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太空蔬菜”是什麼?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4日 14:05
編導:魏鴻 主持人:黃剛
嘉賓:劉錄祥 國家航天育種工程項目首席科學家
播出時間:2004年5月25日23:30分 cctv-12首播
最近多家媒體和眾多網站上有一條相同的新聞格外地引人注目,就是説有20噸太空蔬菜開始在北京上市了,8月份産量可達400噸,這些被稱為是太空種子種出來的蔬菜成熟之後,體積普遍較大,平均每只茄子有4斤左右,每只番茄一般也都在半斤以上。據了解,不僅是蔬菜,許多農作物的種子,包括水稻,小麥的種子,經過航天育種之後,品質和産量都會有明顯的提高。有專家説,航天育種是解決中國糧食問題,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真的是這樣的嗎?那麼太空種子是怎樣形成的,它增産的奧秘又在什麼地方?這些被稱為太空蔬菜的味道又如何?吃了它們會不會有不安全的因素,今天我們請到演播室的嘉賓是,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所航天育種中心的主任劉錄祥,他研究航天育種技術已經有11年了,他同時也是國家航天育種工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主持人:我手裏拿的這個茄子是剛剛從北京平谷區大興莊鎮太空蔬菜基地摘回來的太空茄子,據説這個茄子還沒有長熟,現在有一斤多,要長熟之後,得有3、4斤,得有這麼大,差不多有一個西瓜那麼大,那麼這個是太空黃瓜挺粗的,這是太空番茄,這是太空辣椒,現在這些都沒有長熟,據説長熟之後是現在的兩倍還要多,那我想問一般的種子經過衛星搭載之後,上了太空,它所結出的果實,為什麼會這麼大?
劉錄祥:因為突變是隨機的,那麼搭載的植物種子,它有可能發生一些果實變大,或者果實變小,甚至是變高,變矮,生育期提早或者縮短,或者是延長等等這些性狀的變異,所以説育种家通過衛星搭載種子以後,返回的種子進行,在裏面進行進一步篩選,就有可能篩選到一些果實變大的這樣一些品種來。這就是基因突變的一種性狀的表現。
主持人:那麼我們在地面上不可以做嗎?
劉錄祥:也可以。那麼我們利用核輻射技術,在地面上我們國家已經做了幾十年,這樣一個誘變技術育種,而且育出幾百種的植物品種。
主持人:是不是一個很普通的種子上了太空這麼轉上一圈之後,就會産生這樣的效果?
劉錄祥:所有的突變都是隨機的,那麼不同的植物種子在空間搭載以後,它發生突變這樣一個頻率,就是發生突變這樣一個概率是不一樣的,有些植物種子對空間環境比較敏感,就容易發生突變,那麼有些植物種子可能不敏感,就不容易發生突變,那麼我們舉個例子,就是搭載一百粒種子,就某一種植物而言,它可能突變的種子只有百分之幾,最多不超過百分之十幾這樣一個概率。
主持人:這個概念它算是大還是小?
劉錄祥:百分之幾這個概念已經是相當大了,那麼實際上生物凈化過程中,自然變異是客觀存在的,那麼自然變異的頻率是幾十萬分之一,科學家利用這個誘變因素,人工的誘變因素使得這個突變頻率提高到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十幾,這是一個相當大的突變頻率。
主持人:是不是所有品種都可以上太空技術進行這種育種突變?
劉錄祥:不一定,那麼我們從目前搭載的話,搭載了幾十種植物的種子,那麼從這個突變的效果來看,就是通過選育育種的效率來看的話,水稻,蔬菜相對來説突變頻率比較高一些,當然這是進一步的實驗,因為前幾年這樣一個探索性的實驗工作,我們所搭載的植物種子的量是非常有限的。
主持人:它是不是説這個種子上了太空,轉下來之後,到地面之後,我往土裏頭一種它就可以發生這麼大的效果?
