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新聞夜話

一號文件在農村---農民工(上)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2日 10:42


主持人在工地

  主持人:陶琳 編導:莊慶揚

  嘉賓: 郭昌盛 湖北農民工

  蘇 勤 江蘇農民工

  播出時間:2004年3月9日 23:30 CCTV—12 首播

  2004年3月10日12:35 CCTV—12 重播

  導視:

  記者:這裡是北京一個普通的工地,在這個工地上幾乎所有的工人都是來自農村,這一點並不奇怪,因為在中國農民工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一億人,每三個産業工人當中就有兩個是來自農村,統計部的數字表明,農民外出務工的收入平均是在家務農收入的兩倍多,但是農民在進程的過城當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他們究竟是不是能夠順利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呢?在今天的節目當中,我們專訪了兩位普通的農民工,一位是來自湖北的郭昌盛,他進城打工已經有十年的時間了,而另一位是來自江蘇的蘇勤,他進城打工只有兩年的時間。

  導語:

  記者:這兩年進城打工的農民,他們已經不太能夠體會到像前幾年進城打工的那種艱辛了,因為這兩年政策改變了很多,能不能告訴我們,農民工的生活在這兩年哪些方面有了變化呢?

  A:從去年開始,就是説不怕要不著工資了,基本上每個月都發工資,就是説這個工資有保障。

  B:取消了一些過去對農民工的種種收費,就是這個是有所減少,然後中央也發佈了一些農民工子女教育的這些文件,農民工的子女教育文件也逐步地受到社會的重視,也有所改善吧,這一方面,可以説是我感觸最大的。

  記者:我這裡有一個數字是説有90%多的農民工都表示説,他們想留在自己所在的這個城市,不願意再回到農村去了。那麼在你們看來,城裏人和農村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A:最大的區別是文化,一個是文化,像我這個是高中畢業,要想找一份,首先要想在北京生活,得有比較高的文化水平,本科,大專,有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才能在北京生活。

  記者:郭先生您進城打工已經有10年的時間了,在這10年的經歷當中,您覺得最難逾越的障礙是什麼?

  A:我覺得最難逾越的還是一個,就是跟正式工的這種平等,平等關係我覺得是最難逾越的,應該是因崗論人,而不是因人的身份來論人,給予不同的報酬,包括中央的人才工作會議也説了。就是人才定義,不是説是因為身份,要打破身份,打破他的學歷,所以説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但是怎麼樣貫徹這個政策,我覺得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

  記者:問一下蘇先生,您覺得進城打工,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呢?

  A:我覺得打工分好幾種,像我們在這個工地上,一般都是進行封閉式的管理,跟外界接觸也比較少,在這個工地都是我們老鄉,工人收入也很有保障,就是沒什麼障礙。

  記者:有沒有想到過要留在北京生活?

  A:沒有。

  記者:為什麼?

  A:因為我總覺得可望而不可即。

  記者:為什麼會覺得可望而不可即。

  A:考慮到家鄉的,考慮的自己的經濟能力,這是一個。第二個考慮到家裏還有子女。

  記者:郭先生您進城打工已經有10年的時間了,在很多,您的老鄉看來,您已經是一個城裏人了,可是在您自己看來,您和北京的本地人到底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

  郭:我自己因為是外來人,所以我在工作中間可能付出的努力比他們更多,就是在工作中間可能比他們更小心,更謹慎。因為雖説工作態度跟工作能力,受到你的學歷跟能力的限制,但是我覺得這個我的工作態度跟自己的身份還是有很大的關係,這説明言行舉止包括你的態度都要受到一系列的影響。

  記者:您覺得要融入這個城市有什麼困難呢,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郭:我覺得最大的困難還是一個就是身份問題,真的是這樣,就是從學識,從能力方面,我覺得不比他們差,但是因為你的身份,是外地人,是農民,就是説有好多招聘,你比如説想去換工作的話,他會提出是北京戶口優先,然後就是説你沒有住房補貼,你沒有醫療,因為我們單位雖説給我辦了醫療,但是是大病住院醫療,基本醫療是沒有的。

  記者:蘇先生,雖然您現在還沒有打算要留在北京,但是我知道在您的老鄉當中,已經有一些在北京生活了,那麼在您的心目當中,他們是不是城裏人了?

