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新聞夜話

“女子十二樂坊”的音樂是什麼?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30日 10:09


  播出時間:2004年3月25日 CCTV-12 21:40首播

  2004年3月26日 CCTV-12 12:35 重播

  主持人:董雯嫣 編導:董雯嫣

  嘉賓:女子十二樂坊樂手 殷焱、孫婷、孫媛、蔣瑾

  女子十二樂坊製作人 王曉京

  一支樂隊能適合多少種口味,東方的西方的,古典的現代的,民族的、流行的、原生的、電聲的,再加上爵士、拉丁、搖滾還有交響樂,把這些都揉在一起然後用二胡、琵琶等等這些民族樂器演奏出來,還能夠聽嗎?你可以試著聽一下女子十二樂坊的音樂再做判斷,這裡是北京北展劇場她們剛剛在這裡進行了她們的專場演出,剛才這裡座無虛席。這支樂隊成立還不到三年就把國內的樂評屆搞糊塗了,至今女子十二樂坊的歸類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我們接聽一下今天的熱線電話,對方是國內著名的樂評人。

  電話採訪:金兆鈞 《人民音樂》編輯部 主任

  熱線電話:一個新生的東西當然就沒法劃分和歸類,什麼時候能劃分和歸類也是在某種現象出現了很大量之後,再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框定,這才能説出一個類比。這一類中國只有他們一個,你也很難説有一個這樣的東西就能在音樂裏劃出一派來,但是十二樂坊無論在音樂上的這些做法,還是通過很快時間能夠在日本,能夠在商業的推廣和運作上取得極為巨大的成功,那麼在這個意義上她們引起廣泛的注意和研究,那麼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説是一種現象,那麼她們這樣的做法可以説提供了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

  轉場:雖然女子十二樂坊的音樂不好歸類,但一點都沒有影響她們大受歡迎,尤其是在日本市場。今年三月,這支樂隊剛剛拿到日本2003年度傑出海外藝人獎,以前能拿到這一獎項的都是世界公認的頂尖歌手和樂隊,同時十二樂坊還獲得了日本2003年度唱片銷售獎,她們在日本的銷量已經接近當年的鄧麗君。這到底是一支什麼樣的樂隊,我們將採訪這支樂隊的樂手。十二樂坊就有十三位樂手,今天接受我們採訪的是二胡樂手蔣瑾,管樂樂手孫媛,二胡樂手孫婷,和二胡樂手殷焱還有十二樂坊的製作人王曉京,沒有他這支樂隊就不會誕生,也不可能生存下去。

  訪談:

  主持人:評論界對十二樂坊的音樂下了很多種定義,但是後來,王先生出來,您説您比較認可的是觀賞型民樂,那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十二樂坊的表演就是以看為主的。

  王曉京:在日本有一個奇怪現象,CD比DVD賣的要好,聽的多。

  主持人:那您為什麼要定義是觀賞型民樂。

  王曉京:那是因為當時初期為了回避一些爭論,所以説我們在北京剛成立的時候,第一場音樂會給它定位定在視覺民族音樂。大家認可了這個形式了,那麼我們在形式認可以後我們再修正我們自己的音樂。

  主持人:十二樂坊的音樂它的本質是什麼?

  王曉京:應該大一點,我覺得是中國的音樂比較好。

  主持人:中國的音樂。

  王曉京:我們不説是新民樂還是民樂。因為我們一定位就是走向世界嘛,我們這個當時大家成立樂團的宗旨就是我們這個音樂就是走向世界,走出國門。目標是葛萊美獎。那麼對於外國人講就是中國的民樂,他們沒有什麼民樂新民樂的概念。

  主持人:還是民樂嗎?

  王曉京:對中國人來講都是民樂的。因為它都是用民族樂器來演奏嘛。

  主持人:但是從你改變的程度來看,有人的認為都已經不是民樂了。你們音樂的風格裏面有電聲樂器這種很強烈的節奏,有爵士鼓,搖滾風格,有拉丁風格這種伴奏。


  (然後演奏的曲子有西方的交響樂,還有日本作曲家做的流行樂的樂曲。)

  主持人:民樂要保留的一些五聲調式也可以改變成一些西洋的一些調式,那麼還有就是演奏技巧。演奏二胡現在有一些新的手法。比如説拍鼓。

  女子十二樂坊樂手:我們現在就是把它的演奏技法更加拓寬了,這樣的話我覺得也豐富了演奏者本身技巧方面的東西,拍鼓其實就是很簡單的。這就是以前其實就有,但只不過我們現在打的節奏是運用了比較流行的或者是搖滾一些,那些節奏,但實際上這個技法是很久以前就有的。

