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 事 匆 匆
------著名表演藝術家謝芳做客《藝術人生》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19日 15:34
每當五四到來,我們都有一種莫名的感慨,不管是年輕還是年少,都應該慶祝這個節日,因為青春每個人都曾擁有,沒有年齡的界限。只是該怎樣紀念?於是我們又想起了那部經典的電影——《青春之歌》。這一次,我們不是以電影名稱作為主題組織一次聚首,我們傾向於更簡單的方式,邀請“青春”代言人——“林道靜”的扮演者謝芳做客節目,聽聽她對青春的理解,對於匆匆往事的懷念。以此紀念我們的前輩在85年前為青春與自由掀起的革命風潮,也紀念45年前拍攝的那部曾經撼動我們靈魂的經典電影。
五月的鮮花
好久不見謝芳了,當她走上《藝術人生》舞臺的時候,全場觀眾都自覺地站起來歡迎她的到來。45年前的“林道靜”風華正茂,熱血澎湃,45年後即將進入古稀之年的謝芳卻依舊精神戄爍,風韻不減當年。面對觀眾的熱情,謝芳特意送出了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那是她和老伴剛剛錄製的名為《高唱青春之歌》的CD,一是為了回饋觀眾,還有一個目的用謝芳的話説就是:“在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讓這個歌聲陪伴你們繼續你們寶貴的人生。”而我們節目組用鮮花作禮,送給這位蓬勃向上的老人,鮮花恰巧盛開在五月,“五月的鮮花”有了別一番意義。
“我的三個夢想”
這些年少見謝芳老師銀幕上的影蹤,很多人了解她的近況是通過她的那本文采飛揚的《往事匆匆》。其中有一個小標題為“我的三個夢想”,文章有這樣一段話打動過很多年輕或年老的人,“多少年來我一直認為自己在事業上是個並無既定目標,凡事隨遇而安的人,只要客觀找到頭上來的事,無不滿腔熱忱竭盡全力,然而在這個夢想成真、心想事成的時候,我似乎也有過自己的夢想,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清晰明朗起來的夢想,這些夢想有的已經實現,有的則正在實踐之中。”的確,人有時候就是那麼困頓,夢想往往在忙碌大半生之後才被自己知曉,謝芳老師在60多歲的時候總結自己有三個夢,並一一為我們細數:“第一個夢想是演戲,唱歌算我第二個夢吧,第三個夢就是寫作,《往事匆匆》都是真事,從兩歲時候寫到五十歲,所有的事都像昨天發生的一樣,我不是去拼命記的,就是這麼順手下來的。這就是我的三個夢想。”
懂得追逐夢想的時候,有些已經實現,有些夢想註定要用一生來追求,追逐夢想便成了匆匆往事的主要內容。
演戲——《青春之歌》一舉成名
青春之歌
1959年,謝芳被崔嵬導演選入《青春之歌》劇組,那是崔嵬導演力排眾議的一次冒險決定,因為候選的女主角兒有張瑞芳、白楊等大明星,也有許多頗具實力的新秀,而當時的謝芳僅僅是武漢中南文工團的一名小演員,並不出名。23歲的謝芳並沒有讓崔導失望,她的表演認真細緻,恰到好處,電影獲得了成功。如今,崔嵬導演早已謝世,他的女兒崔敏現場向我們講述了父親與導演組選演員的過程。謝芳多年之後得知這樣複雜的挑選過程,不免慶倖能有這樣的機緣巧合讓自己接觸這部經典電影。
《青春之歌》不僅給了謝芳接觸電影的機會,更讓這位年輕的演員一炮走紅。憑藉此片她還榮登新中國22大影星的行列,成了當紅的偶像明星。22大影星的照片一度被擺上櫃臺,經常被影迷一搶而空,可見當時影迷對於偶像的崇拜並不亞於現今商業時代的瘋狂程度。現場,一位當年的超級影迷講述了他搶購照片的艱辛歷程,這讓謝芳老師非常感動。
不僅僅在國內獲得了影迷的喜愛,影片在朝鮮、越南、馬來西亞、日本等國放映也得到了他們的歡迎。隨團去日本訪問,謝芳驚訝地發現眼前懸挂了自己一層樓高的巨幅劇照,許多年輕的女孩兒還主動和她交流,探討如何實現對於真理的追求。
早春二月
《青春之歌》之後,謝芳回到了武漢繼續她的歌劇,兒子卻在這個時候悄悄降臨,打得她措手不及。謝芳擔心孩子會影響自己的事業,以至於那段時間她的脾氣非常暴躁。生完孩子,謝芳匆匆趕赴《早春二月》的攝製組,後來又接拍了《舞臺姐妹》。長期在外,孩子只能由謝芳的母親、父親和丈夫輪流照顧,以致兒子看到所有的女的照片都叫媽媽。謝芳對此非常愧疚,至今依然不能原諒自己對於孩子的無情。
在人生難以抉擇的時候,謝芳選擇了事業,《早春二月》又是一部成功的影片。謝芳説影片的成功要歸功於夏衍。當時,夏衍已經擔任了文化部副部長的職務,卻依然願意為影片擔任劇作改編,可見新中國第一代電影人的熱情。