劉錄祥:不是這樣的。因為這個,我們想太空育種它首先是一種研究活動,它這個種子經過空間搭載以後,必須返回到地面以後,經過專業的育種人員,經過至少三到五年這樣一個篩選淘汰穩定化試驗,那麼從中選出一些,育种家認為有價值的,或者有推廣應用前景的這些品係,進一步穩定化以後,再經過至少兩到三年這樣一個品種多點試驗,多年的鑒定,那麼經過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以後,這個品種才能去推廣應用。不是説你上天一搭載,那麼下來種下去就是太空茄子,或者是太空西瓜,那麼這樣一些概念。
主持人:所以一年根本就不可能種出太空蔬菜來?
劉錄祥:對,所以説並不是説有一種理解上的誤區就是説,種子上天一轉,下來就增産,下來就是太空種子,這個概念完全是不科學,不對的。
主持人:我們不妨來嘗一下這個太空蔬菜,這個太空黃瓜,我們掰開看看,我們嘗嘗,這跟普通的黃瓜到底有什麼區別,我們可以看一下大家,我嘗一口,看看這個味兒怎麼樣,怎麼還有點澀,可能是還沒有長熟,好,跟咱們普通的黃瓜味兒沒有太大的區別?
劉錄祥:實際上我認為因為太空技術是一種育種技術,它一旦育出來品種以後,就是説從你這個産品來講的話,消費者不可能一嘗一口以後,覺得這個是太空味兒的。
主持人:我們再來嘗嘗這個西紅柿。就是有點兒面,還挺酸的。
劉錄祥:它就是那個沙瓤的那種。對。
主持人:那我想問,它跟我們普通的這些黃瓜西紅柿,比較起來,那麼除了這個重量、這個外形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之外,從這個營養,還有從産量,從質量上,從口味上,和普通的蔬菜相比,它究竟有哪些優勢?
劉錄祥:一個是它果實比原有的品種,比原來親本品種果實增大,另外它的一些維生素的含量,固性物的體積增加四分之一以上,就是跟原有的品種一定要對比,就是它跟原有的品種對比,那麼在産量、在品質上得到了明顯的改進。這是對宇番一號來講的,那麼其它一些,還有一些蔬菜種子,當然有可能就是説經過搭載以後,産量大大地提高,或者抗病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這都是有可能的。
主持人:我知道這些蔬菜,太空蔬菜這些種子,在太空環境下,它是高真空,是微重力,而且可能還要經過宇宙射線的輻射,可能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消費者我們就會擔心,它這裡頭會不會有殘留的放射性物質?
劉錄祥:這個不應該有,我們也是專門做過這樣一個嚴格的試驗,我們在1996年就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就是經過第17顆返回式衛星搭回來的種子,我們經過進一步專業的伽瑪普儀的測定,那麼發現它沒有增加任何的放射性的強度。
主持人:還有一點,它會不會在這個基因突變的過程當中,會有有害的基因存在,那麼這個對我們身體就會有害?
劉錄祥:這個也不會有的,因為我們剛才講了,這個基因突變是它本身的,我們利用外界的環境,促使它本身的基因突變,並不是我們增加了,在它本身以外的,其它有害的基因,所以説不應該給我們人類構成其它的一些威脅。
導視(二):(揭開超級水稻增産的秘訣 探尋農民增收的秘方)
主持人:據説袁隆平教授所主持的超級水稻這個項目裏頭就含有太空育種的成分是這樣的嗎?