  主持人:你們把所有這些特別的,可能以前有改革的地方全都放大了,用的更普遍更頻繁了。

  女子十二樂坊樂手:對,音樂它是有時代性的,比如説在以前呢,比如説傳統的音樂是比較符合我們以前社會的那些觀眾來欣賞,現在我們國家也發展很快,以前的這種傳統的民樂,就是很靜的這種坐在舞臺上的,或者説以前是廣播,沒有電視,已經不能滿足現在觀眾的需求,生活方式在改變。我們其實在演奏的技法上面都是傳統的,我們也都是學了十幾年的,演奏技法上都是一樣的,但是最大改變就是音樂風格上的改變。

  主持人:這種改變是依據什麼原則。

  女子十二樂坊樂手:好聽呀,更容易讓人接受

  王曉京:而且更適合於這十二個姑娘在舞臺上表演。

  女子十二樂坊樂手:而且我覺得可能更吸引年輕人接受。

  女子十二樂坊樂手:更適合現代人去欣賞它。

  主持人:從最早考慮這個受眾的這種心態的時候就更注重年輕人。

  女子十二樂坊樂手:也不是,好像喜歡我們的年齡段挺多的。就包括年輕人。範圍挺廣的。十二樂坊出來以後更多的年輕人就是更加了解民樂,更加關注民樂。

  主持人:在舞臺上也可以跳舞,有舞蹈有伴舞,站著拉琴,這是首先的改變,那還有什麼不可改變的呢?

  女子十二樂坊樂手:這個可能會依據我們對音樂的不斷地去拓展去發展。其實我覺得任何事物都必須要發展,就像以前可能西洋或引進一些比如説在吃的方面引進一些西餐,大家可能也不會接受,但是逐漸地慢慢了解它也會有一些人去接受它,就像我們音樂一樣其實了解也會有很多人喜歡我們的音樂。

  王曉京:其實我們十二樂坊的音樂是跟傳統民樂是不打架的,就是説你喜歡聽傳統民樂的你就去聽,喜歡聽十二樂坊你也聽,包括我個人,還有這十幾個女孩子,她們平時也喜歡聽傳統的民樂,包括我也很喜歡聽傳統的民樂,只不過是十二樂坊呢,它對音樂的貢獻就是它創造了一種音樂的形式出來,就是以前沒有過。就是這種沒有就是它的特點。

  女子十二樂坊樂手:十二樂坊並不是惟一的,或者是第一個做這樣的音樂的人,其實在國內已經,之前或者之後都有很多音樂人在搞民樂的音樂人在做這這樣的音樂,或者做這樣的嘗試,好像現在説起把後面加上了樂隊電聲呀,跟民樂在一起,其實很多人都在做這樣的東西。但我覺得十二樂坊是比較成功的例子。

  主持人:你們堅持了什麼?你們為什麼能夠成功。

  女子十二樂坊樂手:因為我們有王總。為什麼十二樂坊是能夠成功的。就是他的切入點是一個從商業操作這個方面切入的這個問題,反正我覺得這個是對於我們女子十二樂坊來説,這是一個很關鍵的。

  主持人:商業操作的成功。

  王曉京:但音樂也是很成功,最起碼呢,就是這個音樂不招人煩。作為我們做音樂的人來説這樣就行了。就是説別讓人説太難聽了就行了。

  主持人大家都會完成王總交給大家的任務。也會去實踐他提出的音樂理念。

  女子十二樂坊樂手:對。

  主持人:那麼王總是這個樂隊的靈魂人物。

  女子十二樂坊樂手:對,對。

  主持人:中心人物。

  女子十二樂坊樂手:對。

  主持人:您在曾經接受採訪的時候坦誠説自己就是商人,一個商人是一個樂隊的靈魂人物。

  女子十二樂坊樂手:不是,別人老是問我,你是不是音樂商人。實際上是這樣,在中國特定的環境下,我們這種音樂商人是什麼都得會的。首先我們要會經濟,我們要會製作,而我們要會演出,就是包括整個演出的製作,這是中國特定的環境下産生的這麼一個産物,我是其中這麼一個,而且像我這樣的人在北京有好幾個。就是什麼都會。

  女子十二樂坊樂手:其實我們還有把音樂關的,還有音樂總監嗎。

  王曉京:還要會賣這個商品。其實在國外是分得很清楚的,還要會企化宣傳。

  主持人:如果像您説的從商業角度來看,十二樂坊是不是一道快餐?