《早春二月》之後,謝芳夫婦被一同調往北京,調動有一定的難度,周總理給予了幫助。在總理辭世之後,謝芳用一首小詩緬懷老人家,詩作飽含熱情。
中年三部曲
《淚痕》、《第二次握手》、《李清照》是謝芳中年時期拍攝的電影,被稱為“中年三部曲”。雖然同樣復出了努力,但是並沒有給觀眾留下什麼印象。其實,拍攝這樣幾部電影的時候,中國的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人們的神經已經被政治所捆綁,無暇觀賞文藝,顧及文藝的質量。幸好謝芳抓住了“青春的尾巴”,這是老伴兒對於謝芳的評價。
唱歌——收穫了一生的幸福
走上藝術之路離不開家庭的影響。謝芳的父母都是典型的知識分子,在文學和藝術上給予她潛移默化的影響。父親是一個神學家,翻譯了很多神學著作,卻是中國共産黨的堅決擁護者。這種信仰促使他在1950年毅然帶著全家從香港回到大陸,而這樣的大轉移成為謝芳之後舞臺上大有作為的必要條件之一。父親會唱歌,而且唱的是和聲,母親是中國第一代女大學生,和冰心同班,常常用五言七言這樣的格式寫日記,非常令女兒敬佩。中學畢業後,謝芳參加了文工團。在這之前,謝芳已經會識簡譜和五線譜,會彈鋼琴,她很快成了團裏的頂梁柱,主演了許多歌劇。
表演歌劇對於謝芳來説最大的收穫可能不是專業上的成功,而是守候一生的愛情。老伴兒張目是謝芳文工團的同事,兩人經常一起演出,舞臺上多次扮演夫妻。日久生情,相識六年之後兩人結為了真正的夫妻。老伴兒張目也來到了現場,兩人相敬如賓,謝芳言語裏是對老伴兒的讚美和誇獎,“他嗓子比我好,字比我好,拍電影比我早,社會閱歷比我多,什麼都比我好。”老伴兒説這是謝芳的謙虛,其實在家裏都是她做領導,而且在生活上老是不拘小節,一些小缺點多少年都改不了。什麼缺點?張目一一細數:第一不認識人,才見過面的就想不起來是誰;第二不認識路,來北京幾十年了還分不清東西南北;第三,學不會自行車,一騎就翻跟鬥;還有就是不太講究穿衣打扮。老伴兒揭穿了錄製當晚謝芳的穿著之所以得體好看那是因為她一早四點就起身開始試裝準備,自己為她挑選了一天。雖然是小缺點,但是老伴兒説起來滿臉的幸福感,毫無怨言,他對妻子的評價是“事業上兢兢業業,認認真真,在生活上卻有點馬馬虎虎,但是正如鄭板橋一樣糊塗一點好,難得糊塗。”
一路走來不免磕磕絆絆,謝芳總結維繫婚姻的法寶是志同道合,多一些讚美,多一份理解和關愛。對方一火自己就蔫了,自己火了對方就蔫了,這樣就不會有激烈的衝突存在。
寫作——生命感悟
拿起筆來記錄身邊的故事和生命的感悟應該是早年就有的夢想,母親的五言七言作品刺激著謝芳創作的衝動。真正拿起筆來卻是在工作漸漸少去的時候。《往事匆匆》雖然是一部個人傳記,卻滲透著很多人生的感悟,尤其突出的是面對死亡的態度。謝芳用學來的一句話總結人生的最終追求就是“笑著走”。父親在彌留之際依然欣慰自己是謝芳的父親,女兒曾經扮演過林道靜,為此他微笑著離開雖然當時的遭遇非常痛苦,只是謝芳非常內疚自己沒有為父親的冤情哭求總理的幫助;大哥也是典型的知識分子,他的學生都是教授了,他還是副教授並且活的非常高興,還在打網球,唱革命歌曲就靜靜地走了;母親的離去是謝芳最大的痛苦,母親一生勤勞能幹,天資聰穎,她的突然離去讓謝芳有失去半邊天的感覺,好久都還覺得母親就在身邊,沒有走。回想過往,遺憾的是沒有一個足夠大的房子可以請一個保姆照顧母親讓她能夠安詳地多活幾年,後悔在她氣喘吁吁的時候還讓她在涼水裏撈豆芽菜,也後悔當母親為裁壞的布料遺憾半天時自己沒有給再買一塊。遺憾,生命卻不能重新再來。於是謝芳告誡年輕人一定要善待老人,必須自己老了以後才能體會到老人的心情,不要等失去了之後才開始遺憾。
經歷了親人的死亡,尤其是母親的去世使得謝芳這麼多年一直在思索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她説:“人如果永遠不死是可怕的,人的價值是因為他活過,給人留下真善美的印記,只有這個印記是存在的,價值僅在於此,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淒惶等待,要為這個存在努力奮鬥。”
當青春仍在的時候,關心您的老人不要留有遺憾,努力追逐你的夢想儘量在此生實現;當青春流逝,生命幾近盡頭的時候,我們要坦然面對,為能夠“笑著走”不懈努力,給後人留下一些真善美的印記。如此,生命無悔,謝芳的“匆匆往事”這樣告訴我們。文:周敏、趙凡,攝影:劉林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