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文國際 > 與總編面對面 > 正文

4月17日《與總編面對面》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0日 13:09)

  主持人(王世林):

  週日午間面對總編,你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與總編面對面》節目。

  和往常一樣,今天我們演播室請來了兩位媒體的總編和我們一起回顧一週的要聞,預測下周的看點,首先我來介紹一下,今天來到演播室的兩位總編,一位是《北京週報》的總編輯 黎海波先生,你好, 黎總,還有一位是《環球時報》的副總編輯胡錫進先生,你好。歡迎兩位到演播室來,在我們的評論開始之前,先看一下發生在全球範圍內的一週要聞。

  解説:

  北京時間4月11日,以色列總理沙龍訪美,並與美國總統布什會談。沙龍此次訪美主要是為了以色列今年夏天從加沙撤離的單邊行動計劃尋求支持。而美國則希望通過會談,敦促以色列完全遵守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布什表示,美國政府反對以色列在耶路撒冷附近地區擴建猶太定居點的立場。

  4月11號也是納粹德國集中營解放60週年的紀念日。德國總理施羅德等德國政府政要在德國魏瑪及其附近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遺址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儀式。施羅德在致詞中向集中營的倖存者表示歉意,並重申德國不會再讓歷史重演。

  同樣是在11號這一天,吉爾吉斯斯坦議會表決通過了阿卡耶夫辭職的決定,並定於今年7月10號舉行下屆總統選舉。阿卡耶夫的辭職為下屆總統選舉鋪平了道路,也為巴基耶夫為首的新政府提供了合法性。

  4月12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乙”捆綁式運載火箭成功地將“亞太六號”通信衛星送入太空。這是自1999年以來,中國首次進行的國際商業通信衛星發射。

  4月13號,國家環保總局就圓明園遺址公園湖底防滲工程的環境影響問題在北京舉行公眾聽證會,有關各方的代表發表了不同的意見。中國國家環保總局表示,環保總局將根據專家意見和報告書的觀點迅速做出決定。

  4月13號,日本政府決定開始辦理授予民間企業對東海“中間線”以東油氣試採權的手續。中國外交部表示,日方的舉措是對中方權益和關係準則的嚴重挑釁,中方已就此向日方提出抗議,並保留做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

  北京時間4月14號,黎巴嫩看守內閣總理卡拉米宣佈,他已經放棄組織新一屆內閣的計劃,並再次宣佈辭職。4月16號裏黎巴嫩總統拉胡德宣佈,授權前公共工程和運輸部長納吉布米卡提組建黎新一屆政府。

  北京時間4月14號,第59屆聯大一致通過《制止核恐怖行為國際公約》。對核恐怖行為定義做出了界定,並要求各國政府立即採取立法等措施打擊核恐怖行為。這是聯合國制定並批准的第13項國際反恐公約。

  北京時間4月15日,德國總理施羅德再次敦促歐盟早日解除對華武器禁運。施羅德認為,歐盟正在積極致力於與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維持對華武器禁運與當前歐中關係的總體氣氛不符。

  北京時間4月16號,美國宇航局成功發射一艘無人駕駛飛船,該飛船將在太空與美國國防部一顆衛星自動會合,以測試太空無人作業新技術。

  解説:

  一週的要聞就是這麼多,接下來聽一聽總編們怎麼説?

  兩位總編,這周大家比較關注的一件事,就是溫家寶總理的南亞之行,因為在本週的時間4月11號正好就是他南亞之行的最後一站訪問印度。那麼在4月11號上午的時候,溫家寶總理抵達了印度首都新德里,當溫家寶總理和印度總理的手握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注意到,印度媒體是這樣評論的,“當兩國總理的手握在一起的時候,整個世界都為之矚目”,所以媒體對於溫家寶總理訪問印度的成果還是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兩位總編,你們從媒體的角度來看,怎麼樣評價溫家寶總理訪問印度所取得的成果?

