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天下第一樓》導演和演員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15日 10:38
播出時間:2004年4月11日 CCTV-12 23:50首播
2004年4月12日 CCTV-12 12:35重播
出鏡記者:董雯嫣 編導:董雯嫣
嘉賓:夏 剛 電視劇《天下第一樓》導演
李光復 電視劇《天下第一樓》演員
導視:
董雯嫣:《天下第一樓》,話劇電視劇同時上演,為什麼要看?
夏剛:《天下第一樓》和《大宅門》的不同是在於什麼呢?在於《天下第一樓》可以成為經典,而《大宅門》它是那個時候的一個代表作。
董文嫣:電視劇能不能重復經典,《天下第一樓》導演和演員接受專訪。
|
|
|
導演夏剛接受採訪 |
夏剛:(領導)給我們寫了一個評語,就是説,“人藝””的舞臺劇《天下第一樓》是新時期,是我國新時期話劇的經典;中央電視臺的電視劇,三十二集電視劇《天下第一樓》是中央電視臺的電視劇的經典。
導語:
歡迎收看我們的節目,在話劇舞臺上,《天下第一樓》可以稱得上是絕對的經典劇目,16年來,演出了將近500場,演員換了兩代人,戲還是一再的重排重演。這個月《天下第一樓》這部戲又成了文化熱點,不僅是新排的話劇,要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舞臺上連演半個月,由話劇改編的電視劇也是最近電視屏幕上的主打節目。是什麼讓一部戲演出了500遍,人們還看不夠?我們先來回味一下劇情:《天下第一樓》講是百年老字號,福聚德飯莊發展興衰的歷史,劇中的主人公盧孟實個人奮鬥發達和落魄的歷程,展現的是解放前北京城平民百姓無法實現自身價值的悲劇命運。
我們今天將採訪電視劇《天下第一樓》的導演夏剛,他的父親夏淳先生就是話劇《天下第一樓》最早的導演,還有演員李光復,他在劇中是演堂頭常貴。
訪談:
董文嫣:《天下第一樓》這個話劇演了將近500場,一再的重排,重演,而且現在夏導您還把它拍成了電視劇,很多觀眾還是要看,反復的看,這個劇裏面到底有什麼東西讓觀眾這麼癡迷?
夏剛:在80年代剛剛演出這個戲的時候,很多觀眾可能是抱著這種(心態),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剛剛從農村轉到城市。農村的改革成功了,然後逐步的開始城市的改革,就涉及了很多企業的問題,比如説企業的所有制的問題,企業的所有權和企業經營權的矛盾的問題,企業的經營者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他所得到的東西不相適應的問題。到底誰是,是經營者、還是工作者、還是老闆,是這個企業的主人?
董文嫣:那我要這樣理解您的意思,這個戲之所以成為經典,跟時代有關係?
夏剛:是原因之一,這麼多問題實際上是我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這個戲本身遠遠比這個主題更豐富,它有很多的人文的東西,人文的精神,它有很多人性化的東西,它的舞臺演出形式是非常精美的,它的舞臺演出節奏是非常緊湊的,所以人們在劇場裏感受到的絕不僅僅是那麼一個枯燥的主題。而感受到了非常豐富的藝術享受,就是人們忘了自己來看這個戲的初衷,或者是忘了自己最初感受到的東西,全盤接受這個戲作為一個藝術作品。
董文嫣(對李光復):您聽到了這個戲被拍成電視劇了以後,就強烈的要求來參加演出,表示不管什麼角色都願意演,可是作為一個演員來説,不挑角色,只挑戲是比較少見的。
夏剛:我們有這個《天下第一樓》情結,整個我們《天下第一樓》話劇這個班子裏的人都有這樣的情結,不斷地,不斷地去豐富,我們現在演400多場還在挖掘。
董文嫣:您的這個情結的形成是一點一滴的,從開始演到現在逐步形成的,不是最早就對它有這麼濃的感情?
李光復:不是不是的,不是的,逐步逐步地,一點一點,而是它所蘊含的這個內容,它所承載的這些東西,是一點一點挖掘,一點一點認識,甚至是一點一點豐富的。
董文嫣:您是從這個戲一開始演,就參加演出,到現在演了十幾年,您對這個戲的這個認識在這期間是有變化的?
李光復:有變化的,絕對是有變化的,包括我最早是演二少爺,我演二少爺的時候,我對這個角色的認識也是逐漸、逐漸深入的,我們一共有三版錄像,這三版錄像我現在拿出來看這個二少爺是不一樣的,我有每一個階段的認識,每一個階段的提高,這點説實在的比影視有一個好處,總是説影視是遺憾的藝術,就這麼一下完了,不能再改了,這個(話劇)我可以不停地認識,而且根據我在生活當中的體會,我還可以去豐富它。
董文嫣:那(電視)連續劇裏面這樣積極要參與的演員多嗎?普遍嗎?
