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轟炸機》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8日 11:48
影片《黑色轟炸機》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講述了一段黑人為保衛祖國而戰的故事。在二戰期間,美國需要更多的飛行員,國會提出是不是可以試驗,組成一個叫塔斯克吉飛行隊,在阿拉巴馬洲建立試驗性的飛行訓練中心,訓練了一批黑人飛行員與白人共同保衛自己的家園。
在這部有大量大場景的電影中,大部分電影配樂是在解釋電影情節——出現緊張情節音樂就很緊張,故事發展至悲壯音樂也會很悲傷音樂同樣會悲壯。當導演用畫面交代空軍基地的所在地基本上也是一個荒蕪人煙的地理環境時,銅管的音色就會出現,一個合聲延續後就是木管出來,可能它跟第一個合聲有一點對比,之後很豐潤的弦樂聲部再進來,一下子把氣氛就烘托出來。整段音樂的銜接就像日出似的,我們先看見一點點光,但是不知道它從哪兒出來,之後它露出一個尖,我們知道它從這兒出來了,最後整個大紅太陽就出來了。美國的電影很習慣用這種手法。
其實在表現愛國主義的電影裏,類似的音樂類型也有很多,象《勇敢的心》、《獨立日》、他們選用的多是美國風格的交響音樂作品,以約翰威廉姆斯的作品為代表,用歐洲傳統的管弦樂隊的編制,因為美國的黑人百分之百是來自非洲的,當初是作為無償勞動力運過去的。所以當把這些民族性的音樂帶到美國去以後,他們把本民族的音樂與歐洲音樂融合,再加入美洲本地印第安音樂的一些元素,就形成了一個很獨特的美國黑人音樂。當然,這個美國黑人音樂跟地道的非洲黑人音樂區別還是有的。鏡頭出現是黑人士兵的軍營,就會出現比較原始的布魯斯音樂。這時候你也可以理解成是電影配樂,也可以理解成是環境裏面它的高音喇叭放出來的。這段音樂對地點、人物身份都有很好的説明作用,同時也成為影片音樂的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