  黎海波:這次訪問確實像我們預想的那樣,碩果纍纍。首先就是建立一種面向和平和穩定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和平是相對於政治和社會而言, 而繁榮就是相對於經濟發展,具體來講就是牽涉雙邊的經貿發展的關係,好像現在雙邊的貿易只有140億左右,與兩個大國的地位和身份好像不太相符,兩個國家人口加起來,佔全世界人口的40%,10個人當中就有兩個人不是中國人就是印度人。第三個就是我們非常關心的、敏感的問題,從60年代以來的邊界問題。

  黎海波:這個不光是中印兩個國家關注的,亞洲國家、全世界都很關注這個問題,所以媒體説全世界都在矚目握手,我覺得是這樣的。

  記者:胡總你的看法?

  胡錫進:因為中印是兩個大國,而且都是發展中國家,兩個國家在外面來看有很多的競爭問題,因為兩個國家還有邊界問題沒有解決,所以外界曾經有很多的預測,中印之間將開始一種競爭,甚至是不理性的競爭,但是溫家寶總理的這次訪問使得兩國的關係是越來越好,媒體的氣氛也是越來越好,尤其在這次訪問期間,達到了一個高潮。雖然有很多的問題,但是首先民間的友好氣氛在不斷上升,越來越友好,而且兩國都非常理智地處理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各種問題肯定是有的,但是現在這種形勢就是出乎很多世界媒體的意料,形成一個非常好的局面。

  主持人:你説到出乎世界媒體的意料,我們再來看一下,這次溫家寶總理的印度之行確實引起當地媒體和世界媒體的高度關注,我們選了幾家媒體的標題來看一下,比如説印度的《印度快報》,它是這樣報道的,説“中印之間正在建立友誼的橋梁”,這是《印度快報》的文章,還有《法蘭克福彙報》,它這個文章的題目是“亞洲巨人,握手言歡”,香港的《文匯報》題目是“中印巨人握手,輝映亞洲世紀”,就是中印兩國的戰略合作夥伴的關係,對亞洲來説,對地區的穩定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再看一下英國的路透社,也有一篇評論説,印度和中國是“放眼新時代”,就是從未來看,中印兩國的發展關係也是非常好的,另外我注意到胡總編的《環球時報》那塊,也有一篇文章,“中印握手,世界矚目”,這篇文章確實從很高的角度做了深入的分析,但是我還注意到一篇小文章,講你們的記者到邊境線做的一些採訪,那麼這個記者回來以後,有沒有跟你講一些看到的比較細節的東西。

  胡錫進:非常有意思,這個記者叫陳剛,就是前不久去的,真正到邊境的人很少,就是國內專門研究邊境的人,去的都很少,因為什麼?因為那個地方幾乎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邊界之間,邊界之間只有人踩出來的小道相連,而且這個地區沒有過境的通道,所以即使你有印度的簽證,你也不能從這裡走。

  主持人:因為不是口岸。

  胡錫進:對,不是口岸,就是沒有口岸。另外兩國邊界,一個界碑也沒有,是完全封閉的,如果兩國的邊防軍路上碰上了,都主動回避,避免這種接觸,非常友好。另外聽他説,印度那邊過國慶節,都邀請中國的邊防官到印度那搞聯歡,中國這邊過國慶節,也請過來,大家一起喝酒,一起照相,氣氛非常友好,現在還是一條完全封閉的邊界,如果兩國的邊境將來能夠劃定,就能通商,兩國的貨物有可能往來,中國將出現一個新的南部的外貿的大通道,這對兩國的關係的發展非常好。

  主持人:黎總編,在《北京週報》我也看到有一篇文章,北京社論,這篇社論是你寫的,而且觀點非常新穎,“中印兩國是同學”。你為什麼這樣寫這個社論?