劉錄祥:對,我們國家超級稻育種計劃裏面就是説主要的目標是那個高産。
(權威專家告訴你如何識別真假太空種子)
主持人:農民可能會買到假的太空種子。
劉錄祥:很有可能,因為我們經常接到很多諮詢電話。
(短片解説:)航天育種技術是一種培育優良種子的新技術,是通過返回式衛星或者高空氣球把農作物的種子帶到離地球200到400公里高度的太空環境當中,利用太空特殊的環境,對種子誘發變異,然後返回地面培育出優質高産的新品種,因為太空環境和地面的環境大不相同,那裏充滿了各種宇宙射線,沒有空氣,沒有地心引力等等,這些因素都可以誘發農作物種子的變異。太空育種起步于20世紀60年代,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美國和俄羅斯三個國家成功地進行了衛星搭載太空育種,我國是從1987年開始進行種子搭載衛星試驗的。近年來,中國在航天育種的數量方面,一直處於世界第一位。截止到2003年底,中國農科院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利用核技術和航天技術已經成功培育了630多個突變品種,佔世界突變育種品種總數的四分之一,主要是糧食、蔬菜、水果、油料等農作物品種,另外還有花卉、苗木、茶葉等等。
演播室採訪:
主持人:太空蔬菜,它只是太空育種的一小部分,那麼作為國家農業部十五計劃的重點發展項目,就是太空育種應該説對於我國農業糧食問題的優質增産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據説袁隆平教授所主持的超級水稻,這個項目裏頭就含有太空育種的成分是這樣的嗎?
劉錄祥:對,我們國家超級稻這個育種計劃裏面,主要的目標是高産,那麼産量在800公斤以上的,單産800公斤以上的這樣一個潛力的水稻品種的培育。
主持人:那麼它和普通的水稻相比它的畝産有多少,農民的收入會增加多少?
劉錄祥:這個就是説産量就是説我們常規稻的品種,就是農民生産的環節裏面的水稻品種,一般的話就是500公斤左右的畝産,那麼它提高到800公斤,就相當於每畝增加了300公斤這樣稻穀的産量,所以這個額外增加300公斤這樣産量的收入。
主持人:我們大家所看到這些蔬菜的種子是去年11月3號搭載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升空之後,經過18天的太空軌道運行之後返回地面,育種出來的,如果説這麼一直種下去的話,它還會保持它的這樣一個效果嗎?
劉錄祥:我糾正這一個説法,這些蔬菜不應該是去年11月份搭載的品種,生産的種子。
主持人:為什麼呢?
劉錄祥:據我所知,西紅柿應該是1987年搭載的返回式衛星,經過多年的選育穩健,審定的品種,如果僅僅是去年搭載的,那麼搭載的種子種下去結出的果實叫太空種子,這個概念是錯誤的。那麼其它所産生的蔬菜,或者什麼叫太空蔬菜,這個概念也是錯誤的。
主持人:也就是説我們要明確這個太空蔬菜這個概念,從技術條件上來説,一年時間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劉錄祥:是絕對不可能的,現在我覺得咱們有些的宣傳,在這些問題上,有些虛,混淆了這個概念。
主持人:但現在市場上的的確確太空蔬菜這個價格是很貴的。你像這樣一個茄子,它的市場價是12塊錢一斤,你像這個太空這個番茄,太空番茄,它是按個賣的,每個5塊錢,每個5塊錢,那你説按照銷售價格來説,農民的的確確是增收了,可是你覺得作為我們一個普通消費者來説,你覺得我們能夠吃得起這些蔬菜嗎?
劉錄祥:所以説我覺得這可能就是物以稀為貴,是完全是炒作一種概念,很多實際上我們現實生活裏,很多問題,很多方面都是在炒作概念,來引起這樣促進這個消費,實際上從本質來講,我覺得空間技術作為一種育種技術來講,它是改良品種,一旦改良品種獲得這個穩定品種後,生産出來的産品,應該跟其它方法育出來的品種沒有區別的,它都要表現在産量,品質,老百姓要能接受這樣一個層面。
主持人:的確這個太空種子經過育種之後,它所帶來的變化,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怎麼能夠辨別出,哪個到底是真的太空種子,哪個是假的太空種子,通過肉眼能夠辨別嗎?
劉錄祥:這個從肉眼是不能辨別出來的,那麼至少從不管從種子階段,還是從最後的産品來講,我們不能直接地判斷是不是太空種子。
主持人:那會不會産生這樣一個情況,就是農民可能會買到假的太空種子?
