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音樂人生

為音樂而流浪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劉淑芳做客《音樂人生》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14日 11:26


會彈能唱的劉淑芳

  五、六十年代,劉淑芳已經是紅遍國內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了。她參與譯配的《三套車》等歌曲為許多百姓所熟知並且喜愛,今天依然是很多人卡拉ok的鍾愛;那段時間,她先後出訪過蘇聯、意大利、德國、英國、阿根廷、印尼等20多個國家,成為音樂大使,向異國百姓傳遞民族音樂,並帶來異域動聽的歌曲;然而,進入音樂的世界也意味著劉淑芳從此不平坦的生活:因為音樂,背棄了父親的期望,用她的話説從此開始了“為音樂而流浪”;她曾經為眾人追捧,唱過許多愛情的歌,但是現在身邊卻無人陪伴,顯得很悲涼。《音樂人生》誠摯邀請劉淑芳做客,記錄一個歌者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選擇歷程。

  

“音樂大使”的美稱

  上世紀50年代中期,恰值解放之初,國家迫切地需要與各國建立友好,恢復失去多年的邦交。在周恩來總理的號召下,新中國開展了一系列的靈活外交政策包括體育外交、文藝外交,劉淑芳因此得以隨團出訪很多國家,繼而獲得了“音樂大使”的美稱。

  帶著一種對音樂與生俱來的嗅覺,劉淑芳在異域尋找到了很多動聽的音樂,如同進入了世外桃源,她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興奮和愉悅。在當地朋友的教授下,劉淑芳學會了很多國外的歌,如印尼歌曲《寶貝》。當她在當地現學現唱的時候,演出幾近瘋狂,40場連續的表演不亞於今天巨星的排場。印尼歌迷在送別中國演出團時在碼頭上集體呼喊“劉淑芳,寶貝!寶貝,劉淑芳!”但是,把純粹的外文歌曲帶到國內,即便旋律再優美,聽歌者往往也無法進入歌曲的境界,感觸到歌者複雜的心情。語言成為音樂的一種障礙,這讓劉淑芳非常困惑。於是,譯配工作進入了劉淑芳的生活。這之後,便有了中文版的《寶貝》、《鴿子》等,至今劉淑芳譯配的外國歌曲已經有一百首之多。

  因為處在特殊的年代,“音樂大使”不僅收穫了音樂,也見證了新中國的點滴成長。劉淑芳回憶,1954年中英恢復友好邦交,她也隨團出訪了英國。那時候的英國人印象中的中國姑娘依然蠻步小腳,中國男人還蓄著長髮、衣著長袍,他們大多還只是知道那個闊綽的慈禧太后和金碧輝煌的圓明園、故宮。當聲音如洪的劉淑芳演唱《蝴蝶夫人》的時候,驚動了四座,古老的中國居然先進到能夠演唱外國的歌。於是,後來的許多外交場合,總理便經常請劉淑芳到場演唱該國的歌曲,如此,文藝外交的作用不可小覷。


劉淑芳和主持人董卿在一起

  

背著父親愛上音樂

  不安分的少年

  事實上,走上音樂之路,劉淑芳完全違背了父親的理想,一度還曾經和父親誓死對抗。劉淑芳出生在川東一個商人家庭,父親一直希望女兒能夠長成淑女閨秀,不要像當時的很多女孩子一樣變得激進憤怒,省得在亂世惹上一些煩事。只是生性獨立的劉淑芳偏偏愛上了音樂,三歲的時候她就能背下留聲機裏的歌,然後用自己的小手風琴伴奏演唱。小學她就知道有音樂學校,父親堅決反對,答應中學畢業了再考慮她的去向。為了儘早地進入音樂學校,她採用了跳級的辦法,一年半就完成了中學課程。即便是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她也是個“不安分的學生”。她從不上早自習,當年的同學檢舉她總是匆匆來到點個名就匆匆地離去,跑到對面的山上練聲演唱。她自編自導自演,排練了《日出》、《雷雨》等話劇,顯示了絕對的領導才能和文藝天賦;她還經常在學校演唱《小夜曲》等外國的歌曲,那都是她背著父親偷學的成果。就這樣,她如此地癡狂著音樂,父親也更加堅決地反對著。於是,她每年都會寫一封言辭懇切的家書,期望得到父親的寬恕和支持。

  開始流浪

  當時正值抗日戰爭局勢緊張,加上劉淑芳反映自己被高中老師瘋狂地追求已經無法堅持繼續讀書,就這樣父親同意了女兒去重慶讀大學的決定。她向父親謊稱報考中央大學文學系,醉翁之意當然還是她的音樂理想。前往中央大學的途中,劉淑芳改道來到了“重慶西南職業藝術學校”,也就是在那裏,她碰到了音樂生涯中的一位“慈父”——李淩老師。李老師深知學生的夢想,後來經由他的朋友把劉淑芳介紹給了黃友葵老師,專門學習聲樂。那段時間,劉淑芳和父親到了勢不兩立的地步,儘管如此父親還是給女兒每個月定時寄出40塊錢的生活費。40塊錢僅僅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劉淑芳離家在外開始學著洗衣服,幹一些重活,即便如此她還是非常快樂的,用她的話説“為音樂而流浪值得”。