  黎海波:實際上對於這兩年的中印關係,媒體已經有一些鋪墊了,為什麼氣氛這麼好,前兩年我也寫過東西。知道溫總理要訪問印度,我們一個月前就開始策劃了,我想用這麼一個題目讓全世界的媒體關注。還有一種比較就是把中國和印度看成是一種同學的關係,就是這兩個國家都有悠久的歷史,他們現在在一個叫做現代化的大學裏面學習,他們的博士論文就是怎麼樣在各自的條件下實現現代化,這是同學關係。因為過去十幾年間,兩國的來往很少,中國好像還不知道同班同學裏面還有一個高材生,突然發現本班還有一個出色的同學叫印度,兩個國家來往,再進一步交往發現印度有很多的長處,比如軟體,銀行的資金利用率。

  最後我説,這兩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他們當老師是綽綽有餘,但是他們更願意做學生,因為他們覺得要學的東西比要教的東西更多,這個文章出來以後在印度産生了很大的反響,有的報紙題目説,《北京週報》稱中印是同學,不是對手。還有一個印度商業中心跟我借了一本書,同時把這篇文章也正面肯定了一番。

  主持人:就是中印兩國之間在亞洲有很多值得互相學習的地方。也在共同成長。

  黎海波:其實我們也在向他們學習,印度在發展中覺得我們中國還是比較謙虛,認為這樣交朋友很有意思。

  主持人:隨著溫總理的南亞四國之行,可以説這一週,包括從上周開始,大家的目光都轉向南亞地區,其實説到南亞地區,這一段時間以來,南亞好像是有一股和解的暖流在流動,比如説在上一週的時候,印巴之間互通了公共汽車,巴士外交開始了,昨天16號,孟加拉伕的總理抵達了印度訪問,並且在17號的上午,北京時間的今天下午,他會在印度觀看板球比賽,所以有人稱為板球外交,那麼胡總編,你怎麼看南亞出現這個和解的局面?

  胡錫進:我覺得這是非常了不起的趨勢,因為應該説南亞地區是目前這個世界上實實在在糾紛最多的地區,我説的實實在在的糾紛是指什麼?就是領土的爭端,在全世界的領土爭端。如果從總面積來講可能是最大的,不僅有克什米爾問題,而且還有中印之間的領土糾紛的問題,這都是非常容易引起各國民族主義的敵視情緒的,容易給兩國關係,給這個地區關係造成非常大的衝擊。但是目前恰恰在這個地區出現了這種和解的暖流,而且相互之間有一種氣氛在上升,我覺得這種趨勢的出現,是值得全世界給予尊重的,這個地區經濟不是特別發達,而且政治的糾紛有宗教問題等等,但是現在出現這個情況,我覺得確實值得全世界給予尊重,他對整個地區的安全和穩定來説也是很重要的。這是我們今天談到的第一個話題,圍繞溫總理的南亞之行,談論南亞地區的一些局勢。

  從國際方面來看,還有一個比較值得的關注的事情,就是英國的大選,這個大選按計劃,應該在2005年5月5號,所以有的人把英國的大選成為“三 5”大選,壓力最大的就是布萊爾首相,就是第一次連任的壓力,而且他有一點勢在必得,而且從這個造勢上來看,也是非常地猛。你對他這次連任的可能性怎麼判斷?

  黎海波: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我覺得他三連任問題不會很大。他還是領先,有的工黨就是4到8個百分點。我覺得看任何一個國家的大選,其實表面上都是一些國際問題,真正核心的問題還是經濟問題,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像英國這樣老牌的工業發達國家,總之還是看經濟。布萊爾他賴以驕傲的東西是什麼?就是經濟,他有三個東西可能説明這個,今年他打算讓經濟增長率達到25%,這是保守的估計,去年達到4%,還有他的失業率現在是4.7%,去年8月份有一個民調,非常有意思,你是否擔心失業?在印度的民眾裏面調查,結果有7%的人擔心,就是説這兒“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我在這兒找不到工作,我可以去別的地方找,因為他的失業率非常低,所以這一點非常有底,因為老百姓還是看中經濟,所謂他的軟肋就是伊拉克的問題。不管怎樣,他的勝算還是比較大的,還不是三連任的問題,他還考慮到四連任。

  主持人:

  其實工黨和保守黨之間爭論的分歧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歐盟憲法的問題,對歐盟的態度。工黨是主張積極融入歐盟,保守黨對歐盟憲法的態度基本上就是拒絕,所以這次競選的結果,對於體現歐盟的態度是不是有一定的影響,或者是不是從中也可以看出某些方面的徵兆?

