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點評《走向共和》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31日 10:42)

  本期嘉賓:李準 仲呈祥 吳兆龍

  主持人:肖航

  話題:歷史劇《走向共和》

  肖航:我們通俗點説,假如在勸一個觀眾看這部戲的時候,我該推薦哪個人物寫得比較有神采呢?

  吳兆龍:我覺得每個人物都還是下工夫的,沒有虛構的,有的名字可能歷史上有出入,但是人物的形象也是有的,尤其是主要人物,那都是很下工夫的,好比我們設計李鴻章的出場,設計了好幾種方法,最後選定一個很呆板的鏡頭,就對著他那張老臉,看他吃魚。

  肖航:鱸魚?

  吳兆龍:鱸魚,對。前面有個辦公室人員給他彙報軍國大事,朝鮮怎麼樣了,北洋怎麼樣了,朝廷怎麼樣了,他還是在那吃魚,再然後給他報告,那只鸚鵡拉稀不吃食,這時李鴻章的老臉馬上落下來,顯的這個事比所有的軍國大事都重要。

  肖航:因為這只鸚鵡要送給慈禧太后,討好老佛爺。

  吳兆龍:這就是李鴻章的出場。

  肖航:我一直覺得康有為的形象塑造得不是那麼太可愛,與我原來理解的康有為不同。

  吳兆龍:是的,包括像梁啟超,這些人他們都是在為自己的政治理解生存,並不是很滑稽的人物。

  肖航:是,現在人物刻畫的已經相當的還原歷史了。因為我們過去看到的很多關於李鴻章的戲,他好像就是為了賣國而賣國,並不是像這部戲裏如此有血有肉。

  仲呈祥:把清史簡單化以後,帶來的也有負面影響,人們一提袁世凱就想到四個字:竊國大盜,那我反問一句,孫中山是20世紀中國的第一個最偉大的人物,他會不顧國家的利益把總統的寶座讓給這麼一個竊國大盜嗎?袁世凱當時肯定就是有國際上的原因,他有支持者,他自己的面目,並且也有他偽裝的一面。實際上他當時的所作所為必然取得了孫中山的信任,孫中山才會做出這種決定。

  肖航:我記得戲裏面有一個情節,就是袁世凱即將去接任大總統的時候,向太后告別説,最後奴才再給您磕個頭,太后説以後咱倆見面誰給誰磕頭啊,他説當然還是奴才給您磕頭,奴才習慣了。從這個可以感覺到袁世凱內心深處的那種封建思想。

  肖航:你們兩位是不是認為袁世凱這個角色塑造的不錯?

  吳兆龍:袁世凱他是政客,他懂得投機,腳踩兩條船,他始終都是這樣。

  李準:我想一般的人會覺得在這部戲中,袁世凱這個形象更生動一點。袁世凱他傳奇性很強,他命運起伏跌蕩很大,另外袁世凱是一個兩面派,他見什麼人講什麼話,能夠看風使駝,深藏不露。還有我覺得這個片子根據事實本身賦予袁世凱的動作戲比李鴻章和康有為都多,導演、製片、演員對袁世凱的表演和塑造都放得比較開,當然,很大原因也是因為跟他配戲的人非常好。

  仲呈祥:應該説扮演袁世凱是演員孫淳在表演藝術生涯上的一個重要突破,他這個角色超過了他過去創作的角色。

  李準:可能你覺得比康有為比較遜色,但是我個人以為這個康有為比此前我們影視劇中所有的康有為都有性格光彩。

  肖航:我想這樣的,並不是説演康有為的演員角色塑造的不好,而是因為大家一直以來對康有為本人這個人,從人品上,學識上差不多跟孔孟並列了,在這個戲中,他的形象不是原來大家所想的那樣。

  仲呈祥:我歷史學得不多,但是據我對歷史的了解,我覺得《走向共和》中的康有為的性格塑造更接近於歷史真實,康有為早年就開了萬木草堂,飽讀史書,但是另一方面他剛愎自用,自恃天下第一,是一個狂生,在這部戲裏面他的這種性格被演員表現得比較得到位。將我們過去舞臺劇的康有為形象中的不足彌補得很好。這個戲很大的看點就在於我們站在今天的思維的高度,去關照歷史,不是簡單的為某個人翻案,他是逼近歷史真實。

  李準: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仲呈祥:我們學會採用一種辯證思維的態度,從人的歷史人物形象塑造當中,透視出今人應該吸取的一些感悟和哲理,從而提高把握歷史規律的能力,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吳兆龍:我們知道這樣做很困難。這麼長的篇幅,要觀眾一集一集地看下去,在觀賞性上要想辦法,而在營造這些主要人物的這種新鮮感上,我們有時候真是煞費苦心,甚至有時要到熬半夜三更,感覺是山窮水盡的地步。

  吳兆龍:我個人認為《雍正王朝》有兩點是讓我覺得有新意的,一個是這個片子有一點解解密,有一點反證,這是一個;第二個就是雍正王朝是從正面寫政治家治國的艱難,這無疑比普通的寫法難得多。比如木板,你從薄的地方打個眼,容易一些,你從硬的地方結疤的地方打一個眼就非常困難,他是迎著最難的角度去寫了,所以我覺得在這點上有些突破。在製作這次共和中我們就給自己出難題,我們做這部戲是為了追求史實厚重的分量,將來這部戲會讓人感覺到有那麼一點感人,而這是雍正上沒有的。

  肖航:你剛才説朝有疤的地方敲下去,好象我也有這個感覺,你這個劇中好象沒有一個人物是貫穿始終的,李鴻章也是在中間先死了,西太后也是中間,後半截才能出現孫中山什麼什麼,但他也不能貫穿全劇。那麼你們是怎麼設計這些的呢?

  吳兆龍:這是因為只要選擇了走向共和這種風格,這種寫法,你就沒辦法回避,因為你不可能去編,如果你想編一個人物來貫穿全劇,一下子這個戲的分量就會降低。

  觀眾2:如果在走向共和這個電視劇中不涉及下層群眾對這個共和的態度,那將是一個非常大的敗筆。

  吳兆龍:這個裏頭我介紹一點,在電視專題片的孫中山中,有一個真實的人物,就是一個老人,要見總統,確實有這麼一個人,在我們電視劇裏把他變成戲,並且有宋教仁告訴這個老百姓怎麼投選票,怎麼選舉,在群眾當中在老百姓當中去,有這樣的戲。

  觀眾2:我們現在也搞現代化建設,現代化建設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政治現代化,這是共和制的權利,我們雖然是共和國,但是我們的普通百姓對共和缺乏了解,我希望這個片子播出去,將會大大我們公民的政治素養和歷史素養,這可能對我們國家的建設是有好處的。

  觀眾4:吳兆龍老師我知道您參與從策劃到製作的兩部戲一個是《雍正王朝》,還有一個是《走向共和》,而《雍正王朝》播出以後獲了不少獎,那你能不能預測一下,《走向共和》播出以後還會不會獲獎。

  吳兆龍:還沒實現的時候,還不敢吹這個牛。

  肖航:您認為這個戲會在哪個觀眾群裏火爆?

  吳兆龍:我們瞄準的還是四年前愛看《雍正王朝》的觀眾。

  (供稿 王澄宇)

責編:阿英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