  王曉京:感覺上是快餐,但實際上是積累了很多年的經驗包括素材,只是説我們操作的這個手段還有方法準確。然後時間比較短,成功率比較高是這樣,所以你覺得是快餐。實際上在準備時間是很長,很多年。

  主持人:用商業包裝出來的音樂很容易克隆和複製,現在其實國內就已經出現了很多樂隊,在你們成功之後用同樣的方法來包容各種風格包括雜技。

  王曉京:我覺得這不是一件壞事。他最起碼他會知道,我不知道是不是十二樂坊能起這麼一個&&作用,反正現在各種樂團都在考慮這個,就是説都在把十二樂坊作為一個現象在研究,為什麼它那麼快就會讓人接受。而且有那麼好的效應。我覺得如果其它的劇種也能這樣的話是一件好事,對我來講。它要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或者年齡層比較寬的人多好呀那樣。比如我們也想看看京劇,或者是崑曲,河北梆子,經過另外一種形式吸引我們也是一件好事。但是我現在不是説他們以前不好,就是怎麼能吸引我們走進他們的劇場去看他們。這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但是一般的商業規律,就是一個事情如果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地流行,可能它消失的速度也會很快。

  王曉京:是呀。所以説十二樂坊就像一支蠟燭。你是讓它一下燒完,還是讓它慢慢燒。這就是經營者我們要做的很多工作,所以我們的壓力也比較大。,

  主持人:這個規律你可以抵禦。

  王曉京:我們因為有我們自己的方案,比如説我們走出國門了,在日本已經做的很不錯了,下一步我們做準備是到美國去發展,發我們的唱片,有計劃性的。然後明年就是計劃在歐洲發展。因為這個是畢竟是在國際上唯一的一支樂團。被認可的唯一的樂團。我自己做成十二樂坊現在這樣的形式的話不太容易,如果堅持中國音樂的話肯定發展越來越好。中國特色,中國音樂。

  主持人:您心裏有沒有底把堅持的這個分量比重佔多少。。

  王曉京:在日本成功,我覺得從數據最後的,日本的統計它習慣於這樣,我們從數據的統計來講,我們自己創作的音樂還有我們自己改編的音樂是在前幾位,就是在日本受歡迎的程度,比如説我們的《奇跡》,《紫禁城》都是前四名,這是在日本沒有想到的,他以為可能他自己(改編)的曲目會受歡迎,但是我們自己創作的曲子反而更受歡迎,那麼我相信,日本是一個市場,那麼美國,歐洲那些地方跟日本人還不大一樣,我覺得他們更希望是中國音樂。

  主持人:現在的觀眾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音樂,您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經説過,日本人缺乏刺激,我們音樂中的治療功能正好能夠迎合他們。

  王曉京:那是唱片公司的定位,他認為日本人現在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音樂上以前唱片公司做了一些安撫人心的音樂,但活力不夠,那麼十二樂坊的音樂正好填補了一個空白。

  主持人:這是你們的主流?

  王曉京:不是,我們做的時候沒有去想。

  女子十二樂坊樂手:沒有刻意地把它做成這樣的音樂。

  主持人:在幾十年前,閔惠芬在拉二胡曲<江河水>的時候,小澤徵爾聽後就對她説了一句話:二胡是需要跪著聽的。而你們的演出大家是要歡呼的,完全不同的姿態,我是不是可以説,你們的音樂不是給像小澤徵爾這樣的人聽的。

  王曉京:不是,時代不同了,可能那個年代,他是需要那樣的。

  女子十二樂坊樂手:而且我們是在做不同風格的音樂,我們下一張專輯可能就會跟交響樂合奏,可能就是像你説的是給小澤徵爾這樣的人聽的,可是我們也有其它風格的,比如説針對年輕人的,但我們的曲風還是比較綜合,音樂元素比較多。

  女子十二樂坊樂手:因為我覺得傳統民樂如果限制在只給某一類人聽得話,那是不是越來越少的人知道民樂。我曾經以前拿著二胡在街上打車的時候,司機説,小姐拿的是高爾夫球桿,説您去打球嗎,就是説他們連這是樂器都不知道,也有人拿著二胡的琴盒説這是小提琴嗎?都有,就是碰到很多這樣的事情,説明現在的中國人居然連自己傳統的民樂他們都不太知道。

  主持人:商業包裝出來的音樂,聽得多了的話可能會發生嚴重的後果,就是辨別能力退化。

  王曉京:不會的,剛才我説過這個問題,喜歡傳統就喜歡傳統,喜歡這個就喜歡這個。

  結束語:現在女子十二樂坊已經接到葛萊美獎參評的邀請,製作人王曉京説他們今後還會加入一些美國音樂的元素。

(編輯:西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