  胡錫進:

  我覺得這次選舉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為這次選舉懸念不是很大,可能還是布萊爾繼續連任,對歐盟的態度,在英國歷來存在兩派的觀念,很早以前就是在爭論這個問題,不是一個新問題,而是一個老問題。英國對歐盟採取一種若即若離的態度,不像法國那麼緊密,這反映了英國國內對歐盟態度不太一致。最大的問題就是伊拉克的戰爭,但是在西方世界裏,美國大選,澳大利亞大選已經爭論完了這個問題,現在它已經不是爭論的焦點問題了,到底怎麼回事?在美國出現一種對壘,就這個問題社會産生了分裂,到布萊爾這兒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所以就轉向國內問題了,現在布萊爾的成績還是很明顯的,包括教育,醫療等等,很多方面都是得人心的。

  主持人:經濟還是不錯,這一點就是最關鍵的。

  黎海波:現在有的預言家認為,再過20年,到2025年,它會超過德國,因為德國和英國現在形成鮮明的對照,德國有這個老牛車拖不動,而英國就是快步向前,他的消費非常高。

  主持人:

  咱們剛才談的兩個話題都是國際方面的,現在我們把目光轉到國內來。這一週,從國內的情況來看,有一個話題是大家一直在關注的,而且可以説,媒體炒作比較熱,關於涉及我們每一個人切身利益的問題,説具體一點就是房價的問題。有一個媒體報道説,一季度的房價平均上漲了9.8%,這裡面有很多矛盾的信息,包括對提高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以後,矛盾的信息很多,看《中華工商時報》説,對個人住房貸款利率調整,這些措施對炒房人的力度還不是很夠,《經濟觀察報》是這樣説的,這是給市場的一個信號,可能會影響消費,也許對炒房者有很大的影響,這種作用會立竿見影,那麼這是不太一樣的一些觀點。還有一些觀點,對房價的影響不大,個人住房利率的提高對現在的房價影響不大,現在的房價究竟是誰推高的,這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媒體關注這個事,很多的也説出了老百姓的心聲,但是也讓大家摸不著頭腦,到底是怎麼回事?胡總編,你們《環球時報》在這方面有沒有關注?

  胡錫進:是這樣的,房價的這個問題,確實是牽動人心的,房産市場有各種聲音,因為長時間以來政府在這個問題上不願意説特別多的話,不願給這個房産市場過多的干預,所以在房價市場上這個聲音被開發商主導了,另外被一些媒體主導了。

  主持人:媒體的聲音來自哪兒?

  胡錫進:媒體的聲音很多就是傾向於開發商的,因為開發商給媒體投了很多的廣告,所以媒體也不願意做非常尖銳的預測和批評。所以就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投機者也在這裡攪合,我恰恰認為,政府應當給予干預,因為中國的房産市場和各國的房産市場都不一樣,所有老百姓都到房地産市場去買房子,並不是説有很多房子可以租,或者政府提供很多的廉價住房,這個體系並不健全,北京是有一些經濟適用房的,但是很多人買不到經濟適用房,都説剛剛開盤就已經沒有了,房子到底去哪兒也沒有人知道。

  主持人:也有人説,政府應該提供更多的廉價租房,這種聲音也有。

  胡錫進:不管怎麼説,現在實際的情況就是每一個人都要去市場買房,過去單位分房,現在不分了,很多年前,一面臨結婚,馬上就要買房,很多人涌入了城市,到了城市以後買房,這個需求是非常大的。現在房産市場出現這種情況,大的矛盾還是供需不平衡,就是需求非常大,所以房子出來了以後,總是有很多人去買,在這種情況下有很多人炒房,房地産商聯合起來一起來唱房價上升的這種讚歌,他們總是説一天就賣一棟樓,或者幾個小時就把一棟樓給賣光了,這種信息都流傳到了媒體上,實際的情況是這樣的嗎?根本不是這樣,