夏剛:我要説服的,很多都是人家特想來,但是我這個裏面放不下這麼多的人我得説服人家,好多演員,很好的演員,我説,對不起、對不起這次這個戲已經有人了,這次咱們下回得了,只能説這樣的工作比較多。
|
|
|
李光復接受採訪 |
董文嫣:對一個演員來説參加這樣的劇目的演出到底能夠獲得什麼呢?
李光復:首先它是一個非常好的劇本,我們都特別感激何驥平,寫這麼一個有眾多的非常鮮明人物的這麼一個劇本,裏面又蘊含了一個,包含一個很深刻的主題,演員都有一個衝動,看到一個好的劇本,好的人物,特別精彩的臺詞,哦,那演員就瘋了,就入境了,我們演員經常有那種,比如説騎自行車,多虧那會兒沒開車,開車就麻煩了,騎著自行車就“暈”進去了,然後就琢磨那個臺詞,旁邊過來(一個人説)“神經病”,我(還在)騎車呢。你要真往裏“暈”,演員就這樣,所以一個好的作品,你像什麼老舍先生的,曹雨先生的,現在何驥平先生的,一個好的作品,會培養一批演員,現在很多演員。包括“人藝”一些,非常棒的演員,都是這樣的作家、大作家、可以説是世界級的作家,他們的作品培養出來的。
董文嫣:一個演員的成長需要作品來培養?
李光復:對,必須要有作品,沒有作品,演員是空的,什麼也沒有。
夏剛:像於是之,我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正好看了《青春之歌》那個電影,第二天好像大家一塊到頤和園去玩,我就説“是之叔,我看了您那個——”
“什麼——”
“《青春之歌》”
“有溝沒有?我進去!”
所以一個好的演員,他需要非常好的作品。你比如説他(於是之)講的時候,他老跟我們説,如果我當時不是演《龍須溝》,接著不是演《雷雨》那就沒有我於是之,他説我就光演“余永澤”我絕對不是今天我這個於是之,每一個演員都要有好的作品才能得到機會,學習的機會。
董文嫣(對李光復):對您來説,能在《天下第一樓》裏面演常貴,有多重要?
李光復:是,是一種榮譽,但是這種榮譽在排練的時候不是太顧及的,他是“暈”在這個人物裏面的,(我要)為了這個人物我要吸收很多東西,像這個我就去找了現在還健在的87歲的王守謙老先生,是過去鴻賓樓的堂頭,解放以前他就幹這個,我到那兒一看,絕不是你想象的,包括我想象的那種堂頭,絕不是的,87歲了,乾乾淨淨的,一表人才,氣質非常好,但是他見人就是客客氣氣的,就是老北京的那點東西都帶在身上。從他那兒學了報菜名,然後見什麼人説什麼話。 (演出片段展示)
李光復:藝無止境,這和我們搞藝術做演員,也是一個道理,你要學習一輩子,誰也不敢説自己到頭了,所以外面總是在提“經典話劇”,什麼“經典作品”,我們自己從來不敢提經典。
董文嫣:但是幹砸了,會感覺榮譽受損。
李光復:恥辱,絕對是恥辱。
董文嫣:老一輩的這些藝術家,他們的作風,對現在這些創作者的影響到底能有多大,像夏導您的父親夏淳先生他的名聲在外,是他當年做《茶館》,做《天下第一樓》導演的時候,出了名的嚴謹較真,讓所有的演員都要寫筆記,而且他要在上面加註解,甚至有一些小角色在臺上根本一句臺詞都沒有,都要寫這種筆記。但是這回的電視連續劇我聽説有一些主要演員甚至拿不出時間來體驗生活,這樣的情況……
夏剛:對,因為演員是這樣的,現在的演員他們的合同,他們現在很當多的經紀人他們合同簽的非常緊,有的時候前一個戲剛下來這個戲就開拍,他們的檔期壓的非常緊,但是就是這樣的情況下,我沒有要求所有的演員一定要寫他們的人物傳記,我也沒有要求所有的演員一定要去體驗生活,但是我要求他們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去參加體驗生活的安排,雖然有的演員來不了,但是我們都安排了,我們都安排了,就是該去體驗生活的,該去聽這些老的人們,老的堂頭呀,老的廚師呀這些人來講的,我們都安排了。
董文嫣:很多觀眾提出了一些問題,針對《天下第一樓》的電視劇,比如説它應該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展現北京的風情風貌,但是在戲中可以看得出來,在這方面下的功夫並不足,您認為這不是最重要的嗎?