  第一次演唱失敗和第一次作女主角

  跟隨黃友葵老師學習,劉淑芳僅僅是作為音樂學院的旁聽生。第一次和音樂學院的同學同臺演出,劉淑芳出乎意外地唱破了,這讓她感到非常的難過,作為一位旁聽生她深深感到自卑,但是黃友葵老師卻指責她是過於驕傲。那晚,她跑道嘉陵江邊向滾滾流水傾泄了自己的委屈,併發誓要唱到最好。抗戰勝利後,黃友葵老師隨音樂學院遷回南京,而不得已的劉淑芳也只好換到了西南美術學院音樂科繼續聲樂學習。劉淑芳還記得第一次登臺演出歌劇的女主角是臨近解放的時候,那是在西南美院排演的一個自己創作的歌劇《四季》中。家人得知後堅決反對,認為這是一件非常不體面的事情,並且時局動蕩恐怕劇作的內容惹怒了國民黨,於是動用了家庭的所有成員來進行勸説。但是演出當晚就要進行,學校也並沒有臨時的候補演員,校長等人專門登門求情,家長終於讓步,劉淑芳堅持了當晚的演出,而演出也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解放後,當年尤其反對劉淑芳表演的伯父和父親曾經專門去劇院買票觀看劉淑芳的演出。劉淑芳後來才明白,父親並不是過於固執和封建,他只是想在戰亂的時候用這樣的方式來呵護自己的女兒,不想女兒並不理解,因為缺少交流兩代人的隔閡愈發深入。一直以來,父親的存在對於劉淑芳來説只是自己前進的障礙,橫亙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直到父親去世的時候,劉淑芳才頓然父親已經走遠,加之後來得知父親一生救濟難民,得到鄉民的厚愛,這才感嘆起父親的為人來。

  

虛無縹緲的愛情

  有著天生亮麗的嗓音,經常在舞臺上展示自己的歌喉,唱著許多愛情歌的劉淑芳曾經被愛情親切地眷顧。在她尚且年幼的時候,許多男士便開始對她表示了傾慕。四位年輕的中學音樂老師從欣賞到瘋狂地追求,但是這些都絲毫打動不了劉淑芳,因為她在瘋狂地追求音樂中,腦子裏只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那就是自己是為音樂而生。但是,這也絲毫阻止不了那位高中音樂老師對於愛情的追求。他從高中的那年暑假就開始瘋狂地給劉淑芳寫信、寄照片和信物,這讓劉淑芳感動的同時也感到非常的惶恐。父親和哥哥幫著劉淑芳處理了這些信件和物品。後來,音樂老師因是家里長子,被迫接受了包辦婚姻,但是直到老年,他還依舊在打聽劉淑芳的消息,而劉淑芳卻一直都沒有接受這份狂熱的愛情,直到老師去世的時候。為了紀念這段一生相隨的浪漫故事,劉淑芳淑芳現場自彈自唱了《虛無飄渺的情》,那是老師當年寫給她的一份詩體情書。

  

那場突如其來的風暴

  為音樂而生的劉淑芳在拒絕了諸多的愛慕之後,最終和鄭中成老師攜手。鄭中成出身貧寒,兩個家庭的巨大懸殊又一次成為父親干涉女兒的理由。但是,劉淑芳最終還是和鄭中成走到了一起,因為她更看重的是他的才學。婚後的生活雖然簡樸,但是非常快樂,他們一起譯配歌曲包括《西波涅》、《三套車》等,這讓沉迷于音樂的劉淑芳感到了極大的滿足。

  在最幸福快樂的時候,那場政治風暴突然來臨,劉淑芳因此遭受了事業和家庭的雙重危機。劉淑芳演唱的歌曲被批判為資本主義的産物,她被關進了牛棚接受每天反反復復的審問和遊街。那段時間,鋼琴、音樂、歌聲不再,劉淑芳對未來的生活幾乎失去了信念。從劫難中走出已經是幾年之後,見到已經長大的兒子,劉淑芳想到的是讓兒子繼承自己的事業,但是一定不強求,讓他沒有束縛地長成。兒子在母親的潛移默化之下也真心地愛上了音樂,如今的小有成就足可以讓母親為之欣慰喜悅。

  2003年6月,隨著三峽大壩蓄水,劉淑芳的老家川東雲陽,包括張飛廟的舊址都已經被淹沒到了水下。滾滾而來的長江之水不僅淹沒了舊宅,也淹沒了童年的記憶和那些悲傷的過去。就像那首《鴿子》,帶著往日的情愫飛向未來,不要悲傷,不要悲觀,因為一切都已經走遠。(文:周敏)

(編輯:芊川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