  蘇:沒有,他們有一部分確實是在北京安家,比如説公司有很多比較優秀的,一年工資比較高,所以把家裏面都接過來了,反正是一年能掙個十幾萬,二十多萬,三十多萬,一百萬的也有,他們基本上在北京就安家落戶了。那我們在一塊,和我們家鄉人在一塊非常好。

  記者:這會不會是很多農民所面臨的一個困惑,就是在自己家鄉的人看來他已經是一個城裏人了,可是和城裏人之間還是有著一道無法逾越的障礙,這會會有一些尷尬?

  郭:其實我有時候覺得就是説北京,實際上我覺得可能是我今後永遠生活的地方,但是你永遠跟北京有一定的距離,就是隔著一層透明的玻璃,你永遠無法融進來,就是因為他你身份限制,就是很多,就是説在實際的這種生活中間,有很大的差別。

  記者:在外出打工的過程當中,你們會遇到一些難題,當遇到這些難題的時候,會向什麼地方求助呢?

  蘇:遇到問題就到縣北京市的勞動局,他有一個專門維護農民工利益的那個,就是説你要不到工資了,他可以打個電話給他,他馬上就給你處理了。

  記者:你試過嗎?

  蘇:我沒有試過,去年我們工地上有人這樣試,我們那裏,可能是湖南的,把工資都要回來了,當天就發給他們了。他那個因為他是盲目出來打工的,他不是説在和州站沒有通過正式介紹,就給別人拉到工地上來了,是這樣的。

  記者:您剛才説到的是工資的問題,那除了工資可能還會遇到像醫療子女就學,各種各樣的問題,遇到這些問題您會找誰呢?

  蘇:北京市有個專門處理這樣事的機構,找到他,他會幫你解決,而且是比較快,你電話打過去以後,你再告訴他地址,他就來了。

  記者:是不是所有的農民工都知道這個電話?

  蘇:那不一定知道,但是大部分都知道,現在。

  記者:你們是通過什麼渠道知道的?

  蘇:電視,去年在電視上它老是經常反復地播放,特別是北京電視臺,反復地播放,農民工要工資要不著怎麼辦呀,所以説他準備留個電話號碼在上面,往裏打舉報電話,或者是西電局,東電局這樣,所以説基本上只要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經常電電視他都知道這個。

  記者我想知道當你十年之前出來打工的時候,遇到的這些問題,您會找誰呢?

  蘇:十年之前沒有這樣的現象,就是這種現象可能就是從最近一兩年出來的,也就是政府對這個農民工問題,越來越重視的時候出現的,在十年前可以説我們遇到的什麼困難,遇到的什麼問題不知道找誰,有什麼問題就儘量的自己忍著,不知道找誰,所以説現在就是説剛才蘇先生講的就是北京市有這樣的機構,我覺得這樣的事情是太好了,希望各地也都認識這樣的機構來為農民工維權。

  記者:我知道您現在在北京是在做建築工作,那麼從家鄉出來的時候,是不是就已經很明確地知道,我是要來做這個工作的呢?

  蘇:都定好了,在家裏就,它因為是公司的勞務輸出,再加上要進行考試,受到年齡限制都要問一問,是技工,還是力工,講好了以後,還要體檢一下身體才能過來,就直接跟公司過來了。

  記者:現在農村裏面的青壯年,只要有能力的幾乎都會選擇出來打工,但是有一個問題是他們絕大部分有70%多的農民都會選擇通過自己的親戚朋友來介紹工作,只有不到5%的農民會選擇通過那些正規的職業介紹所,或者是人才交流中心來找工作,為什麼會這樣呢?

