沒去過的窮鄉僻壤或原始叢林,作曲家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儘量採用故事發生地的民族樂器和樂曲形式,再搭配古典音樂,形成一種新文化交溶的力道,莫瑞康奈就是此中高手。

  一九八六年,他替羅蘭約菲導演的「教會」時,就以南美籚笛樂器搭配古典管弦,寫出了耶穌會教士深人原始森林傳教,捨身護教的悲情,既有濃烈的南美風情,也有壯闊的人間情懷,電影一舉贏得了坎城金棕櫚獎,唱片公司趁熱花了十萬美金替他出了精選輯,全球大賣五十萬張,海賺了幾百萬美金,成了可以和約翰威廉斯、詹姆斯霍納並駕齊驅的電影原聲帶金童。後來,他再替羅蘭約菲創作「歡喜城」的音樂時,也同樣把印度音樂和古典管弦融合一起,營造出催人熱淚的音樂迷宮。

  莫瑞康奈除了擅長史詩氣魄和異國情調音樂之外,同時也很會以幽微的樂聲來詮釋男女情愛,一九九0年,新秀導演麥特克藍伯買下了老少配畸戀小説「蝴蝶」的電影版權,拍出了一段礦區愛情悲劇,僅管麥特沒什麼名氣,但是他知道要請大師配樂只有親自抱著初剪拷貝,登門造訪,讓大師從毛片上檢驗他拍片的誠意和才氣後,再決定是不是要替他配樂。就算忙翻天了,莫瑞康奈當然也不會擺臉色給年輕後輩後,「蝴蝶」的悠揚樂曲,讓我們聽到了大師胸中奇峰迭翠的世間情懷。

  和布萊恩狄帕瑪合作三0年代美國黑社會頭子卡波尼傳奇的警匪電影「鐵面無私」時,莫瑞康奈的創作方式是將音樂切分成「鐵面(即電影)主題」、「男主角(卡波尼)主題」,「動作主題」、「緊張主題」和「家庭主題」五大類,涵蓋了電影的主要人物和出現場景的音樂需求,五大主題交錯進行,將時代背景、戲劇衝突和角色性格都做了完整表現,透過這種機械式的理性分析,也才可以看出藝術家的感性縱橫空間。 莫瑞康奈離奧斯卡最近的距離就是「新天堂樂園」,在這部催淚大片中,莫瑞康奈從舒人心胸的鋼琴獨奏拉開,再用寬厚弦樂鋪展美好時光的謳歌,讓天下影癡眼看著舊戲院一家家拆了,電影膠卷一吋吋毀壞了,電影史冊一頁頁翻飛而去,都不禁要淚眼婆娑,痛哭失聲。

  「新」片的導演屠納多利曾經透露他們合作的秘密説:「我從寫劇本開始就拉著莫瑞康奈一起參加,我寫好一頁,他就讀一頁,他完全知道我要表達什麼,等我們要開始拍片的時候,他的音樂也好了,現場放起他的音樂時,不但演員入戲,工作人員也很來勁,因為大家聽到音樂,就更清楚戲該怎麼演,電影該怎麼拍了!」

  一九九九年,莫瑞康奈再度和屠納德合作了新片「海上的鋼琴師」,電影描寫一位終生沒有踏上陸地,只在海上行船,替來來往往的客輪乘客伴奏彈琴的鋼琴師傳奇故事。莫瑞康奈非常抒情地用提琴弦樂來捕捉傳奇的本質,再分別更換鋼琴、薩克斯風和小號等樂器來詮釋主題的變奏,讓主題音樂能有更豐富的面向風姿,來訴説一個特異年代的詭異故事。

  但是莫瑞康奈的企圖不只如此,在「鋼琴師的傳奇」一曲中,他親自指揮樂團,想以古典交響曲的樂曲結構,搭配中提琴和薩克斯風的交錯旋律,來表現一個複雜的人生,格局宏偉,超越了一般電影編曲務求單純,只求旋律感人好聽的創作心態。可是,也因為男主角是知名的鋼琴演奏家,所以時而彈奏爵士風情新曲,時而有莫扎特的古典鋼琴曲風,多變的音樂風貌,完全突顯了男主角的身份與工作背景,看過電影的觀眾會覺得剛參加過一場華麗的音樂會,整個人陶醉在難忘的音樂世界中。

責編:趙蕾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