  黎海波:炒作在裏面,實際上國務院上個月底有一個通知,就是説,如果出現這個房價上漲過快,引起不利,引起地方經濟社會不穩的話,對於相關的負責人要給予警告,我覺得地方政府是不是在這裡面完全沒有操作。因為有的報道也講,政府認為房地産是可以增加地方收入的一個很大的源頭,實際上中間也做了一些動作,如果最後大家都不按遊戲規則辦的話,中央只好出臺一些行為上的措施,來遏制這個東西。有一個信息我覺得很明確,房價的確是在上漲,而且供需關係還是處於很緊張的狀態,就是有一些出入,因為這個事情很敏感,所以中央政府和相關部門是要出臺一些政策。

  主持人:兩會中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談到了,明確指出了下一年度工作的時候,對於這個房價要有干預的。

  胡錫進: 黎總剛才説的對,實際上有些地方政府,嘴上雖然不説,但是有一些逆向的調節,把房價降低一點,但是一些動作反而使其更加上升了。

  胡錫進:它認為如果房價高了以後可以賣土地,土地價錢就是更貴,政府可以賣更多的錢,得到了更多的財政收入。另外能收更多的稅,有些地方官員們,他們分了很多的房子,夫妻兩個人在兩個單位,能夠分到兩套房子,而且分的房子位置非常不錯,一旦房價漲了以後,對他們個人也沒有什麼壞處。

  主持人:關於房價這個話題,要得出一個結論也是很難的,我們終歸也是在一週之內,把這個信息幫助觀眾朋友們一起梳理一下,那麼本週還有一件事情,是一件比較悲傷的事情,那就是著名的畫家,藝術家陳逸飛先生逝去,當時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很多人都不太相信。作為藝術家來講就是一個壯年的時期,怎麼説走就走了呢?很多人感到非常地惋惜,但是由此引發的就是人民對於過度勞累的一種思考,你怎麼看待這個事?

  黎海波:嚴格地講,他是一週前去世的,他在世的時候,好像對他的作品,對他的有一些做法有一些爭議,但是他一走,可以説對他讚美聲不斷,説陳逸飛確實是一個才華橫溢的 “視覺藝術家”。你剛才提到勞累的問題,應該説這個事不是一個新事了。我覺得他最後留給人間的,恐怕還是他那些美麗的畫,至於後來他辦的視覺公司,要拍的電影,或者搞的服裝業的東西,我倒是覺得不一定留在人間。

  主持人:你覺得他雖然是導演,作家,經濟策劃人等等,但是最終還是一個畫家,留給人民印象最深的還是他的畫。

  黎海波:對,他自己講,每天晚上再晚回去,還要動動畫筆,還要畫兩筆。

  主持人:可惜他再多留一點畫就更好了。

  胡錫進:對,因為他的畫所創造之藝術成就最高,作為導演他可能是一個二流導演,作為一個策劃人可能甚至是三流的策劃人,但是陳逸飛他的一生確實非常典型,他跟一般的藝術家不太一樣,這個人,大家都説他是一個浪漫主義者。

  主持人:浪漫的現實主義者。

  胡錫進:有人説他是商人中最成功的藝術家,藝術家中最成功的商人。那麼他這個人確實有很多的雄心,很多的抱負,有的人説他畫畫很好,他完全可以作畫,畫可以支撐他的一生,支撐非常好的生活,支撐在社會上的地位,但是陳逸飛不是這樣,他的畫畫得很好以後,他就覺得自己可以去做很多其他的事情。就是嘗試去做過去很多沒有做過的事情,他有這麼一種願望,這是一種年輕的表現,這種心態實際上就是人類的本性,這個東西就是非常美好的,我覺得作為一個人,他永遠是有一種年輕的衝動。他死的時候59歲,他依然這樣,我覺得這一點還是留給我們一個榜樣。

  黎海波:我覺得他的早逝使我想起“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他雖然沒有把這個視覺藝術完全打開,但是他把這個門完全打開了,他把所有的,能夠引起人民視覺美感的東西合成起來。應該説是開一個頭,我估計以後會延著他的路走下去。總之就是陳逸飛先生的逝去,使我們感到惋惜的同時,也確實給我們很多的思考。