夏剛:我覺得《天下第一樓》主要的還是展示這個故事中的人物關係,當然誰都知道《天下第一樓》這個戲是我們現在拍的,但是現在這些觀眾到底有多少人是熟知當年老北京風情的敢説比我知道的更多的,我想可能不多,可能不太多,但是由於我為了拍這個戲我學習了很多,我了解了很多,我也請教了很多的顧問,但是我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展現這個故事和人物,我不是重現老北京,我不可能重搭一個前門大街,我不可能重建一個肉市衚同,是吧?這都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現有的條件下,我把一個老北京的故事,講述的非常生動,把這些老百姓的人物塑造的栩栩如生,我覺得這就是,作為這樣一個戲創作的一個宗旨。
董文嫣:把功夫都花在,最重要的花在情節上,禮儀上,人的身上?
夏剛:不是不是,我當時跟所有的創作人員合作,我就跟他們講,我説咱們首先得知道什麼是咱們能做到的什麼是咱們不能做到的,不能做到的不能強做,你要知自己的一個長,也知自己的短,揚長避短。我説咱們的長處在哪兒,咱們的長處就是塑造人物,鏡頭對準人,只要人的情感是真實的,那麼在景物上,在道具上,在服裝上能挑出你的錯來的觀眾很少很少,即使他能挑出來,他也會被你人物的情感所吸引。所以我們這個戲,如果説它成功,那就是塑造人物的上面是成功的,在人物關係的闡釋上是成功的,整個戲的吸引人的地方,動人的地方,實際上是在這些方面。
董文嫣:應不應該用經典來要求電視劇呢?
夏剛:這個經典呀,其實不是誰來封的,這個經典是在多年的時間的考驗下,在市場的考驗下,它自然的脫穎而出,自然形成的。因為我們改編自一個經典的話劇,所以從我自己的出發點我就是説,不能把一個經典的東西在我們手裏給它糟蹋了。
董文嫣:現在您看來,現在拍的電視劇《天下第一樓》在電視劇的範圍內比的話,可以稱得上是經典之作嗎?
夏剛:我自己我從來不敢把自己的東西稱作經典,因為好像有點自吹自擂的嫌疑,但是就是在領導審這個片子的時候,曾經有過這樣一句評價,就是他們看完這個片子以後非常高興,當時就決定在中央一套黃金時檔播出,還給我們寫了一個評語,就是説,“人藝”的舞臺劇《天下第一樓》是新時期是我國新時期話劇的經典;中央電視臺的電視劇,三十二集電視劇《天下第一樓》是中央電視臺的電視劇的經典。就是他們審片的時候的一個評價,我聽了以後很慚愧,因為我拍這個戲的時候,壓根兒就沒敢和我父親的原來的那個東西來比,我就説只要不把它弄糟了(就行了)。
董文嫣:很多的人願意把《天下第一樓》跟《大宅門》放在一起做比較,因為都是寫百年老字號的變遷,而且都是處於同樣的年代,但是從收視上來講,《天下第一樓》的收視率是要比《大宅門》低一些的,您在意這一點嗎?
夏剛:我覺得這個收視率,一個是統計,是怎麼統計我不知道,每一個劇的收視率恐怕都有時代的限制和具體的情況。
董文嫣:您認為這兩部劇它的這個收視率不同跟這四年之間觀眾的變化有關係?
夏剛:對,四年當中中國的電視劇發展是長足的,是吧,四年前的時候,中國有多少電視臺在播電視劇呢,現在的觀眾可選擇的多少呢,那個時候的電視,那個時候的有線電視網的普及率有多少呢?大家可以選擇的電視劇有多少呢?今天選擇的餘地就更大了。而且《大宅門》是在它拍攝之前就幾上幾下,就有很多的新聞效益,而且在它一開拍它就作為一個炒作熱點來宣傳來炒作,所以這些東西都是影響市場的因素。
董文嫣:您曾經説過前幾年人們一説到20世紀初那個年代,想到的代表劇目可能是《大宅門》那麼現在如果要是再想到那個年代的話,《天下第一樓》可以代替《大宅門》成為一個新的符號,您現在還這樣認為嗎?
夏剛:首先我就覺得這個《天下第一樓》不是一個符號,《天下第一樓》和《大宅門》的不同在於什麼呢?在於《天下第一樓》可以成為經典,而《大宅門》它是那個時候的一個代表作。
董文嫣:經典到底應該由誰來評價?
夏剛:我傾向於就是我們目前的這種文學藝術包括影視,需要有權威的評論批評,來引導觀眾的欣賞趨向。
董文嫣:您的父親夏淳先生能夠看到這部作品的話,您覺得他會滿意嗎?
夏剛:我一般拍的東西不太敢給他看,因為我覺得一定是有很多的不足地方,算是能夠交一份及格的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