  郭:首先你農民工要進城,你得看各種證件,你證件不齊全的話你肯定是進不了這個門檻,也不可能介紹工作給你,然後還有個費用問題,農民工要走進這個正規的職介所,肯定要交很多費用的。

  記者:在您看來通過自己的親戚朋友來為自己介紹工作,這是最普遍的一種方式?

  蘇:對,這個是肯定的,親戚朋友這是可以相信的。

  記者:但是這樣的話,是不是有可能會出現另外一個問題呢?比方説就業的選擇面會比較窄。

  蘇:有,那肯定,比如説它局限于某個方面,比如説你搞技術的,就局限于技術方面,因為在外面的交際能力比較小,要狹窄一些。

  記者:那今後還會有更多的農民工進城來找工作,而城市裏面的就業壓力實際上也是很大的,有沒有想到今後就業的形式會越來越嚴峻?

  蘇:我有這樣的擔心,但是因為我們家鄉都是搞(建築),在全國都是有名的,比較有名的(建築)之鄉,我想我有一定的技術,公司裏也比較注重我,我現在也不怕擔憂,但是我借著這個機會也跟你們説説,希望不要盲目出來,一定要在家鄉要有技術的,要能到北京以後,能有固定的工作地點的你就出來,你如果盲目性的出來找工作不好找。

  記者:盲目出來找工作會遇到哪些問題呢?

  蘇:一個是從家裏出來帶的錢少,你帶個千兒八百塊錢來,你到這個城市裏面,刨掉路費,吃飯,再加上住宿,這都是個難題,你把帶的路費最起碼去掉三分之一,這是一個。第二個如果是盲目性的到,先到單位那兒去,人家單位一看,你沒有文憑,完了,不是光説要立功呀,一般單位不能去的,因為這些人,在單位上基本上從家裏出去的時候,從家裏來的時候,像我們這些公司都證件都帶全了,所以你要有一定的一技之長,比如説是瓦工呀,木工呀,會搞裝修,就是你是瓦工木工也不好,你必須要手藝要好,要精,就是才能在工地上待帶去。

  記者:那你有沒有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呢?

  蘇:我自己不這麼擔心,但是我考慮就是説以後經常打工肯定有這樣的想法,就是説必須要有文化水平,文化水平高一些的,就是最起碼,不能説只有什麼小學文化,初中文化,這可能經常打工,找工作的希望是太少太少了,現在找工作確實不好找,因為文化水平素質太差了,這是第一個。光要幹力氣活這個城市有的是,太多太多了。這樣的,我想怎麼説呢,儘量沒有把握的不要出來。

  記者:我想知道,現在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會越來越多,而同時城裏的就業形式,其實也是比較嚴峻的,那你認為這些情況會不會增加以後農民工就業的壓力。

  郭:這個是肯定的,就是説因為現在就是説大學科招來以後,很多大學生找不著工作,但是我從反面看,農民工有他的優勢,一個是吃苦,然後不怕工資低,只要是有活幹,都願意幹也不擇工種,這個是農民工的優勢,因為這個社會有分工,農民工他有一技之長,當然可以找到更好地工作,沒有一技之長可能會有一些省體力的活,或者是沒有多少勁的活,也可能會找到,因為社會分工它對人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我對農民工以後的就業並不是感到,不是説很嚴峻,因為就是説這個社會有分工,人有各種不同的層次,對人的用人的要求,也有不同層次地需求,但是就是説現在説的,蘇先生説的這一點肯定是對的,你學好技能,有把握出來,這樣可能是避免盲目性,從這一點來講,我就覺得政府對農民工的培訓要跟上去,要真正地確實抓落實,這樣為農民工的進城務工打好基礎。

  結束語:

  記者:要增加農民的收入就要減少農民的數量,鼓勵農民進城打工,轉變為産業工人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有效途徑,在現在農村還有1.5億的賦予勞動力,即將在未來十年的時間內向城市轉移,城市在接納這些外來勞動力的時候,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在明天的節目當中,我們將專訪湖北省的副省長劉有凡,感謝你收看今天的《新聞夜話》再見。

(編輯:西尋來源:CCTV.com)