  關注本週的問題,我們剛才選擇了四個做了一些深入的分析和評論。好,觀眾朋友你現在收看的是《與總編面對面》節目,我們稍候進入下一個環節,下周看點。

  解説:

  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將於4月17日至18日對中國進行訪問,據有關媒體披露,町村將向中國提議,為了修補兩國關係,中日應共同展開研究,對雙邊歷史進行解讀。

  4月18日是萬隆會議召開50週年的紀念日,亞非國家領導人將於本月25日再次聚首萬隆,紀念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日子。

  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邀請,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法國總理讓-皮埃爾 拉法蘭及奧地利總理沃爾夫岡 許塞爾將分別從4月18日、19日及21日開始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博鰲亞洲論壇2005年年會將於4月22日至24日在海南博鰲舉行。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將應博鰲亞洲論壇的邀請,出席此次年會。

  主持人:可以説下周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事情,就是在印尼萬隆要召開的萬隆會議50週年的紀念會議。我記得從媒體的角度報道,篇幅最大的就是黎總編你們《北京週報》的一篇大文章叫做“萬隆會議 熠熠生輝”側重談了十項基本原則。那麼能不能談一談,當時你們側重這個的出發點?

  黎海波:萬隆會議50週年也是我們今年的報道重點,剛才談到一個歷史意義,這個會議産生的歷史意義不是隨便説的。50年過去了,萬隆會議的精神依然存在,這就是我們報道的意義,我們報道過去的一個事情,我們做新聞,談過去的事情,就是因為他有指導意義,我覺得有三個方面可以談。

  第一個就是萬隆精神依然存在。萬隆會議的精神主要就是兩點,一個是和平共處,當時的亞非國家,背景不一樣,有的是剛獨立出來的,中國就是經過民族革命站起來的,還有日本這樣的國家。背景不太一樣,但是我們中國當時提出了和平共處,因為剛好就是1954年提出來的,求同存異。第二個就是,當時那些國家,亞非的國家,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發展,這個問題在現在來講依然有現實意義。現在的拉丁美洲,亞非國家,發展中國家的最大課題還是發展問題,所以意義非常大。前兩天我剛好看到一個電影,當時根據萬隆會議拍的電影,王鐵生演的周恩來,當時很多國家包括一些我們現在這種發展中國家對中國不理解,覺得中國有陰謀,覺得中國很壞,但是周恩來的一番話,讓大家把這種不同的看法,或者是誤解全都化解了。但是也會認為中國是一條很可怕的龍,一個共産大國,一個紅色國家,會不會威脅其他的國家。現在50年過去了,我們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中國崛起了會不會威脅其他的周邊國家,會不會對世界造成這樣那樣的威脅,中國的崛起,或者是中國的和平發展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信息?所以從這方面來講的話,萬隆會議確實具有歷史意義,這也是我們報道它的主要原因。

  主持人:你們下周是不是對這件事也要進行一個大篇幅的報道?

  胡錫進:對,我們已經做了一篇很大的文章,就是幾個專家探討萬隆會議的精神。我覺得萬隆會議之所以值得我們紀念它,之所以大家覺得萬隆精神在這個社會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因為今天世界上大的格局,世界上大的問題,跟當年開萬隆會議的時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萬隆會議可以説是發展中國家第一次湊到了一起,沒有發達國家參與,這些發展中國家自發地坐到一起,來解決彼此間的問題,來共同商討在世界上怎麼共同行動,這個是非常有意義的。

  由於萬隆會議的出現,第三世界這個概念才出現,過去沒有這個概念。第一世界有他們自己的一個意義,跟發達國家是不一樣的。我覺得萬隆會議,尤其值得關注的就是世界的秩序由大國在制定,他們在影響,第三世界要改變這種不公平的社會經濟秩序,萬隆會議的做法就是發展中國家坐到一起,第三世界的國家坐在一起,南南合作,商定一種共同的政策,這一點是非常必要的,包括我們中國今後也要重視和發展中國家的關係……

  製片人:陶躍慶

  策劃:滕雙雙

  編輯:全曉通 刁偉華

  主持人:王世林

  監製:范昀

責編:薛藍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