劉錄祥:很有可能。因為我們經常接到很多諮詢電話,就有這樣的問題,所以説我們就想,要了解這塊的情況,必須到正規的研究單位去了解這個現狀,那麼去買,去購買那些國家證實或者省一級品種審定委員會證實、審定、通過的這些品種去種植,才有可能避免一些損失,現在確實有一些宣傳,就是誤以為就是説個兒變大了,就是太空技術育成的,這個概念也是錯誤的。
主持人:國家有這方面的監督部門嗎?
劉錄祥:應該説我們國家種子法是非常完善地這樣一個規範種子和産品流通領域這樣一個法規,必須按照種子法去嚴格去做。
導視(三):(中國第一顆種子衛星將上太空 《新聞夜話》專訪國家航天育種工程首席科學家
劉錄祥:它跟我們載人航天這樣一個衛星是有很大的區別。
主持人:比方説將來我們所吃的大米,麵粉,蔬菜,水果都是經過太空育種生産出來的,我們人類的食物結構會發生變化嗎?
劉錄祥:那就有可能。
演播室採訪:
主持人:有的專家説,開發航空,太空育種技術是解決我國糧食增産、增收的一個有效途徑,您認同這種説法嗎?
劉錄祥:我想這至少是一種重要的途徑之一,因為我們國家人口多,土地,可耕地面積逐年減少,這樣一個現狀,要承載我們這樣一個農業大國,或者人口這個基數的話,需要在農業,糧食問題上需要下大工夫,所以這塊需要常規技術的基礎上,需要加入一些高新技術,去加快速度,或者提高質量,這一塊是保障糧食或者食物生産,所以説太空技術,應該説近多年,近十幾年發展起來這樣新的,有可能成為有效的重要的途徑之一。
主持人:到目前為止,咱們國家有多少種農作物的物種是經過太空育種試驗的?
劉錄祥:應該説從1987年的探索性試驗到目前為止,應該説有70多種植物,這包括農作物,還包括其它的經濟作物,進行了空間的搭載實驗,那麼通過這十幾年探索性研究工作,特別是九五以來,國家農業部,科技部,國家計委這些項目這樣投入,加大這樣一方面的支持,已經有了到2003年底,我們國家已經有11個品種通過了省級以上的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
主持人:平常我們所吃的大米、白麵,有沒有經過這個太空育種生産出來的?
劉錄祥:應該説還沒有,因為這個現在目前這個品種出來以後,都還是在一個推廣階段,比如説,小麥出來以後,它生産的種子,人們可能還來不及去品嘗它的糧食,那它作為種子進一步地去擴大面積種植了。
主持人:咱們國家第一顆種子衛星什麼時候上天,它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劉錄祥:這個衛星我們國家剛剛批復,進入實施階段,我們預計通過前期工作這樣一個加快的實施,可能在2006年的上半年,可能通過專用育種衛星這樣一個發射,能夠,一個是加大搭載的植物種子的範圍,植物種子的範圍,再一個就是擴大應用的面,可能使這項技術能夠在更多的植物種類,更多的領域去發揮它這樣一個效率和作用。
主持人:假如説將來我們所吃的大米、麵粉、蔬菜、水果都是經過太空育種生産出來的,我們人類的食物結構會發生變化嗎?
劉錄祥:那就有可能。以前可能食用了某種結構的食品可能改變成另外一種食品結構,那麼這是有可能的。
主持人:什麼時候我們普通的老百姓才能夠吃上價格便宜的太空蔬菜呢?
劉錄祥:兩到三年內,小麥、水稻那麼糧食作物,還包括一些西紅柿,番茄這些蔬菜作物,可能就逐步地會接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主持人:謝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
劉錄祥:謝謝。
結束語:國家農業部在十五計劃當中已經把太空育種作為重點發展項目,目前全國已經有20多個省市自治區開展了太空青椒、番茄、黃瓜和太空水稻,小麥的引種試種。另外將於今年8月15號在長春舉行的第五屆農博會上,也已經把太空蔬菜等太空農産品作為展會的重要的內容之一。
好,感謝收看,這一期的《新